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我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形式的培训,即利用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实时培训和互动交流研讨。名师主讲、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论坛交流,形式多样而新颖,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却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第一方面,我对精品课程的理念、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和设计方案有了初步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另一方面,王一川教授和陈雪虎教授的精辟见解,也促使我对目前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和文学功能进行新的思考。

在这三天的培训中,虽然没有太多的关于精品课程的介绍和讲解(有人在论坛中对此提出疑问),但从教授们的授课和答疑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概貌和必备要素,也找到了日后努力的方向。就如同王一川教授所讲,一门精品课程必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有一个专业能力强、有威信、有领导才能的主讲人。而培训中教授知识的渊博、理论的深度、创新的精神、语言的睿智使我深深体会到授课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这些是一门课程的精髓,也是最吸引人之处。所以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及具体讲授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化,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要形成一个由主讲教师带头、其他教师相互配合的优秀团队;要建立本学科系列精品教材与学术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资源;要养成时刻关注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治学态度。这些才是精品课程的本质所在。

当然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一个互动的网络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为我们讲授课程、展示成果、互动学习、交流讨论最便捷的工具之

一。网络平台以它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及时的互动成为精品课程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个网络平台要处于不断的创新中,要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从而凸现出网络的最大功效。

总之,我个人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追求形式的完美,更不是要给学校带来荣誉,而是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传递一种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根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文学素养等。

另外,在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第

三讲:当代文学语言状况——兼谈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教育。从王一川教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辨析、对论文《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的关注和讨论题(学生冷落文学而更喜欢影视怎么办?)的设置,我看到了教授对电子媒介冲击下的文学教育的尴尬境遇的深深忧思与精辟论断,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布置的阅读任务就用上网查找作品的梗概来敷衍了事,学生喜欢看所谓的“大片”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图片远远多于文字的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漫画书和口袋书。甚至有学生给我写信,问道:学文学到底有什么用?老师讲的诗歌能帮助我们找工作吗?以及杂志上的一些言论:在20世纪80年代你要不写诗,那你简直就是一个很荒唐的人,因为全国青年都在写诗。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你要再写诗,人家就会觉得你简直有病。这些都让我痛心、甚至愤怒,有时又无可奈何。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特别是这次的培训使我豁然开朗,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基础是文本细读。就如王教授所说“回到纸媒,即重塑以纸质媒介为核心的汉语媒介的权威”,“细读文本,以严肃的姿态去冷静而细致地阅读汉语小说或汉译小说文本,从语词缝隙里解读其可能的丰富意义”。因为没有成百上千地阅读作品,没有对文学名著的融会贯通、如数家珍,那么所谓的理论体系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学习者将永远被关在这一专业的门槛之外,不会产生真正的独立见解和自己的学术观点。所以离开文学作品,没有了审美活动,就没有文学史,更没有文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要求、甚至是强迫学生去细致地阅读文本,最终要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进入文学作品中。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示范、启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前段所述的学生的表现不能过分责骂、贬低和压制,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而应耐心地开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吸引他们。

其次,我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性,即审美。文学是美好的也是丰富的,它是诉诸情感的,并要满足审美的需求。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文学作品让我们重温人性的温馨与美好,窥探人性的深刻与黑暗,同时让我们遐想、立志、憧憬和寻找生活的勇气,人生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几

乎都可以在文学里得到满足。在遭遇困境时,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平静下来忘却烦恼,人需要的精神家园惟有文学能够给与。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性力量普遍缺失的环境下,人心干枯就如土壤干枯,无法再生出新鲜活泼的生命意义来。但我相信人性的自身力量,相信人依靠理性和美好的情感,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那就是人文精神。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教传统相当薄弱的国度里,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是凝聚民族信心的主要力量,而对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是人文精神的基础。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人文的培养,文学的魅力也就此产生。所以文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格上的潜移默化,阅读作品就是训练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进而发现和洞悉人性的丰富性,也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滋润起来。

至此,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启蒙,在当代电子媒介主导的时代又翻出一层新意,承载了新的时代使命。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收获和感受(终极版)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现当代文学概论课程论文

培训感受与收获

实习收获和感受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