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百崎中心小学 陈燕梅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作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拃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长纸条 小组(2人一组):圆头剪刀,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

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怎样测量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2、聚焦主题。

过渡: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

(1)提问:用手怎么来测量呢?很好奇吧?

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 “一拃”。

(2)生齐读“一拃”2遍。

(3)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做:举起你的右手,将大拇指用力张开,食指慢慢收回,如果觉得收回有难度也可以不用收回。

(4)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过渡: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谁想到办法解决困难了?

4、出示图片,老师讲解如何测量。

5、学生观看视频,加深理解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6、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7、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三)研讨

1、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粘贴好。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课堂总结和拓展

1、用手测量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2、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居进行测量。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 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

“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不用手也行》教学反思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