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9: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福建惠安一中 张冬梅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却发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被无限夸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甚至出现了“课件依赖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进入了误区。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愚见,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误区 对策

“教育工作者要从批判的观点来使用媒体,对媒体本身要加以学习,并透过媒体表现自己”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并广泛采用,而历史教学由于它所特有的不可逆性和过去性,使越来越多的历史教育者更加注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高中历史课后,发现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结果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误区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人灌”变“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忽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质意义,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都快成“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还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程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的进程限制在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按我的“圈套”发展,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主动创造的火花逐渐悄声熄灭。所以,本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使得教师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那么实质就是把以前的“人灌输”变成了“机灌输”。 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网络教学主要是人机交流。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情感的电脑,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力量被削弱了,在情感培养人格的塑造方面,网络显然无能为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这些都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误区二:一味追求时髦热闹,喧宾夺主,冲淡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直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有不少历史课件,为了夺人眼球,一味的追求刺激和花哨,滥用装饰,甚至插入无关紧要的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影视片断等等,追求特技效果,课堂上屏幕花里胡哨。教室里流光溢彩、呜哇乱响,甚至刀剑声呼啸、枪炮声不断。教室当成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充当了放映员。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课件,教学内容深度广度拓展不够,降低教学效果,甚至远离教学主题。

好的课件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要把材料中与本课无关的冗余信息去掉。例如,影片《蓝猫淘气三千问•造纸术的发明》中,只有两三分钟是介绍蔡伦如何改进造纸术的,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而其它部分蓝猫与菲菲你争我夺的内容,虽然很生动,但与课堂关系不大,所以应该去掉。课件设计同时也要注意素材本身的清晰简洁,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误区三:“拿来主义”,为用而用,轻视课件效果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冷静,忌盲目。有不少教师认为使用了多媒体就是教学的现代化,理由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一 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于是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成了一种“作秀”;一些老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只是借用现存的多媒体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来讲课,教学过程捉襟见肘、受制于人,如此生吞活剥、移花接木不仅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将误人子弟;一些教师把讲课过程变为了照“屏”宣科的过程,教师只要按照屏幕宣读就可以完成讲课任务,讲课基本成为变相的照本宣科。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由于讲课时可以按照屏幕宣读,对整个课程的详细内容、重点难点等没有深入分析,甚至对所讲内容并不熟练,到了课堂照屏幕宣读内容就打发了。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件演示助长了对课程不深入钻研和不细致掌握的惰性。由于患有“课件依赖症”,有些青年

教师一旦断电或者课件播放出现故障,屏幕上不能显示教学内容, 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难以口述讲解,甚至不得不中断讲课。甚至有的年轻教师不钻研讲授艺术,把口头讲解等教学艺术看得可有可无,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显然,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盲目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现代教学信息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过程,是上述诸方面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授课的内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编制适合学生实际和有特色的教学软件,选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讲究实效,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少用时不多用,使制作出来的教学软件能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和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制作多媒体课件切忌单纯为了愉悦学生,华而不实,切忌因为有多媒体课件而不备课,不去研究教学艺术。

毋庸置疑,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多媒体有很大的作用,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将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多媒体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科学合理地运用,能够避免和消除。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 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 时彦华著《语文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6年第2期 [2] 郭文萍、储昌楼合著《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8期

[3] 王珊莉著《高中历史多媒体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宁波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 唐永明、樊永亮合著《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报告》,《中国电化教育》1995年第12期

[5] 佘武著《教育技术──信息时代的教与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6] 桑新民著《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1期

[7] 李宏兰著《历史教学导入新课时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中小学电教》2005年第12期

[8] 郑流爱著《中学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材料选取与设计》,《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3期

[9] 黄旋波著《电教媒体在中师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电教》1999年第2期 [10] 魏淑平著《浅谈电教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1999年第3期第

[11] 高春艳著《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4期

[12] 吴洪华著《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13] 蔡晓明著《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1月16日 [14] 曹晓燕著《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5] 李繁著《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初中政治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之我见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初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和对策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