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5: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古诗两首》

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深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很荣幸能与你们相识、相知,但今天上完这节课就要离开了。我们将离别,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抽生汇报)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二、读懂诗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一)

2.谁来读读诗题 。注意读准“孟”“陵”字,齐读三遍。 (字音读准了,还要读出节奏来。) 3.全班齐读诗题。

4.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是谁送谁?在什么地方送?(板书) “之”是什么意

思?(去)去什么地方去?(广陵) 广陵是哪?

5.同学们,你们弄懂题目的意思了吗?那题目是什么意思?(抽生汇报) 6.抽生介绍诗人李白和孟浩然。(课件

二、三) 7.介绍黄鹤楼。

8.介绍李白与孟浩然相知的故事,指导读题。

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虽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才华出众。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但有一日,孟浩然要辞别李白到扬州去了。面对这样的离别,他们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一起读。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学导航

(一):(课件四)

1.打开书,自由地地读读这首诗,要求: (1)读准字音 ; (2)读通诗句 ,读出节奏美; (3)借助注释,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生自学,在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里交流。

3.师随意抽一个小组上台交流读诗,是相机指导读准确,读出节奏美。 4.师生共评,赛读。

5.师随意抽一个小组上台交流诗意,是相机指导。

四、展想象,悟诗情 自学导航

(二):(课件五)

为什么说“西辞”?为什么说三月为“烟花三月”?江上只有一只船吗?为什么“孤帆 ” ? (学法指导:(1)抓关键词谈体会。(2)结合所查资料谈体会。(3)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先同桌对学,再小组交流,时间为5分钟。)

1.学生自学。

2.抽一个小组台交流,师适时点拨。 3.说话训练。

烟花三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欣赏烟花三月的美景。欣赏了烟花三月的美景,你能用积累的词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吗?

4.指导朗读一二句诗。

5.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回到唐朝,走进李白的生活,走进李白的世界,让我们遐想一下,如果孟浩然没有离开这里,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会和好朋友孟浩然一起做些什么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想象。

师提示:他们可能是在春 暖花开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嚣的酒家„„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皎洁的 月光下„„。(欣赏烟花三月图,学生交流)

自学导航

(三):(课件六)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送了多长时间?理由是什么?

(学法指导:(1)根据后两句发挥想象(2)、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先同桌对学,再小组交流,时间为2分钟。)

1.学生自学交流,学习第

三、四句诗。

2.师:饮酒作诗,画画下棋,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现在,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老朋友就要离别,在这美丽的三月,要到扬州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抽生交流)指导朗读。

3.想象说话。

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曾经与孟浩然交往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那是多么快乐难忘的时光啊!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 ,再也不能一起 ,再也不能一起 „„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

4.正是因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这时的心里就更加留恋,更加依依不舍,更加惆怅,牵挂,同学们,读出你的留恋,读出你的伤感,读出你的牵挂来,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进诗的字里行间去。

5.指导读好三四句诗。(指名读)

师:是的,在这千年胜地黄鹤楼上,(引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在这良辰美景三月天里(引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师:是啊,长江上一定会有千帆竞渡,长江两岸一定是繁花似锦,但是,此时此刻,诗人看不见,他能看到的,只有—— 孤帆远影

师:只有那一叶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生读) 孤帆远影 师:只有他心头的那一叶装满了离愁别绪的—— (生读)孤帆远影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这两 句─ (孟浩然已经走了很久很远了,你能读出这久远的感觉吗?)指名读 够远吗?能再远一 点吗?指名读 。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读后评价:我听出来了,这是不舍的目光。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评价:我听出来了,这是留恋的目光。

我们一起读吧! 我听出来了,这是深情的目光。

6.看着远去的孤帆,想起往日的种种,李白一定是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倾诉。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分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出示填空题)指名交流。

7.是啊,孤帆远去,空留长江,李白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化成这千古绝唱的两句诗——。一起读。

8.指导读全诗。

师:这真是“帆远情更长, 帆尽,情未尽”啊!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 同学们,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化身为李白,也来为朋友孟浩然送行吧! (1)女生齐读,这是柔情的送别。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2)男生齐读, 这是深情的送别。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3) 同学们,我们一起站起来送送孟浩然这。(齐读)是豪壮的送别。

9.在这里,老师想给你们推荐一首歌曲。这首歌的词是根据这首古诗改编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五、总结,拓展延伸。 1.背诵这首诗。 2.生交流搜集的送别诗。 板书设计:

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际 流。

︱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