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精神康复实务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组工作技巧在精神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王素明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 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中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普遍缺乏的专业训练内容。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在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教学中有积极作用,符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医务小组工作技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实务和理论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小组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医院以及医学康复保健机构中实施社会工作。由于这些服务大多是在医院设施内进行的, 所以有人称之为医务社会服务或临床社会工作。精神康复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康复者的角度来说,精神康复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都是值得投资与推行的。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或机构康复社工的积极支持。社会工作介入康复工作中,不但使康复者能够真正康复,重新投入社会,也可以间接减轻家属心理负担与社会压力,更好从事生产建设。

社会工作不同于其它文科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中,实务教学占重要地位。国内外社会工作教学中普遍认为,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在注重掌握助人自助价值理念与专业理论的同时, 更要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目前,国内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精神康复实务工作更处于摸索中。作为专业教师如何使学生对精神病康复者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提升学生在精神康复实务工作领域的能力对确保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得到良好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小组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将小组工作方法带入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中有明显效果,小组成员能够从小组中获得支持与信心,对康复有积极作用。笔者曾在香港某精神康复机构实习并在实际工作中教授《医务社会工作》课程,通过自身的实务经验与相应的教学经验,尝试就实务教学中小组工作技巧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进行探析。

一、认识精神病康复者:去除内心的歧视与恐惧

社会大众对精神病康复者普遍缺乏了解,加之长久以来,精神病污点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将精神病康复者看成可笑的、疯癫的、有暴力倾向的,充满恐怖与神秘色彩的一群人。负面的社会文化与认识直接影响了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使他们在康复过程中难以找到具有支持性的环境,甚至加重他们的患病情况。精神病污点与歧视同样会影响到专业康复社会工作者,缺乏对服务对象的客观认识直接影响服务效果,难以与患者建立积极有效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同样缺乏对精神病康复者的了解,在实务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首先让学生消除内心的神秘与恐惧,对精神病康复者有客观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精神病康复者和其他人群并无太大分别,他们同样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希望被接纳与尊重。由于社会的排斥与歧视,使他们往往敏感而自卑,对环境充满恐惧。

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理论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并就精神病暴力、精神病污点与歧视等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打破对精神病康复者“具有暴力倾向”的误解。通过案例让学生讨论并体会精神病污点与歧视作用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除了课堂讲述、讨论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影片资料介绍、机构参观、参与式实习以及与康复者交谈等更形象、直接、深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精神病康复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反应,引导学生正面、客观认识服务对象,如,运用影片资料时,教师要注意影【1】片资料所反映的客观性与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避免一些带有污点、夸张与扭曲性的影片对学生的误导与负面影响。教师在学生机构参观、影片观摩及与康复者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通过对发生事情的耐心解释与引导,让学生尝试去理解与体会精神病康复者的行为与内心世界。

二、小组准备阶段:充分了解问题与需要

小组主题与目标的确立建立在对服务对象问题与需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小组准备阶段对小组成败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小组主题是否符合康复者兴趣与需要,能否顺利招募组员参与。社工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医院或机构的同事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预期服务对象对小组主题的兴趣。同时,与服务对象直接交谈、询问则更为重要。通过与多个服务对象的交谈,能够使社工更准确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社工在与服务对象交谈过程中要细心,留意他们犹豫、疑惑的地方与原因。如,社工发现机构中精神病康复者普遍对食物感兴趣,于是希望以学习烹饪为主题招募小组成员。但社工没有留意此机构精神病康复者的生活环境普遍不具备自己烹饪的条件,并对参加小组是否需要付费有担心。康复小组活动内容的设计上,最好能够将动手与分享性的内容相结合,能够最佳地吸引成员,并从中取得收获。

小组组员招募同样是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组员招募要充分了解组员的身体及精神状况,避免组员在小组过程中因为身体或精神状况不佳而发生意外。如,患有癫痫的成员很可能因为某些活动刺激或劳累犯病。如果不能避免一些组员的加入时,要根据其生理状况来小心设计活动内容,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小组宣传与招募除了通过海报的形式吸引服务对象参加,还可利用机构工作员日常会议时,帮助通知并宣传小组内容。要留意一些成员很可能因为不识字或视力不佳、不常参加机构活动而忽略了小组的海报宣传。此外,招募期间,社工应积极与服务对象交谈,询问他们对活动的看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三、小组活动的实务督导技巧: 精神康复小组与其他性质小组一样,良好的小组沟通与互动过程可以增加个人的能量,获得支持与力量,达到个人增权的目的。社会工作教师在学生实习中,要根据小组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小组目标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使他们能够通过完整的小组过程学习如何做好精神康复小组工作。

小组初期,教师要给予实习社工足够的鼓励与支持,使实习社工能够放松心态,积极准备初次的小组活动。小组初期的内容应该既轻松又具有目的性。通常小组初期,组员相互熟识,初步建立关系。组员通过社工的介绍了解小组的内容、形式与目标,并集体讨论确定小组规则。此阶段,除了要设计简单有趣的小组游戏外,教师要提醒实习社工关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表现,给予组员鼓励与回应。精神康复者通常在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初期表现拘谨、退缩,试探与观察行为较多。教师要提醒实习社工,耐心鼓励组员参与,及时适当地赞赏组员的表现,逐渐在小组中形成安全的氛围,使组员树立参与的信心。社工在初期带领小组时,也开始了将一些价值潜在地带入小组中去,影响小组成员。如,社工对待组员的尊重、赞赏、非批判的态度,会影响到其他组员之间交往的模式。

小组中期,小组成员彼此了解,社工开始由初期的带领者角色退为支持、协调的角色,小组目标明确。在小组中期也是小组成员关系变化、小组最具活力与挑战的时期。教师要提醒实习社工关注组员关系的变化,通过不同方法调整组员间的互动。如,通过游戏调整座位,避免两三个小组成员形成次小组,影响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小组成员间出现排斥、敌对的情绪时,社工要及时提醒组员接纳对方,保持非批判的态度。关注小组中沉默寡言的成员,了解其原因,若是腼腆与信心不足,则要通过鼓励、赞赏来促使组员一步步改变。当其努力表达自己时,社工要避免其他组员打断或代替其表达,要有耐心和信心,鼓励其自我表述。教师要提醒实习社工,在小组过程中,有一些改变是缓慢与潜在的,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不代表没有作用。社工足够的信心与耐心经常会有惊喜的收获。

小组中期要对小组目标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通过对小组过程的观察,包括组员的反应、表现来做一些简单的评估;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分享、问卷的形式了解小组目标实现的情况。根据评估,有时小组需要就不同情况及时做些调整。如,社工预期通过封闭式小组开展活动,但发现由于客观限制,小组每次来的人均有差别,在不影响小组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将其内容适当调整,变为开放式的小组活动。如果社工发现组员对于纯粹分享式小组不能投入时,可以加入一些动手参与的形式,提高组员积极性。教师在小组中期,至少应该参与一次小组过程,通过观察,给予学生督导与建议。小组中社工对组员及时恰当的回应是很重要的,也是实习社工最难做好的内容。教师要鼓励社工认真倾听并积极给予组员回应,回应时注意将谈话内容引导到小组目标上来,并给予积极赋意。当实习社工难以给予恰当回应时,教师可以通过回应给予学生示范学习的机会,但不宜过多干预,以免使学生产生依赖或挫折感。

小组后期主要包括小组的评估与结束工作。教师提醒学生提前做好结束的准备,要让组员心里事先有所准备,避免仓促收尾。小组后期要对整个小组过程与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同时,对整个小组过程进行评估。谨慎处理对社工移情与依赖的组员,提醒组员虽然小组结束了,但是组员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互相支持,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小组的主题与内容,小组结束后,当社工不再跟进时,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延续小组的形式与作用?如,学习型小组,仍然可以通过掌握较好知识的组员带领,定期聚会。教师要与实习学生约谈,就小组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与反思,通过对小组过程的反思来获得专业成长。

总之,精神康复社会工作实践在中国大陆刚刚起步,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庞大的服务需要。康复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增强学生对精神康复者的理解。从理解出发,针对需要将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应用到康复实践中,使精神病康复者能够从小组中获得支持与成长,使学生能够透过小组实务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目前,大陆社会工作教师能够拥有相关实务经验的很少,因此,教师作为精神康复实务工作督导,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并从小组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予学生指导与鼓励,此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经历。

【参考文献】

[1] 廖荣利.医疗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1,20,4.[2] 史柏年,侯欣.社会工作实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 叶锦成.精神病观察—康复的疑惑与解迷[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民82

作者简介:王素明,1983年生,女,山西阳城人,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硕士,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助教,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体制与政策研究。 联系电话:13834047903 通信地址:山西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邮政编码:030001

精神病防治康复

精神康复解说词

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总结

社区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香港社区精神康复工作

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文本材料

精神病防治康复督导报告书4(定稿)

精神康复实务教学
《精神康复实务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