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些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嚼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也就不相同。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别。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如蝗虫、粘虫等咬食叶片、茎秆,造成寄主植物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秆;有的将叶片咬成许多孔洞,或仅剥食叶肉而留下叶脉,如叶甲;有的吐丝缀叶潜居其中为害,如卷叶蛾、螟蛾;有的蛀入树干边材或木质部,蛀成各种形状的“隧道”,如天牛、吉丁虫等。对于这些害虫一般采用胃毒剂(stomach poison)或触杀剂(contact poison)进行防治。对于蛀茎、潜叶或蛀果等钻蛀性害虫,因只是短时间暴露在外,故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害虫蛀入之前;对于地下害虫,一般使用毒饵、毒谷,使之和食物一起吞下,导致它们死亡。

被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为害的植物,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破损,但造成生理伤害。植物叶片被害后,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引起变色、皱缩或卷曲。倍蚜、瘿蜂等为害的植物,叶面隆起,形成虫瘦。幼嫩技梢被害后,往往变色萎蔫。蝽、蚧类等为害的植物也可形成畸形的丛生枝条。此外,昆虫在取食时,可将有病植株中的病毒吸入体内,随同唾液注入健康的植株中,引起健康植株发病,如小麦的黄矮、丛矮等病毒就是由蚜虫、飞虱传播的。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内吸杀虫剂(systemicinsecticide)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不能奏效。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外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如目前常用的糖酒醋诱杀液等。

2.物理机械除虫

日光曝晒

仓外冷冻杀虫

压盖粮面防虫

开水浸烫杀虫

风筛除虫

植物熏避除虫

花椒 茴香 山苍子

苦楝树叶 野菊花

柳树叶 椿树叶 鱼腥草 艾蒿草

烟碱

鱼藤

化学药剂

磷化铝薰蒸

保粮磷拌粮

防虫磷拌粮

杀虫松拌粮

敌敌畏熏蒸

3.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可以由染色体基因或胞质遗传基因的突变产生,因此,可以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分为核基因(nuclear gene)控制的抗药性和胞质基因(cytoplasmic gene)控制的抗药性。植物病原真菌对大多数杀菌剂的抗性属于前一种情况;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抗药基因,目前已知的主要位于真菌的线粒体和细菌的质粒中,真菌对少数药剂的抗药基因和细菌的抗药基因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又可以分为主效基因(major-gene)抗药性和聚基因(polygenic)抗药性。其中主效基因抗性又可分为单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即单基因(single-gene)抗性,和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即多基因(multi-gene)抗性。对于单基因抗性,通常存在一种复等位基因抗性(multiple allelic resistance)的情况,即该基因座位(locus)上不同的碱基位点(sites)可以分别发生突变或同一碱基位点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并能使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水平,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等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在多基因抗性中,其中的任何一个主效基因的突变都会使病菌产生抗性,如在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a)中有6个主效基因控制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可产生抗性。但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效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某一主效基因会对其他主效基因具有上位显性作用,即抗性水平与该主效基因单独突变时一致;另一种情况是主效基因间会发生互作,从而使得抗性水平不同于单一主效基因发生突变,如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对苯来特的高水平抗性是由两个主效基因的互作引起的。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主效基因控制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田间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杂交后代对药剂的敏感性都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很容易识别出抗药群体。

聚基因抗性是指抗性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且这些基因间具累加效应,即单个或少数基因的突变引起的抗性水平是微不足道的,病菌对药剂高水平抗性的产生需要多个基因的突变。由于不同抗药菌株中所携带的抗药基因数目的差异,使得整个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的杂交后代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这也是区别于主效基因所控制的抗药性的基本特征。

抗药性遗传与病原菌的其他遗传性状一样,也有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之分。主效基因控制的抗药性为质量性状,存在抗药性的病原菌杂合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由于敏感性没有重叠,因此抗性和敏感的群体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开;而聚基因控制的抗药性为数量性状,不同菌体内抗药基因数目的差异,使得病原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抗药性由胞质基因控制的病原菌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通常也呈不连续性分布,表明这类抗药性状也是质量性状的。

我不是学这个的,但是我觉得兄弟如果真的急着用这些答案的话,与其被动的在上面等别人的答案 不如自己用搜索引擎主动得在网上找答案

回答者: 樵子 | 二级 | 2005-11-9 18:44

1.嚼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也不同,因此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也就不相同。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别。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如蝗虫、粘虫等咬食叶片、茎秆,造成寄主植物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秆;有的将叶片咬成许多孔洞,或仅剥食叶肉而留下叶脉,如叶甲;有的吐丝缀叶潜居其中为害,如卷叶蛾、螟蛾;有的蛀入树干边材或木质部,蛀成各种形状的“隧道”,如天牛、吉丁虫等。对于这些害虫一般采用胃毒剂(stomach poison)或触杀剂(contact poison)进行防治。对于蛀茎、潜叶或蛀果等钻蛀性害虫,因只是短时间暴露在外,故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害虫蛀入之前;对于地下害虫,一般使用毒饵、毒谷,使之和食物一起吞下,导致它们死亡。

被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为害的植物,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破损,但造成生理伤害。植物叶片被害后,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引起变色、皱缩或卷曲。倍蚜、瘿蜂等为害的植物,叶面隆起,形成虫瘦。幼嫩技梢被害后,往往变色萎蔫。蝽、蚧类等为害的植物也可形成畸形的丛生枝条。此外,昆虫在取食时,可将有病植株中的病毒吸入体内,随同唾液注入健康的植株中,引起健康植株发病,如小麦的黄矮、丛矮等病毒就是由蚜虫、飞虱传播的。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内吸杀虫剂(systemicinsecticide)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不能奏效。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外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如目前常用的糖酒醋诱杀液等。

2.物理机械除虫

日光曝晒

仓外冷冻杀虫

压盖粮面防虫

开水浸烫杀虫

风筛除虫

植物熏避除虫

花椒 茴香 山苍子

苦楝树叶 野菊花

柳树叶 椿树叶 鱼腥草 艾蒿草

烟碱

鱼藤

化学药剂

磷化铝薰蒸

保粮磷拌粮

防虫磷拌粮

杀虫松拌粮

敌敌畏熏蒸

3.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可以由染色体基因或胞质遗传基因的突变产生,因此,可以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分为核基因(nuclear gene)控制的抗药性和胞质基因(cytoplasmic gene)控制的抗药性。植物病原真菌对大多数杀菌剂的抗性属于前一种情况;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抗药基因,目前已知的主要位于真菌的线粒体和细菌的质粒中,真菌对少数药剂的抗药基因和细菌的抗药基因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又可以分为主效基因(major-gene)抗药性和聚基因(polygenic)抗药性。其中主效基因抗性又可分为单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即单基因(single-gene)抗性,和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即多基因(multi-gene)抗性。对于单基因抗性,通常存在一种复等位基因抗性(multiple allelic resistance)的情况,即该基因座位(locus)上不同的碱基位点(sites)可以分别发生突变或同一碱基位点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并能使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水平,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等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在多基因抗性中,其中的任何一个主效基因的突变都会使病菌产生抗性,如在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craa)中有6个主效基因控制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可产生抗性。但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效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某一主效基因会对其他主效基因具有上位显性作用,即抗性水平与该主效基因单独突变时一致;另一种情况是主效基因间会发生互作,从而使得抗性水平不同于单一主效基因发生突变,如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对苯来特的高水平抗性是由两个主效基因的互作引起的。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主效基因控制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田间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杂交后代对药剂的敏感性都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很容易识别出抗药群体。

聚基因抗性是指抗性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且这些基因间具累加效应,即单个或少数基因的突变引起的抗性水平是微不足道的,病菌对药剂高水平抗性的产生需要多个基因的突变。由于不同抗药菌株中所携带的抗药基因数目的差异,使得整个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的杂交后代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这也是区别于主效基因所控制的抗药性的基本特征。

抗药性遗传与病原菌的其他遗传性状一样,也有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之分。主效基因控制的抗药性为质量性状,存在抗药性的病原菌杂合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由于敏感性没有重叠,因此抗性和敏感的群体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开;而聚基因控制的抗药性为数量性状,不同菌体内抗药基因数目的差异,使得病原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抗药性由胞质基因控制的病原菌群体对药剂的敏感性通常也呈不连续性分布,表明这类抗药性状也是质量性状的。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第六章蔬菜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分析

水稻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些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些基础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