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例研讨记录(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例研讨记录

——《水墨徽州》课例研讨记录 主持人 :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我们语文组的课例研讨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似乎是走进了误区:要么轻描淡写、放手自读,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也如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要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 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因此,我们组把“如何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为了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组教师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相关资料,还进行了很多网上学习,撰写博客,互相交流,特别是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的略读课文教学研究活动后,认真反思,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大家有了以下共识:略读课教学时,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受深的地方谈体会;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一般不做读写结合的练习。如果要动笔的话,可以安排让学生写下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快速阅读类似文章的资料,让他们用课堂所得去学以致用,从相似的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我们想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高效完成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所以我们组以《水墨徽州》为例,进行了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我们主要体现“板块推进式”略读课文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徽州的?懂得课文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决定由于桂艳老师执教。刚才我们己经观看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先请于老师就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于桂艳老师: 《水墨徽州》是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有其自己的特点,语言优美,意蕴悠远。在课上充分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推进的略读教学策略,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又有所侧重,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先渗透想象画面,感悟词句的方法,然后放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获取营养,老师加以点拨。结尾注重与课外阅读相联系。并注重由读向写的迁移。写作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种美感的迁移,一种美的情趣的表达。

在课堂上,有学生说不到,体会不到的,老师只能点拨,说得多了一些,但不说又体会不到,这是一个困惑。希望给予帮助和指导。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主持人: 王雅娟: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在这节课中于老师采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老师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学习“街巷”和“雪中”两幅画面时,让学生喜欢哪幅画就认真去读哪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把读书时间还给了学生。 丛惠燕:

我谈一谈听于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感受: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于老师的这节课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体现得很充分。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概览全文,了解大意,捕捉交流信息,有针对性的积累语言,关键抓大放小。根据课文有所侧重,以点带面,迁移运用。所以,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这篇课文的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展开描述,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神韵十足的水墨画。首先走进第一幅画“晨光中的徽州”让学生抓住最能反映晨光中徽州景色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点体会,让学生欣赏和语言积累,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顺序,赏读表达方法,体会拟人句的表达作用,感悟写作方法。真正体会到了水墨徽州的意蕴。我感觉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在课堂上的效果很好。学习“街巷”、“雪中”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式学习。在这里老师的不放心,方法上没能更加放手,指导的多些。这是我听完这节课的粗浅认识。

李冬梅:

我和于老师同组教学时间很长,她的严谨扎实的教风一直让我很感动。在她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抓重点词句谈自己的体会,并且长期进行课课仿写训练。正因为这样,导致她今天的略读课《水墨徽州》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有些精读和略读区分不太明显了。我们从她的板书中就能看出她对课文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有课文的内容的板书;有经典感悟的板书;有关于写法的板书。可见老师在设计此课的时候就犯了大多数教师都犯的错误“精雕细琢、难以割舍”。就这节课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水墨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特色,很古老,很有韵味的国画,没有一定的绘画素养的人是很难欣赏和体味它的独特美的,何况是刚刚十几岁的普通小学生,单单这一点就让学生为难。文中作者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古老的徽州如水墨画一样美。在课堂上,大家都有同感,学生对徽州的美是意会而无法言传,真的是让人感到心急。说句实话,作为教师也很难再用更美的词藻转述作者要表达的意境。所以说,我认为这节课不妨就放开些,首先就是在粗略地体会完文章后指导学生美美地读,不必字字斟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利用影音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徽州如诗如画的古韵。然后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课堂,又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和学生两相悦。以上只是本人的片面理解,还请在座的各位商榷。

刘英华:

于老师的教学,采用了学法迁移,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欣赏感受它的美,在第一部分扶的过程中,渗透前边课文中学过的学习方法,教师主导描写的顺序,注重方法的引导,后两幅画则以这种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紧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范文来教。课堂交流时间应该相对压缩,用于课外阅读拓展。 赵卫红:

这是一篇文字很美的文章,非常适合语言积累。于老师在教学中就注意了这一点,,她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语言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诵读中积累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析句中,自然而然的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海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的写作铺平了道路,所以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不行,适当的写话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而且也设计了练笔作业。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叶校长:

略读课文是很难上好的,老师既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深入感悟,又不能完全放手,这个度不太好把握。而把握好收放的“度”也恰恰是上好一篇略读课文的关键。看的出来,于老师自己对今天的课不太满意,纠其原因,我觉得是这堂课教师牵引的成分还是多了些,放手不够。要想解决适度收放的问题,对教材的适度取舍很重要,不能面面俱到。课标中指出略读能粗知大意,词句理解不做重点。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抓住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好读美就行,把刚才李冬梅老师说的那种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读出来即可。当然略读课文也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课文特点特别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赏析,但必须“精挑细选”,相对精读课文来说,重点应该更突出,目标更明确。

主持人:

我们的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往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五种策略:

1、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2、“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3、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4、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5、发挥个性,学习方法求“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苏主任做专业引领。

苏主任:

首先肯定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很成功,选题有价值,有研究意义;活动能按教研室总结出来的课例研讨模式进行,顺畅自然;老师们能结合平时的学习,上升到理论高度,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既指出优点,也找出不足和值得改进探讨的地方,研究的氛围浓厚。

关于略读课文,我认为它和精读课文的区别在于: 1 .精读课文要求理解到位,略读课文在理解上不求过深、过透,粗知大意即可。

2 .精读课文要求师生互动,略读课文以学生活动为主。 3 .精读课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略读课文不求全,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如说理性的文章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讨论;写景的文章以朗读为主,想象画面;写人叙事的文章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表演、续编等。要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情况而异。

主持人:

听了苏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其它方法。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说: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我们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我们会不断努力。

附:教学设计 水 墨 徽 州

回民小学 于桂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3、根据文章的行文特点,引导学生练习写描写景物的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懂得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整理有关徽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水墨徽州》,解题

齐读课题。水墨指的是什么,学美术的同学该知道,谁来讲一讲?(教师结合水墨画,讲水墨画讲究要有浓浓的水味,还要有墨的意趣。有种模糊朦胧的美。)徽州指的歙县,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水墨徽州呢?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三幅画的名称。

二、学习晨光中的徽州。

1、让我们走进第一幅水墨画中,去感受晨光中的徽州的独特风韵。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把我们带进这幅画卷中,去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水墨画的特点。我们大家闭上眼睛,仿佛就来到了徽州。读后,你觉得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2、把你最欣赏的景物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柔光轻拂

优美弧线

山影朦胧

隐隐约约 —— 水墨画的美

3、引导找出描写的顺序。

这么美的画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先写练江——桥——街市(下游)

三、学习“街巷”与“雪中”两幅画面。

1、师:接下来,你或是随着作者漫步大街小巷,或是与作者欣赏雪中的徽州。下面的两幅水墨画,你喜欢哪幅就认真去阅读哪一部分,要求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把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想想体会到了什么,可以简单做些标记。

2、交流与点拨。

A 街巷

预设:(山水胜景

小巷

荡漾出清新和质朴) 点拨:想象一下 ,如果来到这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物所吸引? 板书

想象

B 雪中

预设:(优美纯净冬日画卷

古色古香的山水画) 点拨:拟人的写法,写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悠久,山水画大气、厚重。

四、小结: 作者以“这就是古老而美丽的徽州”结尾,使人意犹未尽,我们再加一句这就是水墨徽州。这篇文章成功地写出了徽州的美,写出了独特神韵。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课外多找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

五、作业练笔:

同学们,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的眼睛也定格在某一处美景之中吧,让我们发现它的美,尽情表达它的美,可以写雪景,写公园的某一处风景,写旅游中见过的美景,也可以写出一些历史与文化信息的园林。写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加入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写法。

课例研讨总结

课例研讨心得体会

课例研讨总结

课例研讨主持词

课例研讨主持词1

武汉市课例研讨总结

数学教学课例研讨总结

某中学课例研讨研究成果

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总结

“小班化”教学课例研讨材料

课例研讨记录(材料)
《课例研讨记录(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