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经济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陆良县生态经济发展初探

[论文提纲]

一、提出论文依据的相关概念: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1、生态经济。

2、生态农业。

3、生态工业。

二、陆良县地理地貌情况概述。

1、陆良县地理地貌情况概述。

2、陆良县经济发展的适宜性分析。

三、陆良县工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1、陆良县工业发展现状调查。

2、陆良县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四、陆良县生态工农业发展意见。

1、对企业本身前期投入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2、前期投入中生态投入比例过小,导致后期补救投入过高,但收效甚微。

3、加强生态产品生产的政府调控,减小生产的盲目性。

4、关注人文发展,改善生产环境。

陆良县生态经济发展初探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对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理解,结合陆良县地理地貌特点、经济发展现状、生态工农业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陆良县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态经济,指出了在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下,陆良县经济发展的前景 ,提出了依靠生态经济和科技增强陆良经济活力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 生态 生态经济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陆良地理地貌 陆良生态工农业

一、关于生态

生态①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经济②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工业④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二、陆良县地理地貌情况概述⑤

1、陆良县地理地貌情况概述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东经103°23′—104°02′、北纬25°44′—25°18′之间。东邻师宗、罗平,西靠昆明市宜良县,南接昆明市石林县,北连麒麟区、马龙县。全县国土面积2010㎞2,其中坝区面积772㎞2,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境内三面环山,中部是平坦开阔的陆良坝子,略呈三角形,自东北向西南伸展,南盘江从中穿越过境,形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是滇东北较典型的岩溶地貌。

全县土壤分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沼泽土、石灰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十五个亚类,三十二个土属,六十六个土种。红壤在全县分布最广,海拔在1900——2300m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64.5%。

陆良县为云贵高原北亚热带植被区,森林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现有森林类型多为次生性森林类型,主要树种为云南松、栎类等耐旱树种。据资源调查, 全县有木本植物84科425种。森林覆盖率为34%,有林地覆盖率为19%。 ③陆良县地处乌蒙山南部延伸带,最高海拔2676.6米,最低海拔1660米,立体气候明显,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1℃,≥10℃的活动积温4458℃,年均降雨量958.2mm,太阳辐射总量125千卡/cm2,日照时数2242.5小时,相对湿度为74%,无霜期246天。

陆良境内有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南盘江及其支流,大小河流24条,全长345km。水资源总量17.3亿m3。

2、陆良县经济发展的适宜性分析 (1)农业经济

由于陆良县地处云贵高原,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平坝,整县地形以陆良平坝为中心,外周为半山区。不同的生态位呈带状分布。适于按带状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农产品很多。在中心平坝中,适宜进行水稻、粮食、生猪、蚕桑、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和山区半山区烤烟、马铃薯、经济林产业规模化种植。所以,陆良县应该以农业经济为主。

(2)工业经济

由于陆良县矿产资源贫乏,所以不宜以工业经济为主,但是陆良平坝十分平坦,加上

324、326国道和南昆铁路贯穿全县,母亲河南盘江贯穿全县,交通十分便利,所以宜进行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和造纸印刷、化工、建材、能源、机械制造工业。但由于造纸印刷、化工、建材工业对环境污染较大,应适当控制和注意环境保护。

三、陆良县工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1、陆良县工业发展现状调查

享有“滇东粮仓”美誉的陆良县,工业经济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造纸印刷、化工、建材、能源、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含治金及金属制品)六大工业主导产业。

陆良县工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一个工业园区,两个片区”的板块布局。西桥工业片区已建成了以云南远东、陆良银河纸业、陆良和平化工为龙头的建材、造纸、化工产业集群。青山工业片区已完成园区初步发展规划,拟建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 西桥工业片区是陆良县的老工业园区,始建于上世纪60代末,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园区内沿南盘江沿岸已聚集各类规模以上企业22户。由于历史原因,园区整个产业布局混乱,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改造升级能力不强,整体呈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门类全、污染重的特点。园区环境问题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陆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魄力和超常规的措施,全面彻底整治园区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理,目前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南盘江流域水质已明显改善,西桥工业片区的污染整治已初见成效。

目前,陆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现已初具规模,兴林橡胶厂、星源化工厂,建材城等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已投入生产,第二批入驻的13个企业也正在建设中。

2、陆良县农业发展现状调查

2009年以来,陆良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个率先”、“四个转变”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3.5亿元,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7元,增10%。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效,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陆良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坝区粮食、生猪、蚕桑、蔬菜产业带和山区半山区烤烟、马铃薯、经济林产业带,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农业产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并逐渐向适宜地区集中。今年,该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达2.866亿公斤,增长7.9%;11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家,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总数46个;畜牧“三大体系”建设、“三百工程”有序开展,累计建成55个扩繁场、43个养殖小区,出栏肉猪128.21万头;新型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完成2万亩省部级水稻高产创建样板、2.28万亩省级玉米高产创建样板、14万亩间套作样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亿元,切实加大了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特色加工业等行业的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今年,陆良县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地7.3万亩,建成基本烟(农)田7966亩;6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葛根塘水库工程全面完工,恨虎坝水库顺利开工建设;在全县16个贫困村全面实施了到村到户的第二批“866”工程建设,并顺利通过了市级的考核验收;召夸、板桥两个乡镇10个村的“整乡推进”工作进展顺利;马街镇小康示范村项目全面完工,三岔河镇小康示范村项目正抓紧建设;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通过市级验收,配套改革准备工作全面就绪;新植核桃10万亩,建成沼气池3750口;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有新进展,15件小

(一)型水库移交县管。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是陆良县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农业的重头戏,县里从政策、资金、技术、环境和服务上,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产业档次高、带动功能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以标准创品牌,靠无公害产品开拓市场,立足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生丝、马铃薯、优质大米、蔬菜、水果、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品牌。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率先执行HACCP、ISO9000等国际认证体系,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进行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加工,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奖励2万元。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积极发挥农民协会在申请商标保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协会为农产品注册商标并支持其争创名牌,以品牌来推动农产品的无公害化。位于陆良的云南蕻芋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国际食品出口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在魔芋种植、生产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公司生产的2个魔芋产品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4个魔芋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一举成为国内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

目前,全县制订了马铃薯、水稻、莲藕、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荷兰豆共8个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制订了魔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在生产环节,基本做到了无害化、标准化操作。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51%,农产品商品率达6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8.6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6万亩。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产地监测、市场产品检测已形成制度,无公害蔬菜产品出口合格率达93%。累计培育“高原水乡”、“南盘江”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多个,蕻芋、千佛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

四、陆良县生态工农业发展意见。

1、对企业本身前期投入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调查发现,陆良许多生态企业都大量使用了高科技术和精密器械。然而这样高科技生产的背后则是资金大量投入的前提,引进后仍然需要根据现实状况对机械进一步改造,同样需要科技和资金的支持。

高科技和资金投入的庞大势必成为今后企业成功的重要支撑,但巨大的前期投入对于那些没有外力帮助或是自给自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是天方夜谭。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很可能造成生态高科技产业在陆良止步于现在的规模。政府是政策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但政府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陆良生态经济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果,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2、前期投入中生态投入比例过小,导致后期补救投入过高,但收效甚微。 高科技术和精密器械花费了巨大的资金,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的投入比例太小,从而导致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待环境被污染后再进行治理整顿,虽然补救投入很高,但但收效甚微。如我们的母亲河南盘江,早年被严重污染,现在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万元治理,但几乎没有什么收效。

3、加强生态产品生产的政府调控,减小生产的盲目性。

政府应该对生态产品的商场进行调研,指导企业和农户进行生产,避免盲目地一哄而上。否则,不但产品质量不高,而且经济效益低下。给企业和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关注人文发展,改善生产环境。

在调查研究中,在国营9815厂我进行了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是关于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实发50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超过八成(83.3%)的被访者表示其对现今的工作环境很满意。在国营9815厂我们也看到,其厂房设施和办公用地都是较健全完善的,他们的负责人也表示在此上也花费了不少资金。 然而在水泥厂和化肥厂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水泥厂中,道路两旁不时可以看见堆砌着原料,在参观加工厂的过程中经过一个类似于加工包装的仓库,不慎脏乱,包装袋随处摆放,也并无刻意整理过的痕迹。而在化肥厂的工作环境更是让我们愕然,几十台机器工作的声响充斥着整个昏暗的厂房,耳旁的轰鸣声几乎让人无法再听见任何响声,而其中的车间工人仍旧若无其事的工作着。但是当我们走出厂房,却发现在厂房外并无明显的巨大声响,因此显然工厂使用了隔音设施,防止噪声影响周遭环境,但是噪声对于整日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们的健康是一种严重而长期地损害,工厂仅仅考虑到工厂其他地方不受噪声的影响而却未曾替车间内的工人们考虑,实在是一种非人道的做法。

生态经济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保护生活环境,陆良少数企业的确能做到兼顾优质生产和企业工人健康,创造一个完善的生产环境,但是某些企业仍然只是注重生产利益而无视其他,不仅会阻碍自身长远发展,还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08生态一班生态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区域经济论文

微观经济论文

旅游经济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问题

经济论文题目

区域经济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生态经济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