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医制度及职责

发布时间:2020-03-03 19:0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医科工作制度

⒈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按照“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基本规划”要求认真及时书写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⒊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⒋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⒍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刮痧TDP神灯、火罐、妇科、皮肤科等。

7.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8.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待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9.中医治疗的患者,认真做好记录。 10.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中医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中医科主任

(一) 管理职责:

1.在行政、业务对外工作中全权代表科室。做好科内、科间各种关系的协调。 2.参加医院规定的相关会议,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督促落实。 3.认真贯彻彻底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反馈。

4.制订本科室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5.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

6.负责科室的考勤和假期审批。统一安排医生出诊、会诊、值班工作和进修、轮转、实习生的工作。

7.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靠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对科室新药使用。仪器设施添置等提出申请。 9.支配使用科室基金。

(二) 业务职责:

1.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2.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3.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4.重视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定期督察科内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时签阅。 5.积极开展营销工作,拓展外部市场,主动宣传本科室的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服务新举措以及其他感动人心的好人好事,提升本科室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医疗市场份额。

(三) 教研职责:

1.定期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临床教学,并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起模范作用。

2.组织协调科研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与应用。 3.组织科研实施,审查科内人员论文投稿。

4.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吗,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二、中医科副主任

(一) 管理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反馈。 2.参与本科室主诊医生常规工作会议,讨论本科室计划及有效管理科室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事项。

(二) 业务职责:

1.定期参加门诊和科室值班任务,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2.负责本组患者的日常诊断、治疗和处理,观察并及时听取本组下级医师关于患者每日的病情和体征变化,了解所管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3.签署住院病历首页、大病历、首次病程记录、重要的专科操作记录、病程记录等。

(三) 教研职责:

1.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起模范作用。 2.指导本科下级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训练。

3.根据学院教学工作的需要,会利用各种机会如查房、上课和各类操作对下级医师进修、实习人员进行教学和培训。

三、中医科主治医师

(一) 管理职责: 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2.协助科主任加强对住院、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 业务职责:

1.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诊治及特殊诊疗工作。 2.对所管病员全面负责,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3.参加值班工作。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4.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三) 教研职责:

1.担任适量的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2.主持病房的临床病历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 3.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四、中医科医师

(一) 管理职责:

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二) 业务职责:

1.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

2.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3.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上级医师查房是,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

4.对所管病员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交班的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5.向上级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转院或出院的意见。

6.新毕业的医师实行3年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实行12小时留院制。

(三) 教研职责:

1.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指导护士对各种重要的检查治疗进行护理,严防差错事故。

2.根据教学需要,承担适量相当于助教的教学工作。

3.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中医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灸法

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上常用的有艾灸条、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

(1)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 操作方法: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灸条盒。即病人取平卧位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

(1)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 操作方法: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④一般每次灸3~5状(每个艾柱谓一状) 3.隔姜灸、隔蒜灸

(1)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后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 操作方法:①暴露应灸部位。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

(1) 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 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3) 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或涂以龙胆紫,较大水泡应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

(4) 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之艾条套入玻璃试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5) 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 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症,一般不宜艾灸。 5.在护理的应用

(1) 脾胃虚寒性胃痛:灸中脘(隔姜灸)、内关、足三里。

(2) 脾虚型腹泻:灸天枢(隔姜灸)、神阙(隔盐灸)、足三里、肾俞、脾俞。 (3) 虚脱、四肢厥逆:灸百会、神阙(隔盐灸)、涌泉。 (4) 虚寒型痛经: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 (5) 虚寒性腰痛:肾区放灸盒。 (6) 风寒湿痹:局部关节临近穴位。 (7) 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脐部隔盐灸。 (8) 未溃破之疖肿处隔蒜灸。

中医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熏洗疗法

将中药煎汤,趁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具有开写腠理、调节气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止痒等功效。 1.物品准备

(1)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橡皮单、浴巾。

(2)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纱布、镊子、胶布、眼罩。 (3)会阴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坐浴架、毛巾、必要是备屏风。 2.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①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②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③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④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①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②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③洗毕,根据需要用的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①将盛有煎好的中药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盖一带孔的木盖。②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木盖上熏蒸。③待药液不烫时,撤去木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④洗毕,擦干臀部。如需换药,则上药后覆盖无菌敷料。

3.护理:①熏洗药液必须严格掌握温度,熏蒸时,药液应加温至蒸汽上冲,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避免烫伤皮肤,黏膜。浸泡时,药液温度宜温热,老人、小儿熏洗时,更应随时询问病人感觉,掌握药液温度,并耐心协助熏洗,避免烫伤事故。②熏洗过程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③坐浴时应在坐浴室进行,若在病室内坐浴,注意遮挡病人。④孕妇及月经期不宜坐浴。 4.在护理中应用:(1)根据医嘱为四肢骨折愈膈合期(折除小夹板后),及软组织损伤者,以活血化瘀、续筋壮骨中药熏洗患肢。(2)目赤肿痛者,用清热解毒,明目降火中药或盐水进行患眼熏洗。(3)对疮疡、皮肤病患者,根据医嘱用清热解毒、杀虫燥湿类中药行局部熏洗.(4)阴痒带下火肛门疾患,痔痿术后等患者,根据医嘱用杀虫祛湿、清热解毒或生肌敛疮类中药坐浴熏。

中医护理人员职责

人事科职责及制度

门卫制度及职责

市场部制度及职责

药剂科制度及职责

医院制度及职责

前台职责及制度

企划部制度及职责

业务部职责及制度

中医特色制度

中医制度及职责
《中医制度及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