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训练学考试大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7: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2.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3.战术形式

战术形式是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运动的区域联防、足球运动的边路进攻等。

二、简答题

1.简述运动员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1)起始状态应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 (2)目标状态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2.简述变换训练法内涵及运用的要点。(1)变换训练法的含义。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变换训练法的类型。

依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为三种,即: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3)训练中的运用特点。

以技能类项目为例,说明变换训练法在训练中的运用特点:

第一,负荷变换训练方法的运用特点是:降低负荷强度,可利于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负荷强度、密度,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另外,该方法可通过变换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练习质量、间歇时间、间歇方式、练习组数等变量方式,使运动素质、能量代谢系统发展与提高,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

第二,内容变换训练方法的运用特点是:练习内容的动作结构可为变异组合,亦可为固定组合,练习的负荷性质符合专项特点,练习内容的变换顺序符合比赛的规律,练习动作的用力程度符合专项的要求。

第三,形式变换训练方法的运用特点是:通过变换训练环境、变换气氛、变换训练路径、变换训练时间、变换练习形式进行训练。

三、论述题

现代竞技运动中,儿童少年接受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年轻化。请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特征,分析儿童少年时期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的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运动能力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并说明理由。

(1)儿童少年时期的训练属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过度的负荷,尤其是高强度的训练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致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 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缓身高的增长:过高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儿童少年骨骺软骨的局部损伤,出现骨骺的提前骨化,同时,还会对生长激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影响长高。

对骨骼、韧带、关节造成损害,因为运动训练可以使儿童少年的肌肉快速增长,而骨骼韧带等的发展相对较慢。 对性器官发育的影响:已经有一些研究证实,少年女子运动员长期大强度训练容易造成初潮时间晚、月经不规律甚至疼痛等现象,但对青少年男子运动员性器官发育的影响尚未得出一

致结论。

影响心肺功能的发育:过早的高强度训练,易使儿童少年心肌壁增厚,心肌增强,但心腔较小,不利于心脏的正常发育。

降低免疫功能:高强度的训练会给儿童少年的免疫功能带来破坏。

(2)高强度的训练的确能在短时间提高儿童少年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是,高强度专项化训练会使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潜力过早挖掘,昙花一现,严重影响其未来运动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运动生涯的过早结束。

试述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

是指运动员从开始参加训练,经过系统培训,达到个人经济高峰,直到停止竞技训练活动的完整训练过程

1 基础训练阶段 2 专项提高阶段 3 最佳竞技阶段 4 竞技保持阶段 基础训练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首要的具体任务是发展运动员协调能力及基本运动技能,学习掌握多种运动项目基本技术,通过这些联系和参加初级比赛,培养运动员一般心理品质,并相应的发展基本运动素质

在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要特别注意细致地安排负荷。负荷呈波浪形,有起有伏,有张有弛,保持明显的节奏,从而保证运动员能以充沛的精力和理想的竞技状态参加激烈的竞争,取得理想的成绩。 竞技保持阶段主要任务:首先要努力保持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稳定性,激励他们继续参加训练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的进取动机,并应根据专项竞技需要安排相应的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延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消退,力求获得局部提高,同时应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充分利用运动员丰富实践经验和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延长运动员竞技寿命

试述技术训练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以及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优秀的运动员都有扎实的基本技术 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相互结合、互惠互利

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规范化是优秀运动员技术共同特征但不能深入到所有运动当中,重视个体差异,两者完美结合。

4处理好循序渐进和难点先行的关系。方法多变训练结果也许会更好 5处理好合理内部机制与正确外部形态的关系。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7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试述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以及克服情绪激动现象的方法。

(1)运动员在比赛前及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有:心理紧张、心理胆怯、情绪消极、情绪激动、心理淡漠、盲目自信、注意力分散、心理焦虑等。 (2)克服情绪激动的方法:

第一,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有关,因此,应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特别对少儿运动员或初次参加重要比赛的运动员更是如此。 第二,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也与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有关,有的运动员个性倾向比较突出、易冲动,在赛前很容易激动,对这样的运动员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区别对待,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点,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三,动机水平与运动员情绪密切相关。动机支配着行为,是直接推动运动员参加训练与比赛的内部动力。过高的动机水平会使运动员情绪激动,因此,在赛前,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好运动员的动机水平,使之处于一个适宜的中间水平。

试述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并举例说明某一运动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特点。

(1)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3)体能训练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结合专项; ②身体形态特点; ③机能特点;

④素质特点。

1.举例说明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价值的体现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

结合某一运动项目论述教练员制定战术方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1)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通过获取情报来实现的,因此,情报在战术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制定战术方案应以准确的情报为基础。(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战略决策是指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问题所进行的决策,而战术决策指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进行的决策,对于战略决策而言,战术决策是局部的,只有通过战术决策才能实现

(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在制定战术方案时要考虑竞赛环境因素(场地器材条件、地理气候、裁判、观众等)

(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任何战术的运用都要受到规则的制约,因此必须考虑规则因素。

(5)计划性和可变性相结合。制定时,要考虑战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攻守转换的灵活性、运动员对方案的可接受性,是否有利于集体各个成员之间的协同性。

二、案例题

许多教练员经常运用沙盘对运动员进行战术训练。这些教练员是运用什么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战术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程序是什么?

(1)这些教练员是运用模拟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战术训练。

(2)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模拟训练有两种分类。一种是依据被模拟系统将其分为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比赛动作的模拟训练和比赛环境的模拟训练;另一种是将其分为静态模拟训练和动态模拟训练。 当被模拟系统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系统时,可采用静态模拟训练。比赛地域环境的模拟训练也属此列;当被模拟系统处于运动的变化过程中,且这种运动变化是以随机形式出现时,即可采用动态模拟训练。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属此列。 (3)模拟训练方法的一般程序:

模拟训练法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明确被模拟对象,确定被模拟系统的边界,设置同态系统并进行相似分析,主练系统与同态系统一起练习。

在完成上述程序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被模拟系统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同态系统,从使两个系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相似。

案例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和尿频等情况。试诊断这些运动员出现的上述情况,分析这些运动员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后果及其服务的方法 (1)这些运动员出现上述情况属于心理过度紧张。

(2)这些运动员出现心理过度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比赛刺激因素及本人参赛条件做出了具有威胁性的评价,从而产生紧张的心理反应。

(3)出现心理过度紧张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去,对动作知觉和表象模糊不清,对教练员的布置与嘱咐听不进去,失去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等,这些必然影响到比赛的结果。

(4)可以采用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阻断思维法、音乐调节法和排尿调节法克服运动员的心理过度紧张。

案例分析题

竞技场上,以弱胜强的场面不胜例举,其中战术运用得当是取胜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训练学角度,制订切合自身特点的战术方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战术方案制定基本内容: 1 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

2 预测对手战术意图,包括进公寓防守以及心理等 3 确定战术原则

4己方战术行动,包括具体任务分工

5 据侧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6 适应竞赛环境措施 7 赛前战术安排

8 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制定战术方案注意事项: 1 及时收集准确情报

2 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关系 3 考虑竞赛环境影响 4 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5 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二、案例分析题

某短跑运动员经过7年较系统的100米跑运动训练后,近几年的运动成绩一直进步很快, 但是从2008年12月开始,其运动成绩不但停滞不前,而且还略有下降,直到2009年6 月这种现象才消失,运动成绩才有了新的提高。

试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诊断这种情况,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后,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 随着运动员进入青春期,各胜利系统发育日益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2 由于多年由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地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3 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去不损伤及环境不良影响

4 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下下降 某田径队的教练员为了提高运动员全身不同肌群的力量耐力,安排该队运动员每人依次连续完成俯卧撑10~15次、单杠引体向上8~12次、蹲跳10~20次、收腹两头起8~15次、背仰两头起6~10次、原地高抬腿30~60次、撑臂收腿5~10次和蛙跳10~13次的一组练习完成练习后休息1分钟,每人再依次完成一组上述练习。

请指出该教练员具体采用的是什么运动训练方法,试分析这种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及该训练安排的不足之处。

答:该教练员采用了:运动训练中的循环训练法中的循环间歇训练法:

循环间歇训练方法: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去,对各占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作出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循环间歇训练方法特点:将各种练习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各练习站的负荷时间至少在30秒以上,站与站之间的间歇较不充分,循环组之间的间歇可以充分,可以补充分。

循环间歇训练方法目的:有效提高运动员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功能的能力,有效地提高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功能下的速度耐力及力量耐力

不足之处:本套练习有8站,没有说明,站与站之间间隔1分钟,组与组间隔5分钟,一共做几组没有定!

田径,游泳等体能项目的训练中,教练员往往采用最大负荷量的训练方法, 既能达到训练要求又能充分刺激运动员身体,使运动员的符合量达到最大, 试论述教练员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生理学考试大题

在职研究生0512年学校体育学考试大题

在职研究生考试

运动训练学

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

运动训练学模拟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训练学考试大题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训练学考试大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