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1、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地区。

2、(选)区域的类型

按地表物质内容分: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按区域内在结构份;均质区和结节区

3、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空间性。

4、区域规划: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协调各区域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进行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

4、区域规划的特征:综合性、地域性、战略性、动态性、政策性。

5、区域规划编制程序一规划准备(思想方面,组织方面,队伍方面资料和经费方面。拟定规划工作流程)二区域调查和分析三区域发展课题研究四区域发展战略制定 五规划方案的拟定和决策六 规划方案的报批和实施

七 规划实施的评价和修正

6、P21选择P30选择

7、1988年宋佳泰提出的三个结构一个网络(即地域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及空间网络系统)

8、区域规划的转换:(1)由经济单目标型规划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2)由指令、强制型规划转向协商型、协调型规划(3)由面面俱到型规划转向重点问题与目标型规划(4)由虚调控型规划转向以空间管治为手段的实调控型规划(5)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6)由以城镇为重点的规划转向区域、城乡整体规划(7)由目标终极型规划转向过程实施型规划(8)区域规划技术与方法的现代化和计量化

9、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规模扩大,即区域生产有形商品和提供无形服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10、中国区域发展阶段:P37—P38

11、区域发展阶段1罗斯托的成长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2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现代化社会阶段)3胡佛费希尔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自给自足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 4区域发展阶段经典理论评析

12、主导产业:是指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状况、技术条件等而选择的,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形成高度化、现代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

13、区域产业结构配置方法1主导产业的选择,2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配套

14、增长极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提出。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9p47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实践应用,目前中国的横纵轴有哪些

15、增长极的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P46

16、城市竞争力:是指在特定外部条件下,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引力,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

创造价值,财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7、区域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持续发展)和特征 p52

18、区域空间管制:指政府以空间政策为手段,通过对划定片区的建设管理,控制公共资源的有序使用,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的过程

19、区域规划资料的搜集方案简答题 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20、统计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法(面谈,邮寄,电话,留置问卷)、观察调查法、报告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卫星遥感法。15P122

21、优势导向性战略模式1.资源导向型战略模式2.市场导向型战略模式3.产业导向战略模式4.政策导向战略模式5.交通导向战略模式6.科技创新战略模式

22、空间理论发展战略模式1均衡发展战略模式2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3协调发展战略模式

23、自然资源( 光热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文化模式____(调节控制)————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区域经济发展

24、区域承载力:指特定空间中的所有资源总和(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可提供给该区域综合发展的能力,亦即相当于限制该区域发展水平的最终目标函数

25、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发展战略模式、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方针、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

26、战略模式基本特征:区域差异性、动态演变性、渐变互补性

27、战略模式类型结构:资源导向战略模式、市场导向战略模式、产业导向战略模式、政策导向战略模式、交通导向战略模式、科技导向战略模式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均衡发展战略模式、非均衡战略模式、协调发展战略模式

28、p136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和劳动力,科技技术,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

29、战略目标确定步骤1评价区域内部条件2评价区域外部条件3确定战略目标

30、评价区域内部条件1区域地位2区域优劣势3区域容量4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外部条件:1总体环境2产业发展环境

发展战略总原则:指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唯一性、科学性、可行性

31、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1.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进行双模式开发2.继续实施以港兴区的发展战略3.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4.实施产业集群战略5.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32、西部开发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即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

33、产业融合是指产业和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34、产业集群化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融合

35、区域产业是地区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36、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1形成信息技术产业2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3促进产业管理的网络化p152

37、区域产业机构合理性评价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化3区域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5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运用以下指标评价合理性1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度2产业利润率3产业关联度4产业间比例5环境与资源效益6转变能力

38、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策1大力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2制定并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3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

39、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技术创新环境2信息资源条件3政策法规与行政绩效4高素质的人才供给5地方文化亲和力6优美的生态环境

40、产业布局规划原则1优势原则2全局原则3不平衡原则4效益原则

41、产业布局规划的特点1时效性2连续性3战略性4地域性5综合性6政策性

42、产业布局规划的内容①分析评价地区资源与建设条件,预测产业大的分布格局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使各项建设和生产与地区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②合理布局工业,对新建项目进行选厂定点,对已有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各企业协作配套,组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并与城市其他用地合理组合,正确处理工业地点布局集中与分散和老城区工业改造与新区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③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合理布局农作物生产,建立商品粮、商品棉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城市郊区蔬菜和肉禽蛋奶等副食品基地的建设与布局,妥善解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④合理布局人口与城镇居民点体系。确定人口增长速度和分布密度模式,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布局。协调城市之间专业化和协作及城乡之间合理分工的关系。⑤合理布局交通运输设施、给排水、供电、供暖、供气、邮电、通信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产业及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证券业等生活性基础设施产业,使之与工农业和城镇居民点布局协调配套,解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合理分配的问题。⑥搞好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防止工业及城镇生活对重要水源地、风景游览区和城市地区的污染,保护文物古迹,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生活环境。

43、区域产业的目标和功能目标我国的产业政策具体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果政策的目标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以使产业间资源配置合理,产业政策目标是产业组织形式科学化,以便产业内部资源配置合理。功能1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2增强市场环境的透明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3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4增强区域产业结构的国家竞争力

44、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1根据内容划分(1以结构政策和组织政策为主要内容,具有明确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国际竞争力目标的产业政策2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内容,以结构变化为重要目标的产业政策3以补救性政策为主,以形成自我调整机制为主要目标的产业政策)

2根据理论基础划分(追赶型,竞争型,先驱型)3根据产业调整(支持性,鼓励性,竞争性,限制性,保护性)

45、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体系1区域产业结构政策2区域产业组织政策3产业技术政策4产业布局政策

46、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原则1资源最佳配置原则2规模经济原则3有效竞争原则4战略产业原则5协调原则

48、空间结构概念: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

和集聚形态

49、、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有限性的矛盾

50、空间稀缺性应对策略(1)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2)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缺性(3)优化空间组合应对空间稀缺性

51、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节点、轴线及网络、域面、空间系统

52、美国地理学家乌尔曼提出了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条件——可转移、互补性和中介机会

53、极化作用形成的原因:势能优势、规模效应、乘数效应

54、极化效应:是指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5、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增长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与增长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

56、扩散作用产生的几个原因:极核的拉动作用、极核的外溢作用、政府干预

57、区域溢出: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一种外部性,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对其它区域经济福利影响

58、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引力模型、潜能模型、市场域模型

59、区域空间结构的发育演化:经历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

60、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及阶段:低水平均衡——城市孤立发展阶段、集聚——单中心都市区形成阶段、大范围扩散、小范围集聚——多中心都市形成阶段、|高水平均衡——大都市区成熟阶段

61、空间开发模式及其对比(P188)

62、区域发展轴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带(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63、空间管制区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P194

64、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重点、限制、禁止P 196

65、长株潭空间规划: “一心”三市结合部的绿心, “双轴”长株重点发展轴、长潭沿湘江重点提升轴,“双带”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南部东西优化发展带

67、如何编制区域专项规划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解读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体系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方案

城市和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作业1121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