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教育公平摘要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8: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笔记

(一)

——关于学前教育公平

一、学前教育薄弱与公平性缺失的原因洞悉

1、学前教育立法的空白

我国有关教育的法规繁多, 但至今没有一部专门的学前教育法, 因而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学前教育的地位和发展。

2、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农民自己支撑, 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基本是让农民掏钱办幼教, 导致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整体发展的弱势

经济发展中的城市优先, 不仅造成我国农村在经济上的一贯弱势地位, 更导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

4、我国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上

(1)公共投资分担主体的重心过低, 使得学前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日益加大, 更使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面临种种困境。

(2)各级政府有所偏倚的政策重心使学前教育资源向社会优势群体倾斜, 使得普通大众或贫困家庭不能公平地享受到国家的学前教育资源[2]。

5、儿童入园机会不均等

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分布和办园质量却出现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在农村,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比较少,而城市的幼儿教育近年来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6、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城乡学前教育在师资方面差距显著,在农村一些地区,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骨干队伍并未真正形成。

二、国外经验的借鉴

1、美国“早期阅读优先”计划

作为一种教育资助,“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力促各类学前教育项目和机构设立“优质学前教育中心”(preschool centers ofeducationalexcellence),然后以这些中心为基地,基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来开展教学改革,以促进学前儿童在口语、书面语、词汇、语言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来自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以让这些儿童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早期阅读优先”计划是美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美国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政策注重儿童早期阅读语言环境的建设和教师的作用;强调将教学改革活动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方法的整合和家长的参与;要求实现学前阅读教育和学校阅读教育的有效衔接。该计划对美国学前儿童阅读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教育政策走向[3]。

2、法国的学前教育体制的启示

在法国,学前教育被定为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法国幼儿教育机构承担教育、诊断、治疗三种职能,把社会、卫生、心理三者综合起来,所以法国的保育和教育结合得很好。法国公立学校(包括公立幼儿学校)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录用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幼儿教师的学历资格为大学3 年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公开的竞争性公务员考试,政府择优录用。

3、美国补偿教育的措施

(1)立法:美国国会于1988 年、1990 年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10],;20 世纪80 年代的《开端计划法案》(Head Start Act)[11],20 世纪90 年代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12];2002 年正式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13]。

(2)财政投入:近几十年来,美国联邦关于学前教育的拨款法不断增多,针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且具有明显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的特点。 (3)早期教育方案:美国的幼儿补偿教育方案旨在通过补偿方案和特殊活动(即一定程度的干预),使众多贫困、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家庭的儿童在教育的不足方面得到补偿。

三、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方法的提出

1、构建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

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实践虽然必须以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为条件,但它并不是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附属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恰恰应当从社会文化的层面构建城乡之间平等和谐的精神关系。 发展思路:

(1)政府是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推动力量,也是总体设计师。政府的职责在于从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整体功能要求出发,从整体上架构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将各个功能单位放置在恰当位置上,引导、规范各个功能单位各尽其职、相辅相成,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从而将目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下的各个系统组成部分,通过其功能关系组织起来。

(2)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从一开始就要避免单纯追求物质资源的配置而忽视观念的确立,特别需要确立关于儿童发展及其教育的现代观念,从而避免舍本求末的浮夸操作。

(3)需要生产出许多要素、关系。如幼儿园、早教指导机构数量不足,需要增设,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巨大,需要高校合理规划,培养大量合格师资;社会文化层面缺乏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正确认识,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并普及研究结论。特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大对儿童、儿童教育的研究力度,形成多学科的研究团队[4]。

2、消除“马太效应” 具体措施:

(1)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 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

政府不应该再人为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投入差距, 如果听任这种差距日益扩大,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会使无数幼儿不能享有必要的教育, 以致丧失发展机会, 导致社会成员发展潜能的整体开发处于较低水平。 (2)借鉴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 逐步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

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是指凡是符合条件的申办人都可以申办幼儿园, 这种准入制度可以避免幼儿园之间的硬件攀比, 有利于节约原本数量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

(3)建立相应的制度, 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服务的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认为, 教育具有“正邻近影响”, 即“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家长, 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得到好处。儿童受到的教育由于能促进一个稳定和民主的社会而有助于福利的保障”。

(4)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产品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家长, 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如果能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 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就会进行更为理性的教育投资,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5]。

3、将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弱势群体

第一, 弱势补偿是对目前学前教育不公平的补救, 它将使一些本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或者使一些已经接受教育但仍处于不利境况的幼儿能够获得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第二, 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时, 也意味着政府将同时通过政策调控把一些面向社会优势群体的学前教育机构推向市场, 促使它们通过市场“优价”的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 同时也将吸引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 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筹集更多非公共性质的资金, 这也就等于把我国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借助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直接解决了。

第三, 倘若追求学前教育的长远效益, 那么将教育资源更多地分配给弱势群体是一个必然选择。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 即一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的高度。

4、学前教育公平的实质性实现, 需要课程政策的差别对待

学前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的问题, 更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我们不能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学前儿童都能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并接受同样的课程, 而应理解成不仅要为每个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接受适合他们情况的有所差别的课程[8]。

5、坚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实施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原则、坚持主动服务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探索建立/ 县乡结合, 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责任。健全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确保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9]。

6、完善幼儿教师培养管理体制

要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保障教育公平,注重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的幼儿师范学校的便利条件,按需招生,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新师资。另外要健全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在职教育。

四、关于学前教育义务化

支持说:

1、学前教育应该回归其在实现教育公平中应有的地位。有学者提出:“财政投入至少应占到教育经费支出的5%; 解决学前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 关注学前教育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等问题”

2、通过考察国外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发展历程,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应当顺应国际趋势走向义务化。

3、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是为其争得义务教育身份, 进而使其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以便减轻家庭负担。

4、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规范性的需要 (1)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教育的公共性就无法确立

(2)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教育的公平性就无法体现从现实来看,学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与质量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显示出了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一是城乡之间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差距悬殊,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首先体现在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二是家长的收入不同,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极为悬殊。

(3)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教育的规范性就难以保证

民办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多以赢利为目的,追求教育成本的最小化,利益的最大化。办园条件因陋就简,教育经费投入减了再减,幼儿教育安全无保障,教师无编制,教师聘了走,走了再聘,教师队伍不稳定。

5、应该说国外大量的研究都证明学前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起着奠基作用。中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更把学前教育的价值看得比任何阶段的教育都重要。也由于学前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价值,所以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工作上纷纷做出了努力,认为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德国、美国已经把学前教育视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工作,日本也着手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6]。 反对说:

1、条件不够成熟。有学者指出,义务教育意味着强迫,强迫每一个3 岁的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这不仅缺乏足够的园舍等基本条件, 也缺少足够合格的师资。

2、容易导致“小学化”。 折中说:

学前一年教育义务化。普及一年学前义务教育是可能的[7]。

长远来讲,幼儿教育“义务化”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 但必须有周详的计划和具体的路线图。笔者〔24〕也曾提议:中央政府应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长远战略步骤,分阶段、分步骤,尽早实现幼儿教育的“义务化”。而现阶段为解决当前幼教发展的突出问题, 不妨考虑先行开展幼儿教育学券制的试验, 通过发放幼儿教育学券, 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部分免费化。在此过程中, 可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进一步探讨免费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最终实现幼教义务化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历史性地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现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时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巨大动力;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腾出的大量校舍可提供充裕的教育资源,减少建园成本;全球金融危机下急待就业的大学生、高职生可提供充裕的预备教师资源;2009年起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投入的4 万亿资金中可以抽出少部分用于幼教学券试验,以通过杠杆作用而拉动内需;有关学术研究已从单纯的幼教领域拓展到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幼教改革提供了最佳契机。

参考文献

[1]杨玉红.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第4 期.第25卷.[2]张婕.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审思.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J].2006年第4 期(总第328 期).[3]张燕,洪明.从“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看美国学前儿童阅读教育政策的特点与走向.学前教育研究[J].2010年第02期.[4] 苗雪红.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J].2010 年6 月第6期.[5] 徐雨虹 陈淑华.从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占有者的构成看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J] .2007年第4 期(总第364 期) [6] 张玉梅 邓国范.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要性初探.教育纵论[J].2010年8月(理论版第020期) [7] 刘晓红.对“学前教育义务化”论争的思考.教育导刊[J].二○一○年五月号下半月. [8] 张婕.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审思.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J].2006年第4 期(总第328 期) [9] 罗英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J].2008 年第4 期. [10]美国国会.提前开始法.42U.S.C.§9831~§9852(注:U.S.C.即美国法典)

[11]美国国会.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42U.S.C.§9858

[12]美国国会.不让一个孩子掉法.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 [13]美国国会.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42 U.S.C.§9858.

[14] 李辉.也谈幼儿教育义务化———《幼儿教育能否义务化》读后感.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J].2009年第6 期.

我国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0111补贴学前教育 促进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

公平教案

追求公平

公平素材

公平效率

教育公平

游戏公平

税收公平

学前教育公平摘要
《学前教育公平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