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0: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文章。然而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差,视野窄。结合多年农村执教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好“三步”。

一是激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难度入手,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度。《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简单”这个度。如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就不要急于让其写成篇作文,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不要求有开头、结尾,可以没有文题等等,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算达到要求。这样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彻底消除畏惧情绪,就容易激发兴趣。

(二)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自己周围的事。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走向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社会调查、游览

等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去观察,去体验;搞好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作文从自己最兴趣的材料入手,做到言之有物。例如上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装修,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就这个内容写一篇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都充满了激情,创作欲望空前高涨,文章自然能有感而发。

(三)从写作目的入手,让学生走“有所为而作”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机,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教师节时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三八”妇女节时给妈妈写一封信;指导学生写日记,使之把内心烦恼的事记下来等。通过给学生提示写作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习作中逐渐悟出作文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畏惧感则自然消除,兴趣随之而来。

(四)从增强成就感入手,使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班上朗读,放入“作文园地”里,在广播中播出,选送到各级报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是累材。积累素材,就是为作文“蓄足”底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学生经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就能了解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等词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自然有材可用、有规可循了。

(二)让学生多看。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观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

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笔下便不会干枯。

(三)让学生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

录。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等,只有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二是要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三是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同样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日记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记“流水帐”,应该有所偏重、突出新颖。

三是练技。练习写作技巧,就是一个不断升华学生写作能力,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过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词汇后,要在作文时运用自如,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练”。

(一)循序渐进法。在学生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命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一是由局部描写向整体成文渐进。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片段描写。例如写人,就可以专门进行外貌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等到学生局部描写掌握熟练后,教师指导再进行整体结构的合成。看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等等。二是命题由浅显向抽象渐进。作文时,如果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设计系列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二)综合训练法。一是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让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等。到时学生就可以积累一大本图文并茂的研究、创作成果,并相互阅读、欣赏。这样,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成了一个探索、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也成了一个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这种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就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

“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多元化练习。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作文教学亦无固定的模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作为师者,在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从而培养学生作文的灵气和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点滴 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如何提高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