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1:4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

蔡建辉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摘要:时至今日,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有十年,纵观十年风雨历程,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专家学者纷纷探讨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引入实践,进一步的丰富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理论。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关于课改评价的含义、对象、方法、功能做研究分析,梳理近十年中小学课改评价标准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中小学,体育改革,发展

前言

体育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多年来,却在整个教育实践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备受冷落,令人担忧。众多的体育学者呼吁新课改改变当前的现状,随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众多体育工作者在欢呼雀跃之时,发现新的体育课程理论进入实践却举步维艰,这很大一方面是受到我国体育课程理论异常落后这一现状的制约。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像“专家一样从课程的角度整体的思考教学”[22],而一直处在传统教学状态下的体育教师感觉无所适从,这种理论上的“断层”阻碍了课改的实施。与此同时,新的体育课程理论的不完善从根本上限制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如上所说的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找不到合理的判断教学的标准,别无他路只得又返回了传统的评价上,新的体育课程顿时失去了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导致改革实施难于落实。

在课改新标准提出的十年中,许多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不同方向做出研究性分析,然而效果甚微。通过总结学者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含义、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体育课程评价的标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建议,为今后我国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做参考。

1.关于体育课程评价含义的研究

有关体育课程评价的定义自2001年之前已有研究,在此不做一提,新课改之后,关于体育课程评价定义的研究文献不多,不同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这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一下解释:“课程评价,归属于更为一般的方案评价,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和过程环节作出评价。课程评价不等同于学业评价、教学评价”[1];“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体育课程及其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2];“通过系统的收集(体育) 课程设计、(体育) 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体育) 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3]。另外一部分学者从教学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评价进行定义,如,“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般评价活动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它是以既定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 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 并给予评价”[4]。“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一般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5]。虽然以上一些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的含义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从他们给出的定义中看,虽然文字叙述迥异,却都有明显的内涵一致性,即强调价值的判断。

2.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的研究

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即是评价针对什么而为,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同时也是评价能否起到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整个课程评价设计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这一主题的论文很多,看法也存在一些差异。如:陈令伟等认为:“体育课程评价对象应包括体育课程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与功能以及相应条件等方面”[6];姚蕾认为:“课程编制(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等) 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的评价”[7];陈海等在文章中认为“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3个方面进行评价”[8] 。以此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体育课程评应该针对课程本身、教师教学、学生成绩三个方面。而另外一些学者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偏差,只关注到了学生成绩方面的评价,如:母小勇、薛菁认为,“课程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和‘学生个体的内省标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除了应该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和社会道德的掌握情况外,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业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情况、努力程度、掌握水平、独特表现等)”[9]。母小勇、薛菁的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文献在此不一一列举。

3.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方法的研究

课程评价方法是按照课程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采取的一整套具体的评价方[10]式。它是评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具体手段,是联系评价目标与评价对象的“纽带”。就我们所搜集的文献来看,各位学者对此各执己见、争论颇多。王颖对《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方式多元化”提出质疑,他认为,“在方法上,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还有家长评价。由于目标主攻不分,且在多为定性目标,评价又为多元评价,使得评价难度加大,评价主观性强,因为各教师的评价尺度的掌握难以一致,因此可比性也不强”[11]。梅玉萍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单调”提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的评价“新举措”[12]。蒋丰,杨黎芳在谈到如何看待“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二者关系时说:“发展的结果本身是最好的奖励,发展的结果又总是远近地与奖惩联系在一起的。为此,两种评价有效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体育教学评价本身的发展指向”[13]。在同一篇文章中,蒋丰,杨黎芳对发展性评价也提出了与王颖一致的质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多主体评价时,可能造成评价权重的困难,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谁的评价最有说服力,以谁的评价为主,谁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就个体而言接受谁的评价,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13]。另外一些学者提出“实行“联考”或“统考”、采用等级制考核评价、采用多元综合评价、自主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14];“首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其次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最后自评与他评的结合”[15];“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内部人员评价和外部人员评价”[3]等等。此诸种种观点都是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来探讨体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却未给出一套可具体操作实施的方法,自此可以看出我国到目前为止还缺乏能行之有效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值得重视。

4.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的研究

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是判定课程设计、课程效果、课程建设等部分的达成度, 阐明课程的实施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为课程的实施者提供必要的信息[10]。确定评价功能能为设计具体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提出指导意义。据我们搜集的论文来看,大家对体育课程评价功能的看法趋于《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如:“教

[6]学评价功能、甄别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发展功能”;“导向功能、

[16]鉴定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制功能”;“提高运动技能功能、心理健康功能、

[17]提高运动技能功能、身体健康功能、社会适应功能”;“了解目标达成程度、比较选择课程、评估需要等”[3]。从理论角度来讲,诸多学者对体育课程评价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但从当前实践角度来看,体育课程评价的“实有功能”与“应有功能”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对于此方面的差距,亟待更多的学者参与到体育课程评价当中来,促成评价“实有功能”和“应有功能”的重合。

5.关于体育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

评价标准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衡量所收集的评价对象的资料的一把“尺子”,经过“尺子”对评价对象的分析处理或者是对比得出评价的结论。有关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的论文相比其他方面更少,主要都集中学生学习成就评价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季浏、汪晓赞等体育课程改革专家在以青岛市第三十三中学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全体学生(男331 人、女320人) 为研究对象,以其“踢毽子”的测试成绩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学生“踢毽子”的评价标准探索性实验中,提出“运用正态分布的原理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他们提出了“综合成绩=期末的绝对成绩分数+相对进步幅度分数”。学生的“期末绝对绝对成绩”是用数学统计中的“累进积分法”计算得出,“进步幅度分数= [(后期成绩- 初始成绩)/(目标成绩- 初始成绩)]×100”。以此为例,建议体育教师制订的“评价标准要简便易操作,且切忌追求‘大而全’的多元评价标准”[18]。崔允漷、朱伟强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学者则基于美国课程评价专家

[19]Grant Wiggins提出的“促进学生理解的评价”或“教育性评价”和Ellen Webber提出的“有效的学生评价”等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表现性评价”的理论。 表现性评价要求课程与评价的一体化,从整个体育课程的视角来实现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即要求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可能很难把评价与教学分开。因此在基于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基础上制定与不同水平、领域目标相应的“量规”来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这里的量规即是课程评价的标准[20]。朱伟强提出用“核查表”、“分值系统”、“分析性量规”和“整体性两规”等类型的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估,同时,他建议教师在要“在教学过程开始前即开始基于课程标准开发评价学生学习成就的量规”;“评价的各标准要与目标保持一致”;“在评价之前让学生理解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建立与教学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20]等等。王惠霖在其文章中提出建立“生成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他在文章中说:“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成’的本义为‘变易’,具体指‘变成某物’(coming to be),是对‘无’的否定或对‘有’的肯定。生成性体育课程具有其它体育课程难以达到的教学特点,如学生身体运动的体验、自由的人际交流、运动技能的提高、广阔的运动空间等,从而使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非预设性、

[21]非线性、开放性等动态生成性特征”。然而在此文中却指出此种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由于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加上体育评价的繁复,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造成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较少。

总结:

众所周知,体育课程评价在整个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内学者对这一认识的逐步加深,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评价研究的队伍中。由于现代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造成了评价理论研究的举步维艰。从文章来看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主要存在一下几点不足:(1)当前许多体育学者仍然缺乏课程方面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把握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把课程评价混淆于教学评价。(2)对评价对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只关注学生方面的评价。(3)对评价方法和评价功能的研究仅局限于大而泛的层面,不能够切实深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4)对于评价中最关键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缺乏研究,直接造成了体育教学的无监督性。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冯生尧.课程评价含义辨析.课程·教材·教法.2007 [2]崔伟.体育课程论[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14 [3]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潘雯雯.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及几点建议[J] .浙江体育科学,2005,(65-66) [5]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大学体育学报 .2002,92 [6]陈令伟等.论健康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功能与方法[J].体育与科学,2007,(91-94) [7]姚蕾.对我国体育课程的诸方面思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7) [8]陈海等.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几点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3,(22-24) [9]母小勇,薛菁.课程评价: 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10]王德慧,龚坚等.体育课程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1 [11]王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新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2]梅玉萍.体育课程改革要“强化两头淡化中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40 [13]蒋丰,杨黎芳.体育教学中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思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76 [14]高升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90-92) [15]程红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19-23) [16]王道同.探讨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课程评价改革[J ].2007 ,(113-114) [17]魏丽香.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与功能的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5 ,(96-100) [18]汪晓赞,季浏等.中小学体育学习自制评价标准的探索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81-84) [19]Wiggins,G.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育性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20]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0 [21]王惠霖.生成性体育课程评价的若干问题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2]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2009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

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中小学课程评价方案

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法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引发广泛社会讨论

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

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

课程评价改革的心得体会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
《浅谈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