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野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野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野草》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植物的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能自觉在课前查阅资料,熟读课文,有较强的探究学习意识,有一定的朗读感悟能力,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在自主空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链接时代背景,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形成具像,领悟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忧国疾呼的爱国情怀。

3、时空拓展,引发感受,深入领悟本文阅读的时代意义,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

教学难点: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层解读。 教学模式与手段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

《赋得离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远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2、刚才同学们背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是的,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

介绍作者夏衍。夏衍(1900—1995)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理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27 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翻译高尔基的名著《母亲》; 创作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后又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电影剧本 。

二、检测预习情况

课文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读音。

骨骼

瓦砾 掀翻

玻璃棚

解剖

韧性

2、词组:力量之大

不可抗的力

可怕的力量 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这几个词组都是描写什么的?谁能说一说,在作者眼中的野草是怎样的形象?

三、初读课文,梳理层次。

文章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分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作层次。

四、质疑。

1、读了文章,你一定有许多困惑,默读课文,请找找自己的问题,画一画,标注小问号。

2、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解决一些简单的,如果都不能解决的请组长记录下来,一会我们全班共同解决。

3、小组交流,并归纳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根据学生质疑,确定本课时学习重点。

现在请同学们汇报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需全班共同研究的问题,重复和相似的就不用再说。 预设问题:文章在写小草力量大,为什么用野草命名?

文章是怎样写出小草的力量大的?

二、围绕重点问题,请同学们静静地阅读,你能在文章中哪些自然段,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文章是怎样写出小草的力量大的?指名回答。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

师:总结 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找出最能体现小草的坚韧不拔、力不可挡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

三、合作交流

1、小组成员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重点品析:第六自然段阅读感受:

(1)教师重点强调“挺、钻、透、掀翻”的表达效果。

(2)如果我换掉这四个词,你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3)哪个小组还研讨了这一段?有没有补充意见?指小组朗读。(品词析句方法:抓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小组展示

1、小组内自由练习:把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表现出来。

2、从他们的展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着石块下的小草顽强不屈地面对困难的样子,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品词析句方法:通过朗读结合自己的情感深入理解句意。

五、深入理解课文:

1、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默读第7自然段。

2、从一棵小草身上,我们竟然感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确实令人震撼。在震惊之余,让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出示资料,指名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3、通过这段资料,我想同学们肯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子已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这草已不仅仅是草,你觉得它是什么?

小草和中国人民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石块”指的又是什么呢?(品词析句方法:通过背景资料的了解,丰富语言的内涵。)

4、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最想告诉人们的是什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5、他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团结奋战,齐心合力赶走敌人;另一方面作者也借草的

伟大力量赞美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可是当时的形式却不允许夏衍先生这样直白的表述,他只好把这层意思隐含在对小草的赞美中,委婉的启示人们。

(1)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你的内心一定激动万分,读――

(2)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读――

6、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生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夏衍只不过是这110多个笔名中的一个,他用夏衍这个笔名写下的《野草》,不但当时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奋然向上,他在《野草》中这样写道(齐读第八自然段)

小草指的是什么?盆花又指什么?

7、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了“植物的种子、草”而文章的题目却叫野草,为什么?(因为野草更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呀!)

拓展诗歌《野草》

既然选择了这片偏僻的土地

就应用全身心的爱来装扮它的美丽

既然命运注定要远离温室

就让生命的绿去感染大地的孤寂

强悍的暴雨玷污脆弱的灵魂

怒吼的狂风肆意柔软的身体

但稚嫩的双手始终庇护着深爱的土

纤细的血丝不懈地输送着生命的真谛

永记得野火烧不尽的威力

没忘记染绿江南岸的决心

狂风暴雨洗礼后的血脉里

永不熄灭的最亮的绿

六、总结

1、历史的车轮辗过六十多个岁月,处在新世纪的我们重读六十多年前的这篇文章又有怎样的启示呢?(学习种子顽强不屈、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请搜集这方面的故事,如贝多芬、钟南山、姚明。

2、练笔

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板书设计]

野草(力大)——广大抗日民众

顽强不屈

不可抗拒

能屈能伸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了夏衍的《野草》一文,很有感触。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学习课文,品读词句,体味情感。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开课伊始,引领学生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引领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然而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一下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孩子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小草,柔软;石块,坚硬。小草,轻;石块,重。小草,有生命;石块,无生命......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

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学生找出答案,我给学生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知的力。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同学们,作为当代的小学生,回想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你一定也是热血沸腾,你一定会这样说:——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变成了发自心底的呼喊。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 教学设计1

《野草》教学设计doc 2

《野草》教学反思

《野草》教学设计王翠霞

《野草》教学设计 赵爱荣

野草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野草教案 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