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村发展规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5 06:06: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12—201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 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文件精神,全力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建设,按照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村队2012—2014年村队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村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

——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作为着力点,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片区、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奋斗目标:

2012—2014年我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区、地、县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到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增加10%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生产发展,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全面稳步发展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高新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力争2014年完成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引导农民进行土地互换,破除田埂,增加土地面积,逐步向规模化、连片种植模式靠拢,计划在全村形成2大块的耕地区,逐步向标准化农业发展,使先进的大型机械作业有用武之地。

2、确立畜牧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继续加大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建设力度,优化畜种结

构,因地制宜发展特禽和特色养殖。牲畜存栏到2014年达到3500头(只),疫病防疫率达到200%,商品率达到85%以上,计划新引进高产奶牛,建管道式奶站一座,进一步发展新型养殖小区。

3、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产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升级。结合我村实际,继续加大粮食安全生产,突出发展番茄、制种玉米等特色支柱产业,计划建成1500亩的制种基地,订单农业达到90%。

(二)围绕生活宽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1、大力发展劳力输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县委“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依托劳动社会保障所、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扎实开展“阳光工程”,重点围绕服务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务工和创业能力,构筑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实施“一年一户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长期稳定转移。计划转移劳动力350人,人均创收达到800元以上。

2、加快农村土地发包及流转的力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规范、有序流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规模效益,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全面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借助共建单位援助的优势,加大对农民的体检力度,减少大病发生的几率。全面推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计划在2014年达到全村群众全部参加农村社保,使国家政策惠及全村群众。全面落实农村“四老”人员,退役复转军人、

军烈属的政策待遇。

(三)围绕乡风文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农村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貌。

(四)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农村新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完成80%耕地的高新节水,完成村办公室门前150米的摊铺道路,北山根道路五公里沙石化,到2014年,完成6千亩地的荒山绿化,使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继续开展“五清”工作,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党支部

**村村委会

2011年11月10日

推荐第2篇:村发展规划报告

xxx村发展规划报告

xxx村位于随洪公路边,汉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年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顺利建成了村村通公路,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出行难的问题。我村现有村民2641人,耕地面积3339亩,版图面积1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890亩,其中精养殖水面250亩,深水水库1250亩。在xx镇算是比较大的一个村了。

近年来,为了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村以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为抓手,以重点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途径,紧紧把握发展、服务、帮带这三个重点环节,把一支农村党员队伍培养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村名农民党员中,具备致富带头能力的占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也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

目前我村党员队伍中xxx和xxx的立体养殖项目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同时他们还吸引了另外五名村民的加入,这是一个好兆头,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村有更多的党员积极带头发展项目,像xxx的深水水库养殖项目,xxx和xxx的袋料香菇种植项目也开展起来了,通过这些党员的带头和引导,我村两委班子讨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种养殖协会,集合我村

的优势,鼓励更多的村民发展项目,让党员带头发挥作用。当前我村有6户养鸭,共12000只;一户养羊200只;3户养猪1000头;7户种巴西菇10个棚;8户养牛150头;我们想在今后的发展中养鸭发展到10户共20000只,养羊发展到5户共1000只,养猪发展到10户共3000头,养牛发展到30户共150头,袋料香菇发展到50户共10万袋。村里提供帮助,应用远程教育网等资源组织党员带头学习专业技术,组织农民讲坛,真正做到“重扶持”、“重培训”、“重联系”。 这是我村党组织在基层党建方面的一点想法。

利用区位优势,计划在村小等闲臵资源招引工业项目,解决劳动力200人,增加100户的总收入。

“党员干部带好头,农村发展不用愁”,村党组织在基层党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想通过党组织的建设让群众真正相信党,相信组织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推荐第3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x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夯实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有关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资产资源,加强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力争在2012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8万元,即资源发包收入4万元、集体经营收入2万元、资产租赁1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

三、主要途径和措施

按镇委镇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我村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把困难变为动力,从增加收入和严格支出为抓手,不断增加集体实力。

1、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创办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创办经济实体,把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结合起来。

2、充分开发利用现有集体资产资源,为集体增加收入。积极招商引资,用土地、仓库等资产入股经营,增加集体收入。

3与有关服务部门共同经营特色项目,增加集体长远利益。

4强化资金管理,以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有效地监管方法,严格“三资”管理,压缩集 体开支,达到节支增收。

5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制和激励机制,对能完成招商引资和创办项目的村 干部按集体所取得的年收入的5%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不得评先。

推荐第4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018年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0)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产业富民”活动工作,促进我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xx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有xx个屯,xx个组,人口数xx,总的耕地面积为xx亩,其中旱地xx亩,水田xx亩,该村的主要产业有芒果、油茶及杉木,其中芒果种植xx亩,油茶xx亩,杉木的种植面积为xx亩,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鸭为主,其中猪年出栏量xx头,肉鸡出栏xx羽,肉鸭出栏xx羽。

二、发展方向

努力发展xx等产业,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营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相关科学xx技术,提高xx的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xx的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和规模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一村一品,规模化种植xx、完善销售渠道,加大XXX的发展力度、扩大xxx的知名度,做大、做强XXX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

村党组织、村民委领办合作社,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本着集体增收、农民增利的原则,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或农家乐。一是参与经营。通过办理各项证件,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提取利润,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入股分红。可将本村土地、资金、农业机械等入股合作社,按收入比例获取分红。三是争取项目。以合作社名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落地后,按村集体与合作社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再次投资,增加收入。

五、突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输出培训的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政府,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实现多工种、多行业的覆盖,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2017-2018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xx人,劳务输转xx人,创劳务收入xx万元;

xxx村民委员会 2017年xx月xx日

推荐第5篇:村三年发展规划

村三年发展规划

(2016年——2018年)

一、基本情况

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22户,1082人,党员30人,低保户1户3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户1户1人,残疾人31人。2016年新农合参保955人,养老保险缴费339人。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主要生产荞麦、玉米、黄豆、土豆、谷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为山地苹果。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眼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引导、帮助村民找准一条致富之路,实现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目标任务

按照“村级班子建设为抓手、基础设施改造为支撑、产业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通过三年的努力,使麻子沟村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的综合素质明

7

显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

四、建设内容

2、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对经济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土地承包经营及土地流转、公益事业支出、特困求助等情况进行详尽公布,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计划、收支、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以及筹资筹劳提取和使用,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社会事业建设: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以上;因人施策,做好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做好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的救助工作;切实做好移民搬迁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做好麻子沟村有搬迁意向的73户281人、鱼洼45户134人整村搬迁工作和危窑危房改造工作。

五、建设步骤

从2016年1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1月-6月)。成立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规划,做好启动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8年9月)。围绕规划目标和工作重

8

点,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阶段性工作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完成建设任务。

3、总结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根据规划内容,对照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自查,查漏补缺,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村党支部负总责,村民广泛参与的工作落实机制,形成村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整合项目资源。及早安排,主动衔接,整合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园区建设等项目资源,包扶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3、落实好各项政策。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把政策用足用好,做到该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变,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兑现到农户。不断完善贯彻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使各项方针政策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动力。

4、创新工作方法。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通过上下联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村子的建设。

9

推荐第6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2016-2020)

***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35户834人。2014年建档立卡197户769人,脱贫105户388人。2015贫困户92户381人。经过自然增减,2016年贫困户92户380人,年底脱贫2户8人。预计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红葱、红蒜、红秃头为主,胡麻、扁豆、大豆等作物为辅。草原面积77320亩,以养羊业为主。为了促进***村经济发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经过***村“两委”开会讨论,制定本次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南部山区整体搬迁、整体脱贫摘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武威市保护生态的区域政策,我村要积极动员群众向黄花滩移民开发区县内生态移民,在新的地点建设新家园。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改变2015年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村互助资金协会。2016年初,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支撑50万元,村民自愿缴纳互助金3.75万元。2016年发展会员71人,发放贷款总计35.7万元,预计收缴占用费1.502万元。本着互助资金协会“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和目标,互助社会员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和宣传互助资金协会相关政策,计划2018年实现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 2

“移民搬迁脱穷,下山入川致富”,只有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才能改变本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传统放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两年内脱贫。

推荐第7篇:苏岘村发展规划

苏岘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苏岘村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年降雨量430毫米以上,属干旱二阴山区。该村距县城45公里。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56户1150人,有劳动力690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6%,其中外出劳动力259人);全村贫困人口383人,占总人口30%,总流域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62亩。退耕还林 913.4 亩,还草821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2元。全村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冬小麦、马铃薯为主要作物,兼种荞麦、胡麻、糜、谷等小杂粮。苏岘村地处偏远,人口居住分散,地理、自然条件较差,但农业基础条件好,土地量大,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也为项目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情况

近年来,村级班子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上有了显著成效。苏岘村已全部实现梯田化;全村全膜玉米种植和林果业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已种植苹果树3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5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发展规划,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

奋斗。

三、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全村在原有林果业基础上,2014年在刘岔社山坡梯田种植林果业150亩;

2015年在刘岔社发展500亩;

2016年在苏岘社发展1000亩;以后逐年发展。抓住“苹果种植不放松”的发展思路,把林果产业作为带动全村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计划实施以下项目: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危房建设力度;

农网改造50户;

硬化镇村道路1.5公里;

沙化苏岘至青江道路3公里;

建农家书屋一所;

3、争取发展设施蔬菜种植

2014年在苏岘社推进种植设施蔬菜100亩;2015年再推进100亩;2016年刘岔社推进200亩;以后陆续推进。

4、加强水利建设

利用本村优势的水资源,2014年计划在苏岘社挖坑建立塘坝一处,确保农户的苹果树和蔬菜种植有充足的供应水,2015年维修改造苏岘社和刘岔社现有的大口井。

5、依托草畜产业,鼓励发展养殖业

在2014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双联”行动,充分发掘联系单位的潜力,借助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双联”单位帮扶优势这一契机,引进和改良优质肉牛50头以上,发展养牛大户。

6、推进民主管理

利用路线教育,提升村三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发挥党员优良作风,认真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民主决策等制度。对于重大事项,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扩大广大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达到工作透明化,公开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7、行政性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一方平安

抓好农业水利,确保粮食丰收。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全年无事故。抓好村里卫生,落实长效管理。

推荐第8篇:青江村发展规划二

青江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青江驿村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位居312国道沿线,距县城40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75户1859人,劳动力1127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6%,其中外出劳动力410人);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50亩,退耕还林1071.1亩,退耕还草614亩,粮田面积7272亩,2013年农民纯收入达到3010元。

二、发展情况

青江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工农红军会宁会师先头部队的驻扎地,是全县最早成立苏维埃政府、全省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被誉为甘肃的“小岗村”。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青江的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纯收入仍然较低。

致贫原因:全村致贫原因复杂,主要体现在:一是自然条件艰苦。年降雨量只有43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达到1200毫米左右,十年九旱,生态脆弱。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全村农机拥有量占总户数的20%;生活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卫生、医疗等设施落后,与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较大。三是产业发展缓慢。全村养殖规模户只占总户数的1%,种植业与养殖业比例不平衡,能够强力

带动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发展缓慢。四是社会致贫因素。因学、因病和缺乏技术也是导致全村贫困人口增多的主要因素。乘着“111122”产业结构调整之风,青江村目前已完成苹果树种植100亩,主要分布在下街和刘方湾,具体分布情况为:下街40.5亩,刘方湾35.5亩,马营岔4亩,五里桥1亩(主要是补苗),河对坡4亩,上街6亩,水泉湾9亩.三、发展思路

因有红军长征驻扎地和“小岗村”的美誉,当地群众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具有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小岗精神,再加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为当地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与静宁县高界镇比邻,受高界镇发展林果业的影响,部分群众试验种植精品红富士和早酥梨,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好头、起好步。青江村将在今后几年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特色林果种植作为发展的主方向,中药材种植和畜禽养殖相配套,力争到2020年,全村达到特色林果种植3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人均1只羊,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推荐第9篇:村小康创建发展规划

平街村小康创建发展规划

一、规划区域概况

平街村属乡政府驻地,所辖区域为**街村、大红岩村管理区域,村委会驻地为平街,北靠卡房村,东接北盘江镇,西邻大水塘村,南依长田乡,国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

(一)村级组织情况

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健全,成员分工明确,班子成员5人中大专学历1人,高中1人,初中3人,有2人是致富能手,有个体经济主导产业。村支两委成员廉洁勤政守法,善于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有力,便民利民服务有效开展,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二)自然状况

(1)地形、地质、地貌概况

平街村地处平街乡南部,所辖区域内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平均海拔1230米。

平街村境内出露地层为三迭系,为三迭系中统。中统由两套岩组组成。一套为**组与法郎组,分布于珉谷至龙场沿线以及北盘江沿岸的九盘至顶坛一带,该乡域所处的法郎组下部为灰岩,上部为泥页岩夹砂岩、泥灰岩组成。

平街村境内的地质构造大致通过两期不同方向的构造运动而形成。所形成的两组构造形式,一组为早期印支与燕山期构造运动而形成,此期境内地块受南北向强烈挤压,形成了以**背斜为主的褶皱构造,绝大部分褶曲由东向西延伸,由南向北波浪起伏,次生压性断裂沿褶曲两翼发育。另一组为后期燕山期运动,此期境内地块进一步活动化,以受东西向挤压为主,该村为溶蚀为主的岩溶地貌。

(2)气候与水文资源

平街行政村属于中部丘陵坝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猪、禽区。本区地势平缓,一般在900——1300米,丘陵、峰丛峰林、岩溶盆地相间分布。本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时数1549.2小时。年均温15——18℃,无霜期300——330天,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春季降水较少,一般仅340毫米,易出现春旱。夏季雨水集中,多达670毫米,强度较大。

(3)土地资源

平街村国土总面积13.798平方公里。耕地和草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中耕地为583.4公顷,约占全村总面积的42.3%;草地439.1公顷,占31.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比重较小,分别为66.6公顷、9.8公顷和0.4公顷,分别占比为4.8%、0.7%和0.03%.本村森林覆盖率为9.6%.全村以石灰土为主。

(三)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概况

平街村下辖25个村民组,分为10个自然村寨,1048户、5500人。是一个汉族、布依族聚居的村寨,劳动力人口3000人(其中:外出务工260人),村域总面积20698.3亩,耕地面积8751.2亩,其组织机构较健全。

(2)经济发展概况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00余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和烤烟, 2012年末粮食产量为1.7万吨,年末大牲畜存栏499头,猪存栏4192头,家禽存栏3419只,大牲畜出栏70头,猪出栏2946头,家禽出栏2357只,年末肉产量315吨,蔬菜种植1020亩,产量1894吨。

(3)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文化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电视机普级率达99%,有村卫生室1个,享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口达95%以上,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12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33元。

(4)产业结构特征

平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其他种植有小麦、油菜、烤烟等,2012年水稻播面414.6亩,玉米播面747.5亩,小麦播面415亩,油菜播面1450亩,烤烟播面910亩,畜禽主要以生猪、母猪、家禽为主,畜禽存栏总数13593头(羽),林业主要为自然生态林和经果林。

(5)土地利用现状

平街村现状村庄建设用地为73.8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45.20平方米,超过了人均建设用地最高为140平方米的标准,依据《贵州省**南州村级规划编制导则》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的要求,结合规划发展目标,全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35平方米进行规划控制,到2015年规划将村庄建设用地由现状的73.88公顷调整至71.69公顷,到2020年规划将村庄建设用地调整至73.85公顷,比现状建设用地减少0.03公顷,减少的建设用地可恢复成耕地。

(四)基础设施状况

(1)农业基础设施

全村耕地面积8751.2亩:水田1249.2,旱地7502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约为3500亩,广泛分布于全村。本村引水工程**间支渠建设、田间排洪沟建设相对滞后,已有的渠系达不到农业生产的要求,常年失修,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其农业生产用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全村现有各类水利工程4处、其中引水工程2处;蓄水工程2处,为关沟水库和红花湾山塘,防渗结构为土坝,供水以地表水为主,总库容为79.5万m3 ;渠系8条,总长为14.3km.实现保灌面积250亩,全村分布。现有:水窖:石丫口→平街一线共20口。

(2)交通

村境内主公路有平街--牛场公路,村寨道路通达率100 %,硬化率达100%.(3)供电通信

已实行农电网改造,户户通电,村民享受城乡供电同网同价,境内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

(4)给排水

全村住房1/2为木瓦结构,砖混结构占1/2,房屋及生活设施布局零乱,防火防盗状况一般,住宅周围经果林茂盛,卫生状况一般。

(5)农村社会及事业发展状况

教育:远程教育培训中心1个、短期党员培训基地1个;卫生:卫生室1个;计生:计生服务室1个;公共活动中心:村多功能活动室1个,设有文化活动室、党建活动室、广播室、农民技术文化教育教室。

二、创建综合示范点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利条件

1、宏观环境:中央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以及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为推动农村各项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同时我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的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通信等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区位优势:平街村是平街乡人民政府驻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小河村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好。

4、人民群众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二)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外出务工人员多,发展党员存在一定难度;

2、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还存在空白;

3、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型农业技术的掌握不够,农业产业增收缓慢;

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事业有待加强;

5、资金投入不到位,项目发展缓慢,产业规模化低,自然村寨零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

6、贫困人口还占一定比例,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工业反哺农业步子艰难。

三、规划的指思想、原则、总体目标及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活动阵地规范、党建资料完备、活动经常开展、党员作用明显”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升村支两委建设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基本出发点,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关键举措,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全村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各项事业深入推进,争取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党建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要从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促进基础产业发展,基本生活保障改善和农民基本素质提高。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特别是承包制),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坚持群众自愿,群众受益的原则,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不搞“一刀切”和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不加重农民负担。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度超前规划,量力而行建设,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为主、全社会支持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靠农民自力建设,二靠国家适当补助,三要赢得社会支持。

--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齐头并进,要找准切入点,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入手,从比较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资金筹措比较容易到位的项目入手,集中力量,尽快取得成效,取信于民。

(三)总体目标

以平街村现状为基础,结合**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促进平街村优势资源转化和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平街村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经济发展目标

1、2014年全村年经济发展增长率为17%,人均收入达6500元以上。

2、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村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社会发展目标

1、平街村村域总人口在规划期末控制在5430人左右,合1119户。

2、村域人口受教育比重中,高中普及率达90%,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3、村域广播电视、无线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实现电脑能够上网,自来水通户率达100%.

4、改善村域医疗卫生保健条件,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率达100%.5、完善村域路网,配套完善村域的供水、供电和商业设施,同时考虑村民的休闲娱乐场地。

6、稳定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村民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创造平街村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7、加强规划管理,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农村。

8、注重生态环境的美化,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村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战略

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城乡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五个统筹、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政治全面发展。

(1)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城乡化、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坚持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经果林资源的开发。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城乡与农村、社会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森林资源的运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4)抢抓国家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加大力度、投资和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的机遇,把村庄建设作为村级工作的重点,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5)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具有较完善的交通、通讯、能源和各项公共设施,使村区与县城之间,村区与乡区之间,组与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使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领导核心地位,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作用,使传统的基层组织重焕生机与活力。

(二)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升在职45岁以下村支书、主任学历。采取县外参观学习和县内分级培训的方式,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突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切实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经常性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提高党员素质。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实好村干部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

(五)重点创建集体经济积累。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多途径、多渠道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

(六)重点创建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为支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七)重点创建生态、文明和谐。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抓好文化、文明的传播,提高农民文明意识、守法意识,确保农村发展稳定。

(八)重点创建民主管理。着力从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上下功夫,认真开展村务、党务公开,积极引导村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与监督,增强村级事务透明度。

推荐第10篇:x村小康发展规划

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小康建设五年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按照《关于抓紧制定联系村小康建设规划和联村五年工作规划及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的通知》(xx领办发〔2012〕11号)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改善xx村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xx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展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x乡南端,距离乡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424户,1683人,耕地面积10203亩,人均6.06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林、牧用地极少,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孜然、茴香洋葱等,现有贫困户162户498人。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xx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交通较为便利,临近玉布公路,通村道路为农四级砂砾路面,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各种农副产品能够及时运输到农贸市场。村级两委班子健全,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干群关系和谐,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的愿望强烈。

从该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于全乡中下水平。制约该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二是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全村住户房屋大多破旧不堪,多数已成危房;村内道路大多是土路,排水不畅,雨季泥泞,出行极为不便;没有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场所。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使xx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12年底,实现新建拱棚188亩;改建危旧房85户,并配套人行道硬化,道路铺筑1.5公里;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与比全乡平均水持平,达到7220元。

到2013年底,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一个,广场内配套建成农家书屋,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继续抓好劳务收入和拱棚蔬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

到2015年底,拱棚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管理规范,户均有一座拱棚。通过三年时间,使该村形成以拱棚蔬菜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转移劳动力300人以上,劳务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00元,小康住宅率达到60%,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村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远期目标:到2017年底,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与全乡平均水平持平,达到11700元以上,实现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区、小康住宅区、公共服务区。

(一)拱棚蔬菜种植片区:在

八、

九、十组沿线建成千亩拱棚蔬菜种植片区,并带动发展其他各组零散拱棚种植达到500亩。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的村社,让村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在村委会周边建成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1处,并规范围墙、色彩等,形成实用、美观、大方的建筑风格。

(三)公共服务区:建设卫生室、文化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小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对村委会实施改造,改善办公环境。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拱棚蔬菜建设。充分利用日照充足,降雨适中,适宜发展蔬菜产业的自然条件,建成千亩拱棚蔬菜示范区,实现户均一座拱棚。

——劳务输出。按照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建立基地的原则。定向输出劳动力300人以上,创劳务收入150万元以上。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新建通村公路10.5公里,硬化村组街道3.5公里,铺垫田间沙砾路15公里。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组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村委会周边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新建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化”并举的标准化住宅区。

——村庄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目前,xx村1683人中,有近3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针对这种情况,可循序推进“三个层面”的学习培训活动:

——继续加大儿童受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每个少年儿童都能上学、成才,实现每户出1名大学生(或高职生)的目标,对少数确因学习差考不上大学的,积极引导全部进入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输送至东南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大学生带动效应。

——在80%以上的户中选择1人进行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力争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含木工、砖瓦工、装修工、电焊工、养殖及蔬菜带头人、种养加能手、车辆及无线电修理等),从而实现能人带动效应。

——开展科技进村活动。普遍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其掌握1—2门技术,形成一批科技示范户和产业农民,整体提高致富能力,从而实现整体推进效应。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提升村级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确保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新建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上。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年至少发展党员3名。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电视、宣传栏、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媒体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第11篇:城关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现结合××村实际,制定《××村2006-2009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西南,与便仓镇、盐都大冈镇毗邻。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3户,人口1703人,劳动力940人。全村总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2900亩,水稻种植面积2050亩,其中杂交稻制种1500亩,棉花380亩,其他经济作物470亩。生猪出栏440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林牧渔总产值400万元。工业以生产加工长毛绒玩具为主,“双带”玩具厂吸纳全镇近千名农村妇女从事玩具加工,吸纳村民160多人就业,年销售200万元,利税25万元。全村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400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9:48:13,人均纯收入45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快步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玩具加工、服装加工及水稻制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围绕“以工兴村快突破、以农富民快调整、二三产业并举促增收”的发展道路,全力实施“二一二一”工程(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每年新办2家企业,工业销售1亿元),大力度招商引资,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发展。到2009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0万元,年均增幅20%,其中二产增加值预期达2000万元,三产增加值预期达950万元,人均gdp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59:20。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1000美元),年均增幅12.7%,可支配村级集体积累总额500万元。

1、工业:以玩具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左右扩展,引进服装、轻工、电子等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5-10家。实现增加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利润400万元。

2、农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导,稳定发展水稻制种面积,大力发展家畜饲养量,积极发展油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增加值730万元;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其中林牧渔业产值800万元。

3、建筑、服务业:以在外务工的瓦工、木工、油漆工等600多人的服务人员为主体,组建外出人员中心;围绕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建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重抓集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办好工业集中区是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把玩具加工作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以现有的××村\"双带\"玩具厂为龙头,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的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一个统一”,的原则,即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开发本地资源和产品优势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大力引进玩具加工配套企业、电子玩具企业、服装加工业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企业。加大对玩具加工业的引入力度,开发引进电子玩具、智能玩具、宠物玩具等,着力拉长产业链,注重吸引与本村产业有关联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来××落户。力争每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项目达产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企业在产品工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在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扩大总量、提高效益要求。三是重点培植销售收入过千万骨干企业,在熟练劳动力、短期周转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村里给予优先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增强支柱企业的发展能力。到2009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

2、重抓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大规模化产业基地:一是依靠本村传统的水稻制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与农技、科研单位合作,扩大抗病稻、抗虫稻等示范区面积,高度重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把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建立2000亩水稻制种基地。组建××水稻种子服务公司,注册“××”商标,提高水稻良种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巩固畜禽饲养基地。在农民分散饲养母猪繁育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鼓励养殖能人建设百头母猪繁

育饲养场,全村建设1000头母猪繁育基地,实现销售100万元;建设大型养鸡场1个,年出栏量80万只以上,实现销售400万元。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基地,新上肉鸡食品加工厂,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推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积极发展网上农业工程,全面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情况,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力争在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

3、重抓市场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按照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调整和确定村庄居住区规划的思路及定位,既考虑现在村庄沿袭了多年的住房布局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因素,又要充分体现现代化村庄在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建成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功能齐全的农民住宅集中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同时也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3-5年的建设,开发农民别墅100套,实现销售1000万元,建设中心村农贸市场1 个,实现销售2000万元。并力争通过4-5年的努力,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为广大村民提供科技咨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利的场所。将××建成全区优美、舒适、卫生、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不仅在城镇功能定位、社会事业上与城市接轨,更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综合素质上尽快与城市接轨。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逐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整体素质。

4、重抓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坚实的领导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第一目标。始终紧扣发展和富民这个主题,把加快发展、加快富民、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作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富农民、富裕农村,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一支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发展之所急、群众之所盼。要积极扶持引导各界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入股,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及运销民营企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金,创办独资、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为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把思想素质高、会创业、能致富的能人选拔、吸纳到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中来,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走上富裕小康之路。

第12篇:南埝村发展规划

南埝村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南埝村新农村建设,结合村情实际,现拟定村级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实现南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确定推进南埝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推进农民知识化,通过加强文化基础、劳动技能、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通过发展经济和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 - 1 -

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返贫以及“五保户”、特殊困难群体生产生活等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生产发展

1、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服务作用,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

2、根据不同产业和特色产品培育农民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使广大农民具备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一是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支持、鼓励村民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建成有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基地,二是鼓励和支持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培育新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南埝村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生活宽裕

1、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开发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

2、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把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技能,建立和完善农民就业指导制度,逐步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联系和协调,为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强化村委会对农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落实社会救济、五保户养老和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政策。发展远程教育,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4、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村级卫生室,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工程监理;二是借助街巷道硬化全覆盖,推进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工程,改变村容村貌,方便村民出行。

(三)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村庄,促进乡风文明

1、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着手,逐步树立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等良好风尚,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

2、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即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3、积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积极做好调处化解工作。通过正确引导,组织协调,团结教育,实现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民风淳朴、崇尚科学,尽最大努力减少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矛盾纠纷的发生,使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改善,形成村镇和谐,群众满意的农村新风尚。

(四)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民主管理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发展和培养3名有知识有文化、年轻有为、乐于奉献的优秀年轻农民作为村“两委”人选,优化下一届村“两委”人员年龄和学识结构,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等,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落实村级重要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的做法,保障村民参政议政权,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

3、加强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调动村“两委”工作激情,进一步推动村里工作的开展。按照优化党员年龄结构和学识结构的原则,新吸收2-3名优秀同志加入党组织,为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四、组织实施

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0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13篇:青南村三年发展规划

青南村三年发展规划

(2014年——2016年)

近年来,本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依靠自身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认真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安排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推动了青南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今年是 “十二五”规划第三年,为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根据本村实际,特制定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把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按照“加快发展与依法保护并重,稳步开源与有效节流并行,积极增效与深入挖潜并举”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集体资产总量和再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原则

1、加快发展与依法保护并重,坚持“管理出效益”的发展理念,在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配套完善集体资产经

营管理制度,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体制和运行的机制。

2、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坚持“一村一策”的发展要求,根据制约因素,地域特点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引导,扶持,督促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

(一)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村党总支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组建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各项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建立完善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时掌握其思想、就业和生活情况。

3、加强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以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目标,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讲座、学习小册子、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4、以民情联系服务机制为载体,深入开展党组织、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营造和睦的社会氛围。

(二)以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推进村级各项

事业建设。

1、桥头矿山平台的综合整治。根据临委办发[2013]2号文件精神,《临安市“四边三化”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街道已启动对原桥头矿山进行治理,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我市“四边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也为了进一步改善我村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提升我村村民的生活品质,今后三年计划在对桥头矿山治理的同时时,将周边荒山进行统筹治理。

2、杨家山塘水库的修建。

3、桥头自然村四边三化工程。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我市“四边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也为了进一步改善我村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提升我村村民的生活品质,故今年三年将继续开展桥头自然村的四边三化工程。

4、杨家大型矿山的落实。由于各种问题,杨家大型矿山工程一直未能落实,今后将继续重点抓好该项工作。

5、绕村公路维修工程。由于村集体经济主要靠运输业,村内办有多家石灰厂、轧石场等,村内道路也有十多年未修,现道路破损严重,造成村民的生产、生活的诸多不便。且绕村公路维修工程为过去三年的遗留问题,因此今后三年绕村公路维修工程将作为重点工程尽快落实好。

6、斜阳老村委办公室的后续处置问题。由于斜阳老村委办公室一直闲置,未能很好的利用,故计划今后三年落实好其后续处置问题。

7、活斜公路活卢岭口三产留用地问题。

8、新建2座百吨的蓄水池。由于目前青南村现有的蓄水池不能满足三个自然村村民的饮用水供给,且水库的水较为浑浊,村内铺设的水管也多老化,淤积问题严重,因此为解决青南村村民饮用水困难问题,计划新建2座百吨的蓄水池

四、工作措施

1、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2、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上、下联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级直接责任人,承担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和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因地制宜,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集体收入,认真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节约集体收入开支,不断扩大集体再生产规模,实现滚动发展,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科学经营水平,定期公开村集体资产管理和收入使用情况。

3、明确各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归属清晰,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渎职等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评、处理,尽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总之,接下来的三年中,青南村继续将继续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村级资源,实现农民增收。

第14篇:东光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东光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旗委、旗政府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文化的指示精神,促进促进我乡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塑造朝鲜族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朝鲜民俗家庭旅游点为重点,以体验朝鲜族风情,品尝朝鲜族美食为突破口,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保障,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内涵,加快培育一批旅游精品,把东光村建设成为以朝鲜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佳地。

二、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办好朝鲜民俗家庭旅游业,是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此问题,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快速推进。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围绕建设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面规划开发利用东光村旅游资源,形成哈——大——齐——呼旅游线上重要的支点,带动经济发展。认真做好东光村今后旅游业发展

规划,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家庭游、观光游、民俗风情游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二)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拳头旅游产品

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依据,大力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形成东光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统筹规划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眼于发展“大旅游”,促进旅游各要素的有效组合。同时要协调好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重点开发朝鲜族歌舞文化、起居文化、饮食文化和农业观光文化。不断加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举办全旗丹敖节为龙头,组织办好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增加乡村文化亮点,提升发展家庭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四、建设内容

(一) 发展朝鲜民俗家庭旅游。

新发乡是全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资源优势,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近期要着力做好东光村朝鲜民俗家庭旅游点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使其逐步实现市场化、规范化经营。按照每个发展民俗家庭游农户的自身特点,对室内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家具、摆设突出朝鲜族特色,室内进行建设典型的朝鲜族土炕供游人住宿和体验;实行挂牌经营,每个发展民俗家庭游农户门口悬挂突显朝鲜族特色的牌匾;房外墙体上绘制民族特色的图画和宣传栏;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整治,清理垃圾、柴草垛,以清洁美观的环境

迎接游客,有条件的家庭旅游点院落内建设民族特色木制凉亭,还设置民族特色的小品,供游人休息和娱乐。

(二)民族采摘园建设

结合家庭旅游点的发展,建设5处1000平方米的大棚式采摘园,种植沙果、杏子、葡萄、西红柿、苏子叶等果树和民族特色新鲜蔬菜,供游人采摘和体验农家生活。

(三)垂钓区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两处面积为6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养鱼池,岸边建设若干个凉亭或垂钓台,供游人在这里垂钓休闲。

(四)农业观光区建设

依托3400亩优质水田、水田衬砌工程和朝鲜族悠久的水稻文化,规划建设500亩的水田观光旅游区,精心选择水稻品种,认真做好田间旅游观光线路的设计和建设。

(五)深入挖掘民族歌舞文化和民族餐饮文化,打造民族特色品牌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以进一步加快朝鲜族新发民间艺术团的建设为重点,完善活动场地、服装、道具、音响设备等的建设,以文化体育活动为先导,繁荣民间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形成民族文化发展大格局,以浓郁的民族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人气。依托朝鲜族特色饮食文化,在进一步规范现有民族餐饮饭店经营管理和服务行为的同时,加强餐

饮环境整治,扩大经营面积,开发传统的朝鲜族美食。游客可以参与体验制作朝鲜族传统美食过程。

五、工作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以政府投入,群众自筹等形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村屯道路、停车站点等交通设施,改造村屯小巷,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加强餐饮娱乐场所和住宿场所的建设,以规范、舒适的环境迎接八方来客,不断提高东光村的接待能力。

(二)强化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从业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全乡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民俗旅游精品,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提高东光村民俗家庭旅游知名度,树立东光村民俗家庭游品牌。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设施建设,通过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建设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企业,不断完善旅游设施的同时提升服务能力。

新发朝鲜族乡人民政府

2008年5月15日

第15篇:村三年发展规划1214

*乡*村三年发展规划

( 2012年 ——2014年)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指导好本村未来三年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村的实际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要,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现状。

1、人口情况

*县*乡*村,位于*公路边,村委会距乡政府约*公里。*村共有*个村民组* 户,*人。其中男性*人,妇女*人,全村总人数中0—15岁为*人,16—54岁为*人,55岁以上为*人。全村劳动力人数*人,常年外出务工约*余人。贫困户*户,低保户*户,五保户*人,学生*人。

2、基层组织

*村现有党员*名,预备党员*名,积极分子*名。正式党员人数占全村总人数的*%,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30岁以上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60岁以上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初中文化程度*人,占党员总数的*%,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占党员总数的*%,女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村两委班子共有* 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名。

3、经济状况

*村现有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草地面积*亩,其中经济作物*亩,牲畜*只(头匹)。牧民*户,农牧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和养殖,外出务工。传统农作物是土豆、冬小麦、青稞、油菜,去年人均收入*元。

(二) “三就”“二保”“八到农家”等方面情况。

“三就”即就医就业就学情况:*村没有医务室,村民看病主要到 1

一、现状和发展需要

乡卫生院或县医院看病;*村无村办小学,小学主要在乡完小,初中主要在县中学,高中在*市内上学。

“二保”,即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障情况:社会保障上,*村贫困户*

户,享受低保政策*户,五保户*户;从*年以来,*村就已经执行医疗保障相关规定,每年*元的医保金由村委统一支付,从今年以来,*村农牧民一年医保金为*元,其中个人支付*元,村委支付*元。

“八到农家”情况:1.*村有自己的供给水设施,有2个大的蓄水

池,蓄水池中存水为山泉水引入。经工作队的现场多次观察,蓄水池中水量现今较少,在干旱季节可能会存在缺水情况。人畜现今还未有饮水困难,仅有新搬迁的*户村民因冬季安居工程饮水管道无法动工原因未解决饮水问题。2.*村在拉林公路旁,主干道路完全能满足全村的道路交通要求,*村*个村民小组也开通了乡村级别的硬路面,普通车辆也能通行,目前仅有*户牧民因居住地较为偏僻,未开通乡村规格道路,普通车辆无法通行,摩托车才能通行。3.全村*户村民,均已通电。4.全村*户,有*户农户家中有沼气,为前些年沼气工程项目所建,但其中*户农户沼气池因年久失修,沼气池底密封度不够,已经失去效用。5.*村通讯畅通,电信、移动信号覆盖率*%,有电话、手机等通讯设施的农家*%以上。6.*村邮政服务良好,村委订阅了*等报刊杂志,邮政服务人员定期送报至村委,再由村委发放至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送至农户家中,大部分农牧民读书看报周期*天,部分村民小组周期相对较长。7.*村广播电视信号良好,*户农户中,有*户通过卫星直播接收器观看电视节目,剩余农户家庭因新组建时间较短,目前未安装卫星直播接收系统,现村委正向*部门申请中。8.*村人居环境整体良好,安居工程得到落实,水电路广播通讯邮政等完全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发展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难以适

应发展的需求,普遍不够富裕。

2、种植结构单一,自然条件较差。农牧民经济收入较低,主要来

源于粮食种植和养殖,外出务工。传统农作物是土豆、冬小麦、青稞、油菜,

3、集体经济很差,全村集体经济仅有一度假村,度假村场地较小,布臵简陋,经济收入不高,开业时间及经济收入高峰期主要在*月,年收入2—4万元,村委会难以为社会事业提供有效支持。

4、村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村办公室仅有1间,面积狭小,

会议室1间,农家书屋1间,村委未配臵复印机等设备,现代化办公条件落后。

5、村务公开力度欠缺,村委原有村务公开宣传栏,因大风天气将

公开栏吹倒毁坏后,一直未重新修建宣传栏,相关公示文件、村务工作粘贴于村委窗户及墙壁经风吹日晒雨淋,保存时间较短,大部分村民距离村委较远,不能及时看到公开的信息,给村务公开造成了客观上的困难。且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有限,对公示出来的内容或惠民政策理解不透、落实情况不清楚。

6、没有村卫生室,农户看病,只能到乡卫生院或县医院,路途较

远,并且交通工具较少,部分农牧民群众“就医难”问题仍然客观存在。

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

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希望政府在村产业发展上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和相应的政策扶持。渴望得到林果、畜牧、养殖等关建技术的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渴望能够引进外资,进行合理的开发。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

为目标,不断加强新时期党支部建设,村两委班子队伍和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为基础,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抓手,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规划的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本村实际情况,突出区域特色,提

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逐步完善。建设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

的问题入手进行解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3、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一切从实际出

发,以发展生产为核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目标及任务。

*村的新农村建设将以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

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工作重点,到*年将建成经济快速发展,布局优化,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裕安康,乡村风气文明,村容村貌整洁,居住条件改善,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未来三年*村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安排

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紧密连系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重点作

好以下几项工作:

1、2012年度我村计划完成如下工作任务及安排

(1)在有条件的村组进行温室大棚建设和牲畜养殖场建设。

(2)解决新搬*组迁安居工程入住农户的饮水问题,解决**组未通

电农户的供电问题。

(3)为村委会及村民小组会议室、办公室购臵办公设备,进行装

修,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4)解决6个村民小组的公共广播问题。

(5)发动村民种植反季节瓜菜,增加村民收入。

(6)组织农牧民群众参加乡县市举办的技能培训。县*作为*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发挥*的就业优势,工作队将积极和*相关负责人联系,对有工作能力的“好苗子”进行培训及推荐就业。解决*村的剩余劳动力,切实为民解决生活困难。

(7)扩建*水渠,并报《*市*县*乡*水渠工程项目建议书》

(8)新建一灌溉机井,是解决灌区内*亩土地灌溉用水。

(9)为全村*户贫困户修建养鸡室,购买鸡苗。

2、2013年度工作计划及任务安排

(1)维修各组生产灌渠道。

(2)铺设*组进入村道的水泥村道,铺设进入*组的柏油路面。

(3)鼓励农牧民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反季节瓜菜,增加经济收入。

(4)建设村文化娱乐场所。

(5)对弱势党员及群众,还有村党建离任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6)修建或维修*村民小组的办公用房

(7)修建村委会车库,用于村委会公用车及大型农用机械停放

(8)开展养殖项目,发展*村*组*户村民养猪户,兴建猪圈*平方米,解决群众致富增收问题。

(9)全村*户,有*户农户家中有沼气,对其中*户密封度不够的沼气池进行维修,新建*户沼气池。

(10)为全村部分相对贫困党员农户修建养鸡场,购买鸡苗。

3、2014年度工作计划

(1)修建*间二层楼商品房。*平方米。

(2)维修全村饮用水设施(*个小组),解决人畜饮用水安全。

(3)鼓励农民种植反季节瓜菜,增加经济收入。

(4)为*户村民修建沼气池。

(5)修建面粉加工房,并购臵相关设备。

*村通过以上措施建设新农村,将会是旧貌换新颜,村里呈现秩序井然,健康向上的新格局和文明、和谐、生态的良好氛围。

第16篇:齐楼村发展规划

齐楼村发展规划

(齐楼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靳妍)

作为一名分配到温泉乡齐楼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我倍感荣幸。通过上岗三个月以来对齐楼村村情的调研以及和村干部、组干部、部分村民的交流,现将齐楼村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综述如下:

一、齐楼村概括

齐楼村地处温泉乡东南部、西合公路沿线12公里处,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732户,总人口3297人。总耕地面积9874亩,人均耕地面积2.99亩,其中果树面积53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54%。

近几年,齐楼村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理思路、兴产业、促发展”为主题,以“以果为主,果畜并重”为发展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齐楼村在增加村民收入,改进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存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发展目标

经过对齐楼村村情的全面了解,村党总支拟定了全村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总体来说,未来三年,全村的发展目标是:村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5150元,年增长8%; 1

着力抓好千亩果树栽植示范点的建设,充分发挥齐楼果树产业的支柱效应;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年均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大部分具有新农村建设、维护、管理的经济实力;村容村貌全面改善,打造生态、和谐、绿色齐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党总支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实现全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有新格局、村民生活有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三、发展规划

2012年:

(一)支柱产业的发展。

1、不断加强对齐楼千亩果树栽植示范点的管理和经营,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对新栽的2363亩果树进行管护,使果树产业巩固发展。

2、完善生猪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种猪3000头,年出栏达到7000头。

(二)地膜种植的发展。

积极鼓励并组织村民栽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和地膜油菜,2012年种植全膜玉米1400亩,种植地膜油菜200亩。

(三)新农村建设。

让村民进入小区居住,一是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二是可以节约并集中利用耕地,不断扩大发展全村的其他产业。2012年计划启动新建村民小区2处,第一处:东面近5个村民小组;

第二处:街道西面即齐楼中学南面。

(四)市场建设。

1、在街道南面新建建材市场和瓜果市场,逐步营造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瓜果市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对街道进行扩建,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瓜果市场的正常经营提供方便。

(五)基础设施建设。

1、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2012年计划对齐楼和沟畎2个村民小组3公里道路进行硬化。

2、完成齐楼、鸭口、东头、西头4组的柏油罩面。

3、建沼气池5座,其中养殖区建大型沼气2座,小型3座。

4、市场街道两边计划新安路灯12座,配置垃圾车1个,垃圾箱1个,并处理街道排水。

2013年:

(一)支柱产业的发展。

1、加强对齐楼千亩果树栽植示范点的管理和经营,增强村民的爱树、护树、育树意识。

2、2013年养殖小区计划投入种猪2000头,年出栏达到9000头。

(二)地膜种植的发展。

继续鼓励并组织村民栽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和地膜油菜,2013年种植全膜玉米1500亩,种植地膜油菜240亩。

(三)基础设施建设。

1、整治村容村貌,对已修街道进行防护。以“修路、保洁、

清障、绿化”为重点,加强全村环境治理,2013年底50%的村主干路两侧植树造绿、栽花种草、石砌边沟、排水通畅。

2、埋设自来水管,使全村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力争每户都能喝到放心水。

3、完成马庄、上庄2组的柏油罩面。

(四)新建村级卫生所。

2013年新建村级卫生所,配备相应的医疗设施,提高全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全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

(一)支柱产业的发展。

1、不断加强对齐楼千亩果树栽植示范点和近三年栽植的果树的管护和经营。

2、万头生猪养殖小区计划投入种猪2500头,年出栏达到10000头。

(二)地膜种植的发展。

继续栽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和地膜油菜,2014年计划种植全膜玉米1800亩,种植地膜油菜280亩。

(三)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整治村容村貌,对已修街道进行防护。2014年底65%的村主干路两侧植树造绿、栽花种草、石砌边沟、排水通畅,村居环境基本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为人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完成沟畎组的柏油罩面。

3、建沼气池3座,其中养殖区建大型沼气1座,小型2座。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综合养殖场。

齐楼村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苜蓿等作物,产业有果树和生猪养殖,另外现有养鸡户45户,养殖土鸡的经验丰富,综合以上几点,2014年计划建立一个综合养殖场。

今后三年,齐楼村除了对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规划外,对社会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总体建设规划。

(一)创建和谐村庄,促进乡风文明。

1、不断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加快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既是全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村民小康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准。

2、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组织村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满足村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编写村民读得懂、有兴趣的法院审判案例,通过张贴、发放案例材料、组织观看法治视频等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法制,提高村民法治意识。

4、村两委班子积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全村稳定。要着力解决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积极做好调处化解工作。通过“正确引导、组织协调、团结教育”,实现“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民风淳朴、崇尚科学”,尽最大努力减少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矛盾纠纷的发生,使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改善,形成“村组和谐、村民满意”的农村新风尚。

(二)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1、加强村党总支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村党总支的领导、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结合起来,对村里重大事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村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村民谋利益。

2、加强党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讨论,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调动村两委工作激情,进一步推动村组工作的开展;按照优化党员年龄结构和学识结构的原则,每年吸收2—4名优秀同志加入党组织,为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积极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养致富能手,改善党员结构,为提高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执政能力提供可靠保障。

未来三年,齐楼村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继续以“理思路、兴产业、促发展”为主题,以“果畜并重,优化结构”为新的发展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切实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引导、帮助村民找准致富之路,实现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立足当前,展望未来,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型齐楼不懈努力。

第17篇: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陈家坝乡老场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2013-2020年)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及《关于印发北川羌族自治县201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委办发〔2013〕30号)、《关于结合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北委办〔2013〕92号)等文件精神和乡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小康建设发展规划等行动部署,结合老场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老场村现状

(一)基本情况

老场村位于105省道,东接龙湾边界,南接西河村,西接樱桃沟村,北接龙湾村,105省道贯穿其中。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辖4个社,现有总户数289户,906人,其中农业人口599人,非农人口307人,全村女性442人,男性474人。16-60岁的626人,现有劳动力506人,其中常年务工304人,务农160人。

目前全村现有耕地270多亩,林地500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余亩。全村道路共计4公里,其中通村路2公里,通社路2公里,入户路2.5公里。山坪塘4口,防洪设施6处,人饮管网2公里,自来水覆盖289户,覆盖率达100%。

“5.12”特大地震中,老场村作为当时的沿河村,损失惨重。全村房屋全部倒塌,遇难42人,地震致残8人,其中重残1人。基础设施全部受损,土地损毁严重,全村因灾失地农户28户,102人,通过土地复垦,土地还是达不到到震前水平。老场村目前受地质灾害和洪水威胁严重,樱桃沟二号坝泥石流,大河河床增高,威胁集中安置点150多户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二号坝今年7月14号经武警水电官兵清理泥石流,目前战时安全。震后,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老场村已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家家户户已搬进新居。老场村支两委将会带领全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全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环境卫生达标,已被省列入环境卫生五十百千示范村,适合旅游开发。协助富森木业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能进厂务工。

(三)面临的问题

土地面积少生产资源缺乏,在地震中老场村群众遭受损失惨重,震后农房重建投入资金大,大部分群众都身负债务,致使发展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目前老场村290亩核桃已全部种植, 3至5年将全部挂果,可能存在核桃销路困难和核桃附加值低,希望能引进部分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四是观念落后,群众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多年,现代化种植的观念落后。目前老场村正在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引进企业带头发展农户+公司的模式,引导群众建立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老场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个重大突破”,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 元,减少贫困人口33人,森林覆盖率7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奋力脱贫致富、改善生态、控制人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配经果林拴带子、坡地种绿肥盖地膜铺毯子、山下多种经营抓票子、基本林地集中经营收核桃的立体生态农业致富农家。确保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000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分步实施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3年底,力争实现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村民养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中期目标:到2016年底,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初见效益,通过三年时间,使该村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旅游业同步发展,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劳务收入达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无危旧房。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以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任务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养殖业:计划扶持发展大型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猪场3家,须帮扶资金60万元。

2、种养配套:大力发展3百余亩核桃基地,配套林下养鸡,须帮扶资金30万元。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老场村一社,二社,四社原址重建户100余还没有完善基础设施,希望有待完善下水道,院落道路硬化建设,道路建设2公里。

2、完善水利设施。需在老场二社大地处修建100立方饮水池一口,解决老场,樱桃沟,通宝等1400人的饮水困难。

3、防洪堤建设。需在雷家沟尾部修建河堤500米,保护大河坝安置点118户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4、环境治理。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垃圾归集处理,需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雇佣清洁工人2个。

(三)大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做到家家通气,改善烧材的现状,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

2、“四旁”植树。引导农户在屋前、路旁地边栽植绿化林,到2020年“四旁”植树基本达到全覆盖。

3、荒山绿化。2014年,荒山荒沟绿化400亩,2015年荒山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百。

(四)大力保障民计民生项目建设

1、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现有的设施下继续丰富羌族文化的推广,适时举办羌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需修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配套音响设备1套。

2、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2多人,村内老年人没有集中的活动场地,活动形式基本局限于散步、打扑克、下象棋等。为解决村内老年人无处活动、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配套各类文体娱乐设施。

3、为加强群众身体素质,不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需在村文化活动广场建篮球场,兵兵球台各一处。

4、完成村级卫生院、村图书室、便民商店的标准化改造,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大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完善村群众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室),邀请专业人员,宣讲实用致富技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开展6期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致富技术或致富信息。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依托村委会、学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国家强农富民政策,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中国梦”活动,创建“和谐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事业,增强农民创业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3、推进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行业优势,依托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识,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确保当年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咨询、检查、诊治比例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防止因病致贫。

4、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开展免费婚前体检、优生监测工作,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检查比例达到100%,全力落实以“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为重点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叶酸免费投服率达到100%,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五、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导,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县上《方案》要求充分论证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村庄、面山和道路沿线绿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村前屋后栽植杂果。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农户。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扎实做好“三清五改”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对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掩埋。到2013年使联系帮扶的贫困户全部完成改厕,达到村容村貌美化,四旁绿化,生活环境整洁温馨。

(二)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拓宽致富门路。

认真落实《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户帮扶,帮助农户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抓住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机遇,科学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着力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分类施策解决贫困问题。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口和计划生育贫困户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加强普惠政策与行业优惠政策的对接,各项优惠政策叠加,扶持产业发展的措施优先安排到贫困家庭。特别要找准国家扶贫、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实施“成才、致富、健康、保障”四位一体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各种项目、政策资源,集中向计生“两户”倾斜叠加。

(四)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帮扶。

在认真落实县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县直部门帮扶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口帮扶、行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带头、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

(五)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各项政策,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建设。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统筹抓好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保等政策落实,确保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13年底在全村实现新农保全覆盖。

(六)培养技术人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广泛开展普及性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两后生”免费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水保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型服务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推广旱作高效农业、肉牛改良、设施蔬菜生产、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三沼”综合利用、减灾防灾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精良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现代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鼓励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最大限度拓展农机作业领域,着力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农民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稳定种粮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七)坚持强基提质,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基层村党支部工作创新,坚持抓产业首先抓班子,抓班子首先抓干部的发展意识,选产业型干部,配产业型班子,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加强村社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陈家坝乡老场村民委员

2013年8月27日

第18篇:南庄村产业发展规划

南庄村美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一、概论

1、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导。

2、规划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

(3)、突出重点,强化“一村一品”的原则;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规划主要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

(2)、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3)、徐桥镇关于建设美好乡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实施方案。

4、规划期限

2013年1月—2015年12月

5、规划范围

南庄村所辖33个村民组和中心村建设。

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产业现状及资源优势评价

(1)、地理位置

南庄村位于徐桥镇东大门,太湖县东南部,距镇区7公里,太湖县城26公里,周边东与望江县鸦滩镇接壤,北抵香茗山脚,南达大安山脉,西邻桥东与泊湖,茗南村相连。S211省道穿境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太望渠道灌溉全境,当家塘堰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坐落在香茗山、大安山脉境内,森林资源丰富。

(2)、自然条件

南庄村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坐落于太湖县东南部的香茗山脉和大安山脉之中,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宜农、林、牧、副、渔、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地区。一年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

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

(3)、社会经济概况南庄村现有人口5425人,1236户,33个村民组。全村拥有耕地面积8300余亩,山林面积4400亩,水面1800亩。2008年通过国家财政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实施,规划整理优质农田7000余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林业,其次为养殖业。南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织农户流转土地4500余亩,成片发包给种粮大户种植优质水稻,保证了传统农业的稳步发展;以恒源生态、园林景观为首的城市绿化苗木公司,栽培城市绿化苗木1500余亩,以纯野生态茶油公司开发种植油茶1200亩等优势产业初具示范基地规模;土鸡、生猪养殖户不断增加,生态农家乐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呼之欲出。

2、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种植产业虽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也很明显,但产品销售价格低,初级产品销售比重大,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增收空间有限。

(2)、“一村一品”高效经济主导产业有待迅速确立和发展提升。

(3)、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仍靠天收的耕地面积达3300余亩)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部分村民组居住分散,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5)、林业收益较低,需要寻求新的增收空间。

3、产业发展定位

(1)、传统产业

粮棉油(水稻、棉花、油菜为主)是我村的传统产业。大力扶持南发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工作,规模种植高产优质杂交水稻,逐步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主导产业

利用龙头加工企业的订单带动作用发展肉鸡养殖和生猪养殖,引导支持农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3)、优势产业

大力支持恒源生态、欣宇生态和园林景观公司、太湖南大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发展城市绿化苗木栽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周边农户,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培育油茶种植林业发展,大力支持纯野生态茶油公司开发的近千亩南庄山场,发挥油茶基地示范带头作用,提高林业商品率。

(4)、新兴产业

依托香茗山和大安山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积极支持恒源生态公司带头发展休

闲观光农家乐,配合县镇连带旅游业的发展。

三、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到2015年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休闲观光旅游业成为农民经济文化新的增长点。南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经济组织实现省级示范合作社目标,南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

四、产业发展布局及建设内容

1、传统产业

粮食作物以211省道以南,太望渠道下游土地平整地区村民组为主,主要发展高产优质水稻生产,推行一油一麦等种植模式。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重点建设5000亩优质高产杂交稻示范片。充分发挥南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服务发展功能,积极探索农产品的深加工,逐步培育自主农产品商品品牌。

2、主导产业

肉鸡、生猪养殖以香茗山和大安山脚下等村民组为主。引导养殖户发展林地散养,提高商品品质,逐步形成自主品牌。

3、优势产业

城市绿化苗木和油茶产业主要以211省道以北,香茗山和大安山脚下,太望渠道上游等非土地平整地区为主,充分发挥恒源生态和园林景观以及纯野生态茶油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达到城市绿化苗木3000亩,油茶种植2000亩的产业规模。

4、新兴产业

大力支持恒源生态公司对开发的原中华大安山场城市绿化苗木基地发展生态农家乐外,依托城市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211省道过境的有利交通条件,发挥香茗山脉和大安山脉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进行生态观光农业开发。

5.投入资金筹措

采取农户自投、企业自筹、地方配套和上级支持的办法,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为主导,地方和上级为支撑,农民投入主要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企业投入主要在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地方和上级投入主要在引导和社会化服务环节。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加强村级工作的领导,强化村委会班子建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政策保障

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

3、投入保障

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依托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加大农业对外招商,依托外资加大加工和龙头企业培植环节的投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依靠民间资本加大产前和产后服务环节的投入。

4、科技支撑

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加大企业产品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材,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5、服务支撑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创业带头人的作用;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企对接优势。

6、机制保障

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四议两公开”规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代表意志;推行项目建设招标制、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制、公益事业决策公示制和村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南庄村村民委员会

第19篇:卧龙村产业发展规划

新铺镇卧龙村产业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短的二十个字,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宗旨,根据卧龙村自然条件、现有状况及发展潜力,提出以两大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路,制定卧龙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卧龙村概况及产业现状

1、基本村情

卧龙村位于新铺镇东北面,在2013年并村中由原白云村、黄丰村、松德村七组合并而成的,距新铺政府驻地5公里,G320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有19个自然寨子,21个村民小组,1022户,3802人,全村有劳力2077人;全村地域面积广阔,荒山占田地约60﹪以上,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少;境内埋藏有海百合、鱼、龙等化石资源,在卧龙岗建有国家地质公园;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传统的养殖业及劳务输出为主。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村大力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以核桃种植,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止2014年底全村发展核桃种植588余亩,生猪养殖1000余头。卧龙村又处于化石重点保护区之一,境内的国家地质公园摆放着远古时代的鱼、龙、海百合等化石,每年来这里观看化石的游客络绎不绝,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望成为卧龙村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卧龙村共有耕地4000余亩,其中水田1000余亩,旱地3000多亩,人均耕地达到2.27亩,人均占有水田少,因质地结构,卧龙村境内缺水,这一直成为卧龙村人畜饮水、生产灌溉的困难。

二、卧龙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创建集体经济,摆脱“空壳村”,把卧龙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美好乡村经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盲目攀比。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生产发展放到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4、坚持尊重民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城乡互助资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

(三)产业经济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17年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长期目标:用5年时间,把卧龙村真正建成以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美好乡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年递增8%,实现小康,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和谐。

三、重点项目建设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1)农村饮用水安全、农田灌溉工程。原白云村三面沟维修、原黄丰村瓦窑组排洪沟修建。

(2)村庄环境整治。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

2、耕地质量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地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产业经济建设 按照“抓大户、抓示范、抓亮点”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以核桃、生猪养殖、毛桃种植的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中的产业支撑项目。按照“一村一品”模式,以培育示范大户为重点,继续抓好核桃、生猪养殖、毛桃种植、家禽养殖等区域优势产业。大力推广毛桃种植技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以打好绿化造林攻坚战。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主导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二是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2、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农家乐餐饮娱乐服务业,以饱满的热情,特色的徽菜,特有的民俗风情,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从而使农民增收。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收。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做好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空间,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保各种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增收活力。

(四)创建村集体经济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从村集体自身条件出发,创建、盘活村集体现有资产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五)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卧龙村基础设施建设库存,认真统计全村基础设施,整理入库。加大“一事一议”项目引进,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项目支持,逐渐消化基础设施库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村美好乡村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村的建设规划,具体措施和分年度具体实施目标,负责宣传及协调等日常工作。

(二)调动全村力量,大力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层层组织发动,使建设美好乡村的目的、意义、内容、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发挥村两委的组织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要积极发挥本村旅外人士、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优势,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的投身到建设美好乡村的伟大使命中来。

(三)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一是要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培养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输出劳务的培训管理,做好农民工外出前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普遍关注的村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决策与管理,实施有效监督,推动美好乡村的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美好乡村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第20篇:鱼塘村三年发展规划

鱼塘村三年发展规划

( 2012 年 ---2014年)

为了深入贯彻“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二十字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好本村未来三年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村支部结合包建部门白河县交警大队的建议,深刻领会“三问三解”工作精神,根据鱼塘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鱼塘村地处仓上镇的东北部,与旬阳县棕溪镇武王相

邻,距集镇15公里,全辖共有4个村民小组,196户836人,22名共产党员,耕地800余亩。村内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无法集中,道路、电力、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建设难度大。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发展零星产业,且规模达不到,经济效益差,增收十分困难。由于长期的劳务输出,人口大批外迁,拒不完全统计,目前常年在家的仅75户,130人,且70%以上的人为50岁以上的老人。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5712元。

二、村级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鱼塘村经济发展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大为改观,镇至鱼塘村通村水泥路的修通,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各种农副产品能够及时的流通到农贸市场方便了群众,又使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林业资源丰富,我村退耕还林以沙树,板栗木瓜为

主,人均林扒地面积达到2亩。三是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依据镇域经济发展思路,我村的烤烟、蚕桑及中药材种植列入村农业发展规划。目前,我村烤烟大户1户。中药材种植达250亩、木瓜种植达到400余亩。

从鱼塘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与仓上镇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经济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我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没有

二、三产业,产业比严重不协调,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加工,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低。二是村里人口较少,且年青人大多外出打工或移民镇小区,住在村上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发展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普遍不够富裕。

三、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发展目标,遵循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手段,以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带动

二、三产业的发展。

( 二)奋斗目标。到2014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各项基础设施

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大力发展烤烟,畜牧养殖;扩大蚕桑、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完成1-2个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健康发展、生活比较富裕、村风明显改善、村容整洁有序、民主法治进步”的目标,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又一亮点。

四、具体规划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1、村级班子建设。2011年,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由于没有干部经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臵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

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2、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创先争优”、“三联共建”

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年发展1到3名党员,三年内至少发展1名女党员。力争建设 “五个好”村党支部,带出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

(二)产业发展

抓住上级重视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烤烟产业、中药材、蚕桑同时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不断提高村民收入。到2014年,使年烤烟面积稳定在500亩,中药材200亩其中黄姜150亩,其他中药材50亩。对村木瓜园、板栗园加强管理2014年前建成全镇示范园林。加强组织培训力度,增加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到 2014年输出劳动力达到450人次,创收超过600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双创”投入力度,实现“三清”,即:清洁

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争取 “一事一议”项目,改造村基础设施将道路建成村级示范路。同时争取包建部门和其他项目支持,力争到2014年实现通组道路的路面整修和道路硬化。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好通往太平山旅游风景区的公路,为太平山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搞好基础。

3、加强远程教育管理,使现有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干部培训、技能学习,法律宣传的重要渠道,使老百姓成为现代农民。坚持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学习两个小时,撰写心得体会一篇。

(四)招商引资。

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工作,搞好村里的投资环境,力争2012年鸵鸟场在我村落户并初步建成。在三年内形成规模带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完成总投资1500万。

(五)精神文明建设

1.每年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次,到 2012年底, 70%以上的适龄劳动力基本掌握 1— 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 .

2.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教育宣传力度 ,计划生育率达 100%.同时结合“讲政策、抓落实、比发展”和“三问三解”,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做好两费的收缴工作。

3.建立具有新农村特点的村规民约 ,无重大型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村民治安满意率达 90%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4、村里每年都要开展卫生文明评比,如 “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

5、建设村娱乐班子,发挥广电局配发的娱乐用品作用,组织一般娱乐团体,经常开展娱乐活动。同时对村上传统文艺项目皮影戏进行重点宣传,特别是让年轻人接受、接纳并传承下去。

6、倡导文明新风。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守法纪、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建立图书室,文娱活动室,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开展全程便民代理等服务进组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总之,在仓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鱼塘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成为一个人民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鱼塘村党支部

鱼塘村委员会

2012年5月

村发展规划范文
《村发展规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