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地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8 08:37:5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图教学设计

地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②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③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目标

①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线

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①师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6~8份、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某城市旅游图、地形剖面模型、橡皮泥、水彩、小刀等。

②投影片: 海拔的计算示意图

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等高线示意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 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 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_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板书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从A点容易,因为从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师:出示投影片二--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下: A.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

B.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

C.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D.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师:出示投影片三--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图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1.30,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师: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并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生:青藏高原海拔大约是4000米左右,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是在200米以下,刚果盆地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学生好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生: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师: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生:学生动手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出结论--不一样。

师: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1.32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①按照上面的步骤,请你把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②估计图中的C点、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 生: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将此图补充完整。(师巡回指导) 生:C点的海拔是200~300米、D点低于海平面0~100米。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师: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 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板书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师: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 ①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②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③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生: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

生:要想选择乘车路线需要交通图。

师:阅读汉城地铁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金浦机场、汉城火车站、芦原、奥林匹克公园。

生: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金浦机场到芦原,要乘哪几路地铁? 生: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换乘方案。

(3)在地图上标出汉城火车站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最短路线。

生: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 2.地图的发展 生: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

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

推荐第2篇:地图教学设计

七 (上 )

第三节

地图

秦成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②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③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④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技能目标

①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②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③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依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6~ ~8个、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校园平面图、米尺等。

投影仪、投影片

①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

②日本图;

③某地区平面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或让学生分组观察课本中的台湾岛图,分组展开竞赛,按小组回答),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在\"台湾岛图\"上找到很多地理事物,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看地图。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师:请你动手量算,同桌同学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量出使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生:长1.2米,宽0.4米。

师: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生:120倍。

教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板书

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师:在黑板上画出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1.2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吗?

生讨论回答: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除此以外还会有什么方式?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表示呢?

生:1∶120或1/120。

师:出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分组观察说出这些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学生回答:有线段式、数字式等。

师:请你把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1∶6000000

0

10千米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师:读\"台湾岛图\",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先在\"台湾岛图\"量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再利用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实地距离。

师: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

A.1∶600000 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1/800000

生:A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这两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②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

③再比较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

④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

出示投影片:\"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读图讨论回答了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中的Y点在X点的什么方向? X点在Z点的什么方向?

生:Y点在X点的东北方向,X点在Z点西南方向。

生: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 经纬网定向法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 指向标定向法

请看下图,分组读图讨论回答:

(1)图中的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

(2)假若图中的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多大?(至少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

先在图上用直尺量出AB二地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比较得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3000000,用线段式表示为0

30千米。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怎么判断方向呢?(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生: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板书3 一般定向法

师:出示某地区平面图的投影片(或学生阅读课本图1.25某地区平面图),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科技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什么方向?学校在车站的什么方向?

②农业实验区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③沿公路从学校到科技园区,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回答:科技园在学校东南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正南方向;学校在车站的正北方向。

学生回答:675米,大约是450米。

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生: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师: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

学生讨论回答: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师: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大家知道,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图1.24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自己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

生:动手画一画一些常用图例。

生:分类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区别?(如地区界线、交通线路、首都与一般城市等)

生:将常用的图例画在硬纸板上,一名学生出示,小组其他同学抢答,由学生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作业设置

1.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观察测量校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图上的比例尺

1.公式

2.三种表示形式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

2.一般定向法

3.指向标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

2.注记

推荐第3篇:地图教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

龚小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地图,理解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让学生能正确辨别方向,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探究与互助讨论中,完成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帮助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互相帮助。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重点

在不同地图上辨别方向。

三、教学难点

对同一图幅大小的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反应的范围大小,描述的地理事物详略。

四、教学用具

贵州省地图、多媒体课件、自制方位指向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帮帮忙,老师下周需要去贵阳,但是老师不知道贵阳在哪?怎么样才能知道呢?需要用什么工具? 学生答(地图) 讲新

在地图上老师能找到贵阳、遵义等贵州的各个地区,那么老师想知道,贵阳在遵义的什么方位,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首先确定这幅地图的方向,我们地球上得方向有哪些呢? 讲解基本方位的来历(展示方向坐标) 北: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南:与北极星方位相反的方向。 东:太阳升起来的方向。 西:太阳落下去的方向。 这四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在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延伸初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位,和刚才的四个方位合起来就是我们地面上最基本的八个方向拉。 那么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老师挂在黑板上得这幅贵州省地图,对于方向有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呢? 学生回答:没有

但是有些地图就明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比如(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有指向标的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同学们观察,在哪个地方有方向的指示呢?(提示学生在地图的四个角寻找指向标) 学生答:在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在箭头上方写了一个北字,就代表这个方向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北方。

老师:非常好,那么北方知道后,其他几个方位也可以知道了,回忆刚才老师讲的,与北极星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与南北相垂直的就是东西方向了。 我们把这幅地图的方向定好之后就可以回答旁边的提问了。 经济开发区在耕地的什么方向? 学生答:正西。

第一次见面,没什么好送给大家的,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吧,你们帮老师这么大忙。(按小组分发自制方位坐标)

同学看第二个问题:经济开发区在城市的什么方向?

用老师发的方位坐标,先定位在指向标,然后平行移动到城市。再观察,经济开发区在城市的什么方向? 学生答:西北

现在老师已经把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方法教给你了,现在你们讨论课文15页上的活动题。

四人为一个小组,运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完成。 学生讨论,老师指导。 老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别方向,那么思考挂在黑板上的这幅贵州地图,它没有指向标,那我们应该怎样判别方向呢/ 其实,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是一种特殊的有指向标的地图。它的北方已经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我们拿地图的时候,要面朝北,背朝南。再根据老师教你们的方位坐标定位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遵义在贵阳的什么方向? 贵阳在安顺的什么方向? 安顺在遵义的什么方向? 分别找同学在黑板上演示。 老师:有指向标的地图和无指向标的地图我们都已经会判别方向了,但是有些地图比较特殊,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地图,又该怎样判别方向呢? 展示经纬网地图

复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展示日本地图,根据老师刚才讲的方位坐标法,完成思考题。 广岛在东京的什么方向,北海道岛在东京的什么方向? 帮帮忙:老师有个问题没弄明白,贵州的面积有17万平方千米,怎么面积广阔的地域,是通过什么方法画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呢? 学生答:按一定比例缩小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展示三幅不同地图,让学生观察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

老师总结,比例尺的分子都是一,同样图幅大小,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实地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大。

让学生对比同样图幅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哪幅地图反应的范围大,哪幅地图反应的范围小。

学生思考:老师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和贵州省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我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呢还是比例尺小的呢? 学生抢答。

老师讲解,世界地图上的贵州能体现出来吗?而贵州省地图,能体现出贵阳,遵义,等非常细小的地方。因此,完成相应表格。 同样图幅大小,比例尺越大,反应的范围越小, 描述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应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帮帮忙:现在老师已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看比例尺,但老师有个问题,在地图上,贵阳和遵义隔得很近,那老师去贵阳的时候是不是散散步就到了呢? 学生答 老师总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图上距离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这就是比例尺的作用,那算算遵义到贵阳的实际距离吧。 看哪组同学最先完成。

帮帮忙:在贵州省的地图上,花花绿绿的地理事物很多,老师看得眼睛都疼了, 而且那些花花绿绿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在地图上,用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被称为图例,地图上一些表示城市、山脉、河流等的名称,作为对图例的补充,这被称为注记。 展示常用图例

考验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看哪个小组的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快和最多。 老师在课件上展示部分图例,让学生抢答。 看哪组举手的同学最多,声音最洪亮。

老师:同学们表现非常不错,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吧。今天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很多难题,谢谢你们,哪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在帮助的老师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答

课间展示板书设计

老师总结:我们在帮助的过程中收获到怎么看地图,怎么辨别方向,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等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得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好今天的课上到这,下课。

推荐第4篇:“认识地图”教学设计

“认识地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地图知识。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判断经纬度、量算距离。

2.学会在空白地图上规范填绘图例和注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已获得的地图基本知识,学会在不同地图上辨别方向。2.通过对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比较,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理范围的大小及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分析、判断。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地图基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掌握地图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道具:多媒体设备

三、用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为学会运用地理基本要素查看地图并判断方向、判断经纬度、量算距离。

五、学情分析

关于地图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并不完全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同学都见过、甚至简单使用过地图。在小学社会课上,学生也学过一些地理常识,接触过地图,如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查找某些地理事物的位置等。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回忆、挖掘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和提高。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问题1.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都有什么吗?(地球仪、地图)

问题2.我们在学习第二节课“地球的模型”时了解了地球仪,大家还记得什么叫做地球仪,地球仪由哪些部分组成吗?(为了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地球,科学家将地球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出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由地轴、球体和支架组成。)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

3.当时我让同学们观察了地球仪球体表面都有什么,我记得大家说了有海洋、陆地、高山、还有湖泊,还有同学说有很多横的线、竖的线,后来我们学习了那些线是经线、纬线。那么大家认为地球仪球体的表面是不是是一幅地图呢?从使用的角度看,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地球仪更直观,地图更详细,携带、查阅起来更方便)  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ppt展示)

大家现在再思考:地球仪的球体表面是地图吗?

村上春树说:如果有朋友对我说:“想去府上拜访,可以给一张地图么?”我保准兴冲冲地拿起笔就画。而且会不厌其烦地画得详详细细。

同学们想,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画出来吗?(地图上都需要有什么?引出地图三要素。)

 地图三要素之地图上的方向

同学们都知道一般我们正对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果我们面朝正北方,那么左手方向是西,右手方向是东,身后是南。这是一般的情况。现在我们来看地图上的方向还可以怎么判断。

幻灯片有指向标的地图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但箭头不一定都是向上的。根据已知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方向,画出任何一个地点的地平面的四个基本方位,就比较容易判断方位。

练习:读课本图2.2,说出:

(1) 希望小学位于刘家镇哪个方位?李村位于王家屯的哪个方向?(西南、东南) (2) 描述图中新河的流向变化。(先由东北流向西南,又由西北流向东南。)

幻灯片有经纬网的地图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根据经纬线定的方向更准确。 练习:读图2.3,读出:

(1) 台北市在厦门市的哪个方向?(东北) (2) 台湾海峡的延伸方向。(东北—西南)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也积累了一些在野外或者是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辨别方向的方法,那么有人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经验吗?

幻灯片(树叶的疏密、北极星指北、指南针、正午太阳的方向等)

 地图三要素之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幻灯片“北京中山公园景点的分布(局部)”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从公园南门口朝哪个方向走,才能到达五色土景区?(北—西—北)

同学们注意在这个图上能看到什么,有表示建筑物的黄色方块、表示绿地的绿色方块、路、表示路的白道、蓝色的湖、还有文字表示的景点。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方块、文字都可以统称为什么?(图例和注记)什么叫做图例和注记?大家在课本上将它们的定义找出来。(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通俗来讲,图例就是把大的、复杂的东西简单地表示在地图上,并且要让别人看明白的符号。

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我们看课本24页图2.6的常用图例,大家看一下有哪些是点状的,哪些是线状的,哪些是片状的。(点大多表示中心城市、片状表示大面积的城市、湖泊、沙漠,线状表示交通路线和分界线)

 地图三要素之地图上的比例尺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地图的第三个、也是地图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比例尺。

任何一幅地图都不可能和它要表示的地方一样大吧?任何一幅地图,都必须要把地表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才能画在图上。比例尺就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还有一个别名叫“缩尺”。

 (视情况而定)学生活动:自己动手画图,认识比例尺

(幻灯片显示:国旗的长短数据)

1.对照着幻灯片上国旗的实际尺寸,将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纸上。2.现在看你画在本子上的地图的长是实际国旗的长的多少分之一。把你的公式也写下来。 3.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比例尺:0 1.1千米

数字比例尺:1:110000 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1千米

读课本图2.5 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⑴先看每个图的比例尺,把三个比例尺都换算成一样的形式然后再对比大小。

⑵总结:越小的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越大,表示的范围也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就越简略。

⑶思考不同比例尺地图的选用:根据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情况。

 课下作业

1.p23“利用下图量算距离” 2.绘制你理想中的校园的平面图。(用本节课学到的地图知识,对自己的校园重新进行规划,绘制一幅简单地校园规划平面图,并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校园布局理由进行说明。)

注意:设计图上必须有地图三要素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5篇:《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1.2《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并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2.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通过绘制学校地图,掌握地图上图例和注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4.熟悉图例和注记

2.教学难点: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利用谷歌地球展示出学校的全景俯瞰图,根据全景俯瞰图画出学校的平面地图,在绘制平面地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地图当中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通过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精神

地图的三要素

在讲解制作地图的步骤时逐步启发 方向 比例尺 图例注记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 (

思考

启发式学习。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简单

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阆中市妙高镇大庆中心学校 陈朝党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地图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知识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技能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 与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方法 情感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目标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主 要 内 容

备 注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课件展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旧知识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 的复习与巩固。

①指向标(课件展示);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课件展示地图) (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导入新课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趣。 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件板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书)

讲 授 新 课

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㈠自学 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

相 对 高 度 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 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 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同步成长》16页19题)

1.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

的人生观、价值观。

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

2.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1.什么是等高线?

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念。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㈢ 等 高 线

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3.(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的参与性。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 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剖面图: ①首先根据实体绘制剖面图的等高距。 ②绘制剖面线。

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

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③学生观察分析: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辅助线,图,重点掌握剖面的绘制方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④将剖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法。) 接。

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 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

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㈣在等高线地形图两点的高程。 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辅助线,将点对应到剖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㈤等深线 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的高度值一般为负值。 (课件展示)

a)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课件图片):富士山

b)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 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课件图片):秦岭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

力。

不由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㈥山体不同部位的高低各不同。” 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c)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

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 d)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e)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

㈦巩固与练习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加深印象

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 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 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像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

㈧分层设色地形图 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观察与分析链接生活

与 延伸拓展

分组讨论

与 合作探究

课外作业 的起伏状况。(课件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与练习

观察P17图1.30 ,对照图1.30完成活动第1题。找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并指出在本图中它们的高度(分组活动,大屏幕上哪个范围,描述它们的地面起伏程度(大、中、小、平缓、一望地形闪烁,哪一组同学就请无际)

站起回答问题)

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 1.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

课外搜集以上五种地形景观的照片与资料。

2.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

《同步成长》17页,第20题。

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 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方向。

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2) 如果我军大炮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2.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3) 敌军指挥部的海拔大约为( ) 米,我军阵地的海

性。

拔是( )米,敌军指挥部与我军阵地的高度差约为( )米

3.采用军事题材,激发学生

兴趣,活跃气氛,引发爱国(4)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 )情结。

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路线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完成课本18页活动第3题。

推荐第7篇:《地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分析

《地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我们居住的星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情况,知道了地球仪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后,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借助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亲自绘制地图,经历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由对地图要素的模糊认识转化为理解地图的三要素,从而对地球以及如何在图上表现地球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六年级学生虽然有很多机会接触地图,但由于地图比较抽象、复杂,他们对地图的认识仍处于初始阶段,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引发他们的兴趣,完成对地图的认识,教师必须设计能吸引学生、操作性强的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可以采用观察法、归纳总结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对地图的要素进行分析研讨,使他们学会读懂地图并绘制简单的地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推动者、促进者的作用,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简单的地图,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

2.在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体会地图的作用,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逐步理解比例尺、图例、方向等要素,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A4纸30张、课件、6对磁石、30cm的尺子、橡皮、粗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探究主题

1.谈话:前段时间,我应邀到外地讲课,同学们听说我是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对我们学校很感兴趣,就围着我问这问那,你们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有哪些建筑?操场大不大?等等。对于外地同学的要求,怎样才能把我们学校介绍清楚?

2.学生谈各种想法。

3.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用画图的方法进行介绍既简单明了,又直观。

4.谈话:这个主意好!这张图我们可以叫做地图,如果要画地图,需要画哪些重要标志、重要地方、重要建筑才能反映学校的情况呢?

5.学生总结出画学校地图时需要画出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一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图的功用。

二、亲身实践,动手绘制地图

1.谈话:想给别人介绍清楚,每位同学都来画一张,好不好?可以画刚才说的这些,也可以画其他的,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画得又快又好。

2.学生用粗记号笔在白纸上画地图。

3.每组学生分别评选代表本组水平的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由画图人按1~6组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要求“比一比”和“评选”,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竞争意识,为下一步研讨打好基础。确定用画图的方法介绍学校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学校地图,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人类绘制地图的过程,卷入到探究过程中。

三、分析研讨,修改完善地图

1.谈话:这6幅是代表6个组比较好的作品,现在选出全班的好作品。如果让你介绍,你认为这6幅地图中哪一幅或两幅能代表我们学校的情况?

2.学生在全班选出的6幅作品中筛选出一幅或两幅好的作品。

3.学生交流选出作品好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好作品再次进行筛选,激活了学生思维,形成认知冲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进行判断,认识到诸如方向、位置、比例、分布合理等要素。

4.谈话:首先来看方向问题。大家评选出的这幅地图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来看大门在这幅地图的上下左右的哪个方向?

5.师生把地图上大门所在位置和实际大门所在方向进行比对,教师从大门画在上下左右哪个方向好、科学规定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确地图的方向如何确定,以及方向的表示方法。

6.学生对选择出来的好的地图进行修改完善,对方向位置画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

设计意图:针对全班同学画的图的方向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到规定地图方向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上是如何规定的。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方向”是地图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一认识是他们经过一系列分析、研讨、探究得来的。

7.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比例问题,除了方向,比例也非常关键。我们学校那么大,这张纸这么小,要想把学校搬到纸上有那么大的纸吗?如果画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这位同学画的这张地图要缩小多少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那幅公认画得好的地图的教学楼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深入探讨比例尺的定义、意义,明确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一样的,并探讨比例尺公式的计算问题。

8.学生对筛选出来的地图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地图比例尺问题是地图内容教学的难点,如何使难点问题简单化,有效突破难点,是本课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往教学,教师往往是先告诉学生什么叫比例尺,然后再引导他们理解其含义,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完全是被动接受的。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比例尺的概念不是老师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针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逐步了解了这个概念,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彻。这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分析、研讨,认识了地图的两个要素,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9.明确比例尺和方向都可以写在地图左下角的方框内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10.为地图取一个名字。

11.谈话:地图的名字既要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如果现在再让我们画一幅地图,知道该注意什么了吗?

12.引导学生总结,知道要注意方向、比例尺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经过思考,明确地图的两个重要要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又能帮助他们把握重点知识。

四、实际运用,提高识图能力

1.谈话:现在我们知道该怎样画一所学校的地图了,如果我们要画更大地方的地图比如襄阳市、湖北省、全国的地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2.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注意比例尺更小、重要标志变成符号、方向等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研讨,知道了地图的两个要素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深化认识。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中国行政区划图》,看能发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学生不但能在地图上看出方向、比例尺,还能发现不同地区的颜色、大小、位置、是否有山峰、河流等,更重要的是,还发现画学校地图时不需要用到画大面积地图时需要使用的图例,顺利引出图例的概念和对常见图例的认识。

4.学生阅读课本第14页的图例,加深对图例的理解认识。

5.学生总结绘制地图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地图的三要素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步被发现、理解,学生对绘制地图时的要素进行总结,有助于他们对地图的整体认识。

五、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1.教师课件出示几个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台湾省的周围被什么环绕?

上海在武汉的哪个方向?

武汉离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师生共同对这几个回答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通过几个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提高识图能力,把他们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设计意图:因为课上学生主要使用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图》,其他地图学生能否看懂、会用呢?为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涉猎更多关于地图的知识,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性问题:下去后再找一找不同类型的地图,看能不能从这些地图上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延展到课外。

教学反思

有关地球内容的教学,大多不易让学生直接亲历探究过程,老师们普遍感觉不容易体现学科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打破了以往此类内容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引导学生对地图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的做法,先让学生画地图,再引导他们分析如何画好地图,最后引导他们操作如何利用规范的地图。这样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而且能够创设一种让学生经历地图绘制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感悟,在相互研讨中获取新知,提升认识。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学生通过适度的探究研讨,完成了对地图及其有关概念的认识,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领悟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适时的赞赏、鼓励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让学生互评、全班同学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此来鼓励学生深度探究。

推荐第8篇:《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时)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确定方向。

2.根据需要选择详略得当的地图,并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百度地图浏览法、读图分析法、例题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百度地图体验法、地图观察法、例题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猜一个谜语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打一常用地理工具 导入2:“谜”你开场 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 江河湖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打一地理名词 导入3:认识地图

小明暑假准备到我国宝岛台湾去旅游,但他对台湾一点也不了解,于是老师建议他去买一张台湾省的地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张地图吧!

导入4:问题情境,比较思维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一、学会阅读地图

老师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组:请在下面的台湾岛地图和枣庄市某中学平面图上指出阅读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B组:比例尺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应如何对比例尺的大小进行比较?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的关系应如何思考?

C组:地图上的方向判别有哪三种方法?如何在地图中确定方向?

D组:请阅读课文图1.25一些常用图例,进行下面的图例判断练习。你会对照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讨论结果。 A组同学在台湾岛地图和学校平面图上指出了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并结合下面的台湾岛地图,给大家解说了这些基本要素的含义。

B组同学结合下面的三组地图,解说了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大小及其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C组同学结合下面的三幅地图,精心设计了思考题,解说了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个方法。

D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图例判断练习的成果,并结合A组同学讲解时用到的台湾岛地图,给大家解说了怎样根据图例和注记读取地图中的有用信息。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岛的铁路线选线时既考虑到了地形条件(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反映),又考虑了穿过居民点(图中的居民点可以反映),河流的流向也可以由图示的地形条件进行思考。这就说明了,根据图例和注记读取地图中的有用信息是我们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

老师点拨提升,拓展、延伸学生对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的知识。

承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地图,你知道怎样才能选择出适用的地图吗?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老师多媒体呈现各种主题的地图。

电子地图的广泛应用:老师上网百度电子地图──城市通,两步查阅家乡莱阳。

接着再去一下首都北京吧,在“地图搜索:您想去哪儿?”里面输入北京,GO!我们又来到了北京。

老师点拨提升,让学生达成对选择适用地图的思路感悟。

■板书设计,整合思路

■课后作业

■实践探索

了解了电子地图,大家尝试一下自己上网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吧,下节课找同学到讲台电脑上给大家展示分享,利用地图,向大家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

■教学反思

地图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更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边用边学,边学边用,是一种十分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学中,我通过给学生创设不同地图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并通过老师适时的规律点拨、例题讲解以及呈现最新的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图、地震后的遥感影像图、百度最新的家乡电子地图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地图的用法和用途,从而为培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地图的良好素养打下了基础。

推荐第9篇:《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新教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实验中学 吕淑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

2.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

三、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阅读地图,要知道地图的“语言”,你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新课教学: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提问:你认为越野需要看什么样的地图?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显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说出:地图的类型名称。

判别:教材最后的附录:世界地形图是属于哪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思考:(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1)自主学习:什么叫做等高线?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用沙盘演示更好)

(2)活动: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指出: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3)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

1)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2)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分布在山谷。

3)鞍部:两组闭合曲线之间。

4)陡崖:等高线重叠成锯齿状。

(4)等高线的解读──坡度的识别

显示:等高线图,

判别: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缓陡的关系。

(5)练习: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哪里的坡度缓,哪里的坡度陡?

(6)活动:观察图1-32,比较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说明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

(2)指导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图1-33下的活动,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1)显示:中国地形剖面图,观察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势。

(2)举例:怎样制作地形剖面图。

(3)实践:完成P18图1-34,

(4)归纳: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根据越野的目的,是探险?还是观光?确定路线。并完成P18活动。

练习: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是盆地还是山地?山谷还是山脊?

四、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类型: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有关概念: (1)海拔(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 (3)等高线 (4)等高距

2.等高线越密,说明这里的坡度越陡(较近、探险) 等高线越疏,说明这里的坡度越缓(省力、安全)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轻松:路线──理由 探险:路线──理由

推荐第10篇:《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高锦成 (初中地理

泸州初中地理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985

发表日期:

2011-12-08 21:16:56

第三节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技能目标: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掌握、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北京动物园图》、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手中的地理课本有多长吗?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动手量算出地理书的长度。 生:量出长度为26厘米。

师:问:“现在老师要把这26厘米的长度用线段表示,画在小纸上(规定),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生1:不行,因为纸的长度不够。 生2;行,可以按比例缩小。

师:问:“这两种回答,谁对谁错?” 生:讨论并回答,都正确。

师:既然行你又如何画出这条线段? 生:用1厘米、13厘米„„。

师:假如用1厘米来表示26厘米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本长缩小多少倍?。 生:26倍 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板书;

一、比例尺:用来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在黑板画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26厘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法就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比例尺吗? 生: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6厘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比例尺。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比例尺还可以用数字表示,1:26或1/26。 师:请学生观察课本21页图并说出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生:线段式、数字式、文字试。

师:请写出下面比例尺的其他形式,同时比较哪一个最大: 线段式:A、1:6000000

数字式:B、

0

40千米 文字式:C、1厘米代表实距50千米 生:B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分数,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观察《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生:《北京城区图》的比例尺大。

师;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讨论。在图幅相同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过渡:看地图不只是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板书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我们已经了解,那么在地图上应该如何辨别方向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如何确定? 师:指导学生分组读图19页图讨论回答: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向法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师:引导学生读图,指出甲、乙、丙三地的相对方向 生:回答

师点评: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师:请学生观察下图,分组讨论回答: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板书:2.指向标定向法

A .B .

C .

生: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师: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那怎样判断方向? 板书:3.一般定向法 生:讨论思考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我们判断地图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过渡:上面我们学了地图的比例尺,还有地图上的方向。请大家仔细观察地图,会发现地图上的地表景观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很多文字和数字,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22页图一些常用的图例,自己想办法,如何快速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

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办法。 生:分类观察比较,他们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学生读课本22页文字

图例: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理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课堂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板书设计:

第 三 节

地图

一、图上的比例尺

二、地图上的方向

1、比例尺的公式

1、经纬网定向法

2、三种表示形式

2、一般定向法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指向标定向法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

三、图例和注记

3 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关系

1、图例

2、注记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地理知识,整体的教学效果是良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3、比例尺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实际运用中就比较困难了。在讲授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和地图表示的范围、内容的详尽程度时,需要更具情景合理引导,通过练习和学生的反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这节课学生活动相对较少,可增加学生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发表评论

第11篇:《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高锦成 (初中地理泸州初中地理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985 发表日期: 2011-12-08 21:16:56

第三节《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技能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掌握、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北京城区图》、《北京动物园图》、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12篇:地图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黄果

【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八课 【基于标准】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说训练。 【基于教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基于学情】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去理解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

1、认识谧、振等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学习重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教具学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在这一课,我设计了媒体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多元对话,演读课文,倾心对话,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拓展延伸、多向对话,回归课题,升华理解的教学思路。 【教学评价】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3、选择性评价:通过完成填空、小练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方案】

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训练朗读来检测目标一的达成;通过分析图片和重点词语来检测目标二的达成。通过让学生写感受来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故事激情,导入新课

1、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是在不经意中开始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在看守大门的闲暇之余偶然发现了微生物,进而发明了显微镜,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请教他。无独有偶,德国一位叫魏格纳的年轻人有一次观察世界地图,无意中也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课文去了解了解吧。

2、揭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魏格纳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了什么?有了发现以后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检查听读情况。

3、提出疑难问题。

三、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阅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试着与同桌一起理清文章线索,拟出各部分小标题。

3、交流读书收获、感受,提出疑问互相探讨。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魏格纳在什么情况下有了什么惊人的发现?品读课文第1—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文中一连几次描写到世界地图上地形的标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次:“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第二次:“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 (观察面积越来越大,一次次“吻合”的发现也越来越惊人,越来越不可思议。)

②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最后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比较,看看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③指导朗读: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惊呆了、精神大振、兴奋极了”)我们应该怎样朗读?

④齐读第5自然段,回答:魏格纳脑海中崭新的奇想是什么? ⑤给这部分拟个小标题——偶然发现

2、有了这个发现后,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品读课文第

6、7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什么?

②小声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哪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最后他找到了什么证据?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他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③你想对魏格纳说点什么? ④指导朗读。

⑤给这部分拟小标题——艰难考证

3、最后,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说?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②给这部分拟小标题——提出假说 ③④⑤⑥

五、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师生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六、作业

课外查阅有关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

第13篇: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比例尺类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课本附带的世界地图,请大家在上面找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观察各个国家在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活动:请大家思考:如何将整个地球表面的海陆状况和各个国家绘制在一张纸上。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比例尺

(1).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越简略。 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小结: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3).比例尺的分类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观察用不同类型比例尺表示的中国地图)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动物园导游图:

(1).犀牛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 (2).小动物区在狮虎山的什么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应该如何判断方向 举例:课本17页图1.24。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活动:阅读第18页图1.25,识记地图常用图例。

二、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类型;2.根据内容详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 小结: 作业:

第14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篇1: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第一课时

二、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屏幕出现中国地图)这是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站在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

1、同学们轻声读文,读准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听写。

4、检查朗读情况

5、用你喜欢的方式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并把课文读通顺。

1、默读读课文,看看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第一小节:祖国地域辽阔。

第三小节:表达建设祖国的愿望。

六、检测本节所学

1、完成《练习册》

一、

二、

三、四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学习第二节

1、蓝图是什么?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2、祖国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2、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三、巩固本节所学

1、通过这节课对诗歌前两小节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2、在写作手法上,你有什么收获?(用排比句,可以使句子更有气势,感情上更强烈)

四、小结诗歌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的诗句,试着仿照课文学写诗歌。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五颜六色 形象语言 壮丽河山 赞美祖国 宏伟蓝图 建设祖国

七、教后反思: 篇2:《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盐亭县黑坪镇黑坪中心小学 何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总起句)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找出这一节中排比句,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3、学习第二小节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出示课件:(生填写)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

二、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山水优美》范读,(或播放录音)课件出示带拼音课文原文,学生思考: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自学时间:5分钟)提示方法:自学、同桌讨论、分小组合作交流)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①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句话,总起句)

②“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金黄的是·····,深褐的是·····,碧蓝的是······,翠绿的是······,淡绿的是······,浅蓝的是·····)

③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摇篮是借婴儿睡觉的家具,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妈妈又在摇篮的旁边唱着摇篮曲,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而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婴儿睡在摇篮里一样。

(2)读诗歌第二节,思考:

②你最喜欢读哪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诗中所描述的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河山?(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

(3)自学诗歌第

三、四节,思考填空: ①“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像看着母亲的相片”中的“相片”指的是地图。

1)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总起句)

2)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3)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意思是地图上的颜色各有其代表意义,因为金黄是·····) 4)找出这一节中排比句,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板书:巨大摇篮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

第15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检测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说说文中每个小节的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检测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说说文中每个小节的大意。 教学难点:

弄清每一小节讲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授法、阅读法、研究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全称吗?

能不能指出你家乡的位置,你们站在祖国地图前时,想说些什么呢? 大家说得很好,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此时站在地图前,心中有千言万语,下面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板书课题: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二、检测预习1.给课文中的生字组词

漠( )( ) 湾( )( ) 健( )( ) 康( )( ) 峡( )( ) 泰( )( ) 懂( )( ) 宏( )( ) 2.我会填空

(1)“峡”的音序是( ),它的左半部是( )字,“峡”在书中组词是( ),请你再用“峡”组一个词语:( )。

(2)“宏”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余( )画;“宏伟”中的“宏”在词语中的意思的( )。

3.词语解释

• 偎依: • 雄奇: • 壮观: 4.读课文,思考:

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三、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怎么样?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一边读,一边想象。 (2)体会交流:看到祖国有如此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第

一、二小节,明天我们接着学习。

五、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 mò hǎi wān jiàn kāng ( ) ( ) ( ) zhuàng guān hóng wěi lán tú ( ) ( ) 2.照样子,填词语

(金黄色)的沙漠 ( )的高山

( )的湖泊 ( )的平原 ( )的沼泽 ( )的海湾 3.写出下列划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沿江而下,看三峡之险。登上泰山,望日出壮观。( 2.您的怀抱,这么宽阔而温暖。( )

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看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 4.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壮丽山河

) )平方千米 宏伟蓝图

七、布置作业。

你还想对祖国有更多的了解吗?可以去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

第16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在教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中读中学

——《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教学反思

王志明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作者看祖国的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祖国的土地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都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体会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背诵第二节诗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课前与课中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前,我让学生看有关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兴趣,课中,边教学课文的内容,边让学生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景,不时引导学生向爱国的主体想象,以加强对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

学习本课,不足之处是学生不能在概括文章的内容部完整,说明这是一个缺陷,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17篇:北美和美国教学设计、高清地图

第四章 北美地区与美国 第一节 北美地区概述

学习目标

1、北美地形的特点。

2、北美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北美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知识内容

北美地区位于美洲北部,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以及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该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

南北纵列的地形

北美的地形明显的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 西部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受两个板块挤压的影响,这里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山脉之间分布着宽广的盆地和高原。这些山脉形成较晚,很多山峰超过4000米,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共同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该区域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多发地区。

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地势北高南低,地势平坦,为中央大平原。平原北部多湖泊,其成因多与冰川活动有关;南部是密西西比平原;西部是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地区包括加拿大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这些高原和山地比西部的山脉形成要早得多,久经侵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河流和湖泊

北美的淡水湖面积居各洲之首,该区的湖泊以冰川成因为主,尤其是在加拿大境内,各种大小的冰成湖广泛分布。其中最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该湖群位于美加之间,由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个冰蚀湖组成,其中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五个湖泊的湖面高度由西向东降低,湖与湖之间有狭窄水道相连,形成急流和瀑布,其中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就位于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以通航,并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航运价值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

北美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很大。该区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太平洋上来的湿润气流阻挡明显,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湿润气候,沿岸有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条带状南北延伸。而海岸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东部低缓山地对大西洋水汽的阻挡不显著,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导致沿途气温迅速 3

下降,中央大平原冬季气温比东西两侧气温略低,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因此,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移民汇集的大陆

在美洲各地,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人数很加拿大和美国的居民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英裔和法裔人数较多,还有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当地土著居民是印弟安人和因纽特人(过去叫爱斯基摩人)。他们是1万年前,从西伯利亚踏着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来到美洲的黄种人。印弟安人分布少。

学生活动

活动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湾。

2、找出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

3、找出海岸山脉、落基山脉、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央大平原。

4、描述北美的地形特点。

5、找出五大湖的具体分布位置。

6、找出圣劳伦斯河及注入的海域。

活动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读北美气候图,指出北美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哪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最大?为什么?

第18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诵。本班学生已有一定阅读能力和知识积累,本篇课文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只需要老师对重点句子加以引导理解和分析,对他们做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二小节。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深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

地图、图片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诗歌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单元,我们泛舟漓江,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采,攀登了藏龙山,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把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浓缩到一张纸上,就是祖国地图了,看,祖国多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呀!出示中国地图,站在祖国地图前,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这首诗每小节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师板书

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描绘蓝图

二、品读诗歌,感悟语言,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

(1)诗歌是怎样写出祖国地域辽阔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金黄、深褐、碧蓝、翠绿、淡绿、浅蓝等颜色各代表祖国有沙漠,有高山,有湖泊,有平原,有沼泽,有海湾......) (3)拓展想象,看祖国地形图,结合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读出自己的感受。

(4)第一小节里,你还从哪里读出了祖国土地辽阔?感悟省略号的含义以及“九百六十万,巨大摇篮”的含义。

(5)指导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对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热爱?出示珠穆朗玛峰、南沙诸海岛、五岳、三峡、泰山日出图片。看了这些美景,心情怎么样?想说点什么吗? (2)你喜欢哪个句子,由这个句子想到了什么? 感悟“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摩天”

“南沙诸岛,撒开珍珠串”把南沙诸岛比作珍珠,体会到南沙诸岛的美。

(3)除了诗中描述的山河,你还知道祖国哪些壮丽的河山?可以是自己亲眼见过,也可以是电视上见过,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

(4)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对读,齐读

(4)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著名风景?指名说

3、读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3)带着深沉、自信的语气齐读

4、自学第四节 问“依偎”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上台做依偎的动作,让依偎学生依偎在老师身上,我:你靠在老师身上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三、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1、老师总结:

我们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感觉如此温暖。为祖国贡献我么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辉煌,当我们站在祖国面前,心中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请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喊一声:妈妈,我爱您!

2、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课堂教学

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里办一个“祖国知多少”比赛活动。

2、读一读其他有关描写祖国读诗歌。板书设计: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祖国地域辽阔

祖国的名山大川

为祖国设计蓝图

祖国像妈妈

第19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盐亭县黑坪镇黑坪中心小学 何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赞美了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1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总起句)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找出这一节中排比句,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5)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的幅员辽阔)老师深情讲述: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43米,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12.3米,相当于我们719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生:高不可攀)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还能说出哪描写高的词语?(高耸入云、高大巍峨)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2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方法: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

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展示PPT第9张、10张中国地图),同学们看,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什么?(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二、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山水优美》范读,(或播放录音)课件出示带拼音课文原文,学生思考: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自学时间:5分钟)提示方法:自学、同桌讨论、分小组合作交流)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①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句话,总起句)

②“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金黄的是·····,深褐的是·····,碧蓝的是······,翠绿的是······,淡绿的是······,浅蓝的是·····)

3 ③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摇篮是借婴儿睡觉的家具,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妈妈又在摇篮的旁边唱着摇篮曲,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而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婴儿睡在摇篮里一样。因引,作者把祖国比作摇篮。)

(2)读诗歌第二节,思考:

①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热爱?(珠穆朗玛峰、南海诸海岛、五岳、三峡等)

②你最喜欢读哪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③“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把 南沙诸海岛比作珍珠。我从这句话中想到南沙诸海岛很多、很美。

④除了诗中所描述的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河山?(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比如四川的九寨沟、青城山、峨嵋山,广西桂林等。

⑤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泰山、三峡、五岳等地的诗句。

(3)自学诗歌第

三、四节,思考填空:

①“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像看着母亲的相片”中的“相片”指的是地图。

②“按照宏伟的蓝图,给妈妈做件衣衫”中的妈妈指的是祖国,“给妈妈做件衣衫” 的意思是让祖国呈现同新的面貌。

③小作者根据祖国妈妈的心愿,绘制了修筑铁路、改造荒原、治理沙漠、修建电站 的宏伟蓝图。

5、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深入学习课文。

四、学习诗歌。

1、整体感知内容。(此环节根据情况处理,可以省略)

2、细读第一节。

1)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总起句)

2)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3)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意思是地图上的颜色各有其代表意义,因为金黄是·····)

4)找出这一节中排比句,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5)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祖国比作摇篮。)

4 板书:巨大摇篮

6)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的幅员辽阔)老师深情讲述: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7)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3、精读第二节。

①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热爱?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南沙诸海岛、五岳、三峡、泰山日出图片(PPT第12至37张)看这这些图美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吗?

②你最喜欢读哪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③“南沙诸岛,撒开珍珠串”把南沙诸岛比作珍珠串。我从这句话中想到南沙诸海岛很多、很美。课件出示南沙诸海岛图片(PPT第17张)

④除了诗中所描述的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河山?(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比如四川的九寨沟、青城山、峨嵋山,广西桂林等。

⑤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泰山、三峡、五岳等地的诗句。(课件展示:杜甫的《望岳》、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⑥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⑦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我们感到怎么样?板书:宽阔而温暖

5 ⑧学生朗读课文: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或老师读上句,常常生读下句)

4、自学第三节。

思考:这节诗把“祖**亲”比作什么?

蓝图是什么?(指建设计划)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建设铁路,开发荒原,绿化沙漠,建设电站)板书:宏伟的蓝图

学生朗读课文。

5、自学第四节。

问:“依偎”是什么意思?(亲热地靠着,紧挨着)让学生上讲台表演依偎的动作,或让一个学生依偎在老师身上,问:你靠在老师身上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因为祖国就像妈妈一样)板书:依偎在妈妈的身边

学生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本文中心思想,学生朗读。

2、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我们生活在祖**亲的怀抱,感到无比温暖。为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辉煌。当我们站在祖国地图前,心中充满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为。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深情地道一声:(生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老师、学生齐声呼喊:祖国,您好!祖国妈妈,我爱你!我爱你,中国!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刻苦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祖国更加强大······)

4、学生配乐(《祖国你好》)齐读全文。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第二节。

2、完成每课一练(出示课件:每课一练)

3、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巨大摇篮

祖国

宽阔而温暖

妈妈的怀抱

6 宏伟的蓝图 依偎 教学后记: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学习本文的意图是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我先让让学生个别朗读,自主阅读,读中自悟,读中悟情;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弄清楚每一小节的内容。最后组织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有感情,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第20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赞美了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每一小节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目标:

1、以问题为线索,理解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四、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等。

七、教学时数:2课时

八、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同学们,这是什么?(中国地图)有一位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总起句)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2 4)找出这一节中排比句,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5)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的幅员辽阔)老师深情讲述: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43米,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12.3米,相当于我们719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生:高不可攀)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还能说出哪描写高的词语?(高耸入云、高大巍峨)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

3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方法: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

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展示PPT),同学们看,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什么?(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二、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三、细读感悟

1、学生听老师配乐(《山水优美》范读,(或播放录音)课件出示带拼音

4 课文原文,学生思考: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继续学习诗歌

(1)自学诗歌第

三、四节,思考填空:

①“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像看着母亲的相片”中的“相片”指的是地图。

②“按照宏伟的蓝图,给妈妈做件衣衫”中的妈妈指的是祖国,“给妈妈做件衣衫” 的意思是让祖国呈现同新的面貌。

③小作者根据祖国妈妈的心愿,绘制了修筑铁路、改造荒原、治理沙漠、修建电站 的宏伟蓝图。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深入学习课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本文中心思想,学生朗读。

2、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我们生活在祖**亲的怀抱,感到无比温暖。为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辉煌。当我们站在祖国地图前,心中充满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为。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深情地道一声:(生齐读)“祖国妈妈,我爱您!”老师、学生齐声呼喊:祖国,您好!祖国妈妈,我爱你!我爱你,中国!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刻苦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祖国更加强大······)

4、学生配乐(《祖国你好》)齐读全文。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第二节。

2、完成练习册。

3、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巨大摇篮

祖国

宽阔而温暖

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依偎 教学后记: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学习本文的意图是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我先让让学生个别朗读,自主阅读,读中自悟,读中悟情;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弄清楚每一小节的内容。最后组织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有感情,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地图教学设计
《地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