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4 07:52:5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第四节 俄罗斯_教学设计_教案

第四节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的流向。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树立辨证的地理世界观。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分享学习成果的的喜悦。

3、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四.教学过程

师:播放视频:交响乐与芭蕾舞。 生:观看视频。

师: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交响乐和芭蕾舞有着特殊的爱好,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生:俄罗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俄罗斯,走进俄罗斯。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个国家,通常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什么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创设问答情景。 生:进入问答情景,举手回答。

师:请说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哪两条纬线之间? 生:俄罗斯大部分在50N-70N之间,纬度高。

师:在俄罗斯的北部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请找出来? 生:读图指出66.5N北极圈。

师:从中我们可判断俄罗斯位于哪个温度带? 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并指图回答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邻太平洋。

师:在我们所找的这几个海域当中,其实有一个并不是真正的海,是哪个?

生: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师:其实在俄罗斯的境内,也有一个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湖泊,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读图指出贝加尔湖。 师:请学生介绍贝加尔湖。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创设问答情景。 师:图中有一条红色的线连贯了俄罗斯的南北,这是一条什 么线?

生: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师:引导学生以“屋里有块大黑土”回忆亚欧分界线。 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生:俄罗斯横跨了亚欧两大洲。 师: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 生: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北部。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师:俄罗斯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生:北面。

师:俄罗斯与我国有多少处是接壤的? 生:两处。

师:我们把俄罗斯的范围与它的众多邻国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生:俄罗斯的面积很大。 师:俄罗斯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生: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师:课件展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图”,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生: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轮廓图”,指导学生分析俄罗斯的轮廓特点。

生:东西相距遥远。

师:俄罗斯东西端的经度差大约为170°,接近半个地球的经度—180°,是世界上领土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实际距离约7 000千米,乘坐普通火车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大约需要近三天时间。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

师:当这列火车横穿俄罗斯的东西端时,它是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还是经过欧洲的长一点?为什么?

生: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比欧洲部分多。

师:那俄罗斯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为什么? 生: 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欧洲部分中央。

师: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生:读图指出。

师: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地形、气候等。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师:指导学生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生:西部以平原为主 ,东部多高原、山地。

师: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势高低有何特点? 生: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师: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师:请学生介绍伏尔加河。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指导学生根据地势特点判断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向。 生:自南向北流到北冰洋。

师:观察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与地形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河流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师:请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的分界线。 生:乌拉尔山。

师:指导学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师:对学生所绘地形图进行点评。 下面一起来学习俄罗斯的气候。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生:读图指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并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师:课件展示“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概括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提示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进行概括。

生:雅库茨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 师:俄罗斯气温之所以这么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纬度位置,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

师:俄罗斯东西跨度非常大,如此辽阔的疆域内部,各个地方的气温降水会出现差异吗?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莫斯科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莫斯科与雅库茨克的气温和降水各有什么差异? 生:莫斯科年均值高于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小于雅库茨克;莫斯科年降水量多于雅库茨克。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斯科和雅库茨克其实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属于同一种气候也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海陆位置的影响。莫斯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雅库茨克大陆性较强。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或提出疑问。

师: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城市等各个方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等方面。

五.板书

推荐第2篇:第四节 俄罗斯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的流向。

3、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树立辨证的地理世界观。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分享学习成果的的喜悦。

3、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教学难点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3、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师:播放视频:交响乐与芭蕾舞。 生:观看视频。 师: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交响乐和芭蕾舞有着特殊的爱好,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生:俄罗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俄罗斯,走进俄罗斯。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个国家,通常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什么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创设问答情景。 生:进入问答情景,举手回答。

师:请说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哪两条纬线之间? 生:俄罗斯大部分在500N-700N之间,纬度高。 师:在俄罗斯的北部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请找出来? 生:读图指出66.50N北极圈。

师:从中我们可判断俄罗斯位于哪个温度带? 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并指图回答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邻太平洋。

师:在我们所找的这几个海域当中,其实有一个并不是真正的海,是哪个? 生: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师:其实在俄罗斯的境内,也有一个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湖泊,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读图指出贝加尔湖。 师:请学生介绍贝加尔湖。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创设问答情景。 师:图中有一条红色的线连贯了俄罗斯的南北,这是一条什 么线?

生: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师:引导学生以“屋里有块大黑土”回忆亚欧分界线。 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生:俄罗斯横跨了亚欧两大洲。 师: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 生: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北部。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师:俄罗斯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生:北面。 师:俄罗斯与我国有多少处是接壤的? 生:两处。

师:我们把俄罗斯的范围与它的众多邻国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生:俄罗斯的面积很大。 师:俄罗斯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生: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师:课件展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图”,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生: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轮廓图”,指导学生分析俄罗斯的轮廓特点。 生:东西相距遥远。

师:俄罗斯东西端的经度差大约为170°,接近半个地球的经度—180°,是世界上领土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实际距离约7 000千米,乘坐普通火车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大约需要近三天时间。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

师:当这列火车横穿俄罗斯的东西端时,它是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还是经过欧洲的长一点?为什么?

生: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比欧洲部分多。 师:那俄罗斯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为什么?

生: 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欧洲部分中央。 师: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生:读图指出。

师: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地形、气候等。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师:指导学生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生:西部以平原为主 ,东部多高原、山地。

师: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势高低有何特点? 生: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师: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师:请学生介绍伏尔加河。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指导学生根据地势特点判断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向。 生:自南向北流到北冰洋。

师:观察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与地形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河流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师:请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的分界线。 生:乌拉尔山。

师:指导学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师:对学生所绘地形图进行点评。

师:在刚过去的2月份里,俄罗斯举行了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事——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师:简单介绍索契冬奥会。

师:请学生畅想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地? 生:回答。

师:反问第24届冬奥会会在东南亚举行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不适合。

师: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举行,那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又如何,下面一起来学习俄罗斯的气候。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生:读图指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并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师:课件展示“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概括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提示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进行概括。 生:雅库茨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 师:俄罗斯气温之所以这么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纬度位置,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

师:俄罗斯东西跨度非常大,如此辽阔的疆域内部,各个地方的气温降水会出现差异吗?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莫斯科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莫斯科与雅库茨克的气温和降水各有什么差异? 生:莫斯科年均值高于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小于雅库茨克;莫斯科年降水量多于雅库茨克。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斯科和雅库茨克其实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属于同一种气候也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海陆位置的影响。莫斯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雅库茨克大陆性较强。

1、俄罗斯北临

洋,东临

洋,西濒

2、俄罗斯位于

大陆的北部,地跨

两大洲,面积超过

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

的国家。

3、俄罗斯主要位于

带,北极圈穿过其北部。

4、俄罗斯以

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俄罗斯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较大

B、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稀疏

C、俄罗斯欧洲部分历史上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

D、俄罗斯亚洲部分交通不便

6、做游戏

【游戏规则】:俄罗斯主要有四大地形区。每组代表 一个地形区。中间的走道代表河流和山脉。老师指 哪一组,那组的组员齐声说出你们组所代表的地形 区名称,指中间的走道,走道两边的组共同说出走 道代表的河流或山脉。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或提出疑问。

师: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城市等各个方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等方面。

板书

推荐第3篇:全员培训实践作业地理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巩固运用地图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善于归纳对比,俄罗斯与日本的异同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四节。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由此可为接下来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的学习埋下伏笔,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三)学生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亚洲、日本、印度的学习,他们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有所掌握;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试验,对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了解;而且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习思路不够清晰。尤其是在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以及该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方面较为困难。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理解难度更大,需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读能力。因此,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的能够说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学生通过俄罗斯政区图、位置图,能够准确指出俄罗斯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学生通过读俄罗斯地形图,找到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四条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总结地形、地势、河流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俄罗斯各地形区轮廓图、拼出俄罗斯地形图,分析俄罗斯地形地势的特征。 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的原因。提高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贝加尔湖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产物,是协调人地关系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对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教学难点:1.读图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读图分析法2类比法3竞赛法4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用具

东南亚地图;自制CAI课件教学方法:CAI教学(谈话﹑ 讨论﹑活动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2018俄罗斯世界杯宣传片导入新课

(三)师生互动部分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 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 ﹑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3 ﹑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板书]二﹑俄罗斯的工业

[活动三:读图练习] 1﹑ 找出库尔斯克铁矿﹑ 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 第四位 发电量 第四位

煤炭 第四位 化肥 第五位 原油 第三位 天然气 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 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 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 [反馈练习]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四)课堂总结部分

纬度位置:俄罗斯位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地区,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是一个地处高纬度的国家(国旗颜色)

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很广(同于亚洲),实地东西距离相差近10000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海陆位置:俄罗斯北面濒临北冰洋,西北面是大西洋,东面是太平洋,主要邻国有西北面的挪威,芬兰,西南面的乌克兰,东南面的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等国家。通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认识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气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在俄罗斯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对俄罗斯的工农业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五)课后作业部分 地图册以及课时练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俄罗斯这一课的重点在俄罗斯的位置、疆域、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俄罗斯气候和经济的地区差异。通过在三个班级的授课,有成功之处也有改进的地方。

一、导入: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它的位置,讲起来一定显得很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一下子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在第一个班采用谈话方式问:“同学们,谈谈你印象中的俄罗斯?”,同学们能畅所欲言。在第三个班,当我刚提俄罗斯时,一位学习地理的“精英”已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俄罗斯的一个民俗,俄罗斯人用面包和盐迎接他们的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接着其他同学补充,气氛活跃起来,能吸引学生的导入是一节课好的开始。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在讲解《俄罗斯》一节时感觉知识点之间的转折比较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如从国土辽阔到“气候”与“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资源过渡到工业的介绍,从资源过渡到科学技术,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过渡,不感觉到突然。

三、教学方法:本节很多知识点都采用对比手法,印象更深刻。如在介绍完资源分布在亚洲后,让学生联想前面介绍的印度和日本,印度的工业分布遵循就近原则,靠近原料地的,于是请学生对比俄罗斯是不是也是遵循就近原则呢?而日本做为一个岛国,是否也是靠近原料产地呢?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三个国家资源和工业的配置关系了。再比如说在资源分布上,对比我们中国,中国的资源多在西北,而工业多分布在东部沿海,所以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于是接着提示学生思考“俄罗斯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答案“开发东部地区”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不足之处:注重学生的亮点:授课中虽然能当即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给予表扬,但并没能就此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全体学生参考,没能让学生感觉学习很有成就感,再如个别学生及时发现了俄罗斯的工业区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和印度相似,并提出来,象这样的亮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我们老师都应非常关注学生的这些灵感,让他们在学习中闪光,达到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生成的目的。

推荐第4篇:俄罗斯 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 连智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掌握俄罗斯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掌握俄罗斯工业和交通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了解其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联系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俄罗斯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特征。

2、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领略一些异国风情。在那里我们将看到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东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的红场,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你可见到著名油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可欣赏到世界文明的芭蕾舞蹈,也可参观宏伟的航天中心,早在1961年就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使加加林成为进入到太空的第一位宇航员。

其间。

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同时展示克里姆林宫、红场、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芭蕾舞蹈、东方一号发射和第一位进入到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问:同学们知道将要带你们去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用地理的慧眼详细的了解这个国家。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了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

板书

第三节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 学习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分析其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经济等。 俄罗斯在哪里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问: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去观察。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去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观察俄罗斯经纬度范围,计算经纬跨度。分析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半球位置,用红色的笔把穿过俄罗斯的特殊纬线和濒临海域在地图上勾画出来。 板书: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请你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将屏幕上的空白处补充完整。先请一位同学填前两个空,当学生填完北温带后和经纬跨度较大后。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到70之间,穿过俄罗斯特殊的纬线是什么?北极圈,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以南为北温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呢?答北寒带。展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东经20和180经线,大约跨160度,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纬度跨度也大。同学们不要忽略了再20度附近的这片区域也是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后面的空谁来完成?然后请一位同学将后面的空补充完整。

2、面积和人口

俄罗斯经纬度跨度大,疆域自然就比较辽阔,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1707万平方千米。展示俄罗斯面积图,约170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曾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继承国。俄罗斯面积虽大人口却不多,有1.41亿人,主要是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79%

3、传统的欧洲国家

在俄罗斯辽阔的疆域上有一座山脉非常的熟悉,展示俄罗斯地图,显示乌拉尔山脉,让同学们说出乌拉尔山有何重要的地理意义?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及时复习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让同学起来说亚欧分分界线出了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外还有哪些?最后总结“乌屋里有大片黑土地”

提问:俄罗斯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有同学说欧洲,也有同学说亚洲, 辩论:认为是亚洲国家的请举手,认为是欧洲国家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请亚洲方的同学和欧洲方的同学,各自阐述你们的观点。

问,你们更赞同谁的观点呢?展示幻灯片,由我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在欧洲,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港口。都是位于欧洲。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最大城市,虽位于北极圈内,但受到暖流的影响,不结冰,被称为“不冻港”。再观察城市分布,绝大部分城市和80%的人口、3/4以上的工农业均在欧洲。所以是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同学们,俄罗斯欧洲境内面积只占全国的1/4,可为什么人口和城市却都集中到了欧洲?这与什么有关系呢?上学期我们了解到了是什么会影响到城市和人口的分布?同学回答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分布。 地形: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并概括俄罗斯地形地势特点。 河流: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河流及分布,观察其注入的地方及流向。

气候:根据俄罗斯所在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概括气候特征。提醒同学看6页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该部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进行,每组承担一个任务,然后派一位代表上来汇报结果。

板书: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一组发言。先请你给大家指出俄罗斯主要的地形区,然后讲地形地势的特点。 播放视频。然后我总结:西部多为平原,东部为高原山地。展示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这些地形区圈出来。其中西伯利亚的三大地形区容易混淆,西部、中部、东部依次为平原、高原、山地,我们就简称“平高山”。

2、河流

同学们观察西部平原和东部高原山地之间大致以什么为界呢?叶尼塞河。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地形区之间多以河流为界。接下来我们又来了解俄罗斯的河流 请2组发言,给大家指出主要的河流及,介绍其注入的地方和流向。 由我总结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最后注入到哪里,里海,没有注入到海洋,我们把没有注入到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也是俄罗斯的母亲河。 亚洲的三大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共同点,自南往北注入北冰洋。 三大河流的流向,进而可反映出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势有何特点? 可以看出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蓄水量也居世界第一。

3、气候

受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的气候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请三组同学发言。播放俄罗斯气候视频。

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到了俄罗斯非常的寒冷,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观察降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 西部较东部温暖湿润。

在气候条件下,俄罗斯的生长着大量的亚寒带针叶林,森林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5.2%,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我国仅16.5%。 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除影响人口外城市的分布,还会影响到工业交通的分布。

板书:

三、工业与交通

请同学们朗读P47页第一自然段。

俄罗斯地大物博,那么他都有哪些矿产,分布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去探寻俄罗斯重要的矿产基地和工业区,完成活动P46。待同学完成后请分别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

俄罗斯的工业有何特点呢?我们这就去看看。

展示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和现代化军事。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61前苏联就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俄罗斯的军事,国防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的独特地位,生产的武器销往全球各地。问:通过这两幅图片,同学们能否看出俄罗斯的工业重点是什么?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军事以及核工业等重工业发达,但是轻工业相对落后,需进口服装、食品、农业原料等,我国的服装等在中俄边境特别受欢迎。问?俄罗斯的工业机构是否合理?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关系到人民地基本生活,所以俄罗斯应调整经济结构。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请同学们看一下俄罗斯的交通分布,以什么方式为主?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比较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交通线的分布,我们可看出什么?欧洲部分较亚洲部分密集。同学们观察到,俄罗斯的海岸线漫长,河流也众多,为什么却以铁路运输为主呢? 气候寒冷,会结冰。 小结

今天的俄罗斯之旅就结束了,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寒冷的气候,东高西低的地势,丰富的矿产,军事航天工业发达。我们应学习俄罗斯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应意识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同学们更加清楚了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

推荐第5篇: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类似这样的区域前面已学过,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基本了解。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也包括科技、文化、军事等人文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以及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生分析:

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读图、识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对亚洲、日本的学习,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基本了解;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创新,教师要借助本节丰富多彩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地图找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分布,地形,气候,工农业和交通的特点,能简单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经济的互补关系,知道俄罗斯体育,文化,艺术的成就。

2.方法与过程

初步具有运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对网络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区域特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树立辨证的地理世界观。

认识中俄经济上的互补性,初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4.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俄罗斯工农业特点 难点:俄罗斯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1、师生课前搜集有中俄文化交流年相关资料。

2、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教具:多媒体电脑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过 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新授: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2、地形

3、河流、湖泊

[多媒体视频]

提问: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处在哪几个温度带上?

活动1: 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说出俄罗斯周围濒临哪些海洋?

活动2: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陆上邻国

下面我们认识一下俄罗斯的地形,谁能 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俄罗斯的地形状况?(出示幻灯片) (1)地形特点

(2)自东向西、由南往北的地势特 点

(3)四个地形区、平原和高原、高原 和山地的分界线

(出示幻灯片)在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河流、湖泊及河流的流向

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旅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建筑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学生读图回答俄罗斯位于中 高纬度,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

指图回答出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邻太平洋,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指图回答邻国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

学生读图指出,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学生读图、指图回答

4、气候

5、文化、科技、军事

6、中俄贸易

“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出示俄气温降水图,请学生读出西伯利 亚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大范围) 出示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典型地区) 雅库茨克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 有几个月气温低于0度?

评价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找俄罗斯的资源及其分布 (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读图找出俄罗 斯的主要资源以及分

布特点) 过渡:除了出口资源赚外汇外,这些资源还是发展工业的原料

出示图片资料,说明俄罗斯工业科技和军事水平

出示两段资料,“中俄贸易飞速发展” 中国也有大量商品出口俄罗斯 思考: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来归纳俄罗斯气候的特征:

组内谈讨,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共享谈论结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图得出 结论

学生总结俄罗斯的工业:发展 了煤炭,石化,钢铁,造船, 机械等一系列重工业 (得出结论: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7、中俄文化交流

俄罗斯需要从中国进口什么商品? 请说出理由

播放“芭蕾舞”视频以及俄罗斯相关文化图片

中俄是怎样加强文化交流的?

学生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俄罗斯文化

组内交流搜集的有关“中俄文化交流年”资料,每组推选一份较好的资料全班交流。(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收获和感受,可提出疑问,师生答疑,或课后探究。 板书

第四节 俄罗斯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2、地形

3、河流、湖泊

4、气候

5、文化、科技、军事

6、中俄贸易

7、中俄文化交流

推荐第6篇:俄罗斯教学设计

第四节 俄罗斯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例。

4、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教材分析】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通向世界的桥梁。本节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特征,分析了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及交通,这延续了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区域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并为今后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莫斯科。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自工业部门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体会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4、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俄罗斯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包括地形、河流及气候特征。

2、自然资源的特征,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3、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课时安排】:建议2~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学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片段及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伏尔加河是在哪个国家吗?(俄罗斯)你们想了解这个国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罗斯。

[新课讲授]

[承转]之前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了解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都要先学习它的自然环境状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罗斯也不例外,首先我们就来学习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活动]学生读世界政区图,让学生用直尺量算俄罗斯南北两端、东西两端的距离。找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读图说出俄罗斯濒临的海洋或湖泊名称。

[知识讲解]

一、自然概况

1.位置、面积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国土南北宽约4000千米,东西长一万多千米,相当于赤道长度的四分之一,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国土辽阔,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并且与我国有绵延很长的边界线。

俄罗斯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陆界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发展海洋航运事业和从陆上直接与其它国家交往。

[承转]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如此辽阔的国土,那它的地形会是怎样的呢?

[活动]读图7.48俄罗斯的地形,归纳俄罗斯地形的主要特点,找出分布最广的地形类型。

在图上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完成下表:

西

俄罗斯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脉 西西伯利 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 亚高原 勒拿 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知识讲解] 2.地形、河流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西是欧洲部分,以东是亚洲部分。欧洲部分是占全国总面积1/4的东欧平原,亚洲部分被叶尼塞河、勒拿河分成三部分,分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各占全国总面积的1/4。可见,俄罗斯是一个地形平坦的国家,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承转]既然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形,自然就会联想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那么俄罗斯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呢?请大家读图7.49俄罗斯的气候分布概括俄罗斯的气候特征,看看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知识讲解]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地区属寒带气候。,东部临海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斯最南端是40°N,最北端超过80°N,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纬50°~70°的范围之间。由于纬度高,导致气温常年较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

[承转] 不难发现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各地的气候不同,东西有很大差异。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城市的比较来感受这种差异。

[活动] 读莫斯科、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思考为何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个地区会产生差异。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探究莫斯科和雅库茨克,同时将黑板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写到黑板上,相互交流。

[知识讲解] 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降水量少,莫斯科降水较多。

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北极圈附近,大陆西岸年平均气温0°C,东岸年平均气温-10°C。俄罗斯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承转]联系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思考:俄罗斯领土绝大部分在亚洲,为什么我们习惯上把它看成一个欧洲国家?

[知识讲解] 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虽然面积只占国土的1/4,但是由于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与亚洲部分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所以集中了俄罗斯3/4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

板书设计:

一、自然概况

1.位置、面积:国土辽阔——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河流 地形特点---平坦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西

俄罗斯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脉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 亚高原 勒拿 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属寒带气候 东西有差异很大 气温: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俄罗斯曾被称为世界上的超极大国,即便今天,也是不容忽视的世界强国。它的“强”表现在哪方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俄罗斯的“强”。

[承转]一个国家的强大多数是通过发展工业,而工业的发展又是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就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请大家读图7.50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然后告诉我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它的自然资源有何特点?

[知识讲解]

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1、自然资源

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基本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水能的蓄藏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承转]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事实上俄罗斯就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请大家继续读图7.50,及相关资料,试着归纳俄罗斯工业的特点。

[知识讲解]

2、工业(1)发达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能源、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发达,其中,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承转]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工业的确很发达,刚刚大家都已经观察分析了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图,那么它工业的分布是不是随性的,毫无根据的呢?

[活动]在图7.50中找出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区,以及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不难发现工业部门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的特点,用实例说明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找出乌拉尔工业区域或新西比利亚工业区周边分布的主要矿产,思考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知识讲解] (2)分布特点

a.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b.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类型不平衡);

c.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空间不平衡)

当然,除了与自然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之外,也有人的因素。例如: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占国土的3/4,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但工业集中分布在乌拉尔山脉及以西地区,这与人口集中在本地区有密切的关系。

[承转]在空间分布上工业区显现出不平衡,其实俄罗斯的各工业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差异。请大家先阅读下面这则材料: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常有中国人在中俄边境上与俄罗斯人进行边境贸易。他们用一瓶二锅头就能换俄罗斯的一台冰箱。在一部纪录片中,俄罗斯的一位明星抱怨她买得起一架飞机,却买不起衣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活动]请大家结合这则材料以及书本40页中国向俄罗斯出口货物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分成小组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 [知识讲解]

3、工业部门的差异

结论: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

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如果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雄厚的重工业基础。我国工业布局也应该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工业。

板书设计:

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1、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石油、天然气、铁矿分布广泛)

2、工业

能源、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1)分布特点

a.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b.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类型不平衡);

c.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空间不平衡) (2)工业部门的差异

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俄罗斯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同时还拥有发达的交通。

[承转]进行工业生产时,需要运进原材料,运出产品,这就需要交通运输线路。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俄罗斯发达的交通。

[活动]结合图7.51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模拟俄罗斯旅行:假如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俄罗斯发达的交通表现在哪些方面?俄罗斯的货运和客运分别以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管道主要运输什么货物?

[知识讲解]

三、发达的交通

1.多样的交通方式

部门齐全,种类多; 铁路线和管道数量较多。

货运以管道和铁路为主;客运以铁路和海运为主。

通过分析可知:俄罗斯发达的管道运输与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承转]在观察了图7.51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俄罗斯的铁路分布有何特点呢?

[知识讲解] 2.铁路的分布

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在亚洲部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它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

[承转] 为什么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会?联系第一课时中俄罗斯的自然状况,我们知道俄罗斯亚洲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是沿南部山区修建,这又是为什么呢?

[活动]联系书本42页的材料,读图7.51,在图上找出西伯利亚大铁路线,并找出沿线的主要城市。联系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及城市的分布状况,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选择的主要原因。 [知识讲解]

俄罗斯的交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铁路沿线主要城市:莫斯科

圣彼得堡

伏尔加格勒

莫尔曼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

因为南部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俄罗斯的北部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于是最终将铁路修在南部的山区。 [承转]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通过运河,伏尔加河与五片海域相通,称为“五海通航”。请大家阅读书本41页的材料,进一步了解俄罗斯的内河运输。

[知识讲解] 3.内河运输

(1)伏尔加河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的丘陵,向南注入里海,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2)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 (3)“五海通航”不仅建立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水运联系,而且还方便了俄罗斯和中亚、西亚、欧洲西部等地的交通联系。

板书设计:

三、发达的交通

1、多样的交通方式

客运:铁路、公路

货运:铁路、管道(石油、天然气)

2、铁路的分布

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稠密 亚洲部分:单一(亚欧大陆桥)

【知识结构】

西低东高,地形以平原为主

面积最大的国家,三面临海,邻国众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自然资源丰富, 重工业发达

交通部门齐全,铁路、管道为主,分布不平衡

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工业的良好基础

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分布因地制宜

重工业发达,民用工业滞后,高新技术产业 是新发展方向

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推荐第7篇: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读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俄罗斯

教师:课件播放俄罗斯的景观图片(如克里姆林宫、红场、莫斯科景观、芭蕾舞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国家吗?

学生:俄罗斯。

教师:关于俄罗斯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俄罗斯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俄罗斯,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情景一: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学以致用,运用前边所学的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方法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教师:俄罗斯在哪儿?你能运用前边我们学过的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一下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吗?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学生观察俄罗斯位置图,从纬度和海陆两方面描述俄罗斯的具体位置,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出归纳和补充。

教师:从纬度位置来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的北部,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50°~70°,纬度较高,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从海陆位置来看,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陆上与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国为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承转: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俄罗斯地形图,你能分析归纳出俄罗斯地形的特点吗?

学生同桌合作归纳总结: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教师:俄罗斯河流较多,河流与地形的关系非常密切,俄罗斯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及河流?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地形会对河流产生哪些影响?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俄罗斯地形图,完成下述表格:

学生读图完成表格,识记俄罗斯主要地形及河流,一起交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地形影响河流主要是影响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预设:流向、流速、水能蕴藏量。

教师:那么俄罗斯的地形对俄罗斯的河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俄罗斯地势南高北低,所以大多数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流经山区时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电站。

教师:伏尔加河流速会怎么样?对航运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生成:水流平稳,适合航运。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学习,绝大多数已经掌握了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方法,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既是对描述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的一个复习巩固,也是本节的一个认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景二:理解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师转接:我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文环境,刚才我们认识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给俄罗斯的人文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地形特点,分析它们对俄罗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

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俄罗斯纬度高,气温均值低,农业不发达,农业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的国土南部。受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俄罗斯的人口也应该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

教师:同学们说的不错,那么你知道俄罗斯东部和西部相比较,哪个地方人口密集呢?

学生回答预设:应该是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疏,因为西部地形平坦。

教师出示俄罗斯主要城市分布图,进行验证──确实是西部人口密集,东部人口稀疏,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

教师: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平原人口、城市密集,除受地形影响外,还受到气候的影响。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俄罗斯西部的气温明显高于东部,降水多于东部,所以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西部的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虽只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的3/4,所以俄罗斯国土虽然亚洲部分占面积大,但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的特点,深入了解了这种自然环境对俄罗斯的人口、城市分布等产生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自然和人文的关系也是丰常密切的。

设计意图:本设计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密切关系,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课程性质的综合性,通过分析,让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自然和人文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样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

2.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方面的特点。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俄罗斯

复习上节课有关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及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情境一: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特点

教师出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询问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一下俄罗斯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教师:一般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达。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主要形成了四大工业区,读图认识四大工业区,了解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思考这些工业区和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工业区都是分布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部门的分布与周围的矿产资源关系密切,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周边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铝土、铜等,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就主要包括石油、钢铁、机械等。

教师:可见,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常常成为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其他工业部门。俄罗斯依靠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但是由于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请同学们为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一下。

学生回答预设:可以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教师:阅读活动2材料“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货物主要有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鞋类和家具等。中国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很受青睐。”谈一谈(1)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哪些商品,为什么出口以这些商品为主?(2)如果俄罗斯仍然重视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1)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出口这类商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比较落后,中国消费品制造业较为发达,且中国商品在俄罗斯有很大的市场。(2)如果俄罗斯一味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更重要是认识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对其对工业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清楚俄罗斯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体会因地制宜的经济观。

情境二:分析俄罗斯交通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师承转: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交通状态如何?工厂如何将生产原料运进来?工厂的产品又如何运送出去?引出俄罗斯的交通。

教师:阅读课本,观察俄罗斯交通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交通方式及交通特点。

学生自学后回答: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和管道运输。

学生: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管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

教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俄罗斯交通发达,但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教师引导:为什么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亚洲部分稀疏?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欧洲部分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口、城市密集,所以铁路运输发达,铁路线密集,亚洲部分地形岖崎,气候寒冷,人口、城市稀疏,铁路线也稀疏。

教师追问: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要沿南部山区修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虽然俄罗斯南部多山,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但由于这里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人口、城市分布较多,需要便利的交通,而且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此修建铁路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与该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分布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工业及经济的影响,重点学习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分析了俄罗斯交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是一个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

推荐第8篇: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 ﹑民族﹑ 人口﹑ 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 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 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教学方法: CAI教学(谈话﹑ 讨论﹑活动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放教学准备1的资料) [板书]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 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 ﹑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3 ﹑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板书]二﹑俄罗斯的工业

[活动三:读图练习]

1﹑ 找出库尔斯克铁矿﹑ 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 第四位 发电量 第四位

煤炭 第四位 化肥 第五位

原油 第三位 天然气 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 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 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

[反馈练习]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活动一:读图讨论]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小结] 1﹑ 俄罗斯交通发达。

2﹑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3﹑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4﹑除铁路外,公路 ﹑航空﹑内河﹑ 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活动二:阅读]五海通航。

第三课时: [活动三:学生展示]用课前准备的图片﹑ 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活动四: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

[反馈练习]讨论: 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堂上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内容

板书设计: 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国土辽阔

2、地形特点---平坦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属寒带气候

气温:西高东低,南多北少

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寒极:雅库兹克

二、俄罗斯发达的工业

1、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分布广泛)

2、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类型不平衡) 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空间不平衡)

三、发达的交通

1、多样的交通方式

客运:铁路、公路

货运:铁路、管道(石油、天然气)

2、铁路网

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稠密

亚洲部分:单一(亚欧大陆桥)

四、城市与文化

1、莫斯科

2、圣彼得堡

3、港口

摩尔曼斯克(不冻港)、海参威

推荐第9篇:《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掌握俄罗斯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观;

2、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

2、俄罗斯的资源分布。

教学难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导入法,互动探究法,图表分析法、实验分析法、总结陈述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先以图片、视频导入,再由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引入本课正题。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以地图为媒介,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大家欣赏这样几幅图片,看你能否认说出它的名称;(教师展示图片—俄罗斯方块、俄罗斯红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再请大家听一听这是什么语言的歌曲?(播放歌曲—星星)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俄罗斯,去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

【活动】读图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

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2、俄罗斯位于世界哪个位置?

3、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哪一个更多?

4、俄罗斯地跨两洲,它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

(承转)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篇:

俄罗斯面积有1 709.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

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一、地理位置

【活动】读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俄罗斯的经纬度范围是?其具有怎样的经纬度位置特征?

2、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又如何?

3、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出俄罗斯的邻国。

由于上述几个问题都能在图中找到答案,教师只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都能自行解决,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的空间地理概念。

(承转)辽阔的国土,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的形成和河流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二、地形特征

【活动】展示\"俄罗斯的地形综合填图\"(课件展示):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把图中俄罗斯主要的平原、山脉、河流名称拖至相应位置。

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俄罗斯主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亚洲部分的地形区和河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俄罗斯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教师:引导学生填表,并总结回答问题。

【小结】由于面积广,俄罗斯的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与河流相间分布,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地形,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即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

(过渡):一提起俄罗斯我们会马上想什么样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三、气候特征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2、俄罗斯的气候形成与温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

(承转)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俄罗斯有些地方的温度却低的让人叹为观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到底有多冷。

【拓展延伸】北半球冷极——奥伊米亚康

播放视频资料:\"奥伊米亚康\"寒冷实验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比较)

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过渡)俄罗斯除了很冷的天气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一个知识点。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

【资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归纳俄罗斯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分析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

(3)俄罗斯森林面积广大,其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是什么?这类森林主

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课程总结

带领学生以引导、提问的形式回顾本节课内容。

推荐第10篇:第四节 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第四节 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2、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 “身土不二”说明了人和环境互相依托的辩证关系,当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人类自身也会受到影响。

5、地球人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学生活动】讲述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归

纳】

二、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1、主要污染物:无机物、碱、盐、重金属离子、难降解有机物、氰化物、酚、

教学过程:

【屏幕显示】自然美景

【讲

解】如今地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屏幕显示】环境污染图片

【讲

述】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生物是四大环境要素。

曾经,人们是那样和谐愉快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今,生命之泉的呻吟,母亲河在哭泣,苍天在流泪„„请听来自自然的呼唤。

【学生活动】讲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防治。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放

射性物质等。

2、来

源:煤、石油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3、危

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改变地球气候。

4、治

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大力植树造林,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加强监测。

【过

渡】有一句出自医学名著《东医宝鉴》的名言――“身土不二”。它的意思是:人身和土是不能分离的,人生活在土地上,食用土地上长出来的东西,如果适应环境,就会身体健康。而当人们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去学习、去旅游,往往会不适应。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病原体、悬浮物等。

2、来

源:石油炼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地面淋洗固体垃圾

等。

3、危

害:改变水质,加剧水源危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海滨风

景区;危害人体健康;见资料

4、

5、

6、7危害事件及“赤潮”。

4、治

理:控制污水任意排放,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等。

【引

言】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难防,不等于不防,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

杀手,究竟是什么?

【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居室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及防治

1、主要污染物:CO、CO

2、SO

2、Nx、醛类、酚类、烟、放射性物质、电磁波、

细菌、螨虫、病毒等。

2、来

源:化石燃料燃烧,煎、炒、烘、烤高温加工产生的烟雾,电器

发生的电磁波,建筑材料中的甲醛,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

3、危

害: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皮肤病,传染病、癌症等。

导】由居室污染引起的种种人身伤害事件,煤体时有报道。因此,为了使自己的生

活更加美好,必须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4、防治措施: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对电器辐射采取防护措施,保持距离;

厨房要有换气设备,宠物要经常洗浴;女性朋友慎用化妆品,男士不抽烟。

渡】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我们不能束手待毙,联合起来,所谓众志成城,请看地

【引

【过球人的行动。

【概

括】屏幕显示

⑴1972年6月5日至16日,探讨保护人类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交流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同时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5...........要在这一天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以期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⑵1973年8月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环境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保工作方针。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⑶1985年,在联合国规划署的倡导下,各国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相聚维也纳,签定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2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规定工业国家在2000年前禁止生产和使用氧氟烃代用品,发展中国家则延长10年。

⑷1991年6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全球与发展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入了广泛深入的蹉商,会议最后通过了划时代意义的《北京宣言》。

⑸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永远载入人类史册的盛会,与会者有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在这里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

【引

导】人类须采取积极的措施

⑴开发“绿色能源”,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最后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10个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

⑵兴建“绿色建筑”是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潮流。

【讲

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观点,强调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天人合一”包含着持续发展的思想。

【过

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人类共同的呼唤,是当今世界最强音。

【总

结】要增强民族环境意识,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第11篇: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第12篇:第四节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四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所以本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教学策略

本校学生家住农村的占大多数,所以学生对动物、植物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的很多,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举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到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举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资源准备

1、准备一个小型水族箱,里面生活着水生生物

2、课件

六、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察水族箱,听一段优美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对课本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4、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5、观察录像,讨论分析动物与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6、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7、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8、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的意义。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九、巩固练习

生态系统的组成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交流、讨论,所以怎样更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

第13篇: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课前部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2.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日本》和《俄罗斯》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国家。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区域地理学习应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读图初步确定一个国家地理位置,范围的基本能力,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本课设计着眼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中统筹兼顾教育的诸目标。将传知、育能和育德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的选材、课件制作、教法选择、课堂检测等过程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师生、媒体的相互作用,以多种手段(多功能“位置”系列图象与精美的景观图相配合,形象比喻与知识的识记配合等)抓住关键(地理位置),突出重点(经济、环境与人口分布等),突破难点(人口分布及其成因、特有动物)。运用巴班斯基所倡导的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检查效果的方法”,发挥多媒体电脑优势。

该课知识面覆盖大,图片资料活动多,教学中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模拟旅游模式,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构建一种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本课自始至终,几乎所有地理事物认识、特征规律的总结,都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读图、再发现,通过讨论,再研究等主动积极的学习而获得的。

本课知识体系共四部分。

(1)古老的大陆:通过读图、看图、析图分析本国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归纳本国地广人稀的特点,创设小动物自我介绍情景,启发引导探究古老动物原因。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通过图片配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本国四大农牧业区和气候的关系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的情感目标的教学。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通过创设海边装船外运的铁矿石情境,小车动画驶进的易趣模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本国工矿业分布特点和资源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人口和城市分布:通过创设聆听交响乐,将学生带入美丽悉尼歌剧院,导入城市和人口的分布,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人口分布和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并以悉尼奥运会引入我国奥运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爱国教学的情感目标的升华教育。 3.教学目标(难、重点) 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及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及经济特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协调”思想教育;通过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爱国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独特古老生物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4.学情分析

(1)已有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认知地理事物的能力,知道一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也富于想象,学习的积极性较高。鉴于这种情况,通过讨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达到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目的;

(2)存在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只处于好奇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方法,只是处在一个感性的阶段,而没有完全理性的思考。针对学生特点,在课堂善用问题引导,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来扶助教学。

(3)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用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角色体验等多种方法。 5.教学方法:

本课就要采用师生互动,当堂达标的模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角色体验等模式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通过一幅幅情景创设情境,师生间利用追问探索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澳大利亚的奥妙无穷。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展示:一系列澳大利亚优美的风光图片

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北京奥运,是令世人瞩目的大事,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奥运圣火燃起华夏儿女的激情。2000年奥运会举办于美丽的城市,这里拥有白帆逐浪的海,细腻柔软的沙,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风景如画,这里还有艺术的经典——悉尼歌剧院。你知道这座风光旖旎城市位于哪个国家吗?(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共同漫步澳大利亚,去感受它的异域风光。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 展示:学习目标 提问:对于澳大利亚你又知道多少呢? 2.新课讲授

师:【创设情境1】它具体什么样?让我们怀着希望,背起行囊,驶向它所在的地方。

知识模块一

位置与范围

2 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整体感知) 提问:分析一个国家从哪几方面描述位置? 小结: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独立于海洋中的一个国家。

追问:它的领土包括什么?面积有多大?根据课本数据,计算本国人口密度,用四字概括该国特点?

小结: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师:【创情境2】漫步于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仿佛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纷纷跑来争着做自我介绍。下面听介绍,认识它们模样,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

知识模块二

古老的动物

展示:依次走来的小动物图片配以激趣文字(学生角色扮演小动物) 追问:它们形态各样,但却有个共同特点,看看你记住了吗?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

追问:国徽是一个国家象征,为什么上面会有两种小动物呢?说明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 小结:体现了这些小动物独特而古老。

探究

(一)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展示:澳大利亚大陆的分离图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小结: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就与其它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与南半球的海洋中,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许多古老的动物保留至今,它们是古老大陆演变见证,而且种类繁多,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故人们送它一个美丽的绰号:“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追问: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古老动物?

师:【创情境3】依依不舍的和小动物道声再见,沿途前行,到处都是流动的风景,望眼看去,只见:天苍苍,野茫茫……(学生补充“风吹草低见牛羊”)

听这里的主人自豪的讲,这里的绵羊竟然有两亿只呢,是世界上绵羊数量最多国家。可是200年前,这里没有一只羊,现在怎会这么多呢?请听本国养羊史。揭开羊多的秘密。

知识模块三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播放:一段视频

追问:这里的羊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结:由于羊多。人们封它一个生动的绰号:“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追问:假如你是一位牧羊主,你会把你的牧区建在哪里?

探究二

农牧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展示: 四大牧区和气候对比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小结:澳大利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 追问:澳大利亚农场规模达几千公顷,劳动力只有几十人,如何经营? 展示:农业机械化程度图

3 提问:在我们穿的羊毛衫上经常看到百分百澳毛的字样,你知道什么含义吗? 追问:澳大利亚出口羊毛占世界首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出口的农矿产品。 小结:主要出口羊毛、牛肉、小麦,是世界重要的农牧产品出口国。

师:【创情境4】走出美丽草原,来到阳光沙滩,感受海边浪漫。好客的主人指着远处的轮船说:“快看,船上装的铁矿石正往上海运呢?”并让我们猜猜他们那里第三个形象的绰号,你能猜到吗?

知识模块四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展示:装船外运的铁矿石图片及动漫驶进的小矿车.图片及文字。 提问:为什么叫“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分析铁矿石和煤炭的分布特点 展示: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

承转:假如你是一位矿业主,你会把采矿区建在哪里?

探究

(三)工矿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小结:澳大利亚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发达的农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和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发达的工矿业。

追问: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什么产业? 展示:澳大利亚各产业比例图

小结: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师:【创情境5】“旅途最后一站,我们不妨轻松一下,去倾听美妙的交响乐,首选之地当然是美丽的(悉尼歌剧院)它的外形如扬帆出海,又似屹立在沙滩上的贝壳。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称为悉尼的灵魂。展示:歌剧院图片 追问:悉尼在本国什么地方呢?

知识模块五

城市、人口的分布

探究

(四)市人口分布与环境关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展示:城市和人口分布图。

小结: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而中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追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

小结: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移民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总结:在这里,悉尼2000年成功的绿色奥运,以其优美的风光,富饶的物产,神奇的动物界。使人领悟到人与自然只有和谐才能完美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世界强国的无穷魅力。2008年奥运会,我们同样看到:世界给北京一个机会,北京还世界一份惊喜。

师:【创设情境6】旅途归来,我们回到温馨的家。快点向你的亲戚朋友,谈谈此行的感受吧。

3.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梳理

总结: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国家,环境很美,那里的“人们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

上” 被古老的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走向世界。(抓特色) 此乃:澳大利亚真是“澳“妙无穷。它的澳“妙你都知道了吗? 4.板书设计

一.古老大陆:地广人稀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妙无穷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四.人口和城市分布:东南沿海 5.达标训练

展示:挑战自我训练题

(1)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

(

)

A.日本

B.英国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2)下面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是(

)

A .企鹅

B .河马

C.鸭嘴兽

D.猩猩

(3)澳大利亚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气候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澳大利主要出口矿产品是(

)

A.煤炭和铁矿石

B.石油和铁

C.锰和煤炭

D.铝土和铁矿石 (5)现在澳大利亚新的经济支柱是(

)

A.农牧业

B.工矿业

C.服务业

D.信息产业 (6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7)澳大利亚的首都是(

)

A.堪培拉

B.悉尼

C.墨尔本

D.帕斯 (8)悉尼的中学生放暑假应安排在

A、1月份

B、4月份

(9)读图海域:A (

) B (

) 大陆: C(

) 岛屿:D (

) 5 城市:1 (

) 2 (

)

3 (

) (2)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

) 地区

结束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共处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声。最后让我们共祝美好家园 : 和谐发展

富国民强(学生齐读)

第14篇: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二节,本节主要任务如下,一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说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及生物圈中的意义。二是学生通过参与几个探究实验、交流教师提供的文字及视频资料,揭示植物蒸腾作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知识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与“吸收作用”相联系;二是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联系;三是与“叶的结构”相联系;四是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联系。

为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当适当补充一些教材当中没有的资料。因本节内容量较大,探究活动须课前完成。

2.学情分析

在前知识方面,学生对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比如生活当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森林中感觉空气湿度大等。在七年级上期的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中,同学们对植物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具体到植物给环境带来上述影响的原因,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何种结构来完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以及植物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相当部分学生拥有数码相机和使用相机的能力,也具有制作简单的PPT的能力。

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看,学生对直观的视频、图片、探究实验(尤其是自己有亲身参与的)特别有兴趣,容易调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难点

(1)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2)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等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及参与其他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和教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设计理念

按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生活性、实践性的知识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学生的前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感性认知,经过讨论、交流建构概念;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生课堂练习,在实际中运用概念;运用概念后,及时进行小结;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同环境保护的思想,获得情感的升华;通过构建概念图,再重新认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按小步骤,快反馈的要求,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活泼、趣味的课堂中,锻炼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1.提前准备

实验1.上课前,同学按小组,根据教材P90页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要求及P92页“思考与练习2”的内容,对两个实验进行整合改进,完成相关实验,并用照相机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的结果,作好记录。将实验过程制作成PPT,在课堂展示时用。参考记录表如下:

组别

水分

的量

时间

A

(叶未处理)

B

(叶下表面处理)

C

(叶上表面处理)

D

(无叶)

环境温度

上午9:30时(实验开始时)

上午10时

上午10:30时

上午11时

上午11:30时

实验2.上课前,同学按小组根据教材P94页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要求,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设置光照条件为光照充足和部分遮光(遮荫)的对照实验,完成相关实验,并用照相机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的结果,作好记录。将实验过程制作成PPT,在课堂展示时用。参考记录表如下:

记录表

1条件

水分

减少量

组别

光照

充足

部分

遮光(遮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记录表

2条件

红色茎

高度

组别

光照

充足

部分

遮光(遮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注:上述两实验,教师要先确定两个小组,对其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实验的科学、有效。在上课前,要先检查班级同学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对班级完成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小组要心中有数,作为课堂中的课程资源备用。另外,可将完成得较好的小组的活动材料,在教室的适当区域进行展示。

2.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1.复习植物的吸收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知识,引导同学们思考:植物体通过吸收作用吸收的水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何用途呢?

2.PPT呈现以下内容:

(1)一株玉米在完成生活史的历程中,所吸收的水量以及在其体内所保有的水量。

(2)夏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图片。

引导同学思考: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展示课题:植物的蒸腾作用,并板书

1.回忆植物的吸收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知识,并初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阅读、观察PPT所呈现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明确思考问题的中心。

联系前面所学习过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

2.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小组展示实验1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1.思考:水面上滴植物油的目的;

2.引导同学分析对比A组与D组的实验结果,并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注:(1)提示观察思考顺序,①塑料袋壁的现象;②容器内的水量变化;③上述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④控制水分散失的主要结构;⑤水分是通过何形式由植物体内到达塑料袋壁的;(2)可提示同学们回忆“叶的结构”;(3)此处若有同学对实验过程有疑问,须说明,并引导同学们思考提高实验科学性的措施。若无,则在课堂小结时说明。下同;(4)视学生探究活动情况,播放视频“植物的蒸腾失水”。

3.要求学生对比思考:展示实验与自身实验的成功与不足。

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1.防止水分直接从液面蒸发。

2.得出:①A组塑料袋壁上出现明显的液滴(水分);②A组容器内的水分明显减少;③容器内水分通过植物体散失;④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叶片气孔;⑤水蒸气;

3.反思自身实验的成功与不足。

1.以学生自身的案例,让同学进行对比,发现成功与不足,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同时也激发同学的思考。适当提示,有利于学生切入。

2.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对实例分析,进行小结①,形成蒸腾作用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的关键词,并板书。

1.得出概念关键词:

水分运动方向:由植物体内到植物体外;

水分形式:水蒸气

水分出口:气孔

本质:水分散失

2.形成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是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1.对实例分析进行小结,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概念进行分解,有利学生把握。落实教学目标。

4.阅读教材,再识概念。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课本P91页第一段的内容,并要求同学注意限制性的词语。

2.提问: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了,如何补充?

注:可提示学生回忆“吸收作用”。

3.PPT展示“水分吸收与散失的途径”图片

1.阅读教材并,圈出关键词。

2.学生思考后得出: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经由茎到达叶,以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作好笔记。

1.回归、体会教材,提升学习成果,强化概念。

2.拓展、延伸,完善概念,并以图片加以强化。

5.课堂练习

1.PPT出示练习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由()调节

A.植物体生命活动需要水分的量B.光合作用

C.植物体叶的多少D.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2.引导学生回忆“实验一”装置所处的条件,阅读教材中二处“在温暖、有阳光”,思考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中讨论的第2题。

1.回答问题

2.思考问题

1.运用概念,加深理解。

2.合理运用教材,让学生重视教材,形成细心阅读和体会教材的习惯,并转入下一小节的学习。

6.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小组展示实验1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引导同学分析A、B、C、D四组实验结果中水分减少量的差异,要求学生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思考与练习2” 问题1-3。追问曲线I代表装置C、D说明什么?

2.PPT展示不同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数的数据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得出结论后,PPT展示植物气孔分布的一般规律,并板书。

3.小组展示实验1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引导同学分析9:30-10时、10-10:30时、10:30-11时、11-11:30时四组实验结果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并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出示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表,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考。

4.小组展示实验2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记录表1)。引导同学分析的实验结果,并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解决“思考与练习2” 问题4。出示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表,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考。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表达。对有延伸问题的同学,可提供一定的方法,在课后验证。

1.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1)曲线Ⅰ代表装置C、D的质量变化,因为这两装置几乎没有发生蒸腾作用;验证了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完成。

(2)曲线Ⅱ代表装置B,曲线Ⅲ代表装置C;

(3)叶的上下表面气孔的数目是有差异的;

得出:气孔(叶片)的数目会影响蒸腾作用。

2.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1)陆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气孔数,水生植物一般上表皮气孔数多于下表皮气孔数;(2)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3.学生观察分析,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蒸腾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4.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蒸腾作用随着光照的强度增强而增强。

1.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提高效率;大胆创新,改进实验设计。组织综合性探究,提高探究能力、读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表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2.树立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因教材中的“建议活动”难度较大,且趣味性较差,所以采用探究活动与文字资料相结合的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

7.课堂练习及小结②

组织学生完成“思考与练习1”,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小结,并板书。

完成练习,做好笔记。

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叶片(气孔)数目、温度等,并明确其影响关系。

运用概念,及时小结,落实教学目标。

8.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1.PPT展示同学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中所得的数据。要求同学们思考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注:观察学生反应,适当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夏天洗脸、游泳时的感觉凉爽)及出示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使叶面温度降低。

2.学生小组展示实验2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记录表

1、2),并解释现象出现的原因。

1.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的温度

2.学生观察分析,在小组内交流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得出:蒸腾作用能够促进对水的吸收,同时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述能力

2.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历的事实(或视频),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支撑,弥补教材的不足。

9.课堂练习及小结③

1.PPT出示练习

(1)下列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的意义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降低植物体的温度B.促进根从土壤吸收水分

C.提高空气温度,调节气候D.促进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

(2)植物体能把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地运输到顶端。其动力主要是来自()

A.根的吸收作用B.茎的输导作用

C.叶的蒸腾作用D.叶的光合作用

2.引导同学归纳蒸腾作用意义,阅读教材P92页内容,并板书。

1.完成练习。

2.阅读教材,做好笔记,在教材中划出关键字句。

1.运用概念,及时反馈。

2.回归教材,让学生重视和用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10.认识蒸腾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同保护环境

1.播放视频“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及夏天人类在树荫下活动场景的图片,要求同学们思考,若是没有了绿色植物,上述的场景将会变成怎样?

2.播放“沙尘暴”视频,引导同学们认同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观看视频及图片,思考,并发表感想。

对比播放,给同学们以强烈冲击,让学生认同保护环境的理念,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11.课堂小结④

引导学生构建本节知识的概念图

画出本节知识的概念图

理清知识体系,形成概念,巩固学习效果

12.作业

同步训练中的部分练习

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预设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交流讨论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结束后,应重点反思以下问题:

1.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关注多媒体展示的环节,尤其是学生展示环节的控制、引导?

2.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以及因探究活动而衍生出的新问题,该如何合理利用以及引导?需特别注意学生探究活动中数据处理的方法,控制误差的措施。

3.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资源是否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

4.习题选择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及反馈效

第15篇: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设计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究变阻器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在学习滑动变阻器使用的过程中,用推理再实验验证的方法,体验物理实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变阻器的设计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科学情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提出猜想、动手操作,在探究实验中学习变阻器的使用,掌握其规律,建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用

器材: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这时,便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所设计的物理情景中。

引入课题:变阻器——阻值可调节的装置

(二)新课教学

1.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2)实验探究

用电阻丝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电阻丝,使一端在电阻丝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3)交流评价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我们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2、认识变阻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3、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提出问题(投影)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④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2)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3)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4、介绍其它变阻器

变阻器除了滑动变阻器,还有电位器、变阻箱等。(课件简介)

5、课堂总结

讨论: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电路中的符号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4、作用:①保护电路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②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第16篇:高中地理,俄罗斯教学设计

篇1: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理 欧洲和俄罗斯[高考试题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欧洲和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及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

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5.掌握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

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通过地图分析记忆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

的关系。

3.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原因。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4.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三、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

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2.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

么? 3.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

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4.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

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

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

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

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

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

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 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

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

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

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

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

于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问题探究】

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

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

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④植物覆盖

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

区内贸易量大。

问题探究2.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

增长及其原因 问题探究3. (4)莱茵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案例分析:分析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

钢铁是基础

衰落原因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

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使用量减少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

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严重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 1 《俄罗斯》 2 以融雪补给为主。图

篇3:区域地理复习俄罗斯教学案

【教案背景】

1、高考文综中地理知识的落脚点是区域地理。通过复习初中地理,用高中所学理论知识来解释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地理规律。

2、本教案适用于高二年级 【教案课题】

区域地理复习俄罗斯教学案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1、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因此,本人在编写时,贯彻教案即学案,学案即教案的思想。

2、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自主与合作探究

3、在复习中,注重地理思维的建立 【教学过程】

俄罗斯 学案

知识目标:1.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及其分界线。 2.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3.俄甸斯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5.俄罗斯农业、工业和交通特点。

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俄罗斯国土特点说明其气候成因。

3.能够根据俄罗斯的位置和气候,说明其农业分布特点。 4.能够依据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工业特点,分析俄罗斯交通方式的选择。

一、概况:

1、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经度30°e到180°之间;纬度50°n以______的范围。________圈横穿北部,纬度位置很______。 2、面积和人口: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______的国家,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但是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俄罗斯传统上被视为________国家。俄罗斯人口约1.44亿,由130多个民族组成,是世界上民族最______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族人约1.2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3%。

3、填图识记

②.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⑤.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第二巴库油田

思考:俄罗斯为什么是欧洲国家

① 3/4的人口在欧洲部分。②首都莫斯科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部分。③欧洲部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二、地形

1、简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2、读右图

说出俄罗斯各地形区的界线

3、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大片沼泽地?

三、气候

读上图,回答:

2、简析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气候东西差异大

4、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河流与湖泊

1、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山地,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______的湖泊,轮廓狭长,成因分类上是构造湖。

思考:

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

3、简述西伯利亚三大河流的水文特征

4、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在春初和冬初可能出现的一种水文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形成条件有哪些?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山区有色金属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水能储量仅次于中国,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是世界资源能自给的国家。80%的资源在北亚。

第17篇:第四节 硫酸 教学设计_1

第四节 硫酸 教学设计

#TRS_AUToADD_1222225486104{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486104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486104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486104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22225486104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19715959717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9715959717LI.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9715959717DIV.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9715959717P.mso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19715959717LI.mso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19715959717DIV.mso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19715959717A:link{coLoR:blue;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219715959717SPAN.msoHyperlink{coLoR:blue;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219715959717A:visited{coLoR: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219715959717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219715959717P{FoNT-SIZE:12pt;mARGIN-LEFT:0cm;mARGIN-RIGHT:0cm;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19715959717P.a{FoNT-SIZE:18pt;mARGIN:18.7pt0cm17.85pt;coLoR:black;LINE-HEIGHT:18.7pt;FoNT-FAmILy:Arial;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19715959717LI.a{FoNT-SIZE:18pt;mARGIN:18.7pt0cm17.85pt;coLoR:black;LINE-HEIGHT:18.7pt;FoNT-FAmILy:Arial;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19715959717DIV.a{FoNT-SIZE:18pt;mARGIN:18.7pt0cm17.85pt;coLoR:black;LINE-HEIGHT:18.7pt;FoNT-FAmILy:Arial;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19715959717DIV.Section1{page:Section1}DIV.myFav_1219715959717oL{mARGIN-BoTTom:0cm}DIV.myFav_1219715959717UL{mARGIN-BoTTom:0cm}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案

课题 硫酸 授课人 向太平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二)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实验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重点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启发——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 仪器、用品

浓硫酸、浓盐酸、硫酸铜晶体、水、稀硫酸、纸屑、棉花、木屑、蔗糖、铜片、铝片、品红溶液、浸有碱液的棉花、玻璃棒、烧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酒精灯、火柴、药匙、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氧族元素中硫的正化合价常见的有+

4、+6两种价态。前面我们学习了So2中+4价硫的性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硫酸中+6价硫的性质。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第一大硫酸生产国,硫酸总产量将突破3500万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 【板书】第三节

硫酸 回忆倾听。

明确上课内容,引起兴趣,激发爱国热情。

【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板书】

一、硫酸: 1.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1.1 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H2So4=2H++So42-

【小结、设疑】稀硫酸与以上物质作用时表现出酸的通性时H+的价态未发生变化,是不是H+的价态一直不会变呢? 【板书】1.2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思考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回忆、思考、讨论、回答:与碱中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指示剂显色等。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回答:可以变,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零价的氢气。

复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后面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比较埋下伏笔。

【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

【展示、讨论】展示两瓶密闭、体积相等的试剂瓶,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化学方法如何加以鉴别?

【板书】

2、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探究归纳】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密度1.84g/cm3,沸点为338℃,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回忆、倾听。

观察、讨论、上台探究、回答(1)拿起试剂瓶,感觉重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2)摇动试剂瓶,呈油状、粘稠的是浓硫酸。(3)分别打开瓶盖,瓶口无酸雾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难挥发。 倾听。

回忆、回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明白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性质。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旧知识,落实新知识。

【强调】稀释浓硫酸时,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而骤然气化,结果就像水滴入灼热的油锅一样,带着酸液向四周飞溅,引起伤害事故。 【投影】播放FLSAH动画。

倾听,领悟。

观看、领悟。

解释原因,强调实验安全。

用FLSAH动画,增加直观印象,活跃气氛。

【过渡】因为浓硫酸主要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与稀硫酸的性质是有差异,到底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

3、浓硫酸的特性: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3-4ml浓硫酸,振荡。观察固体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提问】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提问】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展示】长时间放置后的标本。最终蓝色物质呈白色。 【投影】用FLASH动画模拟改进实验,加深对浓硫酸吸水性的认识。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结晶水与浓硫酸分子形成了硫酸水合物。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小结、板书】3.1 吸水性(干燥剂)

【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

倾听、讨论。

观察并描述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溶液仍为无色。 思考。

回忆、回答:蓝色五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分析比较说明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 观看,领会。

倾听,领会。

【引导学生归纳】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

2、o2,N

2、co、co

2、cH

4、So

2、Hcl、c12等:

师生共同小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NH

3、还原性气体:H2S、HI、HBr等。

培养观察能力。

激疑。

回忆对比旧知识,明确内在联系。

用FLSAH动画模拟的原因: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约为二天;浓硫酸未与硫酸铜晶体接触。更能说明浓硫酸只体现了吸水性。

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学习埋下伏笔,留下悬念。

【投影、介绍】介绍某学生用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事件。展示材料和图片。

【设疑】为什么浓硫酸会对动物造成那么大的伤害的呢? 【学生分组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提示】皮肤与纸屑、棉花、木屑一样都是有机物,含c、H、o等元素。

【分析】说明浓硫酸让有机物失水变成以黑色物质了。 【提问】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一定饿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黑面包”实验。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面包是如何制作的?与我们的实验有什么异同? 倾听、讨论,惊奇。

讨论,迷惑不解。

学生上台实验后,各自回答: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物质。

讨论,面包制作用面粉、水、加发酵粉(小苏打)后,加热。

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疑、探索。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探索能力。 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实验6-4】学生分组。分别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浓硫酸、加水后再加浓硫酸来进行对比探究实验,明确“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演示】演示“黑面包”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动手,进行探究,归纳小结“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观察并描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物质;有大量气体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实验发生的条件。 培养观察能力与描述现象的能力。

【提问】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通过试剂瓶的标签给出蔗糖的化学式:c12H12o22 【小结板书】3.2 脱水性(炭化)

【设疑】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 我们做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

思考、回答:黑色物质是碳单质。分析讨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c12H12o22

2c+11H2o

讨论并回答:如皮肤不慎沾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在患处涂上3%~5%的NaHco3。 揭示反应本质。

从标签上学生获得有用信息。

加深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的认识,学会处理偶发事故,消除恐惧心理。

【引导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浓硫酸既具有吸水性又具有脱水性,一字之差,请分析比较。

【师生共同小结】①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质本质未变。②脱水性: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组成(2:1)脱去,生成水分子。

【设疑】蔗糖碳化后,为什么能形成海绵状的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硫酸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强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浓硫酸是否也能与金属反应呢?是否也生成氢气呢?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分析。 分析讨论,学生发言小结。作笔记。

回忆、思考。

分析、讨论、猜想。能与金属反应。因为微粒存在形式不一样,如有氧化性,肯定不一样。

培养学生概念间的比较能力,认清本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

【设问】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演示改进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

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

推理并回答:不能。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猜想:不能。

观察、描述现象:不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冷却稀释后溶液呈蓝色。

激活旧知识。

激发好奇心。

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

【强调】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应用碱液吸收尾气。 【讲解】实验中的灰黑色物质是副产物cuS等,是铜过量的原因,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生实验时来进行细致的探究。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长时间冷却后的现象,观察。

【引导讨论】

1、铜片与浓硫酸能否反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反应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反应中的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

3、稀硫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来进行分析。

回答:有白色晶体析出。

分析思考并回答:

1、

加热能反应。

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加热溶液又呈红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液稀释后呈蓝色说明有铜离子生成。且长时间冷却后有白色晶体析出 证明生成的产物是硫酸铜。化学方程式:cu+2H2So4

cuSo4+So2↑+2H2o,铜是还原剂,浓硫酸是氧化剂,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了酸性。

对比讨论出:稀硫酸的弱氧化性表现在它电离的H+,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上。 注意环保。

为后面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继性发展。 培养学生不仅要注意实验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树立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使学生深入认识浓、稀硫酸的氧化性不同的本质。 【设问】浓硫酸是否也能氧化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呢?

【演示实验】把铝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 中,观察现象。加热观察。

【设问】为什么浓硫酸能与铜反应,而活泼的铝放入其中无明显现象呢?

【讲解】对。若加热就会发生反应。但是没加热就真的没发生反应吗?不是的,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它可以使某些金属如铁、铝等表面发生“钝化”。解释“钝化”现象。

【展示图片】运输浓硫酸的槽车图片。

【板书】浓硫酸与金属活动顺序氢以前的金属反应是否也生成氢气呢?为什么? 推理并回答:能。

观察无明显现象。加热有气体产生。

陷入沉思,猜想:没加热。

倾听,领悟,形成正确认识。

推理并回答:不能。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的硫上。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激疑。

激发求知欲。

解惑,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培养推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板书】3.3 强氧化性

3.3.1 氧化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不反应) kca ……Pb

cuHgAg。 常温:反应(除Fe、Al钝化)。

不反应。

加热:反应,不放出H2。

反应,放出So2。 归纳并总结。

学会总结,将知识及时总结成规律,便于识记。

【回忆设疑、过渡】在“黑面包”实验中,为什么体积会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如同一个“黑面包”,这又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呢?

【讲解、组织讨论】是的,“黑面包”实验中是发生了浓硫酸与“面包渣”碳的反应,请根据现象分析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3.3.2

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 c+2H2So4(浓)co2↑+2So2↑+2H2o 【组织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为什么浓硫酸作干燥剂时不能干燥H2S、HI、HBr气体?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讨论、释疑:蔗糖加入浓硫酸炭化时,在蔗糖内加了几滴水,浓硫酸吸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硫酸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大量气体产生,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浓硫酸被还原所生成的二氧化硫,碳又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会出现体积膨胀,疏松多孔海绵状炭及刺激性气味产生的现象。这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推理、思考并回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同时有水生成。

恍然大悟,讨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H2So4(浓)=S↓+So2↑+2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回忆前面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前后呼应,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学会辩证的认识问题。

【组织讨论】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是否有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同?

【师生小结】稀硫酸——弱氧化性——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氧化性由H+体现;

浓硫酸——强氧化性——加热时可与绝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氧化性由S体现。 【讲述】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掌握它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 讨论小结,得出结论。

倾听。

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板书】4

硫酸的用途: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了解硫酸的用途。

1.利用其酸性,可制磷肥、氮肥;可除锈;可制硫酸盐。2.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作吸水剂和干燥剂。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常用作精炼石油的脱水剂、有机反应的脱水剂等。

4.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常用于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阅读课文,归纳用途。 培养自学能力。

【本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的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因为量变导致质变,所以浓硫酸体现的以下与稀硫酸不同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回忆倾听、领悟。

学会小结,将课本由厚变薄。 【作业】P13

4三、四

研究性学习:利用学生实验七中铜与浓硫酸的学生实验,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⑴.铜(足量)与浓硫酸反应过程后,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能否与浓盐酸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⑵.反应完后,观察溶液的冷却过程,将你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试分析该实验反应步骤。

⑶.足量铜与浓硫酸反应完后,硫酸是否有剩余?为什么?为使现象更为明显,硫酸浓度多大最为适宜?课本演示实验能否进一步进行改进?如何改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酸

一、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2、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3、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物理变化。 (2)、脱水性(炭化):c12H12o2212c+11H2o (3)、强氧化性:

①、氧化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不反应): cu+2H2So4cuSo4+So2↑ ②、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等: c+2H2So4co2↑+2So2↑+2H2o

4、硫酸的用途:

第18篇:第四节《留下精彩》教学设计

《留下精彩》教学设计

平远县城南中学 钟新玉

一、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是认知和技能的有机结合,注重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任务驱动”、“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我体验,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结合学校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所以尽可能的始于教材,无止于生活。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学生更加应该掌握必备的网络技术。本教学设计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和梅州教育局教研室共同主编,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一册(下)第四章《网上冲浪》中的一节。根据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以及掌握的Word2000基本知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并保留,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上。

依据本节课实践性强,难度小的特点,设计了以展示中小学电子报刊获奖品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由学生结合教材和作品分组研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了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对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分别分类保存,并把精彩的网站的网址收藏起来。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级许多学生处在

14、15岁阶段,还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清楚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对待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能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一定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道德。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查找并保存图片的方法;(2)学会如何将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3)让学生学会如何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的网址。

2、信息素养: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3、能力发展:(1)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从网上查找并保存图片的方法;如何将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

六、教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重点掌握从网上查找并保存图片的方法;如何将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所以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作品展示激励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七、学法设计: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抓住这一特点,并强化其好胜心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信息处理的过程,同学之间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八、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设疑式、自主探究学习、同学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设计。

九、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选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自身动手实践的方法。课前准备为大屏幕投影、部分中小学生电子报刊获奖作品、学生保存文字图片的一般步骤以及准备一些著名网站的网址(如:中央电视台www.daodoc.com

搜狐

www.daodoc.com

google搜索引擎www.daodoc.com )

十、课业类型: 技能课。 十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十二、教学方法:采用设疑,启发,讨论,提示,探究,评比等方法。

三、教学资源环境:

1、硬件:

教学地点: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师用计算机 1台,配置:奔三800/128m/17’’彩 学生用计算机56 台,配置:赛扬466/56m/14’’彩 局域网:需要 专用教学平台:需要 学校连接Internet:需要

其他硬件:一个话筒,一对音箱。

课本:广东经济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课本。

2、软件:

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教师应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操作使用,熟悉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的上网。

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学生应能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文字处理软件Word以及能登陆网站并能使用搜索引擎。

通用软件:Windows98, Word2000, Internet Explorer。 学科教学软件 :电子网络教室软件。

课前准备:优秀的电子报刊作品、大屏幕投影操作提示。 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作品展示——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分组根据方案进行文字、图片的保存——成果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 。

1、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5分钟)

作品展示部分中小学生电子报刊获奖作品(见附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亲自实践的欲望,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设计目的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第一阶段:(25分钟) (1) 首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究讨、制定方案并实践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在阅读课本18页至22页时,要求探讨、制定方案在小组内形成共识、探讨如下问题。(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教师同时巡视指导)

探索任务1:

1、上网查找有关多哈开运会场精彩瞬间的中国运动员的5张图片,并把它保存下来。温馨提示:

将鼠标指针移到想要保存的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找到合适的位置,将图片保存。

(检测知识要点掌握情况:请部分小组的同学演示给大家参考,在打开的网页图片上右击,选“图片另存为”把图片命名保存) 探索任务2:

2、上网查找有关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描述,找出一段你们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并把它保存下来(不少于200字)。温馨提示:

将鼠标选定要保存的文字,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然后打开word 新建一个文档,将光标定位到新文档中,单击工具栏中的“粘贴”按扭,单击“保存”。

(检测知识要点掌握情况:请部分小组的同学演示给大家参考,最后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在网页上拖载选取文字,复制文字到如Wood文档或其他的文档(写字板、记事本)中加以命名保存)

问:怎样把大量的文字、图片怎样保存更好,方便日后使用呢?

提示:在磁盘中建立不同分类的文件夹,将收集到文字、图片分类保存在各自的文件夹中如自然风光图片文件夹、名人警句文件夹等

(设计目的是:知识点较简单,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交流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作出提示,让学生明确操作过程,避免盲目操作,浪费时间,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2)请各组学生练习完以后,各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以学生演示形式,并解释操作过程,并由其它组同学对所有作品做出评价,同时教师点评。

(设计目的是:展示作品,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第二阶段:(8分钟)

引入下一知识点:同学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精彩网站的网址,那该怎么办呢?没关系,网络还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专门用来收藏网址的工具,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收藏网址的方法。

根据课本P18-P19收藏的方法,用搜索引擎google.搜索出“平远教育网”并加于收藏。

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相互协作自主合作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稍作提示:将提示内容投影在大屏幕上。

A、在任一网页地址栏中输入 www.daodoc.com,打开搜索引擎; B、搜索引擎中输入“平远教育网”选网站,回车; C、在搜索结果中找到“平远教育网”网站,并打开;

D、打开常用工具栏中的收藏按钮,把地址栏中图标拖动到收藏夹的空白处(或按“添加” 按钮)

(设计目的是:学会如何收藏网址)

3、练习:(5分钟)网上下载保存有关多哈亚运会中国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精彩表现瞬间的图片3张,关于游泳、田径描述的文字各2篇。

4、课堂小结: (1分钟)

1、网上查找并保存图片

2、将网页中的文字保存到自己的文档中;

3、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抓住课堂内容的重点。)

5、作业:(1分钟) 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制作一份多哈亚运会为主题的电子报刊。

(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信息处理的过程。) 十

五、教学评价:

1、能否在网上搜索到需要的资料。

2、能否保存这些资料。

3、能否收藏网址。

4、能否将网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归纳、分析与综合。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在应用中学会技能,源于教材,但不依赖于教材。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完全照搬教材上的例子,也没有按照课本上的顺序教学,直入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机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求新知,巩固旧知识。学生在整节课保持很浓的兴趣,能够认真的聆听教师讲课和实行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对本节知识掌握很好,能够熟练上网查找资料和保存资料。还能将网上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地加工、整理。杜绝了学生在上机实践课中开小差,或做无关操作的现象,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时的喜悦,让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激发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喜爱,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与人合作学习。

附:

屏幕广播内容(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阳光快乐蜗牛屋(2004年小学电子报刊一等奖)(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雏鹰飞燕

第19篇: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和图片认识澳大利亚稀有的动物,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3.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5.根据所学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图片,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 2.通过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视频,了解澳大利亚放养绵羊数量多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4.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地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与领土组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以及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内容:利用投影展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珊瑚、牧场、袋鼠、鸸鹋、国徽等精彩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导入新课《澳大利亚》。 设计思想:本课以“到澳大利亚旅游”作为主线,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旅游”中学习课本内容。 【教师提问】同学们,暑假即将到来,想去澳大利亚旅游吗? 【学生活动】想

【承接】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澳大利亚旅游吧!出发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我们要带什么衣服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学生活动】此时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讨论需要带的东西,厚的衣服、地图、钱、护照等。

【教师总结】一般去国外旅游我们必须准备的物品有:护照、签证、钱、地图、应急药品。

【承接】刚才大家说到地图,我们还得了解澳大利亚在哪里,也就是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有谁知道澳大利亚在哪里吗?大家一起来看屏幕中世界地图找一找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黄色那个地方就是澳大利亚。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对了,图中黄色的就是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东南部塔斯马亚岛等附近的小岛组成。 【承接】当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是怎么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呢? 【学生活动】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描述。

【承接】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怎样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然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板书: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一、

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和南半球;纬度位置是热带和南温带;海陆位置是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请一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在赤道以南,所以是南半球;并且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所以跨了热带和南温带。澳大利亚大陆只有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因此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位置,然后校对答案。

【承接】了解了澳大利亚的位置之后我们出发到澳大利亚的第一站,参观野生动植物园。现在请大家观赏一段关于澳大利亚动物园的视频,认识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动物》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大家看到了哪些动物?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黑天鹅、笑翠鸟、针鼹、海龟等。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承接】大家看得非常认真和清楚,那么澳大利亚除了这些特有的动物以外,还有一些特有的植物,请同学们看到课件上的图片,辨认是什么植物呢? 【学生活动】左边的是桉树,右边的是金合欢。

【教师总结】桉树被称为硬木之王,金合欢也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植物。 【承接】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学生活动】特有性、古老、稀有.......【教师总结】这些动植物是一直以来就存在于澳大利亚大陆上,体现了古老性和原始性;并且这些动植物在其他大陆上也没有,所以体现了特有性。 【承接】澳大利亚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植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则资料:据统计,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还有特有鸟类450种,特有植物9000种。 【教师总结】因为这些特有的动植物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板书: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这么多的古老生物?(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两分钟后小组长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热烈讨论,大体能从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方面去思考。 【教师总结】 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并且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教师提问】 同样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的生物呢?主要从位置去思考。

【学生活动】南极大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教师总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冰雪覆盖厚度达到2000米左右,生物很难在这个气候条件下生存。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部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然后校对答案。 【承接】澳大利亚除了有众多古老的动植物以外,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我们接着去参观第二站:澳大利亚的牧场。

【教师提问】大家看一个农场主的牧场图片,认真观察这个牧场的规模大不大?牧场里面养的是什么动物?数量多不多?

【学生活动】规模很大,主要养的是羊,数量非常多。

【承接】这些绵羊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引进来的呢?大家先看一段视频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绵羊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活动】引进来的。 【教师提问】从哪里引进来的? 【学生活动】欧洲。

【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些绵羊是英国的殖民者带过来的。视频中讲到刚开始只有29只绵羊,发展到了现在大约有1.8亿只,数量非常多,成为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羊毛的质地优良,多数用于出口,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板书: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提问】大家看工人剪羊毛的图片,思考体现了养羊业的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机械化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人剪羊毛基本都是用机器协助去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体现了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的特点。这些羊毛修剪出来以后一些用于出口,一些用于深度加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因此也体现了澳大利亚养羊业的产业化程度也高。 ★板书:

1、养羊业的特点

【承接】澳大利亚养了这么多的绵羊,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具体有哪些牧羊带?我们先看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图,再找出答案。

【学生活动】西部、东部、东南部。牧羊带有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

【教师总结】主要有三个牧羊带大家已经找对了,但是分布的地区主要是在东南部和西南部。 ★板书:

2、牧羊带的分布

【教师提问】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气候、海陆、地形。

【教师总结】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指图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由三大部分组成,东部是大分水岭,海拔较高的山地;中部是中部平原,地势地平;西部是西部高原,海拔较低的高原。牧羊带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是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湿润。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三部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校对答案。 探究活动二

澳大利亚放羊的绵羊由29只发展到约1.8亿只,澳大利亚有哪些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条件呢?(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三分钟后小组长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基本上能分析到地形、气候的影响。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条件主要有:①地势平坦②草原广阔③气候适宜④地下水丰富⑤羊群无天敌。 ★板书:

3、适合养羊的条件

【承接】澳大利亚既然有这么多适合养羊的条件,那么到澳大利亚投资养羊效果应该不错。接下来探究我们的第三个问题。 探究活动三

如果你要到澳大利亚投资养羊,你会选择在哪里建设自己的牧场呢?(结合课本70页活动题第二题的材料思考,同样是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三分钟后派小组长代表发言,组长汇报结果时要指图讲解,不仅说明所选位置,还要阐明选择依据。)

【学生活动】学生会根据所学和70页的材料思考,三分钟后请两位组长代表阐述他们的观点。学生一般会选择在东南部,因为这里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较湿润。

【教师总结】主要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来选择。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所以选择在西部较干旱的地方;而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所以选择在东南部较合适,因为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温差较小。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就到这里结束,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次旅游中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 ★知识归纳与整理:

第20篇:俄罗斯教学设计打印稿

《俄罗斯》教学设计

徐西锋 新泰市教学研究室

内容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领悟区域高考命题的意图,培养区域试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重温俄罗斯国家地理概况,掌握俄罗斯主要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发展方向。

2、通过俄罗斯的学习,学会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区域地理命题的方式,领悟区域地理命题的意图,掌握区域地理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3、以俄罗斯为例,树立因地制宜谋发展,扬长补短求合作的意识。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教学目标,以俄罗斯为例,主要从区域特征描述、区域差异比较、区域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展开区域地理学习,在区域特征方面选取俄罗斯自然要素中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特征来归纳描述;在区域差异方面选取人口和城市及农业为案例比较区域差异,得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结论;在区域发展方向上以俄罗斯工业发展为案例说明发展要因地制宜,并由俄罗斯经济实力与其能源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事实引出区际合作问题。中间穿插有关俄罗斯的高考地理试题和最新高考模拟试题解析、领悟、品评,明确教学内容与高考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以致用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备考服务。 主要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 龙口港的三大对外出口市场 第一篇章 重温俄罗斯-----区域特征归纳

出示区域概况模式图-----区域要素特征主要归纳角度------以自然要素中的位置、地形、气候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为案例,以俄罗斯位置与地形图、气候分布图、交通分布图为载体进行区域要素特征的归纳。

俄罗斯整体上热量从北往南渐次增加,地表径流大致从北往南逐渐减少,这种水热地域组合状况的突出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其农业发展。使其农业产量不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

俄罗斯的交通特点也与俄罗斯的自然条件有关。 板书:区域特征归纳

过渡:在这种整体性特征的背后,各要素在区域内部分布或表现上肯定是有差异的。 板书:区域差异分析

第二篇章 差异俄罗斯------区域差异分析

以俄罗斯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为例,以人口和城市分布图为载体说明俄罗斯的东西差异。

以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图为载体,以农业的分布为案例,说明俄罗斯的南北差异。

无论是人口和城市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还是农业在南北方向上的差异,都与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尤其是水热组合状况等自然因素有关,这正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结: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链接 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6为例探讨高考区域地理命题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种区域整体特征及区域内部差异必然会影响俄罗斯的发展。

第三篇章 发展俄罗斯------能源、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板书:区域发展方向

以俄罗斯工业为例,以俄罗斯工业的发展为小专题,通过分析俄罗斯工业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工业现状特点、工业现状成因、工业发展规划三个角度探讨工业发展方向问题。

围绕俄罗斯的能源问题,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与其能源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现实,探讨俄罗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

再以俄罗斯对中国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对俄罗斯本国的积极意义为例探讨为什么要进行区际合作。

当堂巩固 以一道高考模拟题的训练为载体,从高考的四项基本能力训练和区域命题的角度,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

课堂总结 区域特征归纳、区域差异比较、区域发展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

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
《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