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集体备课材料3[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4: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我们的步骤和做法:

无纸化集体备课也叫电子化集体备课,主要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摸索我们的做法和步骤主要是以下五步,还不成熟,向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请教:

第一步主备。首先确定主备人,(这样让指定人提前备课是否合理、科学,主要看他拿出的“初案”(最初的教案,或“雏案”)是否过硬。)如果与大家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者不合胃口,在这样的教案基础上修改,将花掉很大的力气。要是这样做,就要对主备人至少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教案形成之前要至少与组内的一些同事有过针对相关内容的交流,这样才不至于慌腔走板,做到“初案”有点群众基础,在讨论时效率和达成度较高。

第二步审核。保证“初案”质量的最后关卡就是审核了,能通过审核人的基本认可就能作为集体讨论的合格的初案了,即“审案”。上传组内校园网上的资源库,通知成员审阅。

第三步共备。就是集体备课了,大家一定要有备而来,畅所欲言,对所要讨论的内容和初案有些思考的前提下来的,这是保证集体备课有效、高效的基础,首先由主备人进行说课(对初案进行简短的解释说明),然后对教案的每个环节进行地毯式的轰炸,或反对或修订或提出新的建议甚至是局部颠覆性的改变都会在头脑风暴中产生,在交锋磨合的过程中形成“共案”(集体教案)。在资源库中共享、存档。

第四步微调。每人按照自身的特点、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个性化的微调、修改,“让马克思主义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战斗力的个性化教案——“个案”。存放与组内资源库中的个人空间。

第五步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是否合适有效主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预设是否合理、适当?生成了哪些新问题?采用什么新方法?获得什么感悟?还有什么疑问等等?课后及时写下反思,继续修改、完善教案,谓之“思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些反思也是下次课例活动的素材资源。

二、我们的感悟(收获与困惑) 根据一个学期的实践,无纸化备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课堂丰富、生动,学生喜欢,资料丰富,交流方便,利于储存积累、发挥集体优势)

1、无纸化集体备课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克服了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过多地把时间花在查找资料和教案的书写等方面的弊端,(当然书写教案也有独到的好处,但它的产出效率低,性价比不高,正如手工插秧也很好,但效率不高)无纸化备课使教师把更多时间放到思考教学设计和做课前准备上来。电子文档也利于反复修改和传输。

2、无纸化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3、无纸化备课便于教师资料积累、交流和共享成果。采用无纸化备课,教师可以把平时在网络和报刊中看到的相应资料、课件等,很方便地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去,形成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同时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共享备课的成果。

4、无纸化备课有利于节约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成本。无纸化备课一般不要求打印,节省了打印机、纸张等耗材,节约的成本。教师上课时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共享。学校对于备课的检查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节约了管理成本和管理的时间。

但是,无纸化备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给老师带来一些挑战:

1、尤其是刚起步阶段,一些教师下载网上的教案和课件,很少作修改,或者依赖其他老师,照搬其他人的教案课件。

2、老师工作量空前大,(从大量的信息中去甄别、筛选、取舍、修改、别些教案、制作课件,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3、对网络依存度太高,网络不同或停电,将不堪设想。(一夜回到了原始社会)

老师们都有共识:不管采用何种备课方法,认真备课、精心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比采用何种备课方式重要得多。因此,对于无纸化备课,我们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个别教师可以偷懒否定它。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优势,正确的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教师相互合作有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学思路。以期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同时提高参入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

第一、了解备课目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 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活动等,为教师开发教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进行“同伴互助”才有解决的可能。

二、确定备课内容,进行备课集体组合。

备课内容要全盘的计划,备课集体随内容组合。 第

三、统筹计划,做好配当。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

第四,确定备课目的,形成集体决议。

1、备学生时,其目的有: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等。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针对目的,研究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集体决议。如习惯的培养,先研究我们学生的习惯怎样?那些习惯不好,由什么原因形成的,怎么改?对策是分工负责(每个教师分管几个习惯的养成监督)或是重点分工(每人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等。形成决议就是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具体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措施是什么?等等;关于学生变化,先交流那几个学生发生了怎样明显的变化(不做作业、上课走神、成绩下滑等等),再分析变化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家访、谈心、补课等),最后形成决议;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先要确定后进生都是谁,怎么个后进(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后进的原因是什么(智力原因造成、兴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它别的原因造成)?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形成决议,针对某个学生确定教师要约法三章(如,对学习某科没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要求,培养自信心,相关教师多给以关注、给以温暖等等)。

2、系统知识时,其目的有,了解新课标对整体知识的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级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决议,相关年级要做哪些工作(知识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养到什么成度)?

3、单元备课时,其目的和决议的内容有: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

相关决议的内容要具体、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灵活有效、留有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五,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为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

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领导与骨干教师组成,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政教领导负责组织集体备学生,教学领导负责备知识系统,骨干教师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

2.集体备课时,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形成的决议,要人守一份(准备执行)学校要存档一分(对参入教师进行考核、对另一轮备课给以参照)。

3.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决议每个教师有个性的进行落实,要写出落实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决议,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4.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一定要在教学反思中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进行评价,以期达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六、集体备课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的有效形式,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是讨论研究;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

基于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师职业要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教育要强调理解和推理、转化和反省这一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曾说过:“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高度概括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能设计针对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又要对整体学校的课程具有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新课程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一个拐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走路”。

新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目前,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了新课程通识培训、课程培训、全员培训等活动,但广大教师还是很难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需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一、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土壤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校本教研正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与学习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方式。它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的目的一是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简单来说,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中心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重心就要围绕如何研究课堂教学而展开,而集体备课正是研究课堂教学最佳、最重要的途径。 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备课手段。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商讨教案、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发挥教师的合作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养成反思习惯,提高专业素养。

二、对现行集体备课的反思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过去的集体备课可以明显地看到,缺乏合作和创新精神是学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

1、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一些教学一线的教师或者对教学研究存在畏难情绪而只教不研,或者忙于日常教学而忽视集体备课活动。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时候,他们显得漫不经心。有时候拿份试卷做做,有时候拿本书看看,更有甚者,竟会堂而皇之拿几叠作业本批批。如果有教师调课,他会理所当然地说:“我去上课了。”对他们来说,参与集体备课,是学校给教师增加的额外负担,无异于浪费时间,忽视集体备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集体备课活动经常流于形式。不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一些常规性的检查和评比活动,随意化的开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活动的主题不明确,指导思想不深刻,加上繁琐的规章制度盛行,使教师疲于应付,没能从集体备课中受益。

3、误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摊备课,以此减轻教师负担。学期初,备课组长召集各组员,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组内各教师,由各组内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组内教师或沿用原有的教案,或向他人借抄教案,或从网上下载教案,尽管一个学期备课组的教案相当完整,其实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因为这种备课形式完全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脱离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没有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事实上,许多教师根本没按这些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连看都不会去看一眼,备教案,说白了就是应付检查,教师的基本技能并没有提高。

4、崇拜权威,局限经验。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成为组长或教学骨干的专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往往盲从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缺乏认同与自信,不敢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云我云;还有些教师仅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认为我已经是一个优秀教师了,难道怎样备课还需要别人来教吗?与这些水平一般的教师一起集体备课,我能有所收获吗?这种狭窄的个人经验使这些教师很难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他人的观点,从而一直在低效重复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课程改革给学校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眼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活动是全体教师都未尝试过的大型教研活动,这就为集体备课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教师的备课工作和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即对教育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其次,课程改革把课程放在一个充分开发而有相互联系的系统中去实施,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的课程体制;第三,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在教育中既关注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因此突出人文性是当前教研工作的一个新变化。 面对这些特点及挑战,笔者认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体备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1、确立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习惯,强化观念。

固定时间、地点和人员。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定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课务由教务处统一排定,备课组成员除公差外出外,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校级和中层领导也必须到相应的备课组准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是形成浓厚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集体备课制度的形成,既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确定集体备课基本模式。

每周四节课的集体备课时间如果安排得当,内容非常充实,但如果走过场,不单起不到效果,还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走回原路。因此,给集体备课框定一个基本模式很有必要,可以使集体备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共同商讨如何组织下周的课堂教学,对单元和课时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学生作业等初步达成统一。集体备课也可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集体备课也可安排教师开课,课后进行说评课活动。当然,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在备课组活动中安排理论学习也非常重要。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课题,并在备课活动中进行集体研讨,无疑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因为课题研究一头连接着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头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3、集体评价,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 对集体备课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应多看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评课,能否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个备课组出一两个优秀教师并不难,难的是整个备课组成员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先成才与后成才,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肯定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怎样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二靠学校的校本教研,而集体备课无疑是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集体备课中要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和互帮互助精神。学校对备课组的考核一看活动是否真正有效开展,二看教师是否在原有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备课,三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四看教师的教后反思,五看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整体提高。

4、深入课堂,实行课堂监控。

集体备课的效果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土壤。学校通过开展市区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合格课、新教师汇报课、兄弟学校交流课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锤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主要领导必须结合常规工作管理检查,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推门听课。一方面了解集体备课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与一线的教师一起积极探索与新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每节课听完后应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对该教师的课认真作出评议,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手中,真正使集体备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使教师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1、倡导集体备课——集体上课——集体反馈——集体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 上课前一周,各备课组召开讨论会议,讨论一单元的备课安排情况。确定一位教师为主备人,教案备详案,其余教师各自备课,可备简案。集体备课交流时可由主备人围绕主题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予以补充、完善。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的沟通及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收。 为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记录时各人可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发言时主次可分可不分,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统一认识后,由主备老师执笔备出教案。其他教师在使用前,根据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再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重写,然后组织课堂教学。每节课上完后,每位教师及时写好教后反思,作为教案的非常重要的补充部分。教师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环节中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的集体备课中进行反馈。

2、尝试集体备课——个人试上——集体讨论——集体上课——个人反思的新模式。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先安排一位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施教者原则上按预定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其余教师观摩,信息组教师做好课堂实录工作。在试上的过程中,其余教师主要观察集体讨论的教案是否行之有效,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是否一致,教师的课堂机智是否充分发挥,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施教结束后,备课组长及时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说评课活动,必要时还可组织教师观看课堂实录,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其余教师在吸取别人教训的前提下,博众人之长,再组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这种集体备课模式可以使教师避免照本宣科,忽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本班学生的实际,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忽视课堂实践和教后反思。开课教师可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反思记录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教师业务能力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3、开通博客,开展教师论坛。 开设校园网站教师博客专栏,同时积极倡导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把在教学中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写出来,与其余教师一起共享。在网上开展教师论坛,教师可对一些热点、难点展开网上大讨论,拓宽集体备课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定期对备课组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经验交流。让优秀备课组组长介绍集体备课经验,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谈集体备课的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转变,增强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加快成长速度。

4、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的内容来自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的思考。在集体备课初期,学校可组织各备课组就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和说、听、评课进行专题讨论,而后集中讨论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等专题,同时对如何组织阶段性复习、期末复习和命好试卷展开了大讨论。理科备课组成员还可对如何组织竞赛辅导作了深入探究,文科备课组可就如何早读、听写和阅读等进行了研讨。初三备课组更要加大对中考的研讨力度,利用集体的智慧精心、科学组织中考复习。备课组还可把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课题化,以此提高教师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课题研究能力。通过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可以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动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

五、集体备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思考

1、在新课程改革中,集体备课逐步使教师在活动中自我成熟和自我完善;鼓励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取得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帮助教师弄清并摒弃其原有观念中不科学或非理性的成分,集体备课已真正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以往由于教师之间存在学科考核和评优的竞争状态,不得不让教师有所保留。如果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就会增强备课组成员间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人人为集体备课出谋划策,人人是集体备课的参与者和得益者。在集体备课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中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青年教师的激情互补,备课组人员组合达到最优化,集体的力量得以充分彰显。教师从参不参加集体备课无所谓,发展到不参加集体备课就感到不踏实,时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利用他人的智慧发展自我,成为集体备课的精华。

3、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通过集体备课教师手头的可用资料明显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以此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另外,通过集体备课,备课组资料日益丰富,同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初具规模,为建立“适合本校教情和学情”的学科资源库奠定了基础,使集体备课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集体备课使教师养成了自觉的讨论意识和反思意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集体备课很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进行框定。教学问题的产生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些突发性事件需要随时解决,因此,在办公室、走廊上、操场边、餐桌旁常常能看到几个教师围在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有些教师甚至晚上回到家中还在网上与同事或网友交流教学心得。许多教师养成了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通过理性思考,开始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部分教师甚至把教学问题课题化,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正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5、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逐步形成。有些教师简单地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全面统一,即从教学进度、教材、教案、备课练习等的绝对统一,这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初步达成共识,它并不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张扬。建立在集体备课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备课,是集体备课的浓缩与升华,课堂无疑成为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天堂。在集体备课“大一统”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风格呈现出“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必将使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步提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集体备课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成长轨迹。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集体备课的模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集体备课之路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如何解决同一教研组中的备课组和同一年级组的备课组整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单独奋战,但面对错综复杂的新课程改革,面对课程的逐步综合化,单靠由几个人组成的备课组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走进更广意义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去。

2、走出校园集体备课的圈子,走强强联手,专家引领之路。同一学校的备课组成员毕竟力量有限,况且,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模式上的老化和思维上的定势,不利于教师的再提高。必须倡导结对学校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必要时,可请教研员或学科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提高集体备课的档次,拓宽教师的视野。

3、如何形成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系列化。专题研讨作为集体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如何形成有效系列,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在研讨中有所提高,有待全体教师的再思考和专家的引领。

4、集体备课放与收度的把握。不同层次的教师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有经验的教师把集体备课当作合理的补充,他人的观点帮助拓宽了备课的思路。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集体备课无疑成了他们上课的法宝,集体备课使他们懂得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上出一节好课。问题是:集体备课的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备课对不同的教师标准如何确定?

5、集体备课作为一项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积极参与,不得缺席。一方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是校本教研制度的需要。众所周知,校本教研的最大收获者是青年教师,因为他们能从骨干教师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何也让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在集体备课中更大受益,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一旦他们对集体备课失去了信心,集体备课还能走多远?

作为教师,我们毕生都要研究“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教学研究是教学之本。基于行动研究的备课组实践活动直接指向于教师自身教学活动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教师必须反思和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将研究的成果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以往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与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与合作,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浅论电子备课利弊

两年前,我组织教师在部分年级进行了语文学科电子备课实验,得到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支持。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采用电子备课后,教学质量能保持稳定。尝试了一年,后因领导的要求取消了电子备课。时至今日,目睹每个教师都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却又辛勤地参照显示屏或教案集撰写教案,不由又想起了电子备课。

一、好的备课的标准

传统意义上好的备课的标准是三备:一备教材,能理解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材的前后联系等;二备学生,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三备教法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要求,放在今日仍然适用。因此,区分备课优劣的标准,不在于是手写形式还是电子形式。

二、电子备课的利弊

电子备课的好处主要有:首先,电子备课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存放与再使用方便;其次,电子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互动研讨;再次,电子备课省时省力,同时节约了学校资源,使办公费用大大降低;最后,电子备课在书写和编辑上非常的方便快捷,并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备课内容图文并茂,生趣盎然。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电子备课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一,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更容易复制教案了,如果相互抄袭现象蔓延,那么会养成教师的惰性。其二,年龄大的教师,由于不熟练计算机技术,他们有为难情绪。第三,新的备课方式,给管理者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扰。第四,电子备课不利于教师写字水平的提高。

两者权衡比较,我认为四大弊端都是可以避免的。发挥电子备课的有效性,关键还在于学校管理者的管理。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要让教师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然后提出电子备课要求,要讲清现代教育观下备课备什么,如何发挥年组备课的优势展开集体备课。还有制定相应的鼓励与惩罚措施,定期开展电子备课评比活动,发现典型教师,促进整体提高。

目前学校青年教师占80%以上,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且人手一台笔记本,已经具备了电子备课的技术条件。相信电子备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是对教师生产力的再次解放。

集体备课计划.3

分数除法集体备课3

寒假集体备课心得 (3)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材料3[材料]
《集体备课材料3[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