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校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高中

——莱芜凤城高中2014—2017年发展规划

莱芜市凤城高中始建于1995年,1996年开始招生,是当时莱城区90万人民群众集资兴建的一所寄宿制高中学校。现在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拥有451名教职工、6200余名学生,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首届普通高中教科研十大示范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是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金牌学校”。建校18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与了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对凤城高中厚爱有加,全校师生将这些支持和关注转化为办学动力,以优质的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此学校制定2014—2017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18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坚定“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凤城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学校办学优势

凤城高中是市、区政府重点支持的学校,在政策上、财力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以极大的热情为学校献计献策,支持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广大教职工在工作中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保证和体现,人心凝聚,风清气正。“教学第

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全校上下聚精

1 会神抓教学,千方百计提质量,真正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作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量身制定培养目标,推动其个性化发展,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探索,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重视课程改革,开足课时、开齐课程,课程资源丰富。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因材施教,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搭建广阔舞台,成立学生社团和学习兴趣小组,加大特长生培养力度,加快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步伐。学校办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办学环境幽雅,社会声誉高。

(二)学校存在的主要不足与困难

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体系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建构,办学品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现有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教师科研意识不强,专业发展能力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现象。课程领导能力有待提升,课程综合性和选择性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偏低,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尚不明确,社会影响力还不够。

(三)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上下一心,教职员工具有极大的干劲和热情。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学校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学校发展出现“高原效应”,核心竞争力有待持续提高,需要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凸现特色。受招生范围的影响,优秀生源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二、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凤城高中办学的指导思想与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革创新,建设生态学校,为成功人生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定位与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引,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着力点,以课程建设为新亮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和办学层次,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把凤城高中建设成为学校文化鲜明、制度健全、师资优良、课程多元、特色 2 明显的现代化、示范性品牌学校。

教师发展目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构建高效学习型组织,创新教师培养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培训层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名师队伍。

学生发展目标:以学生自主成才为切入点,以多元化的课程为增长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发展,促进个性生长,培养综合素质,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三)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4—2015学年度)以制度完善和落实为重点,加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在抓好常规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管理创新力度:一是加强“后四领域”中的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开设过程中的选课指导和选层指导;二是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三是解决学校课程开设较少、校本课程开发动力不足的问题,建立学校课程推进工作室制度;四是规范和引导学生社团活动,建立课外社团活动制度;五是完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检测和评价制度。

第二阶段(2015—2016学年度)以深化课程改革和管理为重点,通过整合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开放的具有个性的大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一是落实课程方案,重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多种资源的整合,系统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二是强化校本课程建设水平,确保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已有特长生培养、艺术、体育等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三是加大“思维课堂”教学的改造力度,丰富课程资源,全面提升集体教研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是充分利用寄宿学校的优势,将课程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展课程视野,提升课程的选择性;四是充分利用专家、地方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家庭和社会人力资源,开设地方课程、民间工艺课程等。

第三阶段(2016—2017学年度)以总结提升为重点,在往年的实践与总结基础上,对学校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概括办学经验,形成完善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汇编本校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和教学质量成果册,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积极推动学校省内外交流,不断加强与著名高中学校的联系,使学校影响在全省乃至全国不断扩大,争创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知名 3 的高中学校。

三、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及战略措施

(一)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师生精神追求

1.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以优秀的齐鲁文化和赢牟文化为核心,秉承“不辱使命、不负重望”的校训,营造浓厚的“凤文化”氛围,积极打造以“凤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学生勤奋攻读、教师爱生敬业,师生立志高远、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实际出发,盘活教育资源,创建环境优美、品味高雅的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创建教室、墙廊、网络、生活等环境文化,适当增加部分人文景观,建好生物园、地理园,让校园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经典、处处有内涵、处处有哲思,使师生员工浸润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身心受到感染和熏陶。

3.提升教职工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把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相结合,努力为教职工提供积极发挥作用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挖掘培植教师优点,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克服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促进管理创新

1.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凡涉及到学校重大的改革措施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召开教代会进行充分的讨论,集中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每周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除部署下周重点工作外,还要听取教师代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建立校长与教职工对话制度,强化干群之间的联系。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学校”,完善家委会职能,定期召开各层面会议,建立家校沟通制度,促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

2.形成科学高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校长办公会、学代会职能,完善责权利统

一、政令畅通、便捷高效、创新实干的学校管理网络。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完善中层干部选拔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建立民主考评、干部轮换机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校管理、办公电子化。

3.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提升以备课组为团队的教研活动水平,规范教研流程,高效开展校本集体教研和学段检测现场教 4 研,开设学科专题大讲堂。组织“同课异构”、“群组磨课”、“联片教研”、“微课题研究”等开放性研讨活动。借助“1751”改革平台,加强省内外校际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举办凤城周末讲坛,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学者、名师来校开设讲座,在专家引领指导下开展研究,切实提高教师行动研究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为原则,采用“班主任 + 班级辅导员 + 导师”的管理模式进行全员育人,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以校本德育为基础,构建全面育人网络

1.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年级主任、团总支书记、班主任组成的教师德育核心队伍;二是学生会干部、学生班干部、学生社团形成的学生德育标兵队伍;三是家长学校形成的社会德育骨干队伍。

2.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完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机制。以“三支队伍”为主体,实行全员教育、全程管理,发扬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传统,让凤城学子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

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知名专家讲座、学科渗透等有效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价值观教育更具操作性和时效性。

4.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加大社会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以学生社团为主,整合教育资源,把多样化的活动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现代意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5.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良教育资源基础上,与主题班会、体育教学相结合,采用个体心理辅导、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矫正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准,争创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四)以内外兼修为原则,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提高修养,做学习型教师。进一步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继续强化教师“敬业、爱心、责任、奉献”意识,开展“专业知识、专业能 5 力、专业精神”多维度培训活动,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引导教师做学习型教师,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2.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实验,与课改共成长。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等工作。定期向教师发放教科研学习资料,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教科研信息,扩大教师视野。每个课题组以科研骨干为主,以落实微课题为抓手,聘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每年举办教科研论文及微课题评选交流活动,全面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3.推进“名师工程”建设。抓好名师的个性化培养,加强与高校、名校的联系,组织骨干教师到高校培训、到名校考察研修,提升骨干教师数量和质量,力争三年内有60%的教师达到市级教育教学骨干水平,使一部分教师成为省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型专家。

4.深入实行“青蓝工程”。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引路子、树梯子,表彰奖励在青年教师培养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5.继续强化高端培训。在前期一轮全体教师高端培训基础上,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采取教师外出培训、校本培训、专家培训、课题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建立“思维课堂”教学研究机制。重点对思维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组织形式、过程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效能、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生参与和有效学习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和评价。

2.探索实施选层走班教学。按照“全局动员,逐项落实,稳步推进,不断优化”的原则,逐步开展学科选层次走班教学,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最适合的课程,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平台。

3.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举行不同类型、专题的观摩课和研讨课。在人人参与课改的氛围中,不断总结课堂改革的经验,推出校本优质课范例和教学改革的经验、模式。举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研究论坛,组织教师就思维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案例进行研讨。

6 4.以学科组为单位,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广泛开发、改进教学资源,建设凤城高中校本专业知识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5.加强作业教学及其批改方式的研究,按照省厅规范办学中的作业要求,强化创新性、实践性作业。在学生双休日、节假日作业中,推行分类分层布置,并进行定期检查。

6.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全天候开放学校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用室,给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库。

(六)以课程建设为生长点,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1.做好宣传,加强课程“四级管理”。加强课程专家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研究和管理;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定期举行校本课程研讨会。

2.做好课前审议,课中调查,课后研修,实施课程评价。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等四个方面进行跟踪评价,并及时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对开设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实践性,考核方法更合理。

3.挖掘和利用独一无二的莱芜文化资源,以赢秦文化发源地、长勺之战、莱芜梆子、莱芜战役、莱芜矿冶等历史故事和风土人情为依托,构建“传承赢牟文化,热爱八宝凤城”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平台。

4.强化新课程中“后四领域”课程管理和教学水平,采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集中同时开设、教师跨年级上课、每班级隔周两节连排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学校对此领域教师的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单独考核。

5.重视“自招”渠道,培养优秀人才。在抓好物理、数学竞赛特长教学的基础上,向其他学科和领域如化学、生物渗透,在艺体、艺文、艺理等方面争取有更大的突破。深入开展体育与健康领域教学研究,总结过去丰富教学经验,扩大成果。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音乐、美术等兴趣学习小组和学生社团。

6.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 7 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三)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年度计划、总结报告制度。

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四)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8 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2014—2017学年度是我校完善发展、建一流现代学校、迈向新的征程的重要时期。全体教职工一定会志存高远,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

二〇一四年九月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培训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