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6: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活用词、多义词、特殊句式。

2、了解“赋”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

3、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感悟“苏子情怀”,培养学生以乐观旷达的胸襟。

【教学重点】

1、通过主客问答,了解苏东坡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2、苏东坡赋的风格 【教学难点】

与《后赤壁赋》的比较阅读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品评阅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他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21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我们今天学习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写作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苏轼在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对新法牢骚,表示过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被投入大狱。幸运的是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苏轼在黄州五年,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自号“东坡居士”。

四、文体简介:

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即描摹景物,也就是叙事、写景;“写志”指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也就是议论、抒情。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追求真情实景。意境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情感真挚朴实。

五、自主学习:

1、对照注释,品读文章。

2、默读课文,自主翻译。

3、齐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梳理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思路。

1、学生阅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分析。

思考:作者在这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图中有那些景物?景物描写美在何处?

明确:(板书)泛舟赤壁图、月夜江水图、秋江风月图等;(板书)清风、水波、月。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 ”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2、全班齐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分析。

思考: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明确: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正合《诗经》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的意境。“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 ,思绪黯然,正合“劳心悄兮”。但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乐”属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作者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对整个人生的哀思来。再加上客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声,幽怨悲凉。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3、学生朗读第三段,教师引导分析。

明确: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客人悲的原因有三,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注意思想。

4、学生朗读第四段,教师引导分析。

明确: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

(板书) 水 月 人

变: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也 精神永存、代代相承

5、学生齐声朗读第五段,教师引导分析。

明确:最后一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

二、小结归纳: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感情的变化是;乐——悲——乐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三、作业:

1、诵读、背诵课文。 (诵读指导)本文的诵读要把握好节奏,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读出意境;抒情的句子,要随文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乐则节奏明快,悲则节奏低慢

在朗读时,应读出停顿,同时在句中可稍加延长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些带“兮”字的句子,更要在“兮”字后稍做延长,以舒缓语气如: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2、课外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桂棹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赤壁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

山西省阳泉市教学研究室高中语文《第9课 赤壁赋》教学设计 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