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大纲(xinchuan)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0: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传、影视方向)

教学大纲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外国文学是新闻传媒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以讲授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分析鉴赏名家名为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二、教材选用依据

本课程选用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朱维之等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教材简洁、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欧美文学的发展全貌,并对重点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有利于对处于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对欧美文学的主体接受;有利于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美学及文学理论知识对欧美文学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原则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由“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评议总结,课后思考”五个环节构成,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四、教学总学时及学分

72学时;4学分。

【本文】

第一章 欧洲古代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内容要点:古希腊文学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征;《荷马

1 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俄狄浦斯王》及古希腊悲剧的特征。古罗马文学的成就,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

二、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及对欧洲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第三节 希腊戏剧

一、悲剧与喜剧的起源;戏剧的繁荣与奴隶主民主制的关系。

二、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古希腊悲剧的贡献。分析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

三、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及其《阿卡奈人》等作品。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概述

一、古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文学发展分期。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

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10学时。 作业与思考:

1.古希腊文学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文学成就。

2.希腊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3.为什么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4.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

5.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对戏剧艺术发展的不同贡献。 6.分析俄狄浦斯、美狄亚形象。

2 7.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 8.古罗马文学的历史地位及主要成就。

9.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的主题。

10.希腊文学对欧洲文学的重要影响? 11.解释:俄林波斯神系。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四种主要类型,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价值;了解但丁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神曲》在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上的两重性。

第一节 概述

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教会文学与《圣经》、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与市民戏剧。

第二节 但丁

一、生平与创作。

二、《神曲》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其思想与艺术上的两重性。

三、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6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2.圣经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有何影响? 3.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分类及主要成就? 3.骑士文学的分类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4.但丁的文学地位与文学成就。 5.《神曲》的主要艺术特点。

3 6.为什么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分期,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堂吉诃德与桑丘形象;哈姆莱特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彼特拉克的《歌集》与薄迦丘的《十日谈》。

三、法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及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拉伯雷的《巨人传》。

四、西班牙文艺复兴的特点;维伽及《羊泉村》;流浪汉小说。

五、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乔叟、托马斯·莫尔、斯宾塞;“大学才子派”。

第二节 塞万提斯

一、生平与创作。

二、《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堂吉诃德、桑丘)、艺术成就。

第三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戏剧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

二、《哈姆莱特》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三、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化”。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对哈姆莱特形的象的专题讨论。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10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化”。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4.《巨人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文主义思想? 5.流浪汉小说对西欧的文学发展有何意义? 6.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7.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9.《哈姆莱特》分析。

6.哈姆雷特的“延宕”是由什么造成的?他的形象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7.深入分析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三个悲剧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8.总结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十七世纪英、法两国文学发展概况及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掌握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分析《伪君子》中答尔丢夫形象及该剧的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古典主义;莫里哀的主要成就;分析答尔丢夫形象。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英国文学及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二、法国古典主义产生的基础;古典主义的特征;古典主义悲剧: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罗马克》与《费德尔》;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拉封丹的《寓言诗》。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早期的《太太学堂》,中期的《伪君子》、《悭吝人》、《恨 5 世者》、《乔治·党丹》,后期的《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形象;剧本的民主倾向;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4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古典主义、三一律。

2.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代表弥尔顿的重要贡献。 3.总结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分析《伪君子》、《悭吝人》的主要人物形象。 5.莫里哀对喜剧的主要贡献。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理解启蒙主义文学和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了解歌德的生平、思想、创作分期,掌握《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分析其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及感伤主义文学;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歌德的主要贡献;分析浮士德、靡非斯特形象。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感伤主义。

三、法国启蒙文学。百科全书派;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的创作;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影响。

三、德国文学。莱辛在德国民族文学发展中的奠基作用;“狂飙突进运动”;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第二节 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二、《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形象分析;《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6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狂飙突进运动、感伤文学、哥特小说。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

3.英国启蒙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及作品。 4.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5.“狂飙突进”运动对德国启蒙文学的重要意义? 6.歌德的创作分期及主要的文学成就。 7.分析维特的形象。

8.如何理解浮士德形象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浮士德精神”是什么? 9.为什么说歌德的《浮士德》是三百年来西方先进人士精神探索的总结?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在各国的发展概况及重点作家的生平、创作分期;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把握《唐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湖畔派;《唐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美丑对照原则;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重性;奥涅金形象与“多余人”。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湖畔派”及雪莱的创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 俄国文学浪漫主义

7 文学成就。

第二节 雨果

一、生平与创作:《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之战;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其他长篇小说。

二、《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三、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拜伦

一、生平与创作:拜伦对“湖畔派”消极倾向的批判;《东方叙事诗》与“拜伦式英雄”。

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三、长诗《唐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四节 普希金

一、生平与创作: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历史剧;小说。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形象。

三、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专题讨论雨果人道主义的内涵。 授课时数:8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耶拿派、海德尔堡派、湖畔派、拜伦式英雄、世纪病、多余人。 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和文学传统是什么? 4.浪漫主义文学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如何?各个国家的特色是什么? 5.拜伦诗歌的讽刺特点。

6.通过分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看拜伦艺术创作的成就和特点。

7.雨果的人道主义特点。 8.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8 9.怎样理解《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形象的复杂性? 10.分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11.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 12.总结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13.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形象。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及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教学目的: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概况,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斯丹达尔的生平与创作,分析《红与黑》的时代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世界观、创作及作品分类,分析《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掌握《高老头》的人物、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于连形象及《红与黑》的艺术成就;《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与艺术成就。分析高老头和拉斯蒂涅形象。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司汤达

一、生平与创作。

二、分析《红与黑》;于连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思想。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

二、《人间喜剧》的总体结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

三、分析《高老头》。分析高老头、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形象。 9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专题讨论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8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现实主义。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 4.司汤达创作的艺术特色。 5.分析于连形象。

6.巴尔扎克的思想倾向及其创作成就。 7.谈谈《人间喜剧》宏伟构思。

8.从巴尔扎克创作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9.分析高老头、拉斯蒂涅的形象。 10.分析《高老头》的情节结构。 11.于连和拉斯蒂涅比较。

第八章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掌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重要作家的创作成就。分析狄更斯的重要作品,分析《双城记》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哈代的创作成就。

内容要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苔丝形象。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九世纪英国社会背景。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三、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肖伯纳、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哈代的创作,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第二节 狄更斯

一、生平与创作。各时期的重要作品与创作特点。

二、《双城记》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4学时。 作业与思考:

1.分析简•爱形象。 2.狄更斯的创作特色。

3.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4.总结《双城记》的艺术成就。

5.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和雨果人道主义比较。 6.解释:威塞克斯小说。 7.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特点。 8.分析苔丝的形象。

第九章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掌握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重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自然派;多余人;《外套》与“小人物”形象;《死魂灵》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复调小说;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创作及其分析;契诃夫中短篇小说及戏剧的创作。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各时期文学发展概况;“自然派”、“多余人”、“小人物”及“新人”。

二、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勃夫的文艺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奥斯特罗夫斯基、谢德林的创作。

第二节 果戈理

一、生平与创作。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戈拉德》与《彼得堡故事集》;《外套》;《钦差大臣》。

二、分析《死魂灵》中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含泪的笑”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生平与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思想的发展,分析其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倾向和小人物形象;介绍《白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等作品。

二、《罪与罚》对城市贫民生活的反映;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陀氏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复调小说”。

第四节 托尔斯泰

一、生平与创作。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创作分期;介绍《战争与和平》与《复活》;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形象;总结托尔斯泰主义。

二、《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安娜悲剧的根源;小说的艺术成就、心灵辩证法。

第五节 契诃夫

一、生平与创作。创作分期;分析重点作品:《苦恼》、《套中人》、《第六病室》等;介绍戏剧《樱桃园》。

二、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专题讨论《安娜·卡列尼娜》。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10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自然派、多余人、小人物、复调小说、托尔斯泰主义。 2.分析《死魂灵》中的地主形象。 3.总结果戈理创作中的讽刺艺术。

2.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双重人格形象。 3.《罪与罚》的思想、艺术特色。

12 4.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 5.分析托尔斯泰的忏悔贵族形象。 6.总结《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结构。 7.分析安娜的形象。

8.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形象。 9.什么是“心灵的辩证法”?举例说明。

10.分析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第十章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概况;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废奴文学;《草叶集》的浪漫主义特色;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概况。

二、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及其《草叶集》。

三、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创作。

第二节 马克·吐温

一、生平与创作。 介绍《竞选州长》、《镀金时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二、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4学时。 作业与思考:

1.解释:废奴文学。 2.19世纪美国文学特点。

3.总结惠特曼《草叶集》的思想、艺术特色。 4.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

13 5.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二十世纪欧美社会发展概况,掌握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总结现代主义主要流派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内容要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分析卡夫卡《变形记》。

第一节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况。介绍罗曼·罗兰、海明威、高尔基、肖洛霍夫等。总结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介绍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分期及其主要流派。

二、分析卡夫卡《变形记》。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4学时。 作业与思考:

1.如何理解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2.解释:海明威的冰山创作原则。

3.总结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4.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哪些文学流派?它们各自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特色是什么?

6.总结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分析卡夫卡《变形记》。

【参考书目】

阅读书目(打★号为必读书目)

14 ★《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神曲》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伪君子》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浮士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悲惨世界》雨果著,李丹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红与黑》斯汤达著,郝运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高老头》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双城记》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斯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著,周扬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母亲》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等待戈多》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解读

考研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简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世界文学概念、比较文学以及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考研专业课试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大纲(xinchuan)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大纲(xinchuan).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