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秦朝一统(竺红娜)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

竺红娜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秦朝一统》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第四节。其中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本课在第四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对应课标内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有很多的影视作品以秦统一作为背景让学生对这个历史事作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这个强大而短暂的王朝充满好奇感,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点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好奇去探究历史,分析历史。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辩证能力,开始能够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但因为农村学生基础比较溥弱,信息比较闭塞所以老师多提供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信息来弥补这个缺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朝的统一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在历史上,我国虽然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由于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初一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为了把历史事件和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印象,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把“焚书”“坑儒”的场面用动画演示出来,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起来,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 (

1、扮演秦小贩和韩小贩的交易过程来说明统一文字、语言、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

2、扮演秦始皇、李斯颁诏;2.设特别法庭进行《千年审判》──论秦始皇的功过);讨论法(分组讨论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讲授法。

学生准备

一、扮演角色的学生: 1.道具准备(如圣旨、击堂木) 2.根据各自扮演角色准备相应材料

二、全体同学(可侧重一点)

1、收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2、收集资料,准备开展“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的法庭辩论。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具体包括六个过程)即:创设情景,切入正题;小组讨论,引深主题;角色扮演,突出重点;教师讲授,画龙点睛;法庭审判,突破难点;课外拓展,思维发散。具体操作如下:

(一) 创设情景 播放《英雄》片段。

【提问】通过影片我们知道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而且最终统一了天下。那么,秦国是怎样统一天下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像资料

【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

四人小组讨论,代表相继发言:1.商鞅变法;2.秦国地理位置好;3.秦始皇雄才大略;4.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5.六国软弱;6.秦国君臣一心;„„ 集思广益,说得很全面。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提问】秦王嬴政采用什么称号,自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学生看书)请基础差点的学生回答。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秦一统后,秦的首都咸阳一片繁荣,各国的商人在此经商。这里汇聚的全国各地的商品,有一个韩的商人听说这个消息后,带着韩的特产来秦经商,但他不知道秦的风俗,不知道秦的语言,那他在经商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来表演这个小品,感受一下秦首都商业的繁荣。

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在笑料百出的情境中更深刻的体会语言不通、货币不同、度量衡不统一所带来的交流的不畅,所带来的流通的不便。(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选择外地的学生,让表演的学生讲自己家乡的语言,学生更能体会语言不通的障碍)

看完表演再让学生想象如果车不同轨,路不同道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自然的生出必须要统一的需求。也自然的实现了课程重点的突破。

即然在经济和文化上需要统一,那么政治上是不是应该还要象以前那要分封呢?让学生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代表相继发言:春秋战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再分封,最终历史又将进入诸候争霸的乱世,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应该要采取新的措施来巩固统一的国家。

那么秦始皇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呢,实现那千世万代传承的梦想呢。

小品表演:一个学生扮演秦始皇,一个学生扮演丞相李斯;“秦始皇”手拿圣旨宣读诏书(即巩固统一的六项措施),“李斯” 操作电脑课件,并作适当解释(特别是对货币,度量衡,驰道,文字,长城,灵渠作详细演示和解释)。 (具体内容见“秦始皇”诏书)

(说明)表演过程中对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的利弊,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利: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弊:专制主义,压抑自由。

就焚书坑儒,让学生讨论评价:①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钳制了思想,摧毁了文化。 “李斯”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解说: 采取了以上六条措施后,我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人口达二千多万!泱泱大国,何其雄哉!以上诏书,各地务必遵照执行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角色扮演,创设情景,以新颖的形式加深对秦始皇巩固统一 措施的理解,突出重点。

(四) 教师讲授

【教师】刚才,“秦始皇”君臣配合默契,演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使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的威严,专横和霸气,也使我们了解了丞相李斯的聪慧,勤政和忠君。现在用掌声感谢他们君臣的出色表演。同学们,秦灭六国,实现了疆域上的大一统,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又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思想,军事上实现了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合起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掌握的“秦朝一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好大喜功,追求享乐,不惜动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采用酷刑,大兴土木。(播放修长城,阿房宫,骊山皇殿的影视和秦朝酷刑的幻灯片。)

学生认真观看。

【教师】看了这些以后,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一个学生举手呈上一纸条。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适当讲解,使学生重点掌握秦朝统一的内容,点明课题。

(五) 法庭审判

【教师】宣读学生纸条内容:《状告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统治期间,残酷无比,大兴土木,我等实在无法忍受,希望早日把他推上被告席上。署名:秦朝人民。

同学们,接到诉状,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答:审判

【教师】好!我们现在就成立一个特别法庭,进行一次千年审判。秦始皇是对是错,是功是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等候审判以后发落。

学生活动:特别法庭《千年审判》 审判长:(学生一人) 原告:(秦朝人民:学生二人)

告修长城、阿房宫、骊山皇陵和秦朝酷刑──言秦始皇之过。(学生准备好这几项的状告词)

被告:(秦始皇和律师:学生二人)反驳-----论秦始皇之功。(学生准备好反驳的理由)

法庭调查:全班同学举手表态。 1.功大于过; 2.过大于功; 3.功过掺半。

法庭辩论:各方同学代表陈述理由。

法庭判决:秦始皇功过掺半,既是千古一君,又是暴君。 课件播放秦始皇功过顺口溜诗,学生齐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开展审判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秦始皇的功过。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辩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 课外拓展 拓展题:

1.如秦朝缺少商鞅变法而没有强大起来,秦国也没有称霸,那么我们的历史会怎么发展?

2.秦统一中国后,假如没有秦始皇,你认为会有那么多措施吗? 3.你怎样看秦始皇这个人?

4.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哪些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生课后任选一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思维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巩固知识。 这节课这样的教学设计量太大,可能需要二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操作,但本人认为这节课的内容和重要性,值得老师用二节课的时间去让学生学习、领会和体味。

《秦朝一统》教案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一统的企业文化

2.红竺幼儿园督导(复检)自评报告

一统美式家具 引领

《秦汉一统》教学设计

读《莎娜的红毛衣》有感

秦朝婚姻制度演讲稿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户籍制度

秦朝一统(竺红娜)
《秦朝一统(竺红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