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分解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2: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中图2003课标版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其相互特征。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

4、解地球的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掌握地球各个圈层及其之间的关系。

2、运用表格对比法学习大气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2教学重点

1、地球的内部结构。

2、地壳。

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3教学难点

1、地幔、岩石圈。

2、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原因。

3、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 4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投影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式导入

问题一: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哪棵树里有虫子? 啄木鸟是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 问题二: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内部? 播放视频:实拍宫城县地震波传到东京瞬间2011.3.11 活动2【活动】学生探究

补充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时产生的机械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我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需借助于地震波。 展示图片:地震波变化曲线图

学生探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界面称为不连续面。学生根据上图找到不连续面,并转绘到右侧地球部分图上。(如下图)

教师总结: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 板书:

活动3【活动】难点突破

难点突破:

1、地壳的厚度在各处是不均一的,一般来说,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只有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5 km,

2、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处于熔融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铁和镍,外核物质呈熔融状态,内核为固体金属球。

3、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顶部也是由岩石组成的,二者合称为岩石圈,因此,岩石圈和地壳所指的范围是不一样的,请大家注意区别。

活动4【讲授】过渡

过渡:“谈天说地”,说完地,下面咱们谈谈天。地壳表面以外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在固体的地壳表面镶嵌着水圈,并被大气圈包围着。在地壳表层、水圈和大气底层,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生气勃勃的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活动5【讲授】教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大气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厚的大气,好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的“体温”,使其变化不至过于剧烈。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人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可见,大气对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大气对生物界和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刻,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可以说,地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

活动6【活动】学生自学完成知识总结

低层大气的组成

活动7【活动】知识探究

学生根据下图完成大气垂直分层表格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活动8【讲授】教师点拨

难点突破:

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物质组成不同⇒ 各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变化不同⇒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 ⇒与人类的关系的差异

活动9【活动】学生自学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教师点拨:

(1)水具有三相变化的特性,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2)地球上约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因而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3)陆地水与海洋水和大气水共同组成水圈。

(4)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不能缺少水。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它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海洋水是咸水,当前科学技术还不能大规模进行淡化,用之于生产。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地球上水储量的3.5%,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情感态度教育:节约用水

活动10【活动】学生活动 让一组学生用磁扣扣在下图认为有生物的地方

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分布空间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千米。与其他三个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难点突破: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活动11【讲授】本节总结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这是地球通过长期演化形成的,也是地球最显著的结构特征。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中图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2学情分析

考虑到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而本节内容大多又是以新内容的形式呈现的(例如:横波和纵波在物理课上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属于新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利用各种地理图片和教具采取化繁为简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地壳,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难点:地幔,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其主要特征

3.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学时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活动2【讲授】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师利用边讲边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教师讲述我国神六发射等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事例,然后提出人们如何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提供以下材料:

1、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过3000米。

2、最深的钻井,不过1万多米大约12千米。

3、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4、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鸡蛋剖面图”,启下到地球。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用了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

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绳子的抖动、钢琴键盘的上下按动,来讲解纵波与横波的概念,填写“纵波与横波的特点”填充表格(表1),要求学生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附图1),根据地震波的有关知识,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学生绘制好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后,教师出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及教材有关材料,印证学生的结论,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学生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并阅读教材有关文字,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填充表格(表2)。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配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讲解有关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位置和特点。以生活中的牙膏类比岩浆岩物质状态。

活动3【练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 变化,而横波不变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了解地球的垂直分层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环境观

学时重点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学时难点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一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现在开始研究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外三层,我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与大气圈有关,每天都要喝水与水圈有关,人类本身又是属于生物,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可见外部圈层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让我们分别来认识学习这三圈。

活动2【讲授】地球的外部圈层

【承上启下】第一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现在开始研究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外三层,我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与大气圈有关,每天都要喝水与水圈有关,人类本身又是属于生物,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可见外部圈层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让我们分别来认识学习这三圈。首先学习大气圈。

【提问】 请大家根据教材的介绍及自己对大气的了解,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大气有哪些物质组成?并试着用结构图在笔记本上表示出来。 【出示投影】 同学整理的大气组成的结构图:

【指图讲解】 显然我们熟悉的大气由水汽、固体杂质和干洁空气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外的混合气体,它又由氮、氧、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组成,那么它们分别占干洁空气总量的多少呢? 【出示投影】 图1—4—3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讲解承转】 氮和氧的比重最大,合占干洁空气总容积的99%,其它成分相对较少。空气的各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呢? 【同学讨论回答】 (略) 【出示投影】

氮: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水汽:影响天气变化 【总结承转】

可见每一种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成分比例的变化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如空气中臭氧的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多等等。这些成分在大气中是不是均匀分布的?巨厚的大气层由底部到顶部分哪几层?各有什么特点?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出示投影】 图1-4-5大气的垂直分层,请同学仔细观察图

【指图提问】 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气温随高度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同学答略)

【总结】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大气的不同高度范围内气温的垂直变化是不同的,有的气温随高度而递减,有的气温随高度而增加。人们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运动状况把大气分成了不同层次。

【提问】 从底到顶部分为哪几层?各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 【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指图讲解】 (略)

【教师补充并追问】 那么各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不同呢? 【同学读书讨论回答】 (略) 【讲解承转】 这是因为各层的热源不同。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下节讲到),因此距地面越近温度越高,越往高空,气温越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6℃;平流层中由于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先是由于没有臭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尔后迅速上升。由于各层大气的热状况不同,使各层大气的运动状况及其它特征各不相同。在各层中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呢?(同学答略)

【讲解】 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最薄、密度最大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请同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分析利于大气产生什么方向上的运动,为什么?(同学答略) 【绘图讲解】 由于对流层上冷下热,加之地表冷热不均,使热的地方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就会过来补充,冷的地方则因空气流向热的地方,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地面受热越多,对流越旺盛,所以对流层的厚度不匀,纬度越低,厚度越大。

【提问】 对流层的这种大气运动特征加之几乎集中了空气中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为什么?(同学答略)

【讲解承转】 由于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固体杂质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降低,易成云致雨,所以这一层也是云、雨、雪、雾等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也是我们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

【出示空白投影】 引导同学填注表格中对流层的有关内容。(附表)

【承转】 由对流层往上进入平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升高变化状况不同,其气流运动状况、天气状况等均不同,请同学速读教材与对流层对比说出平流层的特点。(同学答略) 引导同学填注表格中平流层的有关内容,进而完成高层大气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 显然各层大气的特征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特征,它影响气流运动状况,进而产生不同的天气特征。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图(图3),让学生确定地球上水圈的位置。 教师提问:地球上水的存在的形式有哪三态?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1—4—6)并让学生阅读28页第二自然段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几种类型?(你所知道的)主要的咸水水体和淡水水体有是什么? 学生回答: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等约10种类型;主要咸水水体——海洋水,主要淡水水体——冰川水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环境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分析总结:

1、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2、为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通过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地球上另外一个外部圈层是生物圈。

【指图提问】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图(附图3),回答:生物圈在地理圈层中的分布位置?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一下生物圈的特点? 评论(0) 活动3【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

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 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有关生物圈的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指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 B.占有大气圈的全部 C.占有水圈的全部 D.占有岩石圈的全部

3.飞机适宜在离地面20千米以上的空中飞行,这是因为( ) ①在高层大气中,温度适宜

②空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 ③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 ④在高空,利于改变航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大气臭氧层( )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 那里气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 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以我们

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辐射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案例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5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反思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学案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分解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