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生理学考试大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身体素质:

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而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也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调节能力等有关。更确切地讲,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2.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为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又称泵功能贮备。心力的大小既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水平,耐力素质水平高的个体,心力贮备明显高于其他人。 3.运动性疲劳

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可分为中枢性疲劳、外周性疲劳和混合性疲劳。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运动性疲劳通常是运动员身体疲劳与心理疲劳叠加的结果。 简答题

1.简述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组成的特点。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FT%)大于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快肌纤维百分比。

(2)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ST%)大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 (3)既要求速度又要求耐力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FT%与ST%相当。 2.简述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 (2)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进行特殊的专业训练。 论述题

论述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

(1)心输出量增加。运动一开始,交感一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使心输出量急剧增加。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呈正比。

(2)动脉血压变化。运动时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心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但肌肉收缩形式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群多少会影响外周阻力的大小,而使舒张压不变、升高或下降。

(3)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心脏和参与活动的肌肉的血流量增加,不参与活动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其生理意义:

①减少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量,

以保证提供更多的血流量供给运动的肌肉;

②运动骨骼肌血管舒张,其他不参与活动的器官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不会明显下降,从而使

平均动脉压保持相对稳定。

一、论述题

论核最大吸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指在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机体所设取得氧量(每分钟为计算单位)也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

(2)剧烈运动当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达到最大水平时,机体的耗氧量达到最大水平。

(3)分析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包括:①心脏的泵血功能;②肌肉利用氧的能力;③遗传;④年龄;⑤性别;⑥训练水平等。 试述机体三个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

1.供能系统包括:ATP-CP供能系统、糖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糖和脂肪的有氧化供能系统。 2.ATP-CP供能系统的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无氧供能,供能速率十分迅速,不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3糖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的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无氧供能,供能速率较迅速,产生导致疲劳的代谢产物——乳酸;在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4.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供能总量大,需要氧气的参与,供能速率较慢,不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论述题

试述测量评价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乳酸阈是指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乳酸阈形成原因是供氧方式发生改变,血乳酸大量堆积。通气阀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通气阀的形成原因是血乳酸急剧增加,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等指标发生非线性上升。 可以预测和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及训练训练后耐力能力的提高。 个体乳酸阈是指定运动强度的有效指标。

可以用于指定大众健康和健身运动的运动处方。通气阀是判断乳酸阈的一种的一种非损伤性方法。

一、论述题

请结合运动实践论述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并举例说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概念:在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但是经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的综合反映过程。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或机制(有下列六种学说)

1 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当长时间重复同一种运动或进行时间短运动强度大的练习时,大量的兴奋传到大脑皮质有关神经中枢,使这些皮质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能量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皮质细胞就有兴奋转为抑制,防止大脑神经细胞损伤,认为疲劳时产生的抑制对大脑神经细胞有保护性作用

2 衰竭学说: 认为能源物质耗尽与疲劳过程有直接关系,耗尽程度取决于肌肉活动的类型和代谢特点,能源物质耗尽,机体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

3 堵塞学说: 认为疲劳的产生由于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的堆积。其依据为:1 疲劳时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由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PH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ATP合成减慢。2 PH下降使肌浆钙离子浓度下降,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减慢 4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疲劳是因PH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所致,人体失水占体重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20-30% 5 突变理论:从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三维空间关系,提出疲劳的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因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认为在肌肉疲劳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主要包括:单纯的能量消耗程度、能量消耗和兴奋性衰减过程、肌肉能源物质逐渐消耗过程,单纯的兴奋性丧失

6 自由基学说:外层电子轨道未配对电子的基团,剧烈运动时,因部分肌纤维膜破裂、内质网膜变性,使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LPO不仅对调节Ca-ATP酶产生影响,造成胞浆中Ca2+堆积,影响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还对线粒体呼吸链ATP的释放、氧化酶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 此外,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也与运动疲劳有关 促进恢复的措施 1.活动性手段

2.睡眠

3.物理学手段

4.营养学手段 5.心理学手段 6.药物手段

二、案例题

一万米比赛初期,运动员常出现急促困难、头晕胸闷、感觉难受、跑速下降等现象,继续坚持运动后上述现象逐渐消失,运动员感觉轻松,运动恢复正常。 试分析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

运动过程机能变化分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恢复五个阶段;内脏器官因生理惰性与运动器官机能变化的不同步使机体缺氧导致肌肉收缩降低、运动动力定型紊乱等“极点”现象;一方面“极点”使运动下降,需氧量降低;另一方面内脏器官生理惰性逐渐消除,摄氧量增加,“极点”现象消失,运动恢复正常。 案例

某运动员完成400米跑比赛后,静止站立休息时,突然感觉头昏眼黑并发生晕倒,试结合运动实践分析其可能的生理学原因及处置方法。

1运动引起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通过肌肉收缩舒张的挤压保证血液的回流(“肌肉泵”作用)。

2运动后突然静止,血液大量储留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每搏量降低,引起头部缺血,导致“重力性休克”。

3身体平卧、推拿等促进血液回流。 案例分析题

马拉松跑后期运动能力常会明显下降,1500米跑后半程跑速也常明显下降。试分析引起两种运动形式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 马拉松属于有氧耐力项目,中等运动强度,但运动时间较长。马拉松后期由于长时间的运动,体内能量大量消耗、代谢产物不断堆积以及破坏了内环境的稳定性,根据 “能量耗竭”、“代谢产物堆积”和“内环境失调”等疲劳学说,机体产生运动性疲劳,造成后期运动能力明显下降。

1500米属于有氧耐力项目,运动强度较高,运动时间不是很长,体内能量不会很快耗尽。但运动强度大,需要氧气较多,再加上机体内脏惰性,运动前中期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造成体内缺氧,在1500米后期产生“极点”现象,使运动动力定型紊乱和内脏调节紊乱,运动能力暂时下降。

二、案例分析题

研究发现优秀的长跑运动员股四头肌I型肌纤维百分比明显高于优秀短跑运动员,而II型肌纤维则明显低于优秀短跑运动员。试分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及生理意义。 1 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a 快肌纤维直径比,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比发达。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肌红蛋白多,导致慢肌纤维程红色,含较多线粒体,且较大

b 神经支配上,慢肌纤维由较小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细,传导速度慢, 2 生理学特征: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与收缩力量;抗疲劳能力

3代谢特征:a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苹果脱、琥珀氢)活性明显高于,氧化场所的线粒体大而多,线粒体蛋白含量也比多;快肌纤维相反,而与无氧代谢有关酶活性高于慢,无氧代谢能力较慢----高

因此: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异性,从而适应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运动选材也要在注意这一点!

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时,老师仔细讲解太极拳的细节,但是学生觉得效果不好, 请问在学习新内容是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理论依据是什么?

运动技能分为四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

泛化阶段,学生对动作只有感性认识,对其内在规律不完全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学生做动作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与错误动作出现,动作费力

教师应抓动作的主要环节,解决主要问题;不宜过多强调细节, 教师应用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训练学考试大题

在职研究生0512年学校体育学考试大题

体育在职研究生生理学习题

运动生理学

在职研究生考试

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 考试要点 大题 肺功能不全

GCT在职研究生考试大纲

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生理学考试大题
《在职研究生0512年运动生理学考试大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