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研读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3: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研读心得

航天学院友谊2班xxx

一、《讲话》发表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召开。这天的会和5月16日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主要听取大家的发言,参加过会议的老同志们回忆说,毛主席一边听,一边不时地在纸上记,时而还风趣地插上几句话。

5月23日,座谈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晚上,三根木棍悬起一盏汽灯,照得会议厅前一片通明。毛主席“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作了总结性讲话,这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的发表,主要有着以下两个方面的背景。 政治方面,当时全党正在自上而下地开展整顿党风、学风和文风的整风运动。与整风运动相联系的,是毛泽东进驻延安之后,以一系列重要著作,探讨了从哲学到经济,从社会到政治,从军事到文化的重要理论问题与战略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体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全新成果,经过政治上的斗争检验与理论上的不断升华,已被抗战以来的革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因此需要通过整风运动的学习与教育,使之得到贯彻与落实,从而达到统一全党的思想,强化精神的修养,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

文化方面,当时延安的文艺界,在总体活跃的情况下,在群众文艺方面出现了一些切近现实、服务大众的文艺追求,但在专业的文艺领域之内,也出现了一些不满现状、远离群众的文艺倾向。而来自国统区、大城市、部队中和陕西本地的文艺工作者,因为带着不同的经历与立场,观念与观点,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都争论很多,相持不下。一些意见通过报纸反映出来,一些意见经由肖军、欧阳山等直接反映给了毛泽东。延安的文艺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切实解决。

二、《讲话》所阐明的重要文艺理论问题

第一,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

那么,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关系到文艺的性质和方向。在抗日战争的具体环境里,首先突出工农兵的地位,是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斗争任务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革命文艺既要有鲜明的阶级性,又要有强烈的人民性。

毛泽东对文艺服务对象的排列是:领导者—工人阶级、同盟军—农民、主力军—人民的军队、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要为他们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这符合两个需要,既群众的需要和实际斗争的需要。而表现对象是“新的人物(工农兵),新的世界”,通过正面描写给人民以力量。如何表现?必须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党政机关,去了解和熟悉各种人,各种事,还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和他们打成一片。

第二,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这就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普及的东西比较浅显,适应人民的迫切需要;普及和提高是从人民大众是否喜闻乐见意义上讲的,正是以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依据的。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普及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就中国范围来说,革命和革命文化的发展不是平衡的,而是逐渐推广的。一处普及了,并且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了,别处还没有开始普及。因此一处由普及而提高的好经验可以应用于别处,使别处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得到指导,少走许多弯路。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因为这样,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文艺来源于生活,要真实的反映生活。

社会生活是文艺作品的唯一源泉。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能动的创造、有取舍、有加工。而且文艺的真实决不能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还蕴含着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

第四,文艺创作的典型化。

文艺的典型化过程,就是作家、艺术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选取那些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加以提炼和概括,以达到既出人意外又在人意料之中的艺术效果。文艺的典型化,首先是矛盾和斗争的典型化,包括各式各样的矛盾。这种创造出来的典型,既反映一定社会生活本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既要在人意料之中又要在人意料之外。典型的人物形象,应当是一种独特的发现,既能概括某一类人的某些共同特征,又要突出人物形象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特点,使共性和个性达到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

文艺典型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着眼于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人物性格,从具体人的个性、特殊性出发,才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第五,文艺批评与思想斗争。

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首先,繁荣文艺创作,必须活跃文艺批评。因为文艺作品要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除了作品本身的条件外,还必须靠活跃的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按照政治标准来说,一切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成进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动群众离心离德的,反对进步、拉着人们倒退的东西,便都是坏的。

三、《讲话》的历史意义及启示

《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有力推动了文艺界整风运动,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 1.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按照《讲话》精神,他们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1943年春节开始的延安新秧歌、秧歌剧运动,涌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优秀作品。此后,春节成了解放区农民的艺术节。秧歌运动还发展到各解放区,并随着解放战争向全国推广,为坚持抗战和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扩大了党在国统区、沦陷区进步文艺工作者中的影响

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摘录和摘要形式刊登《讲话》主要内容。4月,郭沫若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介绍、学习《讲话》精神,并连续以《一切为人民》、《向人民大众学习》、《走向人民文艺》等为题,发表多篇文章,号召进步作家“努力接近人民大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言语、习惯,一切喜怒哀乐的外形和内心,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上海、香港等地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讲话》将会对自己的创作思想产生指导作用。他们还以各种形式发表《讲话》内容,使《讲话》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3.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讲话》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艺术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从而奠定了革命文艺发展的理论基础,确定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经典研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三次修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阅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有感

读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

毛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

读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材料]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研读心得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研读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