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认识——民生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认识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任课教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经过一学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已经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对新形势下我国民生问题的探讨,为改善和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相关参考。

新形势下民生问题的探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民生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民生问题的探讨显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民生问题;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民生问题的落实已经构成了文明进步的一种基本指标和重要的衡量尺度。民生问题尤为重要,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是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挑战性课题。

1民生问题的概念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生计、生存、生活与发展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衣、食、住、行等这些物质需要,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民生涉及的范围已超出原有视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生内涵有了新的扩展,民生思想得以进一步张扬。在当代,民生范畴已经由物质生活扩展到人们基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等重大领域,已经由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逐渐上升为政治形态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等非物质需求层面的整体样态。

1.1 经济视角下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直观地反映在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层面。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成员在经济上的分层现象日益明显,呈现出差距愈益拉大的趋势。在现象层面上来看,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保等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一部分困难群体的经济收入。民生问题是各种稀缺资源不平等分配的结果。民生问题更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民众生存与发展、济贫与致富、平等与效率等矛盾的尖锐凸显。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不仅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改善民生,而且要在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存生活。但是,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发展的全部,这意味着它并不能自然地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1.2 政治视角下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决定着社会发展进步、社会主义制度存续与否与人民民主政权兴亡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依法治国的现代社会,关怀“民生”,有必要关注和重视人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实现。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的解决,直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是否到位,执政地位是否稳固的问题;更直接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是否明晰、服务是否规范运作、公共服务质量是否合格有关,不仅反映出政府执政的价值追求,还反映了政府的政治意志。因此,民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操作问题,更是治国理念的体现和治国水平的检验,体现的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回顾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无疑是一部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历史,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

1.3 文化视角下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问题,而且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只有人的发展才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根本尺度,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就直接体现在民生的不断改善。民生问题直接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紧密相连。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只有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保障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人民的幸福。民生离不开文化,文化是民生的需要。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经济增长为了人民的幸福,政治善治为了人民的幸福,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没有文化就不会有健康幸福的民生。当前需要做的是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 民生问题的分析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围绕医疗住房、就业、教育、文化、收入、社会保障等领域下工夫。

一、医疗体制

人非圣贤,难免身体有恙。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十分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和其他事业发展相比仍远远滞后,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尤其明显。另外从药品的监管,到药品的价格,再到医疗机制,始终没有走向正规。其后果就是让老百姓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事实也说明政府的监管是不到位的,医疗体制的改革是不成功的。如何完善政府对药品的监管,如何让药品的价格降下来,如何完善医疗体制,是改善这个问题的关键。目前农村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安居工程

一个社会的和谐,最根本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即有家可居,有业可乐。而住房问题就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一。诚然,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如果说让每一个人都有家可居,是有点奢望。但是最起码也应该保证普通百姓、工薪阶层能买得起房,能住得起房。目前虚高的房价,恰恰是因为没有遵从市场经济的结果。虚高房价的背后,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超高利润。房价居高不下,恰恰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政绩所致。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什么文化人士,必须记住的是“安居”是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三、就业问题

百姓能有业可操、有业可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个根本。就业对于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和个人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诸多方面问题。目前所存在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民工问题、农村孩子的留守问题等,都突出的说明了有业可乐的重要性。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完善和执行《劳动法》,是就业关键。农民工工资克扣问题、打工者的流动性,很多企业对临时性质的打工者普遍采用延发工资的办法,致使打工者最终要被克扣少则一月、多则数月的工资。

四、教育问题

现代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人才培养要靠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日渐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核心问题就是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在许多农村学校,一些基本的师资、校舍和教学器材都不能得以保障; 二是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己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还在努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地方政府财政倾向于投资重点学校,而非重点学校则因投入少,教育质量普遍偏低。四是不同社会群体教育的不公平。如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之间,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贫困家庭学生与富裕家庭学生教育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公平现象。可见,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己经刻不容缓。其次,现在教育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重视学知识,而忽视了学做人。学生所学,首要在学做人,其次才是学知识;老师所授,首要在于教做人,然后才是传知识。做人的根本是从遵守规则做起,是自觉的遵守社会的公德和公则,是遵守国家的法律。

五、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软肋。衡量思想文化水平高低的尺度,不在于是否荣获了诺贝尔奖,也不在于是否荣获了奥斯卡奖;衡量思想文化水平高低的是人民的文化修养水平,是人民的道德素质水平,是人民的文明程度。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就会带动各种形式的艺术繁荣,就会带动人民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思想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进步的动力。

六、食品安全

国家固然有监管的责任,政府的确也有整治的义务,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我们中的所谓“人民”造成的。从这个意义说,我觉得悲哀,觉得是一种耻辱。为了绳头小利,而相互残害着。对食品安全的的治理如果仅仅靠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是永远不会得到改善的,全民必须有不挣黑心钱、不挣丧良心钱的素质。往往那些施害者,同时又是另一种食品的受害者,我们的食品安全就是这样一个耻辱的恶性循环。我们在责怪这个社会的时候,也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

七、贫富分化

富者穷奢极欲,穷者苦于生存。这样的现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分配不公,是因为富者的剥削,是因为富者的不道德资本,是因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是因为穷者的根本利益未受到保护,是因为垄断行业的强取豪夺。一人先富并未带动多人富裕。贫富分化现象如此之严重,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它照亮了每个人的心。国家如何完善税收制度,如何调整分配制度,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是解决贫富分化的根本。

八、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责任。污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一些地方政府的腐败,根源于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国家和政府要把污染源堵住,把好审批关,把好监管关,我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同时保护环境也要有一个全民意识,每个人都应该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

3关于改善民生问题的思考

国家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而是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安居乐业,自然社会就不会有如此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治安也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良好的教育机制,重视思想文化的建设,人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素质就会得到提高,自然就会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就能以法经商、以则做人。因此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开始。

改善民生,要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冲突,如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自然灾害等。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得长足进步,但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不容忽视。

改善民生,要建设人文精神家园。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旺盛,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因此,改善民生,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得失、分清是非、明辩善恶提供标准,是改善民生的精神食粮,在引领社会风尚中作用不可替代。

改善民生,要建设文体康乐家园。现在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多起来,文娱体育活动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现状是,城市文体活动设施相对齐全,广大农村文体活动相当缺乏。因此,改善民生,要从和谐文化建设入手,广泛开展文娱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增强人民体质。

改善民生,要建设安宁幸福家园。改革开放30年,城乡人居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改善民生,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建立群防群治体制,为百姓创造安宁的生活环境。

改善民生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

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抓紧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不能要求过高过急,量力而行。

改善民生要使社会事业和服务产业相互促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一要靠增加投入,二要靠深化改革;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难以加快发展,不深化改革,增加投入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要充分发挥投入的有效作用,既要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又要大力调整供给结构,特别要注意向农村、向困难地区、向中西部倾斜,努力改变公共设施分布不合理状况。正确处理社会建设领域中事业和产业的关系,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事业,逐步形成社会事业和服务产业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局面。

4 民生问题新的发展

近年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民生问题有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扰着老百姓生活的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会继续拉大吗?近年来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不均”变成了“不公”,“只患不均”也变成了“只患不公”。那么,以后如何在这一问题上有所作为、有所起色,社会财富的能否在新的时期里朝着有利于民生的方面分割,那些在社会财富分配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能否不再被边缘化。

第二,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现在出现最热的一些词就是房贷、房奴等。房款为何一直居高不下,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还有决心和信心让高房价降下来吗?而更让公众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政府能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遏制炒房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行动吗?很显然,对普通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遏制炒房的力度远比单纯地控制房价来得重要。

第三,通货膨胀会来吗?物价上涨,不仅让百姓深受其痛,也让政府伤透脑筋。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让公众对新的一年是否会爆发通货膨胀充满了忧虑。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而物价问题,显然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读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3] 崔青青.改善民生:以人为本为首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4] 嵇明.关于民生财政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1,(19).[5]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82.[6] 崔惠民,张厚明.公共财政走向民生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1,(6).[7] 孙洪敏.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民生解读[J].行政论坛,2011,(3).[8] 陆晓文社会建设: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 曹文宏.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J].探索,2007,(6).[10] 郑功成.国家发展的核心使命:保障和改善民生[J].行政管理改革,2011,(8).[11] 周明海.民生政治视域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与对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2).[12] 王太高.民生问题解决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 [13] 崔执树,施光跃.民生问题的解决与政府管理的创新——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J].兰州学刊,2010(3).

[14] 覃瑶.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J].理论前沿,2009,(24).[15] 王越芬,张传辉.从体制机制入手保障和改善民生[J].学习与探索,2011,(4).[16] 宋晓梧.加大投入和深化改革并举——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1,(8).[17] 方小教.民生制度工程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着力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5).[18] 沙占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民生问题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4).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出版社

[1] 赵晖.公共行政转型:破解民生难题的路径解析[J].江海学刊,2010,(3).[2] 郭华茹.服务型政府的民生理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5).[3] 江玉芹,恒龙.论服务型政府的民生责任[J].理论学刊,2008,(12).

[5] 肖小明.论民生视角下责任政府的构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3). [7] 饶义军.论民生与政府执政理念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 [9] 罗建文,李静.民生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1,(6).[10] 朱秦.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取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13] 杨黎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民生发展原则的演化[J].理论学刊,

[14] 吴忠民.中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的逐层递进研究[J].学术界,2009,(4).[15] 罗建文.民生幸福与制度选择的哲学探索[J].哲学动态,2010,(1).[18] 闫莉,蒋锦洪.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制度审视[J].理论建设,2010,(1). [21] 吴双.民生体现之向社会提供更多免费的公共物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2] 张映芹.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基于公共福利价值目标视角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9,(1).[2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民生之路: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C].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5] 刘太刚.公共物品理论的反思——兼论需求溢出理论下的民生政策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1(9).[26] 刘金程,刘熙瑞.公共治理与发展: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改进[J].新视野,2010,(3).[27] 陈治.论我国构建民生财政的法制保障[J].当代法学,2011,(4). [31] 张思宁.民生问题与社会秩序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8,(5).[32] 陈进华.民生伦理:关于民生问题的伦理学诠释[J].哲学研究,2010,(3).[33] 王慧,宋进.论构建以民生为生长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东岳论丛,2011,(7).[34] 黎建飞,李敏华.民生与社会保障的法哲学分析[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35] 盛清才.法治视野下的民生建设研究[J].前沿,20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认识——民生问题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认识——民生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