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副本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三个基本特征;P87★②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体现;P89

★③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材料:学习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节后,小军、小丽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军:“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所以,我国法律只约束敌对分子,并不约束人民群众。” 小丽:“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明确地规定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人们都会自觉守法,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的合法权益。P8

9、P90

(2)能力目标: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法律的本质、作用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课型:新课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自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A我们身边的规则

1、什么是规矩? 规矩是。

2、社会生活离不开

3、规则的种类及特点:(1) 道德。(特点:

(2)纪律。(特点: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 的准则。)★(3)法律。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如下特点:★①、★②、★③、

B生活离不开法律

1、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作为 的体现,它通过规定 ,规范全体成员的行为。

2、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①、法律规定 ;②、法律为 ;③、法律是评价 。

★(2)法律的保护作用:(表现):

①、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 ”;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 ;③、法律通过 ,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是: 。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问题探究

答:

(三)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

A、法律是约束普通百姓的一种规则 ; B、法律是国家领导人制定的一种规则 ;C、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特殊规则 ; D、制定法律就是为了惩治违法犯罪的人;

2、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是因为 „„„„„„„„„„„„„„ ( )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B、法律一般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C、法律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 D、法律维护社会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

3、2010年1月29日 消息,随着拆迁带来的种种冲突,今日国务院法制办将《新拆迁条例》公布,公开征求意见。这体现了我国的法律是„„„„„„„„„„„( )A、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全世界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中学生刘某出于好奇,拔打119火警电话,谎称学校失火,当消防车赶到学校发现是骗局。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追究了法律责任。以上事例表明„„„„„„( )

A、法律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B、公共场所有维护秩序的规章制度;C、人们不能随意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D、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2010年1月19日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松有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我国,即使是省部级高官触犯了国家法律也要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C、任何公民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D、任何公民都可以行使立法权和执法权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只有自己不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B、为了保护自己健康成长,青少年必须依法律已; C、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而公民的生活不一定需要法律; D、法律只依靠人们自觉遵守即可了;

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腐败高官纷纷落马,受到法律制裁,这表明„„( )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只对犯罪分子有约束力。

4、下面这幅漫画说明的是„„„„( )第二框法不可违A、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缺乏法律知识有关系;

一、教学目标B、只要胆子大,犯罪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1、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9

3、9

4、95C、青少年要依法律已,法律不允许做的事坚决不做;

2、能力目标:(1)能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D、学习法律知识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附答案:

二、重点:犯罪的特征。

三、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

四、课型:新课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1、人们说话做事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自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2、规则。

1、谁都不能违法

3、规则的种类及特点:(1) 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2)什么是违法?(2)局部适用。★① 违法是指

★(3)★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了★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②违法种类;违法可分为、、三类。★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一般违法行为:是指 ,它包括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④严重违法行为:是指 ,也叫做 。★

1、人民意志和利益;规定权利和义务。

2、犯罪必受惩罚

2、法律的作用:(1)什么是刑法?★(1)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刑法是 。①、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2)什么是犯罪?式、标准或方向; ③、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犯罪是 。★(2)法律的保护作用:(表现):★(3)犯罪的三个特征:①、“卫士” ②、保障; ③、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①(3)以守法为荣、违法为耻。②问题探究③答: ①小军的说法错误。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不仅约束敌对分子,也约束(4)犯罪必受惩罚。全体人民;我们要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 ,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②小丽的说法也是错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5)刑罚的种类法律可能成为一纸空文。①主刑:②附加刑:

五、课堂训练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诈骗犯王某,小时侯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经多次批教育仍不改正,后来发展到冒充国家干

1、C

2、A

3、B

4、D部行骗,被公安机关拘留,送劳动教养3年。2008年,他利用从劳改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

(二)多项选择题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00多万元。王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刑法,被人

1、ABC

2、ACD

3、AB

4、ACD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2)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3)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答:

(三)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1、单项选择

(1)王某开了间时装店,生意很红火。但他一直不交税,税务人员上门催其交税,他反而威胁说谁要他交税,我就教训谁。公安机关根据税务人员举报,给予王某拘留10天。王某补交了税款。王某之所以受到处罚,主要是因为„„„„„„„„( )A、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事; B、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C、不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 D、态度不好;

(2)、王某的行为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3)2007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受伤。这说明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一般违法性 B、严重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刑罚当罚性;(4)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严重危害性; B、民事违法性 C、刑事违法性; D、刑罚当罚性;

2、多项选择题

(1)无业青年李某,手持三棱刀强夺多名中学生财物并殴打拒交财物的学生至重伤被抓,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下列对李某违法行为分析,正确的有„„( )A、从违法性质上看,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从本质特征上看,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从违反法律上看,李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法;D、从法律后果上看,李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2)2009年7月,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石油原总经理陈同海做出一审判决:认定陈同海犯有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判决中的附加刑包括„„„„„„„„„„„„„„„„„„„„( )A、死刑 B、缓期两年执行 C、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没收个人全部财产。(3)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没有区别; B、两者之间没有鸿沟,违法必然导致犯罪;C、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本质相同; D、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的处罚。(4)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陈某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 )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属于犯罪行为,受到的处罚是行政处罚;C、属于犯罪行为,受到刑罚的处罚; D、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是行政处罚;

六、课后反思

附答案:

四、预习和教学内容:

1、(1)道德,不违法。 (2)什么是违法?

★①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②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③情节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行政违法、民事违法;④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犯罪。

2、犯罪必受惩罚

(1)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物法律。(2)★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4)重点;严厉的刑事处罚;

(5)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共五种;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问题探究

答:(1)小偷小摸、冒充国家干部行骗,被公安机关拘留,送劳动教养3年是一般违法行为;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00多万元属于犯罪行为。

(2)刑事处罚。刑事处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王某利用从劳改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00多万元。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刑罚中主刑的一种。

(3)①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②认清犯罪的危害性,远离犯罪;③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有错就改,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五、练习巩固

1、单项选择 (1)B (2)、C (3)B (4)C

2、多项选择题 (1)BCD (2)CD (3)ABD (4)ABD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一、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三、教学难点:真正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1)漫画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你观察到哪些不良行为?(列出3件)(2)漫画给你有何启示?答:

四、课型:新课。

五、预习和教学内容: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一、单项选择

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如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3、有人说“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等,以致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B、提高道德水平就能杜绝违法犯罪;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B、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2、某市对未成年人管教所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不良行为记录来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旷课行为的占49.8%„„这表明„„„„(

A、不良行为任期发展,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B、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C、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D、不良行为只是不拘小节的表现,无关紧要。

3、小马自小受爷爷、奶奶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后来,他从小偷小摸的行为开始,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最终他与社会上的一伙“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一定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犯罪一定违法;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六、课后反思 附答案:

(一)自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1、一个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

人的行为是受 支配的。、,就会 的泥沼。

2、犯罪行为的危害或代价?(我们为什么不要犯罪?)

答:①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其实犯罪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②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③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违法犯罪?P99答:①②③

4、知道(分辨)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P99—100★

5、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吸取什么教训?)P100答: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 开始的。②我们一定要重视③自觉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1、有些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等以后出来工作再说。”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

2、观察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四、预习和教学内容:

1、思想观念;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2、答:①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其实犯罪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②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③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答:①自觉树立法律顾问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4、★

5、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吸取什么教训?)P100

答: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 沾染不良习气 开始的;②我们一定要重视 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自觉 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问题探究

1、答:不赞同这种观点。

①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②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答:(1)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观看黄色网页、强行向他人索要钱物等;

(2)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②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五、练习提高

(一)、单项选择

1、A

2、C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BCD

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思品七年下册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七下 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教案

感受法律的尊严

感受法律的尊严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感受法律的尊严(试题)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副本
《第7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副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