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4: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广播电视史上,广播电视制度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作为自然的分界线,有这样几个标志:

1949 年 6 月 5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同通知》;

1949 年 10 月,成立中央广播事业局; 1956 年 2 月 20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村广播网管理机构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在同年 7、8 月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又主要讨论了广播事业的体制问题;

1982 年 5 月,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

1983 年 3 月 31 日,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

198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中国的改革进程由此进入新的阶段。同年国家科委首次编制的我过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揭开序幕;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我国的经济改革由此向纵深发展,第二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

1997 年,十五大召开,江泽民指出:“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闻宣传应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在这

个精神的指导下,广播电视系统开始了自上而下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随着商品市场的活跃,广告市场也在 1979 年复苏,我国的广播电视开始确立广告经营的运作方式,广电媒介感受到了空前的经济压力。 1986 年 12 月 15 日,广东省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有正式呼号和专有频率),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中率先迈出了专业台、系列台改革的第一步。到本 1991 年,我国已有 14 座经济广播电台,其他系列台如商业台、交通台、文艺台、音乐台、体育台、娱乐台也风起云涌。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地方厅、局不再满足于具体节目运作、具体台制运行的突破,而着眼于全局体制与结构的调整,把属于商品经济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宏观体制、微观搞活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广电系统。 1987 年 5 月,上海广播电视局在全国率先实行分台制,建立“一局五台三中心”的内部体制,通过分台制倡导竞争,以宣传为依托,发展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产业,积累资金为广电宣传服务,所谓“一局五台三中心”的体制就是在组织管理体制上建立“集中领导、统一调度、分块服务”的管理模式,将技术和后勤从各台的宣传业务中分离出来,尝试社会化大协作的节目生产方式;在财务管理上,由广电局统一向市财政局承包事业经费,在局内则实行量化管理,由各台承包,进行节目成本核算,利用技术中心的设备统一内部收费;在宣传体制上从观念上形成广播电视既是宣传媒介又是信息产业的指导思想,形成省级、地市级、县级的广电协作体。如华东几省在已建立的华东经济区协作网的基础上又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广播电视宣传网。在信息共享,新闻、专题、文艺等多种节目交换,新闻、广告节目联播,,互派记者、联合采访和制作节目等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凝聚力。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我国又掀起了开办有线电视的热潮,到 1990 年已建起行政区域有线电视网数十家,都采用多频道、高效益的双向性电

(光)缆主干线敷设,相当一部分网络具备了开发节目双向回转、图文传真(即图文电视节目系统)、电脑微机联网、公用电视电话及电视会议、高保真广播音响传送、公共放映厅联网(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及激光、数控电视录像)等几种功能:视听收费,有偿服务,从用户系统收取基本收视维护费;广播电视 产业化,一体化,视听联一,通过卫星和微波,中央和省级广播节目在城镇进入电(光)缆传输系统,广播节目的制作与覆盖水平将超越时代,与电视业共同进入现代高科技,使广电一体化经营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提高了广电资源利用率,使其人口覆盖率得到实际增长。

随着对广播电视产业属性和经济功能认识的深化,广电事业在管理上实行企业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行政事业型向宣传主导产业型转变,从以垂直行政关系为纽带、条块分割、单一国家所有制向按照生产要素组合、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体,容许多种成分参与的产业体制转变。1992年,上海广播电视局又从台中台的体制变为台外台体制,即从原有的电台和电视台中各产生一个新台作为独立法人,即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率先在全国形成一个城市两家相同级别的电台和电视台并行运作、相互竞争的全新格局,还成立了局技术中心、服务中心和节目中心。此外,上海广电局又于1992年8月成立了局下属的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全国第一家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发行400万股,集资2亿多元,由总公司控股,,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保证。1988年,上海财政局同意广电局实施第一轮财政承包,约十年后,广电局在1997年7月终于由上海市政府正式授权,成为全国第一家地方广电系统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人和管理者。

十四大后,广播电视机构管理职能未变,走上产业集团化道路。如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改革方案》,按企业化模式组建广东有线广播电视

台、广东经济电视台和广东信息电视台,对这三个台实行“三无政策”,即无行政级别,无国家编制,无国家拨款,靠广告生存。

对同一市(县)的广播电视机构,进行了“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的改革,“三合一”就是将广播电台、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合为一个播出实体,统称广播电视台,统一机构建制、人事管理、事业建设、经营创收;实行局台合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由广播电视局实行统一管理,此为“四合一”;若再家上本市(县)的教育电视台就成为“五合一”的管理体制,全部合并工作在1997年12月31日前完成。

1998年6月,广播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对原有政事不分、条块分割的宣传、行政、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进行“大手术” 。系统性---“条”的属性、职能、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十五大后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成立,使广播电视传输网(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广播电视的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组织制定职能,即原有三位一体中的“技术职能”划归了信息产业部,预示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厅、局只是一种过渡,预示着裁判员、运动员不能终生兼任,将以一定方式转体。1999年初,重新审核登记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总数2216座,“凡实行有线电视联网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由省广播电视台在现有频道中改办一频道为公共电视频道,统一将节目提供给本省(区、市)各县(市)广播电视台,同时在公共频道中留出一定时段供各县(市)广播电视台播放当地新闻和专题节目。县广播电视台的呼号可保持不变。经济收益在省、地、县广播电视台之间合理分配。”(国家广电总局)地方性---“块”的改革“由计划型向产业型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湖南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广东省广播电视厅提出组建广东广播电视企业集团公司,无锡广电集团实行“多台合一”、“局台合一”。

广播电视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地市以下实行省(区、市)垂直管理方向发展,并最终使条块整合,呈现出由几个跨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组成的网络集团体制。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事业系统非整合化的问题阻碍了广播电视技术网络的发展,重复机构设置、重复硬件建设,还以传输手段特征来区分和设立电台和电视台。如今传输节目,无线台要进有线,上星的也要落地入线,广播节目也提倡和推进共缆传输。其次,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经济化阻碍了充分开掘广播电视传媒的各种社会功能。频率频道资源是广播电视的核心资源,仍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无偿使用,导致频率频道资源和人、财、物资源的不优化甚至倒挂,还出现了“电视富、广播穷”的局面。

对于广播电视集团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明显的产权作为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结纽带,并规范集团与国家的关系,以公有产权来代替国有产权,使所有者的代表进入企业,形成本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改变所有者空缺的状况。上海市采用的方法是由市政府委托授权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管理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国有资产,“依法管理”,无锡市广电集团在产权问题上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广播电视厅、局作为集团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理顺台与政府的经济关系。

第二,将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过程管理、行政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目标管理、行业管理,这是广播电视集团建立的宏观环境。根据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方针,政府的管理应体现为提供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引导信息、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五个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掌握投资硬件、监督软件”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能:通过占有的频率频道资源和国有资产、颁发营业执照、限制准入条件、控制台长资格审查权等方式,保证办台方向,保证台领导权掌握在

政府以为可靠的社会集团和领导者手中。

第三,广播电视投资的市场化运作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选择的允许外国和民间资源通过集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广播电视,形成多元化、统

一、开放的广播电视市场,打破条块分割的封闭格局,形成广播电视集团。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指导,用极大的勇气、非常的耐心和足够的智慧去应对。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航运企业发展战略(定稿)

改革开放后新名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我国机器人发展战略之我见

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现状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原因的探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后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战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