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兴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蔬菜生产稳步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10年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量7.5万吨,产值0.55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8.6%,蔬菜业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中比重的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二)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近年来,以优质高效为重点,不断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机蔬菜、甜瓜、西瓜、西红柿、黄瓜、大蒜、大葱、辣椒等优质瓜菜逐步趋于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规模效益日益凸现,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三)无公害生产模式推广面扩大,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办法》等两个规范性文件,并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部门职责、工作重点、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强化和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县农业局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结合海兴实际,制定印发了十几种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断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布局不尽合理;上规模蔬菜基地不够,蔬菜生产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基地的生产质量和长期发展能力不够;加工及流通业发展不充分等。

二、产业前景预测

(一)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居民蔬菜消费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家庭大于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大于欠发达地区。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到2012年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由现在20%提高到50%,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二)国际市场开拓层面。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上食物结构中出现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后,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

(三)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进而 1

基本稳定的态势,而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蔬菜消费又呈现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而蔬菜对气候、资源等的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季节性调剂的范围大,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营销手段,提高加工品质量,市场前景可观。

(四)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冬暖式大棚亩纯收益约10000-14000元,大中棚4000-6000元,露地瓜菜3000-4000元,大大高于粮油作物,蔬菜将是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品。突破加工、流通,拉长产业链,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五)蔬菜产业发展可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蔬菜生产作为第一产业,其劳动用工量和劳动强度较大。按照大田种植4亩一个劳力、棚室菜一亩一个劳力测算,目前全县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1.7万人,如蔬菜种植扩大到2万亩,棚室面积发展到1000亩,则年需增加劳力约6000人。蔬菜加工、流通及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按目前蔬菜产量、价格推算,蔬菜加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可增加产值5000万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拉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空间。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引导蔬菜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加强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科技先导原则。强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以蔬菜优良品种生产推广、安全优质蔬菜生产技术规范、高效蔬菜生产和流通体系建立为重点,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

2、效益优先原则。强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效,持续发展。

3、经营配套原则。强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使蔬菜良种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经营环节等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推进全县蔬菜产业的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点面结合原则。建设鹏程无公害瓜菜区、张常丰绿色果菜区和张会亭无公害有机蔬菜区,切实发挥区位、企业和资源等优势,按照产储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蔬菜产品生产流通增值空间。

四、总体目标

到2012年,全县大棚温室蔬菜生产面积达550亩,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鹏程无公害瓜菜区200亩,张常丰绿色果菜区200亩,张会亭无公害有机蔬菜区150亩,并全部实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建立容积达500立方,存量200吨蔬菜保鲜库,最终实现产供销储运一体化经营。

五、区域布局

按照“服务城乡、致富农民,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走“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路子,实现多元化增收致富; 依托“绿源”品牌;努力做到基地规模化、品种特色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科技化、产品无害化、服务社会化、过程产业化、合作紧密化,走具有东平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在总体布局上,突出三大片:

一是建立绿色瓜菜种植示范基地。以荣乌高速海兴出口为依托,在鹏程批发市场附近,建立200亩棚室绿色瓜菜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探索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型”、“家庭农场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型”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乡村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甜瓜生产基地200亩,建立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是建立无公害果菜种植示范基地。在苏集镇张常丰村建立200亩无公害果菜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周边乡村,大力推广“早熟桃”和“设施蔬菜”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突出抓好设施蔬菜生产和高值田建设,同时向其他乡镇延伸,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三是建立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以张会亭村为中心,建立150亩棚室无公害又是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大蒜种植规模,使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依托斑鸠店大蒜批发市场,打响“斑鸠店”大蒜这一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在制订蔬菜发展规划的同时,带动各乡镇、村示范点和种植大户都要制订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规划。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由按照“大基地、大市场、大龙头、大服务”的总体要求,稳步发展棚室化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二)强化扶持政策,建立资金投入体系。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城市和民间资本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推进蔬菜适度规模种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引导菜农适度规模种植。

(四)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及各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推广双膜、三膜为重点,加快推进瓜菜由露地种植转向设施栽培,切实提高蔬菜四季生产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合作,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强化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蔬菜技术人员和菜农进行培训,力争在2-3年内,使每个基地都有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菜农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加强科技示范,强化示范引导,加快蔬菜产业化建设步伐。

(五)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区,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进一步完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设备、强化检测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程监管蔬菜产品质量,真正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菜”。

基地建设规划

联盛城郊蔬菜示范基地建设规划426 (优秀)

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划

畜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蔬菜种植基地合作建设协议书

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孔化营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东平县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