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3: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导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给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旧体制走向新体制的我国银行业, 在经营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银行经营中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呆滞账的控制,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五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简称COSO报告),引发了全球性内部控制高潮,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应谨慎对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无论是管理观念还是具体运作,都有很强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应重视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模式,以最大程度预防和降低风险。

2 文献回顾

2.1国外部分

Jeffrey(2007)重点研究了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发现经营规模较小的新公司本身自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经营和管理上的风险问题,因此,针对自身不同情况全面建立相应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Palfi(2009)在对罗马尼亚银行运营机制进行分析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之下,为了保证银行法律法规有效实施,降低银行风险,实现长期利润目标,同时维护银行的安全和良好信誉,使得整个银行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需求大大增加,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建立稳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Sarah(2009)在对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指导进行分析后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促进管理方法的良好实施,对企业预测未来发展也影响重大,因此,内部控制机制的质量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2.2 国内部分

中央人民银行深圳分行(1996)在经营和管理的研究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制度文本方面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组织体系方面应加强薄弱的内部监督系统,在人事管理上逐步形成岗位培训和轮换制度化,以及实现相关规定有效执行;曹光和林福臣(1997)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带有很强的滞后性和补救性,客体上要以预防为主,主体上要以常规审计为主,机制方面要转向同步性惯例,使发展与管理相互促进;张亦春和佘运九(1998)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给银行也带来了很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新体制下积极寻求自身新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开始实施内部控制,但金融风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控制越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过度地强调目标的实现,忽视规范化建设,结果造成了短期有效之后的长期失效或低效。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采用创新的手段和方法重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模式,并深入探索采用内部控制方式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放松管制、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形成的银行业,风险控制决定银行竞争优势,使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基本的战略活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产生多是由内部控制低效造成,而内部控制低效又源于控制模式的不规范。在以往的经营管理中,往往只注意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注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片面地将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为规章制度的建立,而且将效益低下归咎于外部环境,没有从自身内部控制上找原因,这样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经营效益不佳。因此随着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引入,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3.1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的控制程序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多年来实施内容式控制模式,忽视要素式内部控制模式建设,存在着严重缺乏业务执行标准和 2

综合评价标准的现象,管理标准也多以规章制度为主,缺乏系统的控制标准,而且内部控制程序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是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方式,以检查与评价管理者以及业务人员执行控制标准、修正与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为重点,通过控制标准的制定、执行、修正与完善来规范人们的控制行为,通过人们行为的规范来实现控制目标。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因控制标准的不完善和控制程序的不规范,使内部控制不可能实现程序化的优化运行,也就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和低效。 3.2 内部审计监督低效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受国家统管或干涉,致使资本运营效率十分低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理应成为内控的综合管理部门,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审机构,非但没有发挥内控应有的监管作用,相反却成了对付中央银行和上级行的“公关部”。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一些商业银行对权力没有制度制衡,对决策者没有责任制衡,对业务处理没有程序制衡,内审的作用并非只是“乏力”、“软化”,而是“障碍”。 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3.3 内部控制模式的建设偏离国际惯例

内部控制是规范组织整体行为,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有效的控制模式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控制行为和结果。国际上通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形成模式化管理,依靠从监督稽核到分析评价的完整体系来实现风险的防范。而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补丁控制方式,缺乏整体的控制思想和控制框架,主要采用目标控制的方法,以控制具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为目的,过多地强调结果,不够注重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和过程建设,不能把内部控制要素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模式来实现有效的控制,这与COSO报告的要素式控制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控制观念,致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长期在非规范的环境下低效运行。 3.4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系统不完备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针对内部控制及时进行科学的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以及综合评价,根据测试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采用内容控制的方 3

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忽视或缺乏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系统这一重要环节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大量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低效或只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控制目标考核评价系统,以完成预期目标为中心,主要考核和评价控制目标的完成程度,属于刚性控制,长期的刚性目标控制必然会导致控制活动的失效,这就是目标控制的短期行为。

4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针对内部控制低效的具体成因,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完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入手,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与稽核力度,与此同时,向国际发展趋势靠拢,逐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以实现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的目标。

4.1 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的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内容设计面很广。我国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把内部控制值得建设作为经营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常抓不懈,落到实处。对于每项业务的重要风险点,都应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并及时补充业务操作中遗漏的规章制度,对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条例进行相应的修改,由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汇总整理成册,形成惯例,并定期根据金融政策的变得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对文本做科学的审查、补充和适当修订。 4.2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稽核是中央银行监管目标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结合部,在防范金融风险这一目标上,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是完全一致的。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稽核、分析、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中央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由完全符合商业银行的利益。

内部控制制度的稽核,应当作为对商业银行常规稽核的首要内容。在内部控制比较健全的银行,经营风险比较低,工作效率比较高,会计信息也比较可靠;反之 4

亦然。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告诉我们,以内部控制的稽核为基础,从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入手,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和风险性进行稽核,不仅可以突出重点,而且可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率。在中央银行监管力量配备不足、稽核对象点多面广的条件下,尤其如此。因此,不断完善和提高这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稽核应是我国中央银行稽核工作的发展重点。 4.3向国际惯例靠拢

为了尽快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我国已经表示同意接受《巴塞尔协议》。这意味着应按照国际惯例监督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促进商业银行更稳健经营,防止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中央银行在监管力量配备不足、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条件下,把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稽核、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作为其监管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种以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稽核方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我国中央银行稽核的发展方向。因此,从这方面着眼,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加强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认真地研究和借鉴外国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向国际惯例靠拢,这一有效途径也会为中央银行监管打下良好的基础。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还在于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管制的改革,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只有规范经营行为,增强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4.4完善和健全风险评估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是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只有降低风险与提高效益同步进行,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以风险控制为先导,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子系统在内部控制模式中起着评估风险、修正标准和应对风险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评估风险是根据对控制目标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进行的,通过选择合理的程序和有效的方法,实施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完成风险评估以后,首先根据所评估风险的大小,通过风险评估的标准修正内部控制过程的标准,以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控制目标的要求,将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于内部控制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5 总结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复杂情况,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银行体制及机构的变革入手,加强银行内部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测评系统,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改革策略,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实现最大程度降低银行金融风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亦春, 佘运九.制度变迁中的银行风险分析及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1998(4): 1-4.[2] 刘晓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 2006(7): 1-2.[3] Jeffrey D.Determinants of weaknees in internal control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 193–223.[4] Palfi C.Survey On Weaknees of Bank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International Finance & Economics, 2009(6): 176-198.[5] Sarah M.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uid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48): 190–209.[6]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稽核处课题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 1996(9): 15-19.[7] 曹光, 林福臣.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假设的滞后性分析[J].金融研究, 1997(2): 23-27.[8] 孙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的成因及模式重构[J].会计文苑, 2007(3): 53-59.[9] 万杰, 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5(4): 48-56.[10] 熊良俊, 骆德武.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实践与借鉴[J].金融研究, 1997(3): 1-3.[11] 王敬伟, 刘锋.建立和完善以风险评估和监控为核心的银行监管制度[J].南开管理评论, 2005(5): 63-66.[12] 李林, 耿世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管框架设计[J].金融研究, 2003(5): 68-73.[13] 张龙平, 陈作习, 宋浩.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 2009(2): 8-12.[14] 章和杰.晚上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J], 经济研究, 2001(73): 128-135.[15] Zhang L P.The Institution Change of the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merica[J].Accounting Research, 2009(2): 176-189.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弊端及对策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

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