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部分:西安城墙讲解稿VIP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0: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安城墙景区讲解稿(VIP)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西安城墙景区的讲解员XXX,我代表西安城墙景区欢迎各位的光临,祝愿各位领导在此游览愉快。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西安城墙的南门外,南门是四个主要城门中保存最完整、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前面的吊桥和闸楼,也是西安城墙现存唯一的。闸楼,掌控着吊桥的起落和闸门的提放,兼管晨昏报时,作为城防体系的前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逢贵宾到来时,我们便落吊桥、升闸门,让贵宾从专用通道进入城内。

特别是当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到来时,我们还要举行盛大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再现千年古都喜迎宾客的盛世场面,使宾客们亲身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一九九八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首站西安,就是通过南门吊桥贵宾通道进入西安城的。

仿古迎宾仪式是根据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礼仪,并融入中国古代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而推出的一项旅游活动。届时,吊桥将会徐徐放下,闸门将会缓缓升起。在古朴、雄浑的大唐乐曲声中,身着金盔铁甲、手拿仪仗兵器的士兵列队出现,掌灯仕女和文臣武将迎出城门,仕女翩翩起舞向嘉宾敬献“迎宾酒”并颁发“通关文牒”,使臣们齐呼“恭请贵宾入城”。伴随着气势恢宏的盛唐乐曲,贵宾由仕女引导沿御道通过吊桥入城,这是古城人民为表示对贵宾的欢迎而特地举办的隆重仪式,可以说是礼仪之都的一大盛世,曾先后接待过许多国内外领导人,被誉为“中华迎宾第一式”。

现在请XXXX陪同各位贵宾从贵宾专用通道进入城内。

此时此刻您看到的这弯碧水便是西安护城河,宽45米、深8米,绕城一周14.6公里,是西安城的第一道屏障。它曾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拒敌于城河之外,保护西安城内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蓄水排洪,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城市美观。现在我们城墙的护城河试验改造段已成功向游人开发,河水清澈,还有游艇等娱乐项目。(补充1)

在古代,如果您想越过护城河到城里,唯一的通道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吊桥。桥身用榆木或槐木制成,桥头上有铁环,环中贯有铁索、辅以麻绳,直系到前面的闸楼上,在桥后的立柱上安有铁滑轮,这样利用滑轮吊桥就可以起落自如了。直到民国初年,吊桥才被马路所代替,失去了军事壁垒的作用。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吊桥是西安环城建设工程****年在原址上重新复原的唯一的一座。(补充2)

通过吊桥进入闸门,我们已经来到了月城。这座城形似弯月,故称为月城,它也是城内的第一道城。在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们可

连同自己的羊、骑的马等进入羊马城暂避歇息,等候城门开启后再进城,故得名“羊马城”。

据说,城墙的修筑是从夏朝开始的。说起夏朝建城,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夏王启有一条心爱的黄龙坐骑。启常骑它上天宫与诸天神谈论治国之道,返回人间向他的臣民传达天帝的旨意。不知过了多少年,黄龙老了,再也无力腾飞了。当它快要咽气时,启非常伤心,抚摸着龙头泪流不止。黄龙偎依着他说:"我的主人,你不要伤心,我死后,你把我的身体盘成一个方形,你住在里面,我的灵魂将永远护卫你的安全。"黄龙说完就死去了。启遵照黄龙的遗言,把它的身体盘成一个方形。第二天早晨启从他屋里走出来,只见昨天放黄龙身体的地方,出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城垣,上面还建有一座凌空高耸的城楼,启惊喜望外,立刻命令臣民在城垣里修建宫殿。宫殿建好后,启和王族们都搬进去住,他在高大的城垣保护下,平安地度过了执政期。此后,历代国王都仿效启,修筑高大的城墙保护自己的安全。当然,这仅仅是个神话传说,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城墙始于周朝。

西安城墙是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建筑,自公元582年筑城到现在,已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各个朝代都有所修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对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使他重现了昔日的雄姿,2004年12月26日,随着城墙火车站工程的完全合拢,标志着西安城墙已全线贯通,基本上恢复了历史风貌,并形成了墙、林、河、路四维一体的西安城墙景区,所以到西安城墙景区观光游览的朋友都可以骑自行车或坐电瓶车绕城一周,观光城墙周边的风景。(补充3)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性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木结构的过梁式,从军事角度来看,这种城门最大的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要设置水池,以防敌方火攻,也因此留下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城门的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箍着九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钉,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钉。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的钢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方形小城便是瓮城,所谓瓮城,是在城内筑成一个封闭的空

间,敌人一旦进入城中,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捉鳖”,故而得名。翁城墙与大城墙高度相同,背面依托大城,前面有羊马城护卫,在军事方位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现在的所在地就是南门也叫永宁门,唐朝时称为“安上门”明朝时才改为“永宁门”——取永保安宁之意,门名由陕西第一任总督张凤翙书写,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最完整的一座。

现在让我们上城参观,我们拾级而上的台阶叫登城踏步,原建在城内,东、南、西、北各一处。在四个城门开盘道时改在瓮城内,方便游人登城参观。

另外在城墙内侧还建有可供三辆马车并行,呈二十五度角的斜坡,供马车行驶和士兵登城的道路被称作“登城马道”。现在全城共有登城马道10处。

站在城墙上,才能真正感受到千年古城的雄姿。西安城墙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距地面的高度为12米,绕城一周13.74公里。

这是西安城墙的历史变迁图,从此图大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西安城墙的历史演变。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海外华人都以“唐人”自居,甚至他们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朝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第二年就开始修建都城——大兴城,大兴城的规模十分宏大,北接龙首原、东临浐灞河、南依终南山脉、西距秦汉故都。

唐长安城是在随大兴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由三部分组成,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其中,宫城为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为政府机关所在地,外郭城为居民区和商业区。

唐长安城的周长是37公里,面积达84平方公里,是现在明西安城的7.5倍。全城以155米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街道宽敞整洁,纵横交错,把整个唐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区域,称为“坊”。“坊”是当时百姓们的居住区,有方正统一管理,日出擂鼓3000开坊门,日落擂鼓800闭坊门。平时实行严格的宵禁政策,仅元宵节三天可彻夜敞开。(补充4)

唐长安城有三组宫殿,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太极宫位于城北部正中,坐北朝南,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太极宫有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太极殿,曾是唐太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政治中心,也是皇帝接见群臣,商讨政事,举行大典之地,相当于明清故宫的太和殿;东宫是太子居住之地;掖庭宫是古代宫女居住之地,即现在

古都大酒店的南边有长约500米的一段唐代宫墙遗址,人称“西五台”。

太极宫最有名的地方数“玄武门”,因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而名垂青史,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就在这里发生。(补充5)

在宫城与皇城之间,有一条宽300多米的横街,相当于现在陕西省政府前的新城广场,是当时唐朝政府设宴迎接外国使节的迎宾广场。

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内”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大明宫初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修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便死。高宗李治年间重建大明宫,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的中心。(补充6)

兴庆宫所在的位置,原是城内百姓居住的龙庆坊。唐玄宗没有当上皇帝之前,与其四位王兄居住在这儿,人们称之为“五王宅”。玄宗登基之后,营造宫殿,改“隆”为“兴”。自公元728年,玄宗由大明宫入兴庆宫居住听政,这里成为盛唐的政治活动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失掉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安置退位的太上皇的住所。(补充7)

曲江池遗址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曲江池村,距市中心约5公里。它曾是汉、唐时精心设计建造的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盛唐时期,这里是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场所,那些贵族仕女,车马侍从,悠然游宴于曲江,所谓“曲江流饮”被称为“长安八景”之一。

芙蓉园是曲江池风景精华荟萃之地,现仍有紫云楼,彩霞亭等建筑遗址。唐玄宗曾专门沿外郭城东城墙修筑了由兴庆宫到芙蓉园的夹道,以便经常到这里来游赏。(补充8)

西安古称长安。"长安自古帝王都",我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十三个朝代据此为都,城池建设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周沣、镐二京城、秦咸阳城,而汉长安城周长23公里,当时不仅在中国是最大的城池,而且比同时期的西方第一大城市罗马城还大40%。其城墙高3.5丈,宽1.7丈,墙体用精选的黄土夯土修筑而就,其坚硬度不让砖石。虽历经数千年凄雨苦风的侵蚀,也没能使它们彻底消失,至今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还可看到高数米的断续绵延的城墙残体。(补充9)

由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的隋大兴城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中旷古未有的杰作。唐长安城以隋大兴城为基础,扩建了外廓城。唐长安城周长37公里,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比占地63平方公里的老北京城还大,是今西安城的七倍。其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廓城三个部分组成,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空前绝后

的最宏大壮观的古代城池。唐长安城不仅建筑规模庞大,而且还很整齐,街衢纵横,里坊井然。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赞誉它"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唐都城成为以后各朝建设都城的楷模

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西安城墙则是明代建筑。明太祖朱元璋还未取得天下时,其谋士朱升曾向他上书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建议。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所以十分重视修建城墙,建立防御体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次子朱樉为秦王,镇守西安府。同年,在原唐"皇城"的旧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筑城工程,先后用了八年时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终于建成了这座雄伟壮观的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自筑成至今已历经了六百多年的沧桑,除去小修补外,基本上是相隔二百余年大修一次。第一次即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都御史张祉对城墙外皮全部包了砖。第二次是清乾隆46年(公元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修缮、改造了全城排水系统。1983年开工的西安环城建设工程便是第三次大规模修葺。经过十多年来的全面修复,西安城墙已基本恢复其原有风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城池,属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明清时西安只有四座城门:南门(永宁门)、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

南门(永宁门):因为南方是火神所在地,为了避免火灾,炉灶一般不朝南开,以求永保安宁。这里不开正南门以示诚心。它是西安城墙四门中恢复最完整的一座。

东门(长乐门):因明朝国都南京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祝愿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之意。

西门(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明清西安城门“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北门(安远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之恩归顺,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闸楼、箭楼、正楼(大城城楼)。

闸楼是控制吊桥的升降和提放闸门的。闸楼我们已经参观过了。

箭楼:顾名思义射箭防御。共有66孔箭窗,视野开阔,对有效、精确杀敌起到很好的作用。箭楼与闸楼一样,箭楼有三面城墙与身后的主城墙相接,并形成与正楼之间

的翁城。无论敌人进入月城或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

遗憾的是南门箭楼在1926年“二虎守长安”战役中毁掉了。“二虎守长安”战役是一次攻守战斗激烈,充分显示城墙“深沟高垒”作用的战斗。

1926年春,北洋军阀吴佩孚的走狗刘镇华率所部“镇嵩军”12万人由河南入陕,企图攻占由陕西国民军控制的西安城,为北洋军阀扩大地盘。刘镇华破潼关后长驱直入,迅速把西安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督办李虎臣和二师师长杨虎城的部队总数不足3万人,全城40万人被围困孤城长达八个月之久,“二虎”一方面动员全体士兵和全城百姓以城墙为屏障顽强抵抗,一方面又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救。城外的“镇嵩军”也加紧了破城的攻势,穷凶极恶的“镇嵩军”因与城内的守军相持不下,便想困死城内的军民。他们放火烧了城外已成熟的麦田40万亩,冲天的火光延续了五六日。城内居民饿死的就有两万余人。“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碑”守城战坚持得非常艰苦,直到10月,受广州国民政府编制的冯玉祥部队奉命援陕,他们星夜兼程,出奇制胜,连打四仗,使刘军全线溃退,狼狈窜出潼关,解了西安之围。在这次战斗中,南城门失去了箭楼。

眼前这座城楼就是正楼,是防御体系的主体建筑,高32米,长43米,青瓦宝顶,重檐飞峭,庄重稳健,气度不凡,大有主帅之神威,战时是主帅坐镇指挥的指挥所。城楼为二层三重檐,明朝时西安府是朱元璋之子朱樉的封地,属皇子封秦王。因而城池的建筑等级仅次于都城南京,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的屋顶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美观与实用的统一。

请大家在仔细看,城楼正脊两端的剑柄兽吻高耸,与戗脊的兽头默然互视,相映成趣。据说正楼两端的“兽”是龙的儿子叫“螭”,它喜欢攀高望远,吞火咽电,因而火神和电母都十分怕它,有它的地方从不遭火灾电击,所以,人们就在屋脊上塑造螭的形象驱赶火神,电母,以避免火事。(补充10)(补充11)

现在大家向北看到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钟楼。

它位于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4条大街交汇处。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所以叫做钟楼。

钟楼始建于1384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当时,那里是西安城的中心,不过在它建成约200年后,由于城门改建,新的四条大街形成,钟楼明显偏离市中心。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原来的钟楼整体迁建到了现在的位置,基座是当时新建的,楼主体是移建的原材料。

钟楼基座是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宽35.5米,全部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楼檐四角攒顶,檐

下饰有彩绘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和钟楼遥遥相对,在钟楼西北方500米处,可以看到又一座宏伟的古建筑——鼓楼,它创建于公元1380年,比钟楼早四年,以前楼上悬架一面木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上的钟形成“晨钟”“暮鼓”,古称作鼓楼。后来鼓楼不再用来报时,只是在战争时才擂鼓报警。

大家请看,我们脚下的城墙顶面称为“海墁”,意为像海平面一样宽阔,平整,它以三层青砖铺砌,可供六辆车并行。但您也许已观察到它并不是水平的,而是由外侧向内侧倾斜,主要用于排水。其实,清以前的城墙顶面原来是平的,在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对西安城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即西安城墙的第二次大修葺。在这次工程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改造了全城的排水系统,他首先统一了全城城顶的内倾度为5度,然后以40—60米的距离,在城内侧用砖砌了一个个直立的流水槽,槽上有吐水口,下有滴水石,雨水一到海墁上立刻顺海墁的坡度流入流水槽,沿滴水石很快散进阴沟,有效地保护了城墙墙体不受损坏。西安城墙之所以能保存至今,这套完备的排水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全城共有这样的流水槽167个。

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到流水槽,同时我们看到的这条街就是顺城巷(补充12),古时的跑马巷,现在已经全线贯通。

从南门到文昌门一段是西安城墙顺城巷试点改造段。90年代后期,西安古城改造转向了“保护性开发”,2003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市规划局提出了“唐皇城复兴计划(补充13)”,在这种大环境的引导下,建成了南门——文昌门传统文化街区,长500米,占地168亩,是顺城巷周边环境整洁的试点地段。目前,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文化韵味浓厚的建筑群。

身前的这座矮墙为“女儿墙”,主要是防止士兵作战时摔到城下,保证士兵在城上作战安全的。

与“女儿墙”相对,沿城墙外侧的称为垛墙,共有5984个的垛口,可供士兵射箭和瞭望,下方的小方口称悬眼,做射击口。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二层小楼称为敌楼。

在城墙上每隔120米建有一个伸出城外的20米宽,12米长,与城墙顶齐高的墩台叫做敌台,俗称“马面”,全城共有马面98个,它的出现使士兵作战视野开阔,战术运用灵活,打破了长期以来城上作战局限性大的水平战线,开创了城上立体战场。按马面120米的间距计算,60米的中心恰是弓箭、擂石等投掷类武器的有效射程。两个马面

之间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火力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防守功能。每个马面上都建有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敌楼,驻守士兵。今天,我们看到这一座座威严耸立的古建筑,仍可以想象出昔日那金戈铁马,鼓号雷鸣的惨烈场景。

前方就是魁星楼。

魁星楼是为祭祀主宰文运兴衰之神“魁星”而建的。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在我国古代有观天象以定世事的传统,魁星的形状像斗,而斗又是量具,由此联想到衡量人才,所以魁星又是被认为是主宰文运兴衰之神。早在宋代的时候就有祭祀魁星的习俗,从此以后各个朝代各个地方都在文庙、学校等文化昌盛的地方来建魁星楼。

西安的魁星楼建在城墙的东南方向,与南门城墙相距667米,而城墙是古代用以军事防御的设施,那么,西安的魁星楼为什么建在南城墙上呢?这与当时的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它的位置来看,正北是碑林。

碑林(补充14)原为明清时的孔庙,由于碑石耸立如林,非常壮观而得名。建于公元1087年,保存有从汉到清代的各代碑石、墓志3000多块,分别置于7个陈列室,6个墓志廊和一个碑亭展厅。碑林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以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其西北面是关中书院(补充15)即现在的西安师范学校所在地,东北面是宋代京兆府府学所在地,难免是唐长安城国子监所在地,因此这一带文化比较昌盛,魁星楼也因此建在这里了,下面的城门也因此取名为“文昌门”。

西安城墙还有四座角楼,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角。角楼主要是辅助城楼作战以保卫四方的安全,但是其中有一个角非常独特——西南角。西南角为一圆形角台,而其它三角则为直角。据考证,这个圆角是唐“皇城”角台遗址,原址是圆形,明城修建时,西南城角没有重修,就按原样加砖添土,才形成这一独特的城角。(补充16)

至此,大家对西安城墙的高空防御网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是,闸楼与正楼遥相呼应,控制吊桥、城门局势。而角楼镇守全程四角,辅助大城楼,传递大将军号令以及全城战势,而敌楼则利用其外突的特点形成正面以及两楼间三方面的交叉火力,阻击城门,减轻城门压力,这些附属军事设施也使城墙相得益彰,构成了深沟高垒的军事城垒,使西安城墙防御体系“固若金汤”。

西安城墙集城墙设计之精华,各代建筑师运筹技术之巧思。它既是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又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科学的建筑结构和完美的外部造型有机结合,达到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统一。城墙的建设是中国古代建筑史、军事史、政治经济发展史的一个历史的缩影。今天的城墙虽已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功能,但它作为古代建

筑艺术的杰作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近年来,西安城墙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登上城墙,领略古城雄姿。城墙迎接过美国总统克林顿,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国际名人和众多团体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再现了千年古都喜迎嘉宾独特而隆重的礼遇,使贵宾们亲身领略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被誉为“中华迎宾第一式”成为西安城墙的一个重要的旅游项目。一年一度的西安元旦越野赛和城墙马拉松赛;历届西安古文化艺术节城墙游乐活动和焰火晚会;大型艺术灯会等众多既展示历史风采又具有参加、观赏、娱乐性质的活动使城墙古为今用,成为西安市群众参与最广泛,人数最多的。城墙是对外文体活动场所和对外开放的载体,古老的西安城墙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豁然雄姿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城墙参观游览!

撰写人:游客服务部全体导游 撰

西安城墙英文导游词

西安城墙景点导游词

西安城墙英文导游词

西安城墙小学生导游词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西安城墙的故事

西安城墙钟鼓楼沿途导游词

西安城墙的优秀导游词

北京、西安、南京、苏州四地城墙调查报告

讲解稿

第一部分:西安城墙讲解稿VIP
《第一部分:西安城墙讲解稿VIP.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