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盘谷镇路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盘谷镇路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

3、突出重点、“一村一品”的原则。

三、主要依据

1、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3、吉水县《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4、吉水县《关于农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定》

5、盘谷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四、规划期限:2009年6月—2012年12月。

五、规划范围:盘谷镇杨家边村委会所辖的路边新农村点。

六、资源优势及产业现状

1、村委会基本情况

龙家村地处盘谷西北部,离新建镇政府较近,紧靠吉新公路。该村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日照1745小时,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3天,降水量 1487mm,全村森林覆盖率25%。是个宜于农、林、工、副、的综合开发地。全村总户数30户。

2、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产业:粮食(水稻为主)、油料(油菜为主)是该村的传统产业,商品

率约70%,水稻以双季优质稻为主,米质优良。油料以甘蓝品种为主,油质好。主导产业:养殖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产值约80万元;养殖户5户,年出笼约5万羽,产值约65万元,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生产肉鸭为主,主要供给给当地和外地的农贸市场,具备做大做强的产业发展条件。优势产业:果业在该村有一定的种植规模,果园面积达350亩,品种有椪柑、蜜桔、桃、梨、萘李、葡萄等,年产值约180万元。水面120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

3、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养鸭产业虽为全村主导产业,中介作用发挥也很明显,但产业相对集中,农户覆盖面较小,产品销售受市场及订单影响比较大,初级产品销售比重大,缺乏加工龙头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②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需大量资金投入。

③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较大,在家务农群体素质的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培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七、主要发展目标

(一)即期目标

2009年完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新村新风,实现农民人均收入40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万元。

(二)预期目标

巩固水稻种植业和扩大果业种植,重点加大养殖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支柱产业,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5万元。主导产业农业产值比重超过60%,基础设施等指标达到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考核指标要求。通过努力,打造成一个“农家乐”旅游村。

八、规划建设具体内容

传统产业: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亩以上。重点推广“稻—菜—油”、“稻—稻—菜”、“瓜—稻—菜”等种植模式。主要配套措施: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改善灌溉条件;示范推广超级稻等良种良法;促进农田合理向种粮大户流转集中;提高机械化水平,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加强“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技术服务;培育发展粮、油生

产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机、植保、施肥等专业服务组织。力争到2010年粮食单产提高10%,亩均增收节支60元,新增产值达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0元。

主导产业:扩大养殖业规模,到2010年发展到种苗年孵化量50万羽,饲养出笼20万羽,培育万羽以上养鸭大户10户,50%以上的农户从事养鸭,养鸭总户数达到20户。争取将该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主要配套措施:争取立项成为市级农业开发项目,以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为龙头,示范带动肉鸭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加大良种引进和改良;培育地方特色的优良肉鸭品种;引进龙头加工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创建特色品牌,实行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建立批发市场和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组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功能。到2010年,养殖业产值达10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0万元,人均增收400元。

优势产业:果园面积2010年发展到500亩。主要配套措施:实施品种改良和换代更新,重点推广市场前景好、价格高的品种。梨要引进“翠冠”、“新杭”、“六月雪”等新品种;柑桔要引进“日南1号”、“山下红”、“大分一号”等品种;桃要引进“早魁露”、“大观1号”等品种;葡萄要选择“京亚”、“巨峰”等品种并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指导, 建立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规程;鼓励果园向大户合理流转集中,建立果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产品分类分级包装宣传,创建特色品牌;引导产品深加工,使之向果品糕等耐储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到2010年,实现果业产值105万元,人均增收130元。水面养殖要引进斑点叉尾 回、鲑鱼等经济效益好的品种。

旅游产业:到2010年打造开发成“农家乐”旅游圣地。主要配套措施:改善交通,硬化路面,清洁人员活动场所。加大花卉苗木等植被建设,美化环境。修缮现有水面设施,修建凉亭和休闲长廓,推崇农家特色餐饮和宁静舒适的乡间住宿。打造一个集采鲜果、吃农家饭、垂钓、观桃花岛独特风光、夜宿农家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观光村。

九、投入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入概算

传统产业:总投入3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农田灌溉渠系配套、机耕道路、技术培训与示范等是投入重点。

主导产业:总投入5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培植、合作组织建立、技术引进、产品检测与认证以及营销宣传是投入重点。

优势产业:总投入3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品种改良、产品包装、加工环节、技术培训是投入重点。

旅游产业:总投入50万元,主要用于环境美化和休闲场所修建。

(二)资金筹措

采取农户自投、企业自筹、地方配套和上级支持的办法,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为主导,地方和上级项目资金为支撑,农民投入主要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企业投入主要在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地方和上级投入主要在引导和社会服务环节及基础设施建设。

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示范村工作的领导,强化村委会班子建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政策保障

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

(三)投入保障

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向上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力度,依托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加大农业对外招商,依托外资加大加工和龙头企业培植环节的投入;加快民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依靠民间资本加大产前和产后服务环节的投入。

(四)科技支持

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加大企业产品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才,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五)服务支撑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创业带头人的作用;依靠当地政府、部门

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企对接优势。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村发展规划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侧记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盘谷镇路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盘谷镇路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