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团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社团特别是公益型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在高校学生组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学习提高公益慈善意识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其中,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是“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学习、实践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或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和他人,自觉自愿无偿地为引领社会新风、倡导先进文化、践行公益事业而发展的社团。对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不仅是对寻求高校学生组织在如何培养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和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方式和培养模式方面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的有益探索。以优秀的志愿服务型社团为载体,认真探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助于强化团的职能履行,进一步提高团的工作效率,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引领、服务和维护的影响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好地推动高校共青团的社团组织建设并实现引领优秀校园文化新的发展。

一、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由来与现状

1. 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由来志愿服务在国外起源较早,在20 世纪初,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青年义务服务组织,但是在组织形式上比较松散。在20 世纪前半期,许多国家虽然已有了形式多样的青年义务服务,但在组织形式上还比较松散,处于一种“自发”的活动阶段。20 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美、英、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兴起了“义工”活动,并且日益向组织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如1961 年美国成立的为亚、非、拉和东欧许多发展中国家服务的和平队; 1965 年成立的旨在“向贫困开战”的美国志愿服务队; 加拿大则于1971 年成立了可以使参加者在农业、社会工作、教育、媒介等领域从事志愿活动的“加拿大世界青年”„„[2]诸如此类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许多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出来,人数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我国,虽然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志愿者服务行动也由来已久,但志愿服务型社团正式成立起步较晚。1993 年12 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青年志愿者”的称号,并且将其写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作为共青团中央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年12 月5 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也逐步建立起来。由于青年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学校对这些社团也非常支持,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社团组织,如北大爱心社”、中国科大的“芳草社”、上海交大的“青志队”等等,目前山东省高校的志愿服务型社团也在迅速发展,志愿性社团的发展在大学生中以及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以山东财经大学的“齐鲁情”支农促进会为例,成立于2004 年9 月份的“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以“以我所学,回报社会,走遍齐鲁,情系三农”为服务理念和宗旨,先后到济宁、莱芜、泰安、临沂、潍坊等多个地方的农村以及济南周边多个乡村进行支农支教活动,向当地的农民宣传党的新政策,建立广播信息站,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并组建文艺队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地建立小型图书馆,开阔村民视野; 建立大学生与村民的共建村、普及科技文化和法律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带去了一些新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树立了他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下乡过程中,队员们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对新乡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公益慈善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山东财经大学的“齐鲁情”大学生支农服务队也因此分别于2004 年、2005 年两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

2. 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现状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对社会、服务对象和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也逐渐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 参与广泛化。随着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倡导与宣传和互联网络正面舆论的推动,公益性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是先进社会思潮和文化的追捧者。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参与更是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 年19 时08 分报道,自从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志愿者”这个词就跟国家、社会紧紧相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满怀激情地加入到奉献者的行列,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报名总数更是高达61 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到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总数的2 /3。《南方周末》道,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116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超过80 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70%以上,成为亚运志愿者的主力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周长奎书记在讲话中也指出: “2010 年全国项目办从1070 所高校选拔8619 名志愿者,加上200

8、2009 年2 年期、3 年期服务的志愿者,全国共有近15000 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全国22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志愿服务。把研究生支教团纳入西部计划管理体系,选派729 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中西部19 个省区市的82 个贫困县开展志愿服务。”[3]由此可见,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各高校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 2) 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虽然得到了社会和大学生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着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支教助学、扶老助残、扶贫济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内容,活动形式也大多集中在帮扶、支教、宣讲以及志愿活动等,较为单一。_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的原因很多,例如社团管理制度、资金、环境地域、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根本原因是思维理念创新不够,相关配套不够完善。相比其他国家的志愿服务,我国志愿服务型社团起步较晚,内容和服务形式还有待拓展。( 3) 服务动机多样化。大学生群体既渴望成长,具有社会责任感,又受到各种制约,显现了服务动机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得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大多数学生的服务动机包括帮助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锻炼自己等。小部分学生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功利因素。据南京大学刘珊珊、风笑天的社会调查显示,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中,赞同“锻炼自己”和“帮助有需求的人”为两大类调查人数的56. 1% 和44. 4%,并且同时选择两项的人数为47. 3%。[4]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慈善型社团活动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充实业余时间、增加社会知识与技能、结交朋友、为将来工作做准备等等。

二、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困境分析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高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面临着外部保障有待提高、服务体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激励体制、组织、培训机制有待完善,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对象局限化、内容单

一、支援需求平台不完善,志愿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理想和现实错位、支援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等各种问题的困扰,概括而言,其发展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1. 公益性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人文环境困境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缺乏深入了解和人文关怀。社会需要志愿服务,但是更多的是需求的因素,而缺少对志愿服务者自身价值、意义和志愿者的主体性的肯定。目前对于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管理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很少激发社会对于志愿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应有权利和需要的关心关注。要突破人文困境,将人文关怀引进社团管理,必须通过更多地关爱志愿者,激发志愿者对社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社团的活力,促进社团内部更加和谐,这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胡锦涛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__________”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团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从志愿者的自身出发,建立完善的的保障制度、尊重志愿者主体地位、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就是对志愿者的最大人文关怀。要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导、

发展上帮助志愿者。这是走出公益性学生社团发展人文关怀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2. 公益性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法律环境困境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面临着法律环境困境。从国家的层面来说,目前我国尚未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立法,但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有关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从体制上来说,志愿服务型社团的服务体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激励体制、组织、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因此,针对全国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来说立法和各种机制没有完善,因此对于高校的学生社团来说更加难以规范。各种机制的完善是志愿服务型社团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和必要措施。3. 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自身行为困境目前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从志愿者主体来说,志愿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往往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还存在着志愿者理想和现实错位、支援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等问题,志愿者活动就是为了取得某些证书或者有的学校提供期末加分等功利性目的; 从活动内容和方式来说,志愿服务型社团提供的服务比较简单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往往是临时性、一次性志愿者占了很大比例,常规性活动开展不足。

三、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路径

1. 继续调动志愿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积极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组织有管理,做好与服务对象的对接工作,让志愿者有强烈的归属感。二是培育社团的团队文化。通过社团团组织的网站和刊物,营造浓郁的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三是加强考核激励。做到考核“与培训挂钩、与服务挂钩、与成果挂钩”。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在工作中把志愿服务型社团建设和发展状况以及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作为考评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指标,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获奖情况记入《大学生成长记录》,并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定期对成效显著的学生社团、影响深远的社团活动给予表彰和奖励。校团委定期组织开展社团工作评估检查、评比表彰、典型宣传、经验交流等活动。2. 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建立沟通顺畅的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在服务渠道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注意借助新技术、新工具,比如BBS 论坛、热线电话、建议与意见电子信箱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山东财经大学鼓励志愿者自发建立博客、QQ 群、飞信等信息交流渠道,促进服务信息的有效传达。在服务内容上开放性地拓展社会志愿行动,包括在社会团体、慈善团体、社区团体中的行动( 比如学校和《齐鲁晚报》义工团体的对接) ,在公共职能中的志愿行动( 比如承担博物馆、图书馆的讲解员) ,大学生互助形式的志愿行动等,对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构建完善的自身建设的制度和机制,积极纳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首先志愿服务型社团应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其中,制定完备的组织机构、管理方法和工作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益型社团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落实保障机制可以使志愿者的志愿活动消除后顾之忧,是维护志愿者权利的体现。其次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激励体制。学校应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政策。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奖励办法》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后学校还应对志愿者的志愿活动开展定期培训,使志愿活动更好地开展。要积极纳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在社会志愿服务中完善学校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各种制度。2011 年5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中指出,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对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为我们深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研究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型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于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团发展报告

社团发展历程

社团发展倡议书

社团发展研讨会

社团发展计划书

社团发展建议书

社团如何发展

关于社团之发展

社团未来发展策划书

组织社团,扬长发展

社团发展
《社团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社团发展历程 社团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