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

2009-8-2 14:10 来源:法律教育网

文/王光华郑辉建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提要:监狱即罪犯服刑改造之地,浙江省乔司监狱却在这一方天地,营造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监狱文化氛围,几十年形成的监狱文化深入人心。

在监狱精神文化信念的统领下,监狱确立安全为首要理念、制度管理理念、争优争先走在前列理念,始终以“创一流班子、建一流监狱、带一流队伍、争一流业绩”为要求,全面发展。

安全文化体系

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监狱的安全文化建设,把民警队伍安全、执法安全、监管安全纳入整个监狱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之中,为监狱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监狱重视民警队伍安全文化建设。民警队伍安全首先是以建设学习型队伍为抓手,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培养民警的理想信念,提高民警的素质,增强民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载体与方法建设,创立了“学习三段法”。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为主题的“三讲”教育,提高监狱领导班子的理想信念、治监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

学习载体与方法建设,是以“认真阅读,深刻领会,联系实际,格物致知”为要求,建立民警“学习笔记”制度。通过以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的学习形式,创立了学习——思考——交流的“学习三段法”,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交流,克服了“泛泛而谈”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果。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监狱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创新民警思想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自1999年以来,监狱建立并实施了《警情日记制度》,以“警情日记”为载体,以“知警情、连警心、解警忧、正警风、强警务、铸警魂”为教育主题,保证了基层民警基础思想建设,改善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上下一致、民警同心的工作合力。

开展“学习笔记”和“警情日记”教育载体。建设民警责任机制,创立“三三”基层警务管理制度和“三凭一看”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从优待警”机制,创建“三强一练”平台和“三自一考”练兵制度。

为确保民警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意识,1999年9月,监狱党委创立了“从优待警”机制,提出“警力向一线倾斜、评优向一线倾斜、分配向一线倾斜、提拔向一线倾斜”的“四个倾斜”。监狱还特别重视监管安全文化建设。监狱将监管安全稳定工作,始终放在整体工作的首位。

1954年,在贯彻落实《劳改条例》的基础上,监狱提出了“分管分押、实行分别编组、严格管理”的原则。

20世纪60年代,在学习贯彻《劳改条例》的基础上,最早创新了“床位固定、站队走路位置固定、学习、吃饭固定、休息地段固定”,“人数不清不走、干部不到不走、工具不齐不走”的“四固定”、“三不走”的直接管理方式,确保监管改造安全。

近年来,在监管安全文化建设上,又有了新突破、新发展。

坚持监管安全目标管理不动摇。实施监管安全目标管理,开展“警示日”教育活动,形成“时时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事事保安全”的监管安全目标意识,确保全年安全稳定。

坚持依法直接管理不动摇。监狱坚持“哪里有服刑人员、哪里就有民警”的直接管理理念,推行了“片警责任制”、“警长责任制”等三大现场直接管理模式。

坚持落实制度不动摇。坚持“三情”排查机制不动摇。坚持超前防范不动摇。监狱重视执法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监狱执法能否安全,是关系到监狱“法制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监狱安全稳定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问题。

监狱建立每周五法律咨询日制度,请法律顾问来监狱提供法律服务。遇到重大问题,找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支持。

近年来,监狱每年至少确定一项重点执法整治项目,解决执法中的突出问题;每年进行一次文明执法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执法标兵评选。

与此同时,监狱每年对“三无”服刑人员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希望工程“爱心基金”,资助家庭确有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上学。加强服刑人员医疗保障,规范服刑人员医疗工作,与社会医院建立医疗互助机制,开通医疗绿色通道,使服刑人员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传承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建设围绕着如何提高改造质量能力、提高监狱发展的经济保障能力、提高监狱环境能力上下工夫。

监狱在各个时期,在“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工作上,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1958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了“加深改造”、“认罪交心”、“双反双比”、“六好积极分子”等思想改造运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自觉改造重新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习贯彻《劳改条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集体上课、小组讨论、个别教育”等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改造方式,得到良好效果。到了80年代,率先提出“办特殊学校”、个别教育“两个百分之百”的教育改造新方法,创新监区“假日文化活动”,创立了教育改造的新路子。

近年来,在坚持“三课”教育等传统教育手段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改造手段,形成了以“艺术矫治、文化育人”为主线的教育改造新品牌。

监狱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思路,把“法制化、数字化、生态型、开放型”作为监狱发展的重要目标。

科学规划,立足监狱与下沙经济开发区相融合、共发展的实际,邀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监狱建设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定监狱机关、分监狱、民警职工生活区和文化休闲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两化两型”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的基础。

建设数字化监狱。近年来,在“数字化”监狱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建立了监狱局域网。

建设开放型监狱。为了改变监狱办社会的格局,先后将交通管理、通信、供水、学校等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纯化了执行刑罚职能。设立监狱开放日,建立监狱长接待日,接受服刑人员家属的咨询,宣传监狱工作政策。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社会团体、社会志愿者、学校、家属等社会力量进监开展帮教。建立警示教育基地。

创新监狱经济发展文化能力。

50多年来,创新了适合监狱自身特点的监狱经济发展的文化能力。创建现代化农业田园文化,创新承包责任制度,创新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文化。

制度管理文化体系

监狱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主体、制度,离不开以此形成的文化理念。在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乔司监狱的主体、制度以及所形成的文化内涵,是其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监狱主体决策管理文化理念的形成。

监狱领导班子是监狱发展的“火车头”,始终本着依法决策的思想理念,指导监狱整体事业发展。始终贯彻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严治警、严格管理。

明确监狱制度管理文化的建设理念。

实践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这些带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和有效性的措施与手段。纵观乔司监狱的建设发展过程,同样如此。在监狱发展的各个阶段,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法律、制度和政策方针,创新监狱管理制度,以制度抓管理、抓稳定。

确保乔司监狱持续发展,使其始终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监狱系统的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早在上世纪,在国内国际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十分不好的情况下,监狱就实行责任激励机制。自《监狱法》实施后,在监区建立了“片警责任制”、“警长包干制”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

坚持人本管理的文化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管理监狱,改造服刑人员的本质和核心。人本理念,首先是体现在乔司监狱“改造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宗旨上。

乔司监狱50多年的文化理念的形成,凝结了广大监狱民警以及职工、服刑人员的心血。带着这份坚毅,乔司监狱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杭州乔司地铁商城

聚焦 纳税服务司司长眼中的纳税服务

文化氛围介绍

企业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氛围

乔司镇网组片工作小结

(定稿)乔司镇中学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实施方案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论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推荐)
《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杭州乔司监狱 文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