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对课改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对课改的认识

建国以来,国家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可以说像走马灯似的。课程的改革,教材的改变,课标的修订,迫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之而改变,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名词便应运而生。

2008年9月,我开始分管我县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当时,我就想,在我任职期间重点干三件事:一是规范常规教学;二是有重点地推行课改,最起码是在一小部分,甚至是个别学校推行课改;三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我们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多方面征求意见,经过半年的修订,最终形成了“伊川县常规教学管理手册”,这个手册从学校的管理机制到教师的“备、讲、批、辅、考、评、纠”七个环节以及教学反思等角度都做了具体而规范的要求,自2009年下半年在全县开始正式实施。这个手册是个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是指导全县“建立基本教学秩序,对学校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文件。我们可以这样说,“抓常规万万丢不得”,因为抓常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一些同志可能会这样质疑:像你这样说,不用搞课改了吗?既然抓常规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搞课改做啥啊?或者说,常规还抓不好呢,还搞什么课改啊?持这种思想的老师不是少数啊!乍听起来,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然。搞课改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抓常规教学,而另一条腿就是抓教改教研。抓常规是为了夯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而抓教改教研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我们每一位教师或者校长都在致力于上述的两项工作。我们只有更有效地抓好这两项工作,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2000年以后,我们县已经开始学习洋思、杜郎口的经验,全县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到那里参观的人次不少,我们也曾经把杜郎口的老师请到我们县做课,传授经验,我们推行了七八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本质上讲,基本上没有大的进展,现在为什么还要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呢?基于如下三个理由(理由当然很多,这里只阐述最重要的三个),我们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深化课改是新课程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的确定,新教材的编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就是:从教育对象上讲,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教育方法上讲,更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培养方面讲,更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改革。

第二,深化课改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网络发达的今天,知识的传递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认识事物的方式都在转变。在这样的时代中搞教学,不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是不行的。

第三,伊川的基础教育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伊川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学校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师配备不合理,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最关键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和教师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工作,是在应付的状态下从事教育教学。这些因素导致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长期处于低谷。

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稳步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方论证、多次讨论,经教育局党委研究,于2010年3月31日召开了我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效果好。会上印发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实施课改的方法、步骤以及具体措施,提供了经验模式,同时从组织上给予强力的支持。按照梯次推进课改的计划,我们确定了32所学校进行课改(其他学校不强制)。5月19日,我们召开了改革座谈会,会上,实验中学朱站菊老师的发言震撼了全体与会的同志。我在那次座谈会上讲“课改呼唤有锐气的校长”,对我县的课改,我一直讲:强化学习,致力于转变观念;鼓励大胆尝试,闯出路子;及时总结反思,扶正祛邪。

自4月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积极推进课改。比如,教育股、教研室的同志经常下乡调研,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课改方法。教研室接连在《教学动态》上刊发“教研员论课改”系列文章,刊登试点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介绍。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班的主题就是“推进课堂改革,成就智慧校长”。我们还诚邀洛阳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到我县实验中学听课、研讨、把脉、会诊,结合我们课改实际进行指导,等等。通过努力,我县的课改已经稳步开展起来,但是,课改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更亟待我们解决。今天,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教与学”这个话题,谈一下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改的精髓是什么?

精髓是什么?就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那么,课改的精髓自然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部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课改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教与学的理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就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弄明白这个问题对于整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认识非常重要。

目前,在教师队伍中对课堂教学改革持怀疑观望态度者大有人在。一些同志总是认为,多年的教学方法已经运用得很好了,教学效果也不错,何必要改变呢?个别同志甚至认为,课堂改革是胡闹,谁改革,谁吃亏;个别同志不但不能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对热心课改的同志冷嘲热讽,对教育局以及学校的工作部署不予配合。

这是思想问题,对这些同志而言,观念不转变,课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新旧教学方法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很难学到知识,所以教师就是课堂主宰者,教与学的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不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周而复始,差生越来越多,教师越来越沉不住气。

这样,我们就不能不研究一下教师的教书方式。这里有两种方式,试和大家讨论一下: 一是因教施教。因教施教是指教师必须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能力特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因学施教。因学施教是指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的差异,灵活运用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教学与学生的风格相匹配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因教施教和因学施教的结合,体现了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认识自身的特点,更要认识学生的特点,从而设计教学策略。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教离不开学。我们常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学生的差异与个性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必须了解把握学生的差异,因学施教。

新课程正是树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会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交往互动式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互助合作;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意味着教师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从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明白了这样的区别,有利于我们认清课改的精髓。我们不但要转变观念,我们更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课改模式,以求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改的模式有什么作用?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这种结构和方式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有一定的可操作程序。

我们要充分肯定模式在课改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如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等),重建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一个既破又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破”比较容易,“立”有一定难度。“立”需要探索新路子,研究新方法。新路子、新方法还必须结合地域实际、学校实际。洋思的经验之所以被教育部认可,得益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强行推广;杜郎口的经验曾经被称作“杜郎口旋风”席卷全国,应该得益于“三三六”模式的强行推广。而且,他们的模式以“高效优质”为特点,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我觉得,离开了既定的模式,洋思、杜郎口都不会成为全国名校。

今天,当我们面对课改,观念不清、方法不明、束手无策的时候,模式的规范与指导意义更为重大。结合我县课改实际,我建议试点学校必须首先选准自己的课改模式。因为,课堂教学改革就像是一个人进行书法训练,现在,只是处于“描红”阶段,只有按照一定的模式描画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逐步地“脱贴”,之后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选准自己的课改模式是搞好课改的关键一步,走妥这一步,才可以在今后的路程中走稳走好。

课改初期,一定的模式可以“迫使”大家行动起来,这是教师从事课改的“被动时期”。依靠模式引导教师达到“自觉运用模式,从事高效课改”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措施。

在课改起始阶段,模式的强迫性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战术意义。因为,课改的方法和策略来自于这样或那样的模式,备课、讲课等教学环节都是在既定模式下操作完成的。教师遵循一定的模式,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合理,方法得当,从而积累经验,日臻完善,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培养起自身从事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完成自身从传统型教师到课改型教师的嬗变。这就是战术,有了这样的战术,就有了颇有价值的战术意义。

我们不但要认识模式在课改中的战术意义,更要认识模式在课改中的战略意义。这就是因“脱贴”而形成的自己的风格——浓淡相宜,虚实相生,下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达到这样的境界,模式就成了铭记于心、灵活运用的东西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听说“杀猪杀屁股,一人一杀法”的说法,有人把这句话化用到我们的课改上来,认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化”。教无定法是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看谁方法最科学,最简便,最符合规律。谁都知道,杀猪的时候,一刀捅进心脏的手法与“杀屁股”的手法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捷径,猪死得快,受罪少;后者是拙办法,猪死得慢,受罪多。我们的课改要“高效”,不要“低效”,这是必须树立的正确观念。否则,便无从构建“高效课堂”,也无从追求“课改中的高质量”。

如此说来,从被动运用模式,到灵活运用模式,这无疑是提高教师课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三、如何处理课改课堂中的“教与学”?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 教师的课堂三大功能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因时而教,因事而教”。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处理课改课堂中的“教与学”是我们必须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是不容替代的。

长期以来,在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课改课堂总有一种错误导向,似乎说到新课程、新课改,课堂教学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然后是廉价的表扬、肤浅的肯定与模糊的评价。这是对课改的误解,淡化或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新课程中的新课改并不是要教师淡出课程,而是要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在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中,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条课改核心理念应该是始终如一的教学行为,但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讲解、分析、点拨、启发、评价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个三主方针同样适应于课改课堂。

认真设计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要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同时要养成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设计问题的能力。余映潮老师的课好就好在设计上。他给我们上过展示课《夸父逐日》,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的积累,到文本的解读,再到课外拓展与升华,余老师对教学的各环节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没有分组讨论,但时刻引导着学生在探索——按照余教师的设计在探索。余老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就是很好的课改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结合我县课改实际,我有五点建议,希望大家采纳: 第一,不要把所有问题全都交给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彻;

第三,充分备课,保证在课堂上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第四,结合学科实际,结合课时实际,创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第五,准确把握并使用教材。新课改的课堂,教师应该是“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学生的“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下的“学”。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追求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追求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的,教与学就必须是相融而不能分离的。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学习要求,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

我认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指导应该考虑这样三个要素:

第一,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依据教材,区分梯度;考虑学生,照顾多数;循序渐进,把握尺度。

第二,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方式。力求多样化,避开单一化;力求灵活性,避开机械性;遵循一定模式,兼顾学科特点。

第三,应重视课堂训练中的启发与拓展。让学生多做课时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以此为契机,启发引导学生自我纠错,自我总结;让学生多做发散性思维,在自由思维中寻找契机,诱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读自然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实现高效拓展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对全县正致力于课改的同志们有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学校的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向前看。团结不是口号,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胸怀,是互助友爱的体现,团结才能产生纯真的友情。搞课改更是离不开团结,百金安家,千金买邻,和谐的人际环境是我们取得课改成功的重要前提。十年数十年过后,当我们回首今天的成功与收获,我们更会为曾经并肩战斗而欣慰!

第二,希望学校领导尊重教师、相信教师、依靠教师。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是课改的指挥者,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是课改的真正主人!教师也要自觉拥护学校的决策,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第三,希望教研员搞好研究和指导,真正起到学科教研员的学科指导作用。教研员与科任教师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县、乡两级教研员,要体谅教师们的苦衷,要认真研究,深入课堂和师生交流,要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教师从事课改,切不可一知半解,信口开河。盲目地肯定或否定,既有伤教师的积极性,又有损自己的形象。我们的教研员要向洛阳市教研员学习,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既能深入细致地分析,又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使授课教师心悦诚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任何时候都是行不通的。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县基础教育的核心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坚定不移!但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知道,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等虽然参观学习者多,但收到实效者少。这说明“打破旧模式,确立新方法”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结合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我真诚希望,我们的教师在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精神,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新的理念,认清课改方向,探索课改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追求教学效益,为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我对课改的认识

我对课改的体会

课改认识发言稿

我对物业管理的一点认识(改)

我对课改的改进建议

我对大学足球课的认识

我与课改

我课改感受

我对课改之美术课的心得体会

我对乒乓球课的感受与认识

我对课改的认识
《我对课改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对课改的认识 我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