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受荷文化魅力》作文课实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8: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受荷文化魅力》作文课实录

一、综合性活动,激发兴趣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为中国人熟悉和喜爱的植物。莲子和莲藕是民间餐桌上的美味,莲子是传统中医的一味良药,荷叶除了餐桌上的用途外,还是孩子们在夏日里游戏嬉闹时的一把遮荫碧伞。总之,荷花渗透在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又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对象。作为一种寻常的植物,荷花遍布大江南北,为普通百姓所接近;但它不寻常的品格又令人肃然起敬。对于它,中国人有着特殊的理解与感情,是中华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课前大家上网搜集有关荷的材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师生一起做校园荷文化网页。学生能自主点击进入荷文化网页,查阅有关荷的图片、视频、文本资料。

二、通过观察,细致描绘

(一)赏荷

师:当我们敞开心扉,走近自然,与一花一草来个亲密接触时,常常对事物的形状、形态、颜色等特征特别关注,这时仔细观察,抓住特征来描写,“物”的形象就鲜明了。让我们一起欣赏荷花图,感受荷花的魅力。

生1:你看她,上着素装,白如雪,在墨绿的荷叶中,犹如一位身着罗裙的少女,微微提起衣角,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噢,你让我们看到了荷花生命中青春的美。

生2:盛夏之时,放眼望去,方圆百里的荷塘:荷叶田田,层层叠叠;莲花朵朵,窈窈窕窕。绿的宛若碧天,粉的宛若彩霞。或如淑女撑开翠伞,将自已的 1

娇颜隐藏;或如曼舞的仙女,亭亭玉立,冰清玉洁。

师:你让我们感受到绝尘脱俗的美。那是一种自然的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难怪周敦颐赞莲说:“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3:她扎根民间,从容大度,不与群芳争艳,也不盛气凌人。在春花飘零之后,有一泓清水,一抔黑土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她挺立娉婷身姿,于山乡村落间,绽放她的芬芳蓓蕾,散发她的一抹清香。叶捧水珠摇碎玉,花含雨露散幽香,我深深地为她高雅的气质所折服。

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好一个不卑不亢的花之君子,淑雅娴静。

生4:这是一幅“傲莲图”,没有莲独有的甜美姿态,纤细的墨杆直挺挺地立着,怪异地将花骨朵高高托起,花朵竭力地向上仰起,昂着他高贵的头颅,述说着“贫贱不能移”的情怀。

师:“汲天地灵气之精,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

(二)话荷

师: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优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千百年来,诗人们对荷花情有独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吗?

生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意境辽阔深远,大气磅礴,蕴涵着清风朗月般的明净与幽深。 生2:我喜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 2

始觉有人来。”

师:荷叶田田、荷花艳艳,笑脸相迎、艳若荷花,一派少女采莲欢快的劳动生活。展现了独具江南韵味的采莲风俗。

生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

师:是啊,王维借莲花营造了一种和谐、恬静、雅致的景象,宁静而欢愉。 生4: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借荷花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

师:残荷衰败,凄婉动人。像“留得残荷听雨声”,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但是它若与作者心境结合,也是一种凄美,一种令人悸动的美。

生5:莲花还有高洁之气的象征,屈原说:“筑室兮水中,葺之以荷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师:荷花入诗,情彩飞扬,有人借荷花淡淡,抒发清闲散淡的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的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之苦;有人借荷花纯洁,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下面就请大家以“荷”为话题,把你心中的荷花讲给大家听。下面请大家围绕话题,先给你的作文拟一个题目——好的题目,好比人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写荷

生1:我的题目叫“莲角牵衣”。我想起了“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荷依人,人恋荷。依依之情,这让我想到“我”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荷花,她在浙江打工,我非常想念她。

师:母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你这么懂事,她一定为你感到自豪。 生2:我的题目是“隔云端”。因为李白在《长相思》中有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这很像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嗯,李白也是写荷高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莲纯洁高雅的写照。

生3:我想到席慕容的《一个画荷的下午》中:“我的一生/本来可以有/不同的遭逢/如果/在新雨的荷前/你只是静静地去过/在那个七月的午后/如果/如果你没有/回头。”流逝的时光不可再来,清而淡远,正如荷花一样,我由此想到的题目是:恋念回首。

师:那你要采用倒叙的手法,在时间的回流中,在回首的一刹那间,把昨日的故事向人们细细述说。

生4:我想写一个儿时的朋友,她就叫莲儿,她长得就像莲花一样,那样纯净、无瑕,看到白莲,我就想起了她。在我们这个像花儿一般的年龄里,最纯洁的莫过于朋友之间的友谊。我就用“莲儿”作题目。

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民间很早就有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荷花本就是友谊的象征。我想莲儿要是看到你写的作文,一定会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

生5:我拟的题目是:芙蓉独开,我觉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莲一般的女子,就像天山的雪莲,清雅、脱俗,花开花落间,凌波翠盖,清香远溢。

师:以花喻人,人比花更美。

生6:我的题目叫“莲花心”,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寺庙的方丈临终留下遗言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莲花。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宽容、不肯相信的心。”我就写一个老师与学生的故事。

生7:我的题目叫“寒塘残影,冷雨花魂”。 师:一缕古典之风,你想写些什么?

生7:《红楼梦》中,林黛玉称赞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写得好;再看林黛玉与史湘云在月下即景联诗云:“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惆怅的。我就写这位大家心目中最完美的芙蓉仙子。

师:看来你读过不少课外书,可见课外阅读真会让我们的心变得丰盈起来了。 生8:我的题目是“莲女怨”,我解释一下,古时女子盛行裹脚,三寸金莲成了女人一生的痛苦,为了这畸形的美,多少女子付出了“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代价,为争取自由的权利,多少女子与命运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生命恋歌。

师:你将莲与女子的不幸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意思。

生9:我的题目叫“莲爱·怜爱”。莲象征纯洁高贵,由此想用一个故事把莲的特点表现出来。用“莲,花之君子者也”贯穿全文,母亲的怜爱唤回一个“迷路”的男孩。

师:你的题目很别致,用上间隔号,借助谐音,意蕴含蓄。老师提醒你作文时要注意前后文呼应。

生10:我的题目叫“莲花嫁衣”,相传民间有女子嫁衣上绣莲花的习俗。

生11:我的题目叫“与荷共舞”。见到荷花,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爱恋,这种爱荷情愫可以追溯到很小的时候吧。那时候,我父亲每周都要送我去少年宫学画画,那一年的夏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写生,我一眼就看到荷花,碧绿的荷叶中粉色的荷花婷婷玉立,小荷正露尖尖角,几条小金鱼在碧波中游弋,真是美极了。我至今还依稀记得,我当时画的那幅画,还作为学期末优秀作品进行了展览。所以,我特爱观荷。我觉得荷好像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师:因为这张画里包含着父亲对你的深情厚爱和希望。爱花、爱画、更爱父吧。

生12:我的题目叫“思莲”,我看过《荷塘月色》,非常向往清华园。四川汶川大地震,死伤无数,在那里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就用莲花来写一位母亲的无私,寄托我们的哀思。

师:噢,你的思路很敏捷,马上就能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太好了,那我们就等着拜读佳作了。

生13:一直就想写老师,他们普普通通,我有时还嫌他们唠叨,可周末一个人在家里,又特别想学校的老师,平时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今天赏荷时,我就想那位老师多像莲花,给予的很多,要求的却很少很少。我的题目叫“莲蓬头”,这是我曾给老师取的绰号,因为老师长得粗粗壮壮,莲藕一般,头发松松垮垮,仿佛就像一个倒挂的莲蓬。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位老师了吗?

师:你很可爱,老师为你的坦诚与真诚而感到骄傲。 „„

师:正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我们对莲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爱恋,用席 6

慕容的话来说:“有那么多张美丽的画,那么多首美丽的诗歌以及那么多篇美丽的文章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热爱莲花,欣赏莲花,赞美莲花。”就让我们再次打开电脑,感受荷文化的魅力,提起笔抒写我们对“荷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意。

三、再赏诗文,完善构思

自由到荷文化网页上欣赏有关荷花的歌曲、诗文。

四、独立作文,展示个性

一节课时间,自由写作。

五、互评互改,小组交流(略)

六、展示习作,炫出精彩

莲爱·怜爱 涂萌

“妈,你来了„„”

一阵沉默,谁也开心不起来。

许久„„

“儿子,看妈带什么来了,”说着,拿出一朵洁白的莲花。

儿子望着它,那一朵被母亲捧在手中的白莲啊,多么无暇,多么令人怜爱呀,“妈,您买的?”

“咱家后院的。”

“那„„不是早就„„早就荒废了吗?”

“是呀,可自从你走以后,妈就自个儿重新照料起它们了,现在,又长得 7

特好了。”

白莲在儿子眼中模糊了,消融了,滴哒!一滴泪水正掉在从母亲手中接过的白莲上,那么晶莹,此刻的莲,像是有了灵魂一般„„

儿时,家中后院有母亲亲手栽种的荷花,在那一片小池塘中挤得满满的,密不透风,那么多的莲,怎么就忘了呢?

儿时的记忆,忽而闪电似的复苏过来。那年我是几岁来着?—— “妈妈,这莲花真白,真美呀!”

“是呀,儿子,他们就像仙子一样,对吧!莲花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象征呦!” “君子的象征?”

“对,莲花是从池塘的泥巴中长出来的,可是你瞧瞧,她身上一点泥巴也没有,一尘不染,这就是君子,是圣洁的象征,你知道观音是坐在什么东西上面的吗?

”莲,对吧?”

“嗯,那你也要像纯洁的莲一样,做一个正人君子哦!” “妈,我要做正人君子!”

“做正人君子”这句话在孩子心中随着荷塘的荒废远去了。男孩自上中学后,随那帮狐朋狗友,偷鸡摸狗。而今入了监狱,面对四周冰冷的墙,面对母亲怜爱的目光,男孩知错了,后悔了,流泪了„„

滴哒!又是一滴泪落下。男孩抬起头,发现母亲的头发也白了,皱纹也增多了,可从母亲眼里透出的神情却未改变,母亲的目光永远充满着怜爱之意,仿佛自己永远是那个孩子——“妈,我要做正人君子!”

七、教学后记,共同成长

这一堂作文课,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特别能说、能写。为上此课,花了大量时间作网页,似乎偏离了语文课堂,可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我想前面所有的功夫都没有白做。为写作而写作的苦差事,学生是永远不会爱上作文的,只有创设一个个语文活动,在生活情境中,才会有才思泉涌的学生出现。

观点阐释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学生作文潜能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一个研究小组承接了一项课题——研究人类的智力潜能及其开发。4年后,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的著作。一经发表,就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8种智能构成。能有效地“写作”,具有致力于增强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特征的人是一个语言智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引导他们认识作文的重要和价值;教给他们写作方法,作好作文,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动力,把写好文章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教师就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引其“鸣发”,表其“感兴”。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有的学生在八项智能中有不同的倾向,所以对于语言智能较弱的学生,教师更应顺着“语言为要鸣发内心 9

的感兴”的倾向,了解他们的强项,充分利用其他智能,培养他们的情趣,把语言的训练与情感的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教育者应该开发受教育者的各种智能,通过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在八种智能都得到充分地协调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呢?我着重谈一谈在本次课上重视语言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的培养。将荷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荷花的美德,让荷香飘满课堂。

一、荷文化的魅力

荷用她的纯洁端庄感化众生,她的美包含着一种庄严。生于浊世,却十分清高,有着几许矜持。想想观世音的莲花座,与佛家的莲宗,荷与佛有着不解的渊源。但荷却不安逸于极乐的世界,她沐浴绵绵法雨,聆听梵音,却跻身尘世,不以屈居于山野村陌而吝啬她的芬芳,她将缕缕清香,随悠悠清风,飘进了寻常百姓家。“荷深风水阔,雨过清香发”,荷的美在于她的博爱与仁兹,她昭然令人心悦诚服的大家风范,是人间游子的精神寄托。她那“超然世外的达观,悲悯苍生的情怀”滋润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腐败之风似有蔓延趋势,人们躁动的心中缺了许荷花的美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将这颗千年“荷花”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一)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我以为在本次作文课上,应该加强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 10

言智能。通过有关“荷文化”话题的交流,切实体会荷对中国人内在气质的影响。

(1)积累语言的训练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贫乏、材料不足。因此,让学生大量收集有关荷花的诗文等材料,让学生积累下来,课前读一读,读得“琅琅于口,烂熟于心”,甚至脱口而出,那么,学生的语言水平就会在这日积月累中达到相当程度,语言智能便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这方面,老师是最好的示范者。学生尝到甜头后,就会自觉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2)理解语言的训练

理解语言的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占课时最多,又收效最低的一个环节。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理解语言的训练应该侧重于理解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规律,而作文时是最好的阅读迁移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规律用于作文中,极能检验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像在作文拟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由自主地从诗歌中引入话题,说明这些诗文早已熟烂于心。

(3)运用语言的训练

实际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时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级别,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词汇是“消极词汇”,而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汇才是“积极词汇”,作文课上通过个人发言的比较、体会以及模仿运用,写作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调动表达的主动性,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语言传递自己的见闻,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白自己的心声。

(二)自然观察者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在“赏荷”这一环节,让学生仔细观察莲花的各种形态,使学生在观察外形特征的同时,积极探究它的内在蕴含,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依据,深刻地体会莲的君子形象。

(三)数学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即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求欲望,人们通常称这种智力为科学思维。

在这堂作文课前,我召集那些平时喜欢摆弄电脑、上网冲浪的学生,成立开发荷文化网页小组,请计算机老师在活动课时间教他们做网页,上网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整整半个月,十二个同学分组协作,与老师们一道共同完成了荷文化网页制作。让学生制定网页设计学习时间安排表、网页制作时间推进表、网页制作流程图以及各小组完成任务进程图。让这群学生运用数理知识来统筹安排时间、设计流程,不让一个人窝工而影响制作进程,最后顺利提前完成了网页的制作,为课堂上全班同学上机查阅资料,顺利开展荷文化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又称视觉—空间智能,这是一种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运用和操作模式的能力。通过网页美工设计,展示莲花图片,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

(五)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创造音乐的能力。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的。

课堂上通过听歌曲、诗文朗诵环节,营造视听结合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他们的注意,以激发学生对荷文化的兴趣。在情与境,人与歌高度融洽的最佳时间,让学生进入自由写作环节、互评互改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倾吐心声。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自找答案,再经过合作学习,活跃了学生思维,树立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作文潜能,并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融洽,作文教学的效果也随之而提高。

参考书目:

《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

加德纳著

霍力岩等译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

王成全译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吴志宏等著 《中国荷文化》

李志炎等主编

感受剪纸文化魅力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

感受许衡文化魅力

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材料]

聆听名家讲座,感受文化魅力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作文课《感受瞬间》课堂实录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感受莲文化的魅力》活动方案设计

一趟“体验式作文课教学实录”

《感受荷文化魅力》作文课实录
《《感受荷文化魅力》作文课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