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交通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3: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2、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①性质: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道路交通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学科分支。②研究对象: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以及人与车、人与路、人与道路环境和人与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③研究的内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行人的心理、交通工程心理(道路工程心理、汽车工程心理)、交通事故心理

3、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优点:自然性、丰富性)、实验法(现场、实验室)、调查法(问卷)、个体研究法(调查个人资料)、心理实验法(心理测验表或仪器)。

4、道路交通心理:a研究道路几何设计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作用b交通设施c交通环境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6、知觉:对客观事物和机体自身状态的综合感激和解释的过程。特性:选择性(对外来信息有选择的加工)、理解性(根据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的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标出来)、整体性(把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并知觉为一个整体)、恒常性(条件改变、知觉映像不变)。 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7、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8、情绪(低级)、情感(高级)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构成:内在体检、外部表情、生理激活。

9、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自身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特性: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体现在客服困难的行动中(核心)、以随意运动为基础。驾驶人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有明确的目的)、果断性、自制性(控制情绪)、坚忍性(坚持不懈)。

10、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1、气质:个性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典型性、遗传性、稳定性、可塑性。类型:胆汁质(冲动、急躁)、多血质(活泼好动)、粘液质(安静稳重)、抑郁质(胆小优柔)

12、性格、个性:a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的习惯化了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结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四个特征。b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的总和。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13、有、无注意的联系和区别?如何使驾驶人的有、无注意相互交替?答:无意注意:主要有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有意注意:一种自觉地有目的的并经过意志的努力主动对事物所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能截然分开。首先要规范情绪。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主观因素的不同,都可能诱发产生各种消极情绪,驾驶员要懂得不良心理情绪的危害性,并及时调节,消除思想障 碍,轻松驾驶上路。 其次,要加强控制。 第三,要集中精神。 第

四、要警钟长鸣。人的个性、气质、志趣等心理特征各有不同,而人的觉悟是情绪变化根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14、机动车驾驶人应具备哪些能力?感知能力、注意力、对方向距离和速度判断能力、驾驶动作的反应能力、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等。

15、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的优点:①节能环保②人均占道道路面积低③短距离出行准时、高效④经济健康⑤简单易用、灵活方便、自主性好。缺点:①稳定性差②安全性差③舒适性差适应性差。自行车的交通特性:人力驱动、依靠人体与车体平衡的不稳定型、呈蛇形轨迹行驶、无防护设备、在交通事故中属于交通弱者、自行车交通流特性。

16、自行车交通现状: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

一、拥有量持续增长、自行车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明显、出行目的较为明显、自行车造成混合交通是产生交通事故的温床。自行车交

通问题:自行车交通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较大、骑车人的路权不能得到保证、自行车停放难、自行车骑行者漠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者为多,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

17、自行车汽车者的一般心理:①畏惧、胆怯心理②求快抄进、超越心理③离散心理④从众心理⑤随即心理⑥习惯心理⑦异常心理。

18、安全骑行条件:①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章守法,依法骑行②增强在骑行时,对交通状况的认识能力③正确掌握道路上车辆、行人及路面等环境状况,加强注意力和培养镇静情绪④对交通情况的正确判断能力⑤设法将自己置于安全区,不与汽车占有同一空间而产生碰撞⑥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

19、行人的一般交通心理:行走路线的心理(目的路线不同、抄近)、行走中的停顿心理(车辆、熟人、等候、观望)、横过马路心理(急于通过、贪便利、集团、从众、惊慌)

23、行人过街的三种情况: 待机过街、抢行过街、适时过街

20、道路设计的线性选择: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1、隧道有视觉震荡现象,一般隧道内车速60~80。安装标志一般在出口120~140m处。

22、交通信号是指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的指挥。《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23、交通标志设计三要素:颜色、形状、图符

24、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中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四种。 公路标志的形状、颜色、尺寸、图案种类和设置地点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所有的交通标志应做到位置适当、准确、完整、醒目和美观。文字尽量少用。主标志字高>20cm辅标志字高>10cm图标是h/14。人在运动过程中最多可识别7条信息,故一个标志

27、交通事故: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8、交通事故中人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时引起驾驶人行为过程中的错误,如感知错误、判断错误、反应错误。间接原因是指驾驶人的条件和状态。

29、感知错误的主要表现:未感知、感知错误、感知延误。

30、造成判断错误的主要因素:①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②知识经验不足③侥幸心理④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有缺陷。

31、判断错误的主要表现:1)对道路线形的判断:①弯道错觉②坡道错觉2)对距离的判断:①对迎面来车距离和相遇点距离的判断②对同向行驶前车距离的判断。3)对车速的判断:①对迎面来车速度的判断②对本车速度的判断③速度适应性对速度判断的影响④对相对速度的判断4)对超车时机的判断①习惯因素②环境因素③速度因素④动力因素

32、酒精对驾驶人的影响:

1、生理影响。酒精对人脑作用分为三个阶段:①兴奋期②失调期③昏迷期

2、心理影响①驾驶人的视觉技能开始受到影响②驾驶人的触觉反应能力容易受酒精的影响③知觉能力下降④判断能力下降⑤操作能力受影响⑥记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⑦情绪情感、性格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33、酒后驾驶的行车特点:①方向控制不稳,车速忽快忽慢②在交叉口不能按信号灯提示操作或者根本不管信号灯随意行驶③行驶缓慢,长时间占道不让行;不该停车时停车④超车时过渡跨出中心线;换挡时动作不协调

34、酒后肇事的事故特征:①冲撞静止物体②行驶中受对面车头灯直射眩目后视力恢复迟缓,与对向车正面冲撞。③看错道路,将车翻到在路外或冲出车道④事故多发生在晚饭后到夜间的时间段⑤大部分属于重特大交通事故,后果严重,死亡率高

35、预防和控制酒后驾驶的有关建议:①对“酒后驾驶”的立法修改②对“酒后、醉酒驾驶”

的违法行为处罚幅度规定③科学调整对“酒后、醉酒驾驶”的鉴定标准④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严格执法并实现日常化

36、疲劳驾驶“是指驾驶车辆时,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技能低落的总称。

37、疲劳驾驶对驾驶人的影响:

1、生理影响:开始是感到脚和肩部不适,接着是腰部不适,逐渐蔓延到全身,最后驾驶人会感到周身酸痛、精神恍惚。

2、心理影响①感知机能弱化②注意功能失调③记忆、思维能力差④反应时间长⑤操作不准确或错误

38、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

1、生活因素①睡眠②社会生活环境

2、驾驶人的身心条件①年龄②健康状况③驾驶能力④性格因素

3、驾驶活动中的因素①车内环境②车外环境③运行条件

39、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方法: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③科学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④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⑤关注自己的疲劳程度,适时地减轻和改善疲劳状况⑥疲劳警示装置的应用

40、好车电影《机器公敌》《少数派报告》《霹雳游侠》《死亡之车》《007择日而亡》《海上钢琴师》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交通心理学
《交通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