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9 草船借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指导学生“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引导学生先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然后侧重抓住人物各自的语言描写,进行精细的剖析,来感受鲜明的人物思想与形象。整个设计突出引导学生感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以便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故事及本课的视频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观看“草船借箭”视频资料。(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引入情境

1.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想。 2.导入:剧中的诸葛亮,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感受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初步感知“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按照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难读、难懂的语句,多读几遍。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在感兴趣的语段旁写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受。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互助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提醒学生注意:“擂、丞、寨”的读音;“忌、延、援”的字形;“丞”的笔顺。) (2)练习把长句子读通顺,其他成员对其进行指导与帮助。 (3)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或感受。

4.过渡: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瑜亮对话暗藏玄机,“草船借箭”将乾坤扭转。下面让我们一起练习朗读,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扫清了字词障碍,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练习朗读,了解故事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诸葛亮的个性特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不同的标记画出周瑜和诸葛亮的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小组推荐,全班进行朗读比赛。

(4)小结:人物的语言体现其个性,请同学们谈一谈周瑜和诸葛亮留给自己的印象。 2.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段落并做好标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部分,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3)师生共同概括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3.小结: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思想,老师为你们有这样好的学习习惯而高兴!老师为你们加油!

设计意图:围绕着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初步感受并概括人物个性;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草船借箭”部分,帮助学生理清“草船借箭”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思路结构,为精读课文作好准备。

四、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设计意图:要想透彻地理解课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是一方面,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消化,巩固课文内容的过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篇章,了解三国当时的形势,为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入情境

1.学生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导入:你们讲得真棒!既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将人物的形象讲得栩栩如生。老师都已经迫不及待想和你们一起深入研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的目的是巩固第一课时对“草船借箭”的全过程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准备。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析语言,演故事 1.研读人物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诸葛亮和周瑜对话的部分,并做好标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学生围绕人物的语言,集思广益、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①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②研读指导。(周瑜早有预谋,却不露声色,笑里藏刀。) ③小结:周瑜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①“不要推却”是什么意思?(不要拒绝。) ②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你是诸葛亮,听到周瑜这样对你说,你心里会怎样想?(可能会想:周瑜早有预谋,有意刁难。我只好先应承下来再说。) ③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从周瑜的话里发现了什么?(造箭必须得诸葛亮来完成,完不成就定罪于他。) (3)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①思考:“委托”是什么意思?(本文指周瑜把造箭的事托付给诸葛亮。) ②引学:诸葛亮一口答应下来,说明了什么?(说明诸葛亮早就识破周瑜的奸计,所以将计就计。)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①导学: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中,发现了他的哪些品质?(以大局为重,智慧过人。) ②学生用自己的话夸夸诸葛亮。

(4)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十天造得好吗?”

①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到了造箭用的竹子、翎毛、胶漆等材料,要造好十万支箭的话,十天能完成吗?(即便十天能够完成,但是周瑜因为有意刁难,所以故意不为诸葛亮提供造箭用的材料,最终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②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周瑜的险恶用心。

(5)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①朗读指导。(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用心,但化解危机的计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十分自信地立下军令状。朗读时,应以自信的语气来读。) ②“军令状”是什么意思?(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③导学: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周瑜以为诸葛亮已经中计,三天内他必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必死无疑。) ④“惩罚”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诸葛亮对周瑜的保证,完不成任务,就任凭周瑜定罪。) ⑤学生交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虽已将周瑜奸计识破,却不露声色,实则早有对策,表现出他超人的智慧与胸襟。) (6)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①“迟延”是什么意思?(本文指故意不给诸葛亮提供造箭用的材料,拖延时间,让他完不成任务。) ②学生说一说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嫉妒心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7)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①“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将计就计;对借箭的缜密考虑和周到安排;通晓天文知识;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知道曹操谨慎多疑,能做到知人。) (8)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鲁肃和曹操留给自己的印象。

(9)过渡:通过对诸葛亮与周瑜语言的分析,同学们了解了这两个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针对人物的特点,请各小组尝试着表演这个小故事!

3.表演“草船借箭”。

(1)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准备好道具。(酒席、军令状、学生自制用青布幔子遮好的草船二十条、鼓、草人等若干。) (2)小组内先分清角色,练习表演。(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 (3)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练习表演的情况,选定一个小组,在全班内表演。 (4)对参与表演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4.小结:周瑜阴险狡诈,暗藏杀机,心胸狭窄,嫉妒成性;诸葛亮胸襟开阔,以大局为重,胆识过人,才智超群。同学们,《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有着这样鲜明的个性,有机会请大家多注意搜集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的个性与心理,是掌握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个好方法,其过程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故事是掌握故事内容,而演故事则是一种人物角色的换位体验过程,在故事的曲折情节里,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

三、拓积累,设作业

1.学生整理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练习写一写,背一背。 2.作业:

(1)搜集《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读一读。

(2)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仿照本文的对话形式,写一组人物对话。

设计意图:从帮助学生扩充语言积累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人意见,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与运用的效果会更好。作业的布置实际上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内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视频片段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化魅力。形象思维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观看视频后,“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主人公诸葛亮和周瑜的各自形象会直观进入学生的印象世界,同时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到底课文是怎样写出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的呢?教材里的故事情节与视频是否相同?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激活,并产生一连串的困惑,如同一株将要破土而出的嫩芽,一缕春风、一滴春雨也会将其润化,助其长大。

2.角色体验,消化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好语文,重在实践与体验。为了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本节课采取了“演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在表演中,学生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其心理活动,这是学生了解人物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9草船借箭

19草船借箭

19草船借箭

19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19、草船借箭(推荐)

19草船借箭说课稿

19 草船借箭题目

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