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现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毛泽东通过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当前亚洲的金融危机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认识到必须通过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解决农业的现代化问题。为了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的“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战略方针,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充分开拓农村市场,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决策的原因

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我国在国际合作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国际经济背景。

一是世界经济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激化。从初级产品到汽车之类复杂技术产品以及半导体芯片,几乎所有的成熟技术都出现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并在实质经济领域缺乏强有力的新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层出不穷,大规模的金融资本在国际间迅速流动,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运行严重脱节,大大增强了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对于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呼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但由于各国之间复杂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绝非易事,短期内难以见到实质性突破。可以说以亚洲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经济发展都会处在相当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在这种背景下,立足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就更为必要。

第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是中国经济的优势所在。总需求中以国内需求为主体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点。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出口商品最多的国家,其产品琳琅满目,外贸国家遍布世界,但其出口总额仅占国内生产总额的12%,其余88%都是靠国内需求完成的。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经济突飞猛进,当时外贸总额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主要原因也是其产品大部分在国内销售。与此相反,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本,由于本国产品内销比例小,外销比例份额大,而当外部买方市场相对萎缩时,其产品就也只好积压。由于各生产部门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货币得不到有效回笼,产生恶性循环,经济、金融危机是相伴而生。而东南亚的一些金融危机国家,主要因为本国市场狭小,资金弱拟部分较大,再加上国际金融炒家的推波助澜,使这些曾一度繁荣的“亚洲四小龙”经济陷入了困境。

中国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过程中,尤其在质的提高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这是中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基本原因之一,也是外资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需十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当国际市场环境不利时,我国仍可凭借国内市场潜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减轻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同时,我国目前社会总储蓄率高达40%左右,预计在今

后相当长时期内应保持30%以上的高储蓄率。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利用外资,但全球投资资金80%以上来源于国内储蓄,而不是靠借外债来扩大国内需求的。

第三、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若想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首先必须扩大国内需求,繁荣国内市场。20年来我国吸收外资4000多亿美元,世界第二,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为什么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我国?有人说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便宜,资源丰富。那么试想,他们为什么不到最不发达的非洲贫穷国家投资呢?那里的资源更丰富,劳动力价格更便宜。我看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们看中了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既然一些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都要挤占我国市场份额,那么我国中央政府就更应该抓紧制定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使国内企业首先抓住国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第四、农村市场前景广大,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我国有12亿5千多万人口,农村有9亿多人口,占市场份额比重相当大,所以农村市场前景广大。由于农民生活水准偏低,购买力相对下降,影响了工业的扩大发展。而以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靠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但是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放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差无几,靠提高粮食价格想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已无力可挖。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农民负担,农民收入增幅较其他行业明显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购买力的下滑,防碍了市场工业品的销售,加大了产品库存积压。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都要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增加农民的购买力。

二、开拓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市场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中,市场机制愈来愈大地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开拓农村市场对全局的经济影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广泛深刻。

第一、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发育滞后,开拓农村市场将使国内市场的空间大大扩张。一是市场容量大。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是人口构成的主体,可见居民消费的主体在农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的容量将日益扩大。二是需求增长的空间大。1997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3199元,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仅1569元,如果农民达到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每年可形成600亿元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民消费层次的差别,导致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趋势,形成了需求增长的广阔空间。三是城乡之间存在的“消费断层”,使农村消费潜力转化为有效需求的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城市居民已经饱和的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率仍然很低,尽快促使农民消费填补上城市消费饱和后留下的市场空白,是支撑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迫切要求。

第二、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紧密相连,从一定意义上说,开拓农村市场就是开拓城市市场,必将有力地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现在不少地方同时出现工业品“卖难”和农产品“卖难”,这两个“卖难”都不是孤立的工业问题或是农业问题,就工业论工业或就农业论农业,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键是要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此必须开拓农村市场,使城市为农村提供生产和生活消费资料、输送技术和资金的渠道畅通,促进农村生产、消费水平的变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使城市企业从中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同时,农村农副产品、乡镇企业的产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进入城市

市场,以满足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双向交流对缩小城乡差别、加快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第三、开拓农村市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改变着农民的思想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一代新人。农村市场的发展,使农民群众直接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市场风雨的洗礼,必然促使农民进一步强化农民的致富欲望和生产热情,从而更加主动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介入市场活动,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必然促使农民更加自觉地学科技、学文化,转变消费观念,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提高了,农村和社会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对农村市场需要的再认识

我们现在面对的农村市场,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市场,认真分析研究这个市场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从有关方面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农村市场正处在重要的成长发育阶段,其主要特征:

一是农村消费水平提高很快,但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消费差异明显,整体消费水平仍然不高。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目前一些地区农村的消费水平大致出处于三个不同层次:第一类是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郊区的农民,基本处于小康型消费水平。第二类是城郊以外的平原、丘陵地区的农民,基本处于从温饱到小康的过渡型消费水平。第三类是山区、老区贫困地区和重灾区的农民,基本处于温饱型消费水平。主要消费一些生活必需品、基本农业生产资料,以及一些中低档耐用消费品,以维持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这是我们开拓农村市场潜力所在。

二是农民自耕自食的消费模式已经打破,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但尽管农村市场上货源充足,却缺乏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工业企业只盯住有限的城市市场,开发的产品大都偏重于城市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设计多数是以城市需求为基础,造成城乡市场商品结构趋同,不少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不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使本来有限的购买力难以实现。一些工商企业甚至把城市滞销的库存商品向农村推销,把农村当成了“过剩产品收购站”,结果中是“库存易位”,进不了消费环节。这是影响农村商品消费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尽管农村消费环境、消费观念有很大变化,但还是大大落后于城市。改革开放20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费环境明显改善。从绝大多数农村来看,消费环境仍然较差,一些地方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台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由于电价太贵、缺自来水、商品标识多采用英文以及居住分散、信息不灵、售后服务差等因素,不少农民对家电仍是处于“买得起用不起或用不好”的窘境。特别是文化娱乐设施落后,这一部分消费没有得到有效启动。加上农民防灾、防病、防老的意识较强,对消费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使一些潜在购买力难变为现实购买力。

四是从发展趋势看,农村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周期,开拓农村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相当一部分要转为现实购买力。农村对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即期和远期消费需求旺盛,多数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需求正处在上升

期,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发展性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为了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对农业物质和社会化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可以预见,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栽培种植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农产品加工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新一轮的农村建房热的兴起,也将使建筑、建材、家具等成为农民的消费重点。可以说,全面开拓农村市场的总体条件已经成熟,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就可以大有作为。

四、扩大内需对开拓农村市场的影响

要想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完成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加他们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首先,扩大内需是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十五届三中会明确提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路。一旦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地在全国蓬博发展起来了,这就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那么如何发展乡镇企业呢?一是靠国家政策扶持;二是靠投入,主要是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增加资金,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靠科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要把这三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完成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

其次,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启动国内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农业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关系,不断增长产业链条,向产业化经营目标迈进。与此同时,非农业的发展还应继续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必要的空间。只有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整个农业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才能处于良性循环。

第三,要搞好国企改革、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关键是要扩大内需。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减小。而农民收入的减少势必导致购买力的下降,引起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而一旦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了,他们除了解决必要的生活资料所需之外,势必要购买一些日用消费品和必要的精神生活消费品。当农村这个巨大市场搞活了,工业品的销售渠道就畅通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就能够有所增长。国家通过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当前实行扩大内需的道路是解决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措施。

扩大内需,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扩大内需_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

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

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

揭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行动细则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十大扩大内需政策 拉动十大产业发展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