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应用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5: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文综述

题目;PPP模式下风险分析与对策的

研究—

北京地铁4号线案例分析

姓名:刘光明

学号:20103134

班级:工程管理2班

题目:PPP模式下风险分析与对策综述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处于不断创新发展中,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风险分析与对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下风险分析与对策的研究,找出风险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字】ppp模式;风险分析;风险对策;城市轨道交通

一、引言:

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公私(民)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 ership—简称PPP)。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风险的辨识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本文着重阐述PPP模式运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及合理分配,并结合风险分析建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式,提出成功运用PPP的对策。

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处于不断创新发展中,目前在实际工程咨询案例中,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 shi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风险分析与对策构成工程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许多工程实践证明PPP模式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PPP模式应用的风险分析与对策也就成了工程咨询人员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识别PPP运用过程中的风险和将其在合作各方进行合理的分配;并结合风险分析建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模型,阐述政府应具备的正确风险意识,最后对PPP模式的成功运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正文:

1、ppp模式概念

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公私(民)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 ership—简称PPP)。

2、ppp模式简介

私营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82年,以法国Perrier兄弟建设、运营自来水公司作为其开端的标志性事件。从此陆续出现私人参与供排水项目以及公路项目等政府垄断性行业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直至20世纪中叶,公私合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还不太盛行,公私合营提供公共服务的例子相对较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是在发展中国家,BOT(公私伙伴关系的一种典型模式)广为流行,成为融资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收费公路、供排水系统、电厂等领域开始广泛运用,以英国英吉利海峡隧道项目最为典型。

3、ppp模式分析

贾康、孙洁(2009)分析了PPP的概念、起源、特征和功能,总结出了PPP的三个重要特征,即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而将PPP的功能分为了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前者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后者包括融资、利用新技术和机制创新职能。

王灏(2004)在综合世界银行和各国PPP委员会对PPP分类的基础上,认为广义PPP可以按三级结构的方式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外包类PPP项目一般由政府出资,私人部门只承担其中一项或几项职能,收益为政府付费,因而私人部门

承担的风险较小;特许经营类PPP中私人部门要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风险和收益由私人部门和政府共同分担;私有化类PPP中私人部门承担项目的全部投资,通过向用户收费实现收益,承担的风险最大。另外,作者还结合中国轨道交通项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两种PPP的创新模式,即前补偿模式和后补偿模式。此两个模式分类依据为政府资金支持的不同阶段,前者要求政府出资完成项目前期工程,然后PPP公司再介入,后者则强调政府的补贴规则。李秀辉、张世英(2002)认为PPP方式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组织机构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并且与以往的私人部门参与公共项目的融资方案相比有明显优势:首先,PPP方式可以在项目初始阶段更好的解决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分配;其次,PPP方式有利于利用私人部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外,PPP方式可以使得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的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最后,PPP方式能使各方形成战略同盟,便于协调各方目标,也能节约投标和准备时间,减少投标价格。

何寿奎、孙立东(2010)在分析PPP项目定价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PPP项目价格监管应考虑的因素,认为定价应考虑年分摊投资、经营成本、零售价格指数、服务质量、平均利润率及税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PP模式下公共项目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构建,其认为应包括四个方面:建立公共项目服务成本与质量评价基础数据库;科学选择价格管理模型;完善听证会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

杨俊萍(2012)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PPP项目的定价机制。其目标函数为社会效益最大化,约束条件包括政府对价格的限制、社会公众承受能力限制、社会需求约束、政府财政补贴约束和企业合理盈利约束。利用此多目标规划模型可以求出使PPP项目效益最大的价格指标,并能分析价格变化对合作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合作区域。

赖丹馨、费方域(2010)对PPP的效率进行全面考察,发现PPP能够将市场机制有效引入公共领域,并使得民营部门的管理及金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但其中适当的合约及规制设计是PPP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关键,其重点在于收益和风险在公共和民营部门之间的适当配置。

徐霞、郑志林(2009)研究了PPP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问题,其研究框架建立在PPP中风险分配、资本结构和控制权运行机制之上。其将PPP风险分为三个部分,即公共部门承担的风险、私营部门承担的风险和根据谈判结果承担的风险,并假设各参与方的利益风险分配系数与所承担的风险成线性关系。而PPP中控制权的分配机制中,最优控制权配置则由产品的公共化程度来决定。结合以上两方面就可以得到PPP利益分配系数。

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2008)分析了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问题。其认为大量PPP项目运营不善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缺乏公平的定量风险分担标准,因此首先归纳了风险分担在项目过程中的时点和要点,并总结风险分担对项目资金价值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已有的风险分担准则和不同的风险分担结果,为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陈浩、袁竞峰、张星、李启明(2012)利用贝叶斯网络研究了在PPP项目不确定环境中残值风险的评估和预测问题。PPP项目残值即为其价值,作者在构建残值风险的WBS- RBS 矩阵和关于显性前兆风险对PPP项目残值各方面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隐性前兆风险,识别出了影响PPP项目残值的所有关键前兆风险,并进一步采用贝叶斯网络明晰了残值风险与项目在移交之前发生的各类前兆风险的内在联系,以此模型能有效预测和评估残值风险。

李辉、徐霞(2008)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PPP项目的评价决策问题。首先根据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特点,建立了PPP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权法确定了风险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再结合专家给出的主观权重,将指标的主、客权重综合度量得到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可得到PPP项目的评价结果。

三、案例分析

PPP项目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1)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

(2)项目建设内容: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空调通风、防灾报警、设备监控、自动售检票等系统,以及车辆段、停车场中的机电设备。

(3)建设标准:根据经批准的《北京地铁四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制定。

(4)工期:计划2007年底竣工,2009年9月正式通车试运营。

(5)客流量预测:根据《可研报告》客流预测结果,初期(2010年)为71万人次/工作日,近期(2015年)为82万人次/工作日,远期(2034年)为99万人次/工作日。

(6)根据国际客流预测机构香港弘达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VA公司”)的客流预测结果,初期(2010年)为58.8万人次/工作日,近期(2015年)为81.8万人次/工作日,远期(2034年)为88.4万人次/工作日。

分析:在上述结构下,特许期内特许公司的主要收入就是4号线客流产生的票款收入。在传统投融资体制下,为使项目可批,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客流量测算得往往过于乐观。为使客流量的预测更加科学客观,并能被广大社会投资者认同,我们专门聘请了国际上著名的客流预测机构MVA公司,对4号线专门作了一份独立的专业预测报告。

5 特许期限

特许期分为建设期和特许经营期。建设期从《特许协议》正式签订后至正式开始试运营前一日;特许经营期分为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期,自试运营日起,特许经营期为30年。

分析:特许期的确定主要考虑到轨道交通项目所具有的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根据财务模型计算投资回收期并考虑一定合理的盈利年限。

四、总结

北京地铁四号线将整个项目分解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部分,根据两部分的不同特点进行融资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项目区分理论是其理论依据。

所谓项目区分理论就是将项目区分为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非经营项目投资主体由政府财政承担,按政府投资运作模式进行,资金来源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并配以固定的税种或费种得以保障;而经营性项目则属全社会投资范畴。项目区分理论的目的就是将政府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分开,可促使政企真正分开,使政府、企业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认为,不仅地铁可以运用项目区分理论来进行市场化融资,与地铁具有相同特点的其他准公共物品也可以运用项目区分理论,对营利性部分尝试市场化融资方式,不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提高建设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AllenRJ.PPP:areviewofliteratureandpractice[C].SaskatchewanInstitutionofPublicPolicyPaper.1999,(4)

[2]AndreoniJ.Privatelyprovidedpublicgoodsinalargeeconomy:thelimitsofaltrunism[J].JournalofPublicEconomics,1988a,(35)

[3]樊伟,何世伟,刘伟.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J],大众科技,2006,(2)

[4]王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5)

[5]罗凤;;PPP模式及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应用写作考试资料

信息化资料应用总结

TDA20254558D应用变压器资料

,7应用写作考试资料

桥式起重机PLC变频器应用资料解读

立体应用拼音教学模式资料

BIM的20种典型功能应用资料

[学习资料]电采暖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讲师故事题材应用资料智囊(3)

计算机网络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资料

应用资料
《应用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应用软件资料 资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