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高海燕

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

(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

(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着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

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1)评价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考试。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考试和分数,其实它直接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交往中的教学评价及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语文素养的影响,乃至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它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考试方法和手段本身并没有错。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诠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我们应关注的是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

(3)新课程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一)从课堂新用语看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倡导新的教学方式。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仅从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新的教学用语中就可见一斑。下面试析几句最常用的课堂用语。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能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按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还和谐了师生关系。

2.“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校朱华奋老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当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能具体说说(或写出)自己的想法吗?”

——创造性思维要落实到创造性表达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我教《纸奶奶的生日》一文以后,问“你还能造出什么样的纸?”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纸。这时,我不满足于学生说出一个名称,而是让学生具体描述一下想象中的纸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便用以前

学过的“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把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组合,让创造性的思维变成了创造性表达,使课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从校本教材的开发看我校课改的新举措

——阅读教学不可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针对中、高段学生的特点,分别编写了《自主阅读系列训练》、《每周课外五件事一卡通》、《古诗词背诵与欣赏》、《识字卡》、《儿歌背诵》等校本教材,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拓宽知识面和读写能力。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进行,我校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指导阅读校本教材及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针对中、高段学生特点,重点指导读书方法,逐渐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提倡亲子阅读(闲暇时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交流);同时,我们还组织读书交流、故事演讲、读书心得展评、朗读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词,每节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小故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大了阅读量。我校学生小学毕业后,远远超过了新课标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课外阅读量远远超过了150万字,90%以上的学生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将读书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好读书,读好书,成为我校语文学习的一种风气,许多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学习潜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相应的对策尝试

困惑1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 学习,但是,作为低段学生在的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1)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困惑2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境观,做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

对策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困惑3

教材将“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它使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则显得导向欠明,这样让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具性训练的度,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难度更大,这便成为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

对策

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工具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们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我对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区别的认识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

对新课程初一英语教学的思考与认识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

我对远程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