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9: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障碍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物质资本与市场的竞争转向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何克服障碍,培养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现代企业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创新型人才的概念、特点分析基础上,主要论述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传统观念的束缚、管理体制的落后和高校教育的制约等方面。打破这些障碍主要通过转变人们观念,改善管理机制和教学体制等方法。

关键词: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障碍

21世纪,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推动力,创新是企业的发展力,新的时代在呼唤着一种最有价值的人才,即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人才标准,确立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观,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认识到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并在该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但还存有一些问题,如千百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企业管理中制度措施的缺失以及高校教学机制的不健全等方面都影响着员工的创新性。本文通过分析现有障碍,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界定及其特征

按照“面向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的观点,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人才,即既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又具有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思想解放,敢于怀疑和打破传统的东西,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他们能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新的物质产品和思想文化

1成果,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

创新人才是在人的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辩证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创新人才的劳动是向人类尚未认识的领域进军,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创新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

(1)企业创新人才产生于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他们在创新实践中,既尊重实践经验又尊重科学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2)企业创新人才具有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钻研精神。他们具有明确的事业目标和价值观念。追求事业成功和自我价值是其最高需要。

(3)企业创新人才主要存在于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操作工人层,不受年龄、性别、民族、社会地位、政治信仰的限制。只要他们具有创新思维,从事创新活动,有创新成果。

(4)企业创新人才必然产生于优良的企业环境中。这种优良的环境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目标任务明确、组织机构完善、政策与制度完备、管理服务全面、人际关系融洽、企业文化健康等等。

二、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障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自从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我国一直深受“废黜百家,独尊一家”的思想统治,这严重地束缚了思想的发散和个性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具有社会共性,人们习惯于追随一种思想,听从一种声音,按照一种模式思考,造成了“集体失语”的现象。在企业中,具有个性和创新思想的人,得不到领导的青睐和重用,缺乏成长和施展才能的环境,慢慢就变成了唯“上司”马首是瞻的庸碌之才。

(二)企业管理的缺位

企业管理的缺位,使创新土壤难以开垦,造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后劲不足。据调查,90%的中小企业组织架构中都没有新产品开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企业也缺少对员工自主创造力创新力的培养。有些企业经营了两三年、三四年后就自动消亡了,企业寿命之所以短,原因是企业缺少创造力、缺少变化。企业管理上的缺位包括培训的缺乏或陈旧,管理技术的落伍,企业环境的沉闷刻板等。

(三)高校培养的缺陷

高校教育存在的某些弊端是企业员工创新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早期障碍,使得创新基础难以形成。(1)高校教育重知识、轻实践。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能力,缺少实践操作能力。(2)高校教育重分数、轻能力。在应试和分数为硬道理的培养导向下,学生往往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学什么,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创造。(3)高校教育重学习、轻文化。当前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凭,但文化素质等综合素养水平可能并不符合企业需要和社会需求。

三、打破现有障碍的基本思路

(一)在传统中创新

1、创造适宜创新的社会氛围

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是产生新思维、形成新思想的温床,是知识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这种社会氛围的产生和形成,个人的主体因素起着关健作用。作为文化活动主体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创新思维。要有“争鸣”的意识、愿望和要求,学会交流,敢于交锋,提高思辨能力;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通过怀疑、批判、交流,提出问题,提出见解和主张;不唯上、不唯贤、不唯书、不崇洋,敢于坚持自己的“学说”。

2、利用传统文化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一般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学习、吸收、借鉴过程中,对已知命题、理论、定理、公式、观点、知识、经验等,产生了怀疑的东西进行否定,经过发散思维活动,调动自己的一切主观能动性,标新立异,创立自己的立论、命题,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在新的时代,必须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现代文明的视角,运用新知识、新观点、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剖析传统文化,阐释传统典籍,才能使传统文化为我所用,才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二)改善企业管理机制

1、开展全面深入的创新能力培训

开展培训,是提高员工创新能力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创新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目标的设置。培训目标可以为培训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

照目标进行总结评估。第二,计划的拟订。根据既定目标,具体确定培训项目的形式、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大纲、教科书、任课教师、培训方法、考核方式、辅助培训器材与设施等。第三,活动的实施。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安排专业的培训人员负责培训工作,甚至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或学校,配备专职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第四,总结评估。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估,总结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归纳经验与教训,并发现新的培训需要,为下一轮培训提供依据。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鼓励创新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可以更好的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创造潜能。

第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物质需要是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需要,企业应制定公正合理的工资、奖金、福利制度等物质激励制度,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在物质需求相对满足后,员工就会有高一层的精神需求,希望得到社会、组织、家庭的尊敬和认可。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提升职位,让员工承担重要岗位和职责,关心员工生活,让员工参与管理等措施都是有效的精神激励方式。第二,激励方式应区别对待。员工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个体差异,企业必须要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实施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因此,企业一定要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性,把统一激励和差别激励相结合,才能提高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获得最大的激励效力。第三,激励要体现公平原则。我国有句古话“不患贫而患不均,”就指的是要追求一种公平的待遇。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标准,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员工要落实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员工要及时惩戒,必须严格按照奖惩的标准落实,奖励和惩罚都要恰到好处,不能奖励超过其所得,也不能给予超过标准的惩罚。

3、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外在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要在企业内树立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理念,无论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振兴企业的具体行为,使创新成为广大员工约定俗成的工作习惯。其次,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保护环境。企业要努力营造一个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

境,建立创新保护机制,对创新取得的成就要大力鼓励,对创新型人才暂时的失败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宽容。最后,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企业内部的良好沟通,可以迅速的传播最新信息,可以改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更好地满足职工心理需求,促进创新思维的迸发。

(三)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1、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观

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本问题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一定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现代教育;二是要把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将共性教育转向因材施教,即在共性教育基础上,更重视个性的素质教育。

2、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更新教学内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点和核心。一是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应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二是要优化课程内容。要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引进课堂,展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来。三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如课堂上增加讨论内容,提供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环境,走入社会进行实践等。

3、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一方面,改善授课方式。教师要少讲结论,多讲方法,多提问题,提倡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多思考、多争论、多实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讨学习,使学生自己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自学水平;另一方面,改革考试方式,争取灵活运用开卷、口试、小论文、大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把知识学好学活。

四、结语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出路在于发展,想要发展必须创新,而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企业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创新的要求,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促进人才成长纳入到长远发展战略中来,坚

持不懈的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建立一支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人才队伍,使企业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创新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

钱学森之问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动化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企业人才

浅析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障碍
《浅析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障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