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图的基本特性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2: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 )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地图分幅:(1)矩形分幅:优点: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经纬线分幅: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缺点: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9、地图编号: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他们应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不重复性。(自然序数编号、行列式编号) 100万地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基本比例尺图幅关系:出1:25万到1:10万之间其他都是1:4 .新的地图编号:由10个代码组成。如H49D002003(1:100万编号+比例尺编号+行号+列号)

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传统的地图学有三个基本特征:a个人技术对地图质量有显著的影响;b、实践经验积累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c、传统的师徒传授技艺起主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的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1.地图学已跨越几个科学部门2.横断科学为地图学现代理论提供了支持3.地图生产、研究、应用上的计量化4.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备的应用。

地图投影的实质: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投影变形: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要把它完整地表示到平面上,必须有条件地进行局部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比例尺)地图投影的分类:按变形性质: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最大;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按投影方式分类:1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用几何的方法投影到辅助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2条件投影:是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

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 圆锥投影:圆锥投影中纬线投影后为同心圆弧,经线投影后为相交于一点的直线束,且夹角与经差成正比。在正轴圆锥投影中,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互相垂直 方位投影 圆柱投影:圆柱投影的经纬网表像:纬线投影后为平行直线,经线投影后也为平行直线,且与纬线正交。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地理变量: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即构成了地理变量。制图数据: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地理变量就成了制图数据。地理变量按性质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制图数据时分为:点位数据、线状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定名量表:在研究事物时只使用定性关系、无定量关系的数据,称为定名量表数据。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只区分事物的相对等级,不能产生数量概念。间隔量表:给顺序量表赋予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比率量表:一种完整的定量化方法,可描述客体的绝对量。数据源: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文字资料地图加工: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成可比的数据将统计数据加工成为派生的制图数据。制图分级是将地理变量加工成为制图数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关键是确定临界值。图形数据: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空间数据。矢量数据—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和质量描述等数据,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性,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的形式出现。

地图符号的实质: “地图语言”,它不仅蕴含个体直接语意信息价值,还有相互联系的语法价值。地图符号的分类:按地图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几何符号、艺术符号(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图标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符号的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基本的视觉变量:形状(产生符号视觉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尺寸(描述数量特征的最有效变量之一)、方向(是指点状符号或线状、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面状符号本身无方向变化,但内部填充的点、线有方向变化)、明度(符号色彩调子的相对明暗程度)、密度:指在保持符号表面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结构(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颜色、位置视觉变量能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1整体感和差异感:整体感,我们观察由一些像素或符号组成的图像时,它们在感觉中是一个独立于另外一些图形的整体。差异感,各部分差异很大,某些图形似乎从整体中突出出来,产生突出的感受。2等级感:尺寸、明度是主要因素,3数量感:尺寸大小是最有效变量。4质量感:形状、颜色(色相)、结构是产生质量差异的最好变量,5动态感:尺寸、明度、方向、密度。箭头是表现动向的习惯用法。6立体感:尺寸、密度、结构、明度、饱和度及位置等因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标志:定位特征、性质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关系特征、时间特征。

普通地图: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等内容。人文要素主要包括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等内容,一共3+4=7种要素。独立地物:在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但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称为独地物。水系:1海洋要素:海洋要素主要表示海岸、海底地貌,海岸: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海岸由岸上地带/沿岸地带、潮浸地带(干出滩)、沿海地带三部分组成。①岸上地带(后滨):高潮线以上部分。重点表示各种岸滩的类型。用等高线描述地貌,地貌符号描述岸型。②潮浸地带(干出滩):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部分。重点表示各类干出滩。填绘符号③沿海地带(前滨):低潮线以下直至波浪作用的下限。重点表示岛礁和海底地形。深度基准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 ,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水深注记:是水深点深度注记的简称,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高程点注记。地貌:①写景法②晕滃法③晕渲法④等高线法⑤分层设色法。写景法:是以绘画写景的形式表示地貌起伏和分布位置的地貌表示法。晕滃法:是沿斜坡方向布置晕线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根据光线垂直照射时,地面与其水平面的倾角越大,则所受到的光照就愈少的原理。晕渲法:也称阴影法或光影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等高线法: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用等高线来表现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称为等高线。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计曲线:为计算高程方便而加粗描绘的等高线。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补充等高线的一种,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测绘的等高线。助曲线:又称1/4距等高线,也是补充等高线的一种。等高线的基本特点:①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②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③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④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成为地貌分层设色法。地貌符号与地貌注记:地貌符号:独立微地貌、激变地貌、区域微地貌;地貌符号:高程注记、说明注记、地貌名称注记。

专题地图 1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种类:几何符号;文字符号:艺术符号。绝对连续比率:是指符号的面积比等于其代表的数量之比、条件连续比率:在绝对连续比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函数的条件,即对其基准线长度附加函数条件,以改变其大小,且数值与符号也一一对应的符号成为条件连续比率符。绝对分级比率:表达的是分级数据,用分组中的组中值按照绝对连续比率公式来确定符号基准线的长度的方法。 条件分级比率:表达的是分级数据,符号大小又是根据分组的组中值附加一定的函数条件计算出来的,这种比率关系为条件分级比率。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现线状分布的现象,如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地质构造线、山脊线等。

3、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范围法只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数量特征。以质量特征为主。范围法的特点:可重叠 有空白 有交叉。

4、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壤类型等。偏重于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特点:无重叠、无空白、无交叉。

5、等值线法: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

6、定位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上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

7、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群,表示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现象的发展变化。应用于人口分布、动物分布、某种农作物和植被分布。

8、运动线法: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

9、分级统计图法: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分级,用不同的色阶(饱和度、亮度、色相)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应用:在人文经济地图中应用广泛,如人口密度、粮食单产、人均产值等。

10、分区统计图表法: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11、其他辅助表示方法:金字塔法、三角形图表法。 表示方法的相互比较:定点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a、前者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后者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b、前者说明特定时刻的或某一段时期内的现象;后者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c、前者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后者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范围法与质底法:前者:分布范围可能会重叠,在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后者:分区不可能重叠,全区也无空白;一般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定点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前者: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符号之间可以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后者:每个图形代表某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内的任一适当位置。图表之间不可以相互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影响视觉感受的因素:刺激条件因素(对比因素、照度印度、时空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理物理因素。

2、色彩的基本属性—是指人的视觉能够辨别的颜色的基本变量:(1)色相——色相即每种颜色固有的相貌。色相表示颜色之间“ 质”的区别,是色彩最本质的属性。(2)明度(亮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指色彩对光照的反射程度。(3)饱和度(纯度、彩度、鲜艳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注意:“饱和度” 与“明度”是两个概念。“明度”是指明暗、强弱,而“饱和度”是指鲜灰、纯杂。明度高不一定纯度高;色彩三属性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色光三原色RGB(红绿蓝)混合。间色、补色。亮度叠加。颜料三原色CMY(品红、黄、青)。油墨量越大,颜色越重、越暗;反之,颜色越亮。地图上色彩的作用:(1)色彩的应用简化了图形符号系统(2)丰富了地图内容(3)提高地图内容表现的科学性——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渐变色阶是表现数量等级的最佳方法(4)改善地图语言的视觉效果(5)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

制图综合: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制图综合的方法:1选取:又称取舍,是指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把它们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2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3选取与概括的区别:选取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级信息。概括则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的某些碎部及类别、级别的合并。选取:类别选取:是指整个一类信息全部选取,它受地图用途的制约,是地图内容设计的任务。级别选取:是指在同类物体中选取那些主要的、等级高的对象,舍去次要的、等级较低的那部分对象。资格法定额法。概括: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定位优先级:主要用来解决符号因比例尺缩小而发生争位的矛盾,在编图时通常采用舍弃(当同类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一般舍弃其中等级较低的符号)、移位和压盖(当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采用压盖面状符号或突出点、线符号的方法。)的手段来处理。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1)图形最小尺寸:由人眼分辨的最小尺寸决定(2)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①面积载负量:是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来表达。②数值载负量:面积载负量在实际作业中不易操作,需要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 极限载负量:指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②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的最佳容量。极限载负量的确定取决于地图比例尺。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1.描绘误差2.移位误差3.由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地图注记的分类 名称注记 指地理事物的名称。说明注记 又分文字和数字两种,用于补充说明制图对象的质量或数量属性

1、简述地图的基本特性和定义 答:(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3)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试述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规则 答: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经纬线分幅”和行列式编号“的方法。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行从赤道算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有22行,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V表示,南半球加S,北半球加N。列从180度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列,全球分为60列,用阿拉伯数字

1、

2、3„„60表示。行号在前,列号在后,中间不用短线。1:50万~1:5千地形图编号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编号由10个代码组成。其中前三位是所在1:100万地图的编号,第四位是比例尺代码,从1:50万~1:5千依次用B、C、D、E、F、G、H表示。后六位分为两段,前三位是图幅的行号,后三位是图幅的列号。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编码不足三位时前面加“0”。

4、简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关系与区别 答:地图学(Cartography)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地图学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方式的投影?答:(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3)依据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和图示(4)采用制定的方法测制或根据可靠的资料编制。为保证精度,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分带投影方式:(1)1:5千、1:1万地形图采用经差3°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2)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3) 1:100万地形图采用纬差4°分带的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

10、为什么在1:5万地形图上量算的图幅面积要比实地的面积大?答:1:5万地形图采用的是高斯投影,根据高斯投影的构建原理和变形规律,除中央经线上没有变形之外,其他任何点上的变形都变大了。在同一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投影带边缘变形最大。在同一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赤道上变形最大。1:5万地形图虽然没有角度变形,但面积变形是长度变形的平方,所以在1:5万地形图上量算的图幅面积要比实地的面积大,并且离本带中央经线越远,离赤道越近的图幅面积变形越大。

11、试述高斯投影与UTM投影的异同点,能否构建变形更优的同类投影?答:(1)投影建立的方式相同,但采用的投影面有所同,二者的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均为互相垂直的投影对称轴。高斯投影采用椭圆柱面,而UTM投影则采用圆柱面。 (2)投影面的轴位相同,但与椭球体的切割关系不同,二者均为横轴投影。高斯投影采用横切椭圆柱投影,横切在中央经线上,而UTM投影则采用横割圆柱投影,横割在距中央经线约±180KM处的两条割线上。 (3)投影性质相同,但变形分布不同,二者均为等角性质,高斯投影除中央经线没有变形外,其他任何点上的长度变形均大于零;而UTM投影的变形要相对均衡一些,有正有负,中央经线长度变形为-0.0004,它与边缘经线的长度变形的绝对值大致相等,对于中低纬度地区。UTM投影的变形要优于高斯投影。 (4)投影带的划分相同,但带的起算点不同;二者均采用自西向东的,经差6°的分带方式。高斯投影从0°子午线起算;而UTM投影则从西经180°起算。高斯投影其实质是单标准经线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仿照圆锥投影的构建方式,可以拟构双标准经线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双标准经线高斯投影,这样投影面与椭球面之间更加贴近,变形会更小,分布也更均匀。

15、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在表达地理事物方面有何不同? 答:(1)空间数据又称几何数据,它构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是确立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数据。(2)属性数据又称非几何数据,是定性或定量说明地理事物性质和特征的数据。定性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质量特征,如分类,质量、等级;定量数据则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如长度、高度、宽度、温度、流速等。根据属性数据表达地理事物的精确程度,可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等四种量表系统。

18、地图符号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地图色彩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地图注记设计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符号设计:(1)图案化;(2)象征性;(3)清晰性;(4)系统性;(5)适应性;(6)生产可行性 色彩设计:1.地图色彩设计与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 2.色彩与地图内容相适应; 3.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 4.和谐美观、形成特色。 注记设计(1)注记字体;(2)注记字大;(3)注记字色;(4)注记字隔;(5)注记配置

19、简述晕渲法、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的定义,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答:晕渲法是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的方法。优点:a.生动直观b.立体感强。缺点:a.不能直接量测其坡度b.不能明显表示地面高程的分布。 等高线法是用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示地貌的起伏分布和形态特征的方法 优点:a.方法科学b.可量测性 缺点:a.缺乏视觉上的立体效果b.两条等高线间的微地形无法表示 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在每一层内设置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貌的欺负、分布和形态特征的方法。 优点:(1)方法科学;(2)具有可量测性;(3)立体感较强; 缺点:(1)等高线间的微地形无法表示。

21、简述定点符号法与定位图表法的定义,并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答:定点符号法是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的点状符号,表示呈点状分布现象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的方法。 定位图表法是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定位于某点上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相同点:表示方法相近,均采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数量特征。 不同点:(1)前者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现象,每个点都有较强的独立性,而后者是利用典型点上的数值,反映整个面上或者线上的现象,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 (2)前者表示某以特定时刻或某一时间段内的现象,而后者表示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3)前者用符号大小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用形状和颜色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而后者则用方向线的长度、指向来表示周期性现象的频率、方向和大小。

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 《方丈图》 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 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 清末魏源→《海国图志》 托勒密→《地图学指南》

测试技术教案基本特性

服装面料的分类及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学设计(定稿)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和基本特性[定稿]

地图江西

文明地图

地图教案

青岛地图

布市地图

美食地图

地图的基本特性
《地图的基本特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