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摘 要: 90后的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即是说一个人只有知本、固本、不忘本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建树完整的人格。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在西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感恩节,这一天,大家都要赶回家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可见,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感恩教育始终存在。

一、“感恩”意识的缺失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基本道德素质。现实是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在日渐被部分学生所遗忘。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自私冷漠、狂妄自大的人格特征,很多学生淡漠感情,精神空虚,“感恩”意识缺失。

感恩意识的缺失使部分学生在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感恩之心呢?

当今社会一些学生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在蚕食了他们的良知,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观中势必被削弱。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受挑战。 “感恩意识”的缺失有家庭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和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首先要感恩父母: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以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读来令人感动。这首诗后来简缩为成语“寸草春晖”,比喻父母恩情深重,难于报答。正是父母对我们有似海的恩情,我们才要想方设法回报他们。“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多的便是父母。孝的源泉是爱,是父母与子 1

女之间的爱,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感情。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到保全生命,从理解服从到努力认同,从立身行道到扬名后世,从生前侍奉丧葬祭祀到慎终追远都是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的支持,感恩父母的鼓励,感恩父母的无私的爱,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

(二)、感恩师长与朋友:

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师长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和教育,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这是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手术费=一杯牛奶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三)、感恩社会与祖国: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古往今来忠心报国的事例不胜枚举,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四)、感恩自然:

追求普遍的“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从人类所走过的历程来看,人类先民依赖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始终与大自然和谐共存,随顺自然。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资源爱护家园,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感恩自然是生存之基。

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离开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可能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见,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为什么时,他极为真诚的说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的确,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不可能有征服它的能力。相反,人类需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传乘下去。

三、感恩教育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改革开放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与信仰的危机给当职校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使其精神空虚,感情苍白,行为失范。早已忘却“粒粒皆辛苦”,他们把父母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把老师的教诲当作耳旁风。他们记得住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的个人档案,记不住父母的生日;没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争意识,逃课、泡网吧成了习惯,他们丧失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丧失了青年人该有的朝气蓬勃和崇高理想,精神颓废空虚。感恩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也是理想教育。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们要如“滴水穿石”般一点一滴的,持之以恒的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们从感受最深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老师,进而感激他人、感激社会。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才会因此多一屡阳光,少一点冷漠。

学会感激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

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四、感恩教育的实施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通过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感恩教育的实施。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教材等,发挥主题班会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

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社会转型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机遇和挑战,西方的价值观和“自我”思想冲击着优良的传统意识,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超越传统,要反对儒家感恩意识的扩大化,又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优化融和。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不管别人用什么方式来对待你,只要你的眼里充满感恩的目光,只要你的心里永怀感恩的热忱,你都会把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欺骗、鞭打、遗弃、绊倒和斥责,看作是一束阳光,一滴泉水,一丝微风,温暖你冷漠的心,滋润你失望的心,飘散你仇恨的心。不去责备任何一个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达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痛苦和愤恨的呢?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当父母给自己碗里夹菜时才会感觉到应该说声“谢谢”。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会将切开的蛋糕第一块留给父母,第二块留给老师,最后一块才留给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

明白事理更快的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中国德育;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3]、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云南教育出版社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及感恩意识培养的思考

节日教育与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