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八十二)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7: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www.daodoc.com 4.颞颌关节检查

(1)外形与关节动度检查: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区、下颌角、下颌支和下颌体的大小和长度是否正常,两侧是否一致和协调,注意面部有无压痛和髁状突活动度的异常。有两种方法可检查髁状突动度的情况。

1)以双手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患者作张闭口运动时,感触髁状突之动度。

2)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了解髁状突之活动及冲击感,协助关节疾病的诊断。此外,还应检查颏部中点是否居中,颜面下1/3部分有无明显增长或缩短。

(2)咀嚼肌检查:检查颞肌、咬肌等咀嚼肌群的收缩力,触压其有否疼痛,观察其两侧是否对称、协调。在口内可按咀嚼肌的解剖部位,扪触颞肌前部(下颌升支前缘向上)、翼外肌下头(上颌结节后上方)和翼内肌下部(下颌磨牙舌侧的后下方及下颌支的内侧面),进行左右比较,检查有否压痛等异常。

(3)下颌运动检查:通过病员下颌的开闭颌运动、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检查其关节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疼痛、弹响或杂音;观察弹响发生的时间、性质、次数和响度;两侧关节动度是否一致,有无偏斜;开口度和开口型是否正常,以及在开闭口运动时是否出现关带绞锁等异常现象。

(4)关系检查:咬合异常是颞下颌关节病的病因之一,检查是首先查病员咬关系是否正常、有无紊乱;覆覆盖程度及曲线是否正常;磨耗情况是否均匀一致,程度如何。此外,还应检查牙齿情况,龋病、牙周病、牙缺失和牙倾斜、移位等,以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唾液腺检查

(1)一般检查:涎腺检查的重点是三对大涎腺,但对某些疾病来说,不能忽视对小涎腺的检查。临床上常依据涎腺和病变所处的解剖位置及相互关系,考虑病变来自某涎腺的可能性。涎腺检查应采用两侧对比的方法,对两侧均有病变者,应与正常解剖形态、大小相比较。

除形态以外,还应注意导管口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按摩、推压腺体,以增加分泌。对分泌液的色、量、质进行观察和分析,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查。腮腺和下颌下腺的触诊应包括腺体和导管。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涎腺导管的触诊除注意有无结石存在外,还应注意导管的粗细和质地。对有狭窄的涎腺导管的检查可采用探诊的方法,要选择钝、细的探针,且应在排除结石存在的可能时方能进行,以避免将结石推向深部。在行涎腺造影、冲洗和注药等检查、治疗时,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刺伤导管、乳头或将药物注入导管外的软组织中。

(2)分泌功能检查

①定性检查:给患者以酸性物质(临床上常以2%枸橼酸、维生素C和1%柠檬酸等置于舌背或舌缘),使腺体分泌反射性增加;根据腺体本身变化和分泌情况,判断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②定量检查:正常人每日涎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舌下腺仅占3%~5%,小涎腺则分泌更少,故涎腺分泌功能的定量检查,是根据在相同程度刺激的条件下(临床上常用2%枸橼酸或1%柠檬酸),腮腺和下颌下腺的涎液分泌多少来协助某些涎腺疾病的诊断。如急性口炎和重金属中毒等症的涎液分泌增加,而慢性涎腺炎、涎石症和淋巴上皮病等则涎腺分泌明显减少。核素扫描检查可测定涎腺分泌状况。

涎腺中含有的电解质、蛋白质、尿酸、尿毒、酶和免疫球蛋白等在正常人有一定的正常值,在病理条件下,各种成分则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有助于一些疾病的诊断。

(二)辅助检查

www.daodoc.com 1.化验检查:化验检查包括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和细菌及血清学检验等。对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对全身情况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应按常规进行。

2.穿刺检查:多用于囊性肿块,对于有波动感或非实质性含液体的肿块可用穿刺检查。通过穿刺抽吸肿块内容物,了解内容物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可以进一步协助诊断,例如:血管瘤可有血液抽出;舌下腺囊肿有蛋清样粘液抽出;脓肿可以抽出脓液。必要时抽出物还应送病理或涂片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其性质。

穿刺应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进行,选用适宜的针头则更奏效(临床上脓肿穿刺常选用8号或9号针头,血管瘤用7号,而唾液腺肿瘤和深部肿瘤多用6号的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又叫细针吸取活检)。穿刺时要注意进针深度和方向,以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如临床上怀疑是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则禁忌穿刺;怀疑是结核性病变或恶性肿瘤时,进针时要注意避免因穿刺造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肿瘤细胞种植。

3.活体组织检查:取局部组织作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病变的性质、类型及分化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常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深浅及性质可分别采用穿刺抽吸、钳取和切取活检。

一般来说,这种检查可以确定病变性质、组织类型以及分化程度,但是,由于活检有其局限性,有时不能反映出病变的全貌,所以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从原则上讲,应争取诊断和治疗一期完成:必须先行活检者活检时间和治疗时间应尽可能接近。常用的活体组织检查方法如下。

1)切取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有溃疡的肿瘤。可以不用麻醉或局部阻滞麻醉下进行,浸润麻醉不宜采用。用11号手术刀,最好在肿瘤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切取0.5~1cm一块楔形组织,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以备病理检查。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勿使用染料类消毒剂消毒,以免影响组织染色;勿用电刀取材(蛋白质变性);勿钳夹挤压组织块,以免组织、细胞变形;勿在坏死组织表浅处切取。

特别注意:血管瘤和恶性黑色素瘤一般不作活体组织检查,以免造成大出血或肿瘤快速转移。

2)吸取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深部肿瘤或表面完整较大的肿瘤及颈部大的淋巴结可行吸取组织检查。

优点:痛苦小,可协助诊断。

缺点:吸取组织过少,又可引起出血或肿瘤扩散。

操作方法:皮肤消毒,局麻后用尖刀将粘膜或皮肤刺开0.2cm的破口,用带芯的穿刺针接上50ml针筒,自破口处刺入肿瘤,注意避开重要神经血管,进入肿瘤后,强抽针筒栓子保持针内负压,然后将针向各个方向穿刺两到三次,切断吸入针管内的组织,缓慢拔除针头后方可去除负压。穿刺后如需手术应将穿刺点皮肤一并切除。

3)切除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黏膜完整,位于深部的可切除的小型肿瘤或淋巴结。切除边界应包括一部分正常组织。

4)冷冻活体组织检查:适用于已决定手术治疗的病变,应争取冷冻检查和手术一期完成。冷冻活体组织检查是一种能迅速确诊的病理检查方法。但由于切片较厚,对肿瘤的性质及类型不易完全确定。目前确诊率在95%以上,应注意的是:冷冻标本需要新鲜标本,送检前不要进行固定。

4.涂片检查:取脓液或溃疡、创面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可观察、确定分泌物的性质及感染菌种,必要时还可作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5.超声波检查: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时候,由于身体各种组织密度和特性不同,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声阻抗就有一定差异,从而可产生不同的回波波形、曲线和图像,据此,可以确定病变的大小、深浅和性质。超声波检查的特点是:无副作用,对软组织分辨力强,成像

www.daodoc.com 速度快,并可观察脏器运动,且操作简便。B型超声波准确性更高,它还能确定深部肿物和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

6.X线检查: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不同,经X线照射时,其吸收及透过X线量不一致,在照片上就形成黑白的密度对比。有病理变化时,其密度则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和性质;它可以作出牙体、牙周组织、牙髓、尖周组织及颌骨组织疾病的诊断,如骨折、炎症、肿瘤等。临床上还常与造影检查并用,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7.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的检查和诊断,亦可用于涎腺、骨组

131125织疾病的诊断以及作为某些临床和科研示踪的手段。例如:通过Ⅰ、Ⅰ扫描可以区分甲

125状腺癌是不是异位甲状腺,Ⅰ分辨率较好。近年来,常用99mTc诊断颌骨恶性肿瘤。

8.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检查亦称电子计算机控制的X线断层检查,即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按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以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并转变成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流,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形成CT图像。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更好地使软组织显影,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病变影像。对颌面部肿瘤,特别是面深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其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能提供较准确的信息,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9.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属于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它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其特点是显示的解剖结构逼真,病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明确,能使血管显影,且具有三维图像,因而有利于病变定位。凡能被CT检出的肿瘤,亦都能被MRI检出,其软组缘的对比度还优于CT。在颌面外科可用于炎症、囊肿及良、恶性肿瘤,特别是颅内和舌根部肿瘤的诊断和定位。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影像信息,能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的一种新一代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较常规血管造影具有诊断敏感性高,所用造影剂浓度低、剂量小,以及可观察血流动态图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对了解颌面部肿瘤的供养和回流血管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其缺点是不能显示肿瘤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故尚需与其他检查配合使用。

1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SPECT为当前性能最先进、最全面的核医学显像检查。其原理是由γ闪烁探测器围绕人的躯体作180°或360°的自动旋转,对摄入体内的γ光子进行多角度探测,经电子计算机采集,信息再用特殊软件和快速阵列处理机重建成各种断层影像。由于SPECT具有定性和定量的特殊性能,故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对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测定有一定的优越性。

口腔颌面外科可用于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以及判断恶性肿瘤有无全身转移病灶。此外还可用于检查移植组织(骨及软组织瓣)的血运情况和协助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等。

12.手术探查:经过上述各项检查还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做不出确切的诊断时,可做手术探查。手术探查的目的是采用手术的方法,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必要时亦可在手术台上切取小块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以求确诊,并根据诊断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必考点总结】

本单元内容是外科学的基础,所以相对比较重要。知识点亦比较多,考试经常出现。重点该掌握张口度判断、唾液腺检查手法;下半节的消毒和灭菌在本部分亦是重点,可以结合预防医学、微生物学相应部分一起复习;手术操作对于止血、缝合和引流考的较多,要认真掌握,其他内容适当了解。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九十二)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七)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八十六)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两百零五)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八十二)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九十五)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九十九)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零五)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七)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一十六)(整理)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八十二)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八十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