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中国画技法

姓名

侯宝山 年级学科

高中一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丰宁职教中学

高教版

《中国画技法》是高教出版社版本高中一年级的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本节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于我们民族的花鸟画的传承、审美情趣和绘画方法有初步的体会。花鸟画是古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文明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于世界画坛。花鸟画给人感觉尽态极妍、形神兼备、鸟语花香,跃然纸上,给人精神上以新鲜、健康、美好的享受,使人乐观向上。初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的国粹,并且有一定的欣赏绘画能力。本节课学习的藤本植物是国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如葡萄、葫芦、紫藤等。我们只要学会了一种藤本植物的表现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去表现其他藤本植物。在本节课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历代优秀的花鸟画作品,提高眼界和欣赏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独特的笔墨意韵,体会到藤本植物特有的情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材料的特性,体会中国画笔墨语言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表现藤本植物的笔墨语言。并结合对花鸟画的诗情画意、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藤本植物临摹。

3、情感目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高一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学生对于中国画欣赏多过于绘画,对于宣纸笔墨的控制还有欠缺,尤其是对于藤本植物的描绘还很陌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藤本植物的画法,继承和发扬花鸟画。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放映幻灯片自动播放)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赋予人类无限的瑰宝,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美的享受。在生活中,有人把鸟捕于笼中,有把花草移栽于盆内,放置于庭院篱边,这是对自然美的热恋和表现。而我们聪颖的画家,从远古时代起就企望把这美好的自然捕捉下来,画在日用器皿之上,凃于墙壁,绘于卷轴,变自然美为艺术美。以期朝夕不离,须臾相见的观赏。历经数千年,通过世世代代画家的不懈探索、实践,终于实现这一愿望,在我们的民族绘画领域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画科——花鸟画。

这节课我们就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板书课题:笔墨藤趣)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宣读。

二、经典作品欣赏: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历代名家的花鸟画作品,尤其是藤蔓植物题材的作品。画家们用高度简练概况的笔墨描绘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能巧夺天工,达到形态逼真,自然生动的效果。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名画,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观察分析加以提炼,感受画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取舍、精炼的笔墨和借形象传达感情以及从生活境界引入到艺术的境界。历代的画家都有不少表现藤蔓植物这一题材,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一一欣赏。重点欣赏葡萄题材的作品,因为今天我们主要临摹学习画水墨葡萄。如明代徐渭画葡萄用笔泼辣奔放,水墨淋漓;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用笔简练、形神兼备;现代苏葆桢最擅长画葡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画葡萄时,充分利用水墨和宣纸的性质,画出好像带光的,水分饱满、晶莹、透明欲滴的葡萄,以墨色的浓淡和中间留出的感光表现出葡萄的质感和空间感。他笔下的葡萄珠圆玉润,紫中带绿,绿中有紫,似串串明珠垂露,令人垂涎欲滴。因此,他所画的葡萄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的一致赞扬,并得到“苏葡萄”之美称。的确如此,同学们是不是看到这葡萄画的水淋淋的,很有真实感,真想用手摘下来吃,用水墨画出如此的效果,实在太妙了。

2、看了这么多经典作品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1)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一模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夸张、变形、带有装饰意味。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

(2)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种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下面老师出示诗句,同学们来猜描写什么植物。

1、“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竹子)

2、“只留清气满乾坤”“凌寒独自开”。(梅花)

3、“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4、“不有君子心,飘拂同芳草”。(兰花)

老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植物,诗人们根据这些植物的自然特征给它们赋予了相应的品格,梅花凌寒而开,兰花香而不艳,竹子四季常青,菊花傲霜吐香。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些植物在大师的笔下表达出的意境„„

老师总结:我们民族的花鸟画,是古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不同于西洋绘画中的花鸟静物写生,而是以自然中之形象为粉本,表现自然生态中活生生的现象,通过一套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美学观点、理论和审美情趣的表现手段,而自成一体的艺术门类,以其奇异夺目的光辉独立于世界画坛。但是中国花鸟画艺术的高雅、博大精深也不意味着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三、笔墨练习:

1、欣赏了经典名作之后,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毛笔和宣纸的特性,做一个水墨实验。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用笔和用墨,还有色墨结合。用笔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下几个方面。(1)从笔锋的运用有:正与侧、藏与露、顺与逆、聚与散、转与折。(2)从用笔力度上有:轻与重、提与按。(3)从运笔的速度上有:快与慢。(4)从运笔的效果有:方与圆、畅与涩、刚与柔、苍与润。(板书)用笔的要求总的来说一是要有笔意,二是有笔力。笔意是表现力,笔力是形式美。

2、在中国画中用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清代恽寿平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清代王原祁也说:“用笔用墨相为表里”。下面我们讲一下用墨的方法。可以简单的分为“焦、浓、重、淡、清”(板书)

焦墨——把墨汁研的很浓,画在纸上黑而有光。

浓墨——漆黑度次于焦墨,因加少许水,所以无光。

重墨——是对淡墨说的,比淡墨要重一点。

淡墨——水分加多,成为灰色。

清墨——在墨彩上仅仅有一点淡灰色了,但在墨中清而有神。

3、用色。中国画是很重视色彩的。国画的用色和用墨一样,要有轻重、浓淡、深浅之分。既要有对比又要有调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丰富多彩,表现力强,形式特殊,规律严谨,风格变化多样。(板书)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笔墨大师们正是运用笔的勾勒皴点,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的,他们是怎样把画面表现的充满情趣的呢?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临摹,并点评学生作品。

1、中国写意花鸟画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技法,是在数千年的民族生活发展中,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经验结晶。吸取前人传统的经验,临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一书中提到六法,其中“传移模写”一法就是临摹,临摹要分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和方法。

2、重点学习藤本植物葡萄的画法。葡萄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蔬果之一,品种很多,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果品,也是画家非常喜欢表现的绘画题材之一,累累硕果寓意国泰民安的丰收喜庆。

3、学生作品点评。

同学们的作品也很棒呀,都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画中国画并不难,它不追求形似,重在表现画面情趣和抒发情感。对,这就说明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中国画的精神。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多关注我们的中国文化,多看经典的画册和画展,课下多家联系,假以时日一定可以画的很好。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讨论: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让学生体会艺术

一模一样吗?

之美,来源于生

活高于生活

临摹:临摹藤蔓植物名画作体会藤蔓植物的

画法技巧

六、教学评价设计

1、教师评价,给出标准,评出等

2、学习小组评价,小组打分

七、教学板书

一、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笔墨藤趣

二、经典作品欣赏:

1、讨论

(1)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一模一样吗?

(2)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种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

三、笔墨练习:

1、用笔

(1)从笔锋的运用有:正与侧、藏与露、顺与逆、聚与散、转与折。

(2)从用笔力度上有:轻与重、提与按。

(3)从运笔的速度上有:快与慢。

(4)从运笔的效果有:方与圆、畅与涩、刚与柔、苍与润。(板书)用笔的要求总的来说一是要有笔意,二是有笔力。笔意是表现力,笔力是形式美。

2、用墨

可以简单的分为“焦、浓、重、淡、清”(板书)

焦墨——把墨汁研的很浓,画在纸上黑而有光。

浓墨——漆黑度次于焦墨,因加少许水,所以无光。

重墨——是对淡墨说的,比淡墨要重一点。

淡墨——水分加多,成为灰色。

清墨——在墨彩上仅仅有一点淡灰色了,但在墨中清而有神。

3、用色

要有轻重、浓淡、深浅之分。既要有对比又要有调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丰富多彩,表现力强,形式特殊,规律严谨,风格变化多样。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

2、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欣赏了藤蔓植物的名画佳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加强,陶冶了情操。

4、在中国画教学设计中应着重作品赏析环节的设计,通过观摩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