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党代表: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灵武市出席银川市党代表学习培训和调研视察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就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做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市设市属医疗机构20所,其中,市级医疗机构7所、乡镇卫生院8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73个村卫生室。市级医疗机构设有病床314张。全市编制人员594人,各级医疗机构现有卫生人员851人,卫生技术人员758人。

二、取得成绩

1、医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自2009年起,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三个层面的建设,已基本建成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投资1800万元新建了宁东急救中心,投资1300万元新建了市妇幼保健所;争取项目资金260万元改扩建了崇兴镇、东塔镇、白土岗乡卫生院;今年,又争取资金285万建设狼皮梁卫生院,目前狼皮梁卫生院正在建设中;争取宁夏爱心协会资金援建了上滩村、十里墩村、海子井村等1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三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5500多万。二是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投入,为我市6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6台价值456万元的进口彩超,为71所村卫生室配备了价 1

值30余万元的医疗设,争取自治区残联项目为我市4所乡镇卫生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残疾人康复器材,使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群众诊疗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跃上新台阶。三是乡村医疗服务管理不断规范。完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全面推行和完善人员聘用合同制和竞争上岗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积极探索了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使村卫生机构在服务保障方面更加规范,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得到夯实。

2.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机制,规范了基金运作,使新农合保障农民健康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地缓解了参保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一是参合农民应保尽保,实现了地区全覆盖。2011年,全市应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2.21万人,实际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1.89万人,参合率达97.38%,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政府投入逐年加大,筹资标准稳步增长。新农合基金从2010年的人均筹资120元提高到今年的150元,政府补助占筹资总额的比例提升到80%,为新农合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三是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农民受益水平逐年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信息系统,健全医保经办机构,实现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积极开展医保基金支付制度改革,在医疗机构推行按病种付费方式。四是2011年,灵武市委、政府筹措资金750万元免费为全市干部职工及50岁以上城乡居民共45858人进行健康体检,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切实维护了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截至目前,共体检32890人,其中,干部职工9280人,50岁以上城镇居民14318人,50岁以上农村居民9212人。

3、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成绩斐然。2007年,在全市开展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公开竞聘了8名卫生院长、92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工勤人员,妥善安臵了18名落聘人员。2011年,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考评补录等程序,完成了为乡镇卫生院临床、公卫、护理、药剂等八个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工作,先期报名人员140余人,参加考试110人,进入面试人员106名,先期录用32名,待录13名。

4、药品“三统一”工作落实有力。继续推行三级承包工作责任制,重点开展督导检查,使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中标药品使用率、申购率及回款率均达100 %,严格执行药品“零利润”销售。全年乡村、社区共免费接诊23.76万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76.45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5、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制定《灵武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规划》,设臵了振兴路、谢家井等4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维修、改建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积极推行社区首诊负责制、落实药品零利润工作,强化10类43项公共卫生服务,方便了居民就近保健就医。

6、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全市8个乡镇卫生院、73个村卫生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行一至三级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73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四级包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全市各乡村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了“六为一体”公共卫生工作。使参合农民花一元钱就能看病,为全市农村居民和部分城镇居民免费提供计划免疫、妇幼卫生保健、健康管理、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7、“四免一救助”工作落实有力。2011年,继续认真贯彻

落实自治区、银川市关于“四免一救助”政策精神和总体部署,严格落实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工作机制和程序,狠抓软硬件设施建设,“四免一救助”工程扎实稳步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1280人,共为其减免费用155万元;免费婚前医学检查3698人,减免费用33万;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由于我市“四免一救助”工作突出,今年2月23日全区妇幼卫生工作暨“四免一救助”民生计划启动会在我市召开,同时我市荣获实施“四免一救助”工作先进市;宁夏公共频道多次对我市“四免一救助”工作进行了报道。

8、中医工作特色明显。建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中医服务网络,保证我市80%以上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科和中药房;70%的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完善自治区级重点中医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等。

9、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是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1294例,无甲类传染病和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为448.97/10万;全市接种人次27280人,接种剂次70969次。二是全面开展了手足口病、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有效处臵了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手足口病2起、流行性腮腺炎2起),其中2起流行性腮腺炎构成突发疫情,疫情发生后,由于反应迅速,处臵得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是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2011年,根据《宁夏2011年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我市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针对宁东地区强免工作的薄弱环节,抽

调专业人员和车辆,采取挨家逐户拉网式的排查。全市应补种351人,实补种351人,补种率100%,顺利通过了卫生厅和银川市的评估。四是落实了自治区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民生工程。2011年,对疑似重性精神疾病开展诊断复核工作,并进行家属护理健康教育,共确诊重性精神疾病247例,完成任务量的81.78%,排除58例,待查57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100.0%,规范管理率90%。

10、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面提升。2011年,稳步推进小餐饮整治规范和餐饮业量化分级工作,目前全市已有99%以上的小餐饮符合标准要求,对全市1045户餐饮单位进行了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检查,与餐饮业主签定《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承诺书》647份,发放宣传材料400余份,规范了我市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采购、保管和使用情况。一是在全市先后开展了拉面馆、无证经营、火锅麻辣烫店、一次性餐筷餐盒、餐巾纸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查处问题33家,其中停业整顿1家,取缔1家;关停12家,限期整改10家,罚款31家;罚款4万余元。二是强化了餐饮业80人以上集体就餐申报备案制度,对申报餐厅的凉菜间严格检查,并要求餐饮单位配备了毛巾、刀具消毒机,有效的预防了凉菜间毛巾、刀具不消毒引起的食物交叉污染。三是加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严格按标准进行审核验收,坚持合格一个,发放一个。全年共受理166家,办理卫生许可证142家。加大了对发证单位及个人的监督力度,监督检查840户次,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95%以上。四是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措施得力。 为了进一步净化医疗服务市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年对市区内四家开展口腔诊疗的“黑诊所”进行了取缔,并分别给予停业和1万元的罚款。

11、食品药品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加强了卫生餐饮知识培训力度。3月25日,在宁东镇鼎圆大酒店召开了全市餐饮业卫生现场观摩会。4月1 日,在金帝宾馆三楼会议室,召开了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知识培训班,先后共有400余名餐饮业业主和厨师长接受了观摩与培训。通过培训与观摩进一步规范了我市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升了我市餐饮业管理水平。二是健全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查处和打击不法商贩人为添加色素及食品添加剂加工、销售毒馒头等违法行为,检查馒头加工经营户7户,未发现“有色馒头”加工经营行为。强化了全市1478家食品经营户、76家食品批发企业、个体批发部食品准入和配送监管,“保证“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标志”。三是强化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放心消费在餐饮,卫生监督在行动”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加工及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贮存、凉菜制作、餐具洗消等环节。检查餐饮单位2421家次、取缔9家无证单位、实施行政处罚6家,立案处罚17家;开展中小餐馆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检查餐饮单位187家,开展露天烧烤和小吃业炭火烧烤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市区80家露天烧烤和小吃业的专项整治力度,取缔了所有炭火烧烤炉,规范了户外烧烤行为,入户率达100%。四是加强药品专项治理工作。2011年,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店等进行了集中整顿。共检查涉药单位364家(次),下达监督检查意见书360份,责令整改通知书45份,立案4起,罚没款12688元。同时,严厉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药品广告违法宣传、擅自夸大功能疗效等非法经营行为,发现两起均已移交工商局处理。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药师不在岗”现象,采取突击式专项检查,当场行政处罚两件,罚款1000元。

12、健康灵武全民行动有序开展。一是进一步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我局与市广电部门联合开设了卫生与健康栏目,配合宁夏艺术团完成了在我市各乡镇开展的“健康宁夏”文艺节目8场次的巡回演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20余场次的健康教育巡讲及健康大课堂,发放了38459本《健康100》知识读本和宣传画册,进一步加强全市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二是积极筹集资金制做下发了健康服务包、宣传画、体温卡、健康教育宣传折扇各3万个(把),健康教育宣传口杯5万个,购臵下发盐匙、宣传围裙、毛巾等各1万个(条);三是积极开展慢病普查工作,共查出高血压患者10512人,开展管理9846人,规范管理6906人,规范管理率65.70%;查出糖尿病患者1928人,开展管理1757人,规范管理1464人,规范管理率83.32%;四是15元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提取1元配套资金到位230613元,每服务人口配套0.5元资金到位115306元,累计受教群众达20余万人次。

13、医改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一是调整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9类43项增加到10类43项。自开展10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9.53万人,建档率为84.91%。二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农村妇女孕早期补服叶酸2324人;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2077人,查出乳腺良性肿瘤2例,未查出乳腺癌患者。完成白内障复明术38人;农村改厕完成2000座。三是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全部采购并使用了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覆盖率100%。 2011年,

全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总金额1145.48万元,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028.53万元,占总金额89.79 %;宁夏增补基层基本药物116.95万元,占总金额10.21%;零差率销售341.87万元,为患者减少药费支出17.09万元。实施基本药物后,全市各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上升了36.23%和23.78%,门诊次均药费和住院次均药费分别下降了22.46%和25%。

14、党建和行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强化全系统两个素质和医德医风建设活动,近年来,我局在全系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一是每年投入5万元左右在全系统开展拔河、乒乓球、跳绳等职工体育活动;二是去年我局投入10万元左右,在全系统开展了职工文艺汇演活动,通过演出局党委在全系统筛选出10个优秀节目参加了全市广场职工文艺汇演,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全系统职工两个素质的建设,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三是今年,我局为庆祝建党90周年,按照全市开展的“心中的歌儿献给党”等建党系列庆祝活动精神,我局积极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党员及干部职参加了全市“红歌”大合唱,通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努力,我局在全市20多个单位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对全系统职工的士气起到极大的鼓舞;四是认真开展了“六好一满意”活动。按照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关于在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精神,我局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了《灵武市卫生系统行风整治“六好一满意活动”》暨:“服务好、质量好、行风好、医德好、医风好、环境好,群众满意”的六项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组织,层层安排,“六好一满意”活动得到了有效落实。通过活动的开展各单位行业作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服务质量的到了进一步提升,服

务态度和工作环境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卫生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市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历史欠款(一是药品欠款,二是建设工程欠款)较多。

原因:

1、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医疗卫生推行市场化运作,各医疗机构采取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模式。经营过程中,拖欠药品款支付职工工资,造成历史拖欠药品款。据调查,各医疗机构共欠药品款1618万元。

2、市委、政府决定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的现状,先后新建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和7所乡镇卫生院。但因建设规模大,争取项目资金少,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加之新建医疗机构均为差额预算单位,自身积累较为困难,工程项目中,市人民医院欠款130万元,银行借款1600万元;市中医院欠款114万元,银行借款125万元;疾控中心欠款25万元;

对策:

1、医疗机构制定自身债务化解计划,每年从医疗机构收入中结余资金来偿还欠债,化解债务以减轻自身发展压力。

2、随着财力增强,政府要同步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支持,每年给予医疗机构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化解市级医疗机构的债务、欠款,解决制约其发展中的经费困难问题,促使其更好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市级医疗机构核定编制少,现有人员不能适应全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原因:一是市医院、中医院、保健所现有人员编制都是1992年核定的,分别为:228个、120个、43个(当时,全市人口为

15万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门诊、住院患者急剧增长,但人员编制十几年来没有增加,妇幼保健所现有编制都无法补充(保健所现有人员为33人,核定编制43人)。

对策: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增加市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逐步解决市级医疗机构人员紧张的问题。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场所、设备一直没有落实。 原因:2006年根据区市有关规定以及《灵武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规划》,设立了北郊、西苑、文化路、谢家井、狼皮梁林场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市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为租赁式(房屋布局不合要求,房租逐年增高),医疗、理疗设备短缺。2008年,市编委会根据我市社区发展要求,按照自治区编办文件精神,为我市四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核定编制为30名,但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一直未能落实,暂时从市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抽调28名医务人员开展工作,造成工作人员在数量、素质及医疗技术等方面都无法按规划保障,推进“六体一体”(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康复)工作难度较大,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对策:

1、政府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建设市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北郊、西苑、文化路、谢家井),建设标准每个不少于200平方米。

2、政府逐步增加对社区卫生事业的投入,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B超、心电图、血糖仪、尿液分析仪各1台,以解决医疗设备短缺现状。

3、积极协调,尽快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按要求为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30名卫生技术人员,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方便居民就近保健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四)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较低。

原因:一是马家滩镇、白土岗乡、宁东镇、狼皮梁等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大部分住在市区,上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职工除工资外没有任何补助,每月仅交通费用就达150多元,给职工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我局在调整卫生院人员时比较困难。二是村级妇幼保健员年龄偏大,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全市共有村级保健员78人,其中,20—30岁12人、30-40岁23人、40-50岁22人、50岁以上21人;小学学历3人、初中学历25人、高中学历21人、中专学历25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人员老化,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妇幼保健工作的需要。2008年,村级保健员平均月工资为99元,最低20元,较低的收入影响了部分妇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农村妇女儿童保健工作难度。 对策:

1、2009年,为解决村医和村级妇幼保健员收入低的问题,我局在划拨公共服务经费时向村级倾斜,将村级公共服务经费由原来的每人每年8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0元,以便提高村级卫生人员收入。

2、建议政府参照乡镇干部和教师的交通补助费标准为卫生院职工进行交通补助和艰苦地区补助费。

3、建议政府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保或由政府缴纳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4、是否考虑每年招聘10-20名大专以上毕业生替换年龄太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村医及村级保健员,以充实村级保健员队伍。

(五)卫生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出去容易、引进困难。 原因:一是自2000年至今,全系统流失各类人才52名,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8人。流失人才中大部分为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其中一部分人员为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流动的特点是:乡镇流向市级医疗机构,市级医疗机构流向区级医疗机构和大城市医疗设施条件好的医疗机构的现象。由于骨干流失,医技下滑,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二是自1997年以来市级医疗机构几乎没有进过新的医疗技术人员,产生了医疗技术队伍年龄老化,新一代青年人才断层,学科带头人匮乏,人才职称梯次结构不合理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生存和发展,医疗机构不得不以合同制形式面向社会聘用大量临时的医务人员。但因没有编制和相关的人事政策,这些人员的身份问题、“三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同工不同酬等问题都无法解决,造成医疗卫生事业后继乏人。

对策:

1、设立卫生人才库,对现有人才库进行管理,提高待遇,从精神上、生活上、工作上、政治上给予倾斜,留住人才。

2、出台卫生人才管理办法,制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相应政策,使他们在灵武及能安居、又能乐业。用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3、政府每年设立1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分批选拔医疗业务骨干到区内各大医院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一批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技术人员,改变全系统现有的人才状况,完成人才梯队建设。

(六)乡镇卫生院人员素质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原因:一是乡镇卫生院现有人员学历低,临床经验不足,加

之招聘时没有严把进口关,非专业人员也招进了医疗系统。降低了标准,导致人员素质低。二是老中青医疗技术骨干比例失调,后继无人现象突出,从2002年起乡镇卫生院再没有进人,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导致部分现有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致使部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整体不高,不能够适应医疗技术发展要求和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对策:一是强化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供血”“充电”提高技术水平;二是每年从大学生中选拔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市场化运作,签订合同,拿钱买服务。三是提高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进一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七)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较低,报销缺乏信息化管理。 原因:一是参合农民住院按药品目录报销,目录以外药品一律自费,加之报销时还要减去300元起伏线,致实际报销比例不高。二是新农合报销工作没有搭建信息化平台,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方式各异,乡卫生院还施行手工报销,致报销手续繁杂,给工作带来了不便。三是筹资水平相对较低,农转非人员没有纳入筹资范围。

对策:一是对定点医院强化监督管理,减少自费药品及检查费用;二是尽快搭建信息化平台,使报销规范、合理;三是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并将农转非人员按户口所在地,纳入当地合作医疗保险内。

(八)市医院、中医院体制、机制不健全。

原因:一是按照政策的规定,“两院”在体制上都属差额拔款单位,政府按核定的编制人员补助30%的工资,其余工资开支

等自行解决,迫使医院为了生存而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于是就形成了“以药养医”的现象。每年两院工资除政府补助部分外还需1120万元,而医院则将这块费用实实在在的转嫁到了患者身上,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二是由于编制卡的太死,“两院”没有用人自主权,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为了生存和发展,“两院”不得不以合同制形式面向社会聘用近200名临时的医务人员。聘用人员政府没有补贴,工资福利全部由医院自己解决,加上设备、后勤、建设等每年各种费用近3000万元,大大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鉴于以上原因,便出现了开大处方、开搭车药、开高价药、开目录外药品,化验、检验名目多等现象。出现了医院一手从政府兜里掏钱,一手从患者兜里掏钱的现象。

对策:一是按国家要求重新给两院核定人员编制;二是增加政府对医院的补贴标准,达到国家标准60%,要求医院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让利于百姓;三是加大对医院的监督与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遏制不合理的用药和不应该检查的项目;四是结合新医改方案的推进与实施,逐步转变体制和机制,逐步向公立医院过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九)“四免一救助”政策与现有一些政策不符。

原因:一是一些农村孕产妇,虽有农村合作医疗,因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如:超生、生育间隔期不到而不能享受四免一救助政策;二是对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的费用很高,医院负担过重;三是对孕产妇急救的,民政部门只给低保户的贫困孕产妇给与救助,但农村孕产妇有低保的极少。

对策:一是建议市政府将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孕产妇纳入到“四免一救助”政策范围内,使这一部分人也充分享受到“四免一救助”的惠民政策;二是进一步提高对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的孕产妇补助,减轻医院负担;三是对农村非低保户但需要急救的孕产妇,建议由民政部门按照低保户的标准给予救助。

(十)社会上对医疗卫生共工作认可度较低,行风评议居中。 原因:一是大多数群众对卫生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不了解,救了多少人,送了多少锦旗,授到多少表扬没人去宣传,一次医疗事故,一次就医时不顺心,就把我们说的面目全非;二是我们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医德医风较差,自我教养差,自身素质差,在工作过程中伤害了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或利益,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意。

对策:一是加大卫生工作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全系统的好人好事,全力打造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和表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二是对败坏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差的人和事严肃处理;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狠抓行风廉政建设;四是在全系统聘请行风监督员随时随地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跟踪督查。

(十一)村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弱,不能适应群众和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原因:一是村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环境差。村级卫生室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最底层,保障全市60%群众的卫生健康。近年 15

来,我局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建设了1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目前,全市还有55个村卫生没有“标准化“建设。大部分村卫生室都是有村医租赁或自建或出现房屋陈旧已不能适应群众的需求,影响了村医的积极性。二是村卫生室人员老化。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卫生室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医疗保障等工作,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等工作,由于部分村医年龄大,精力不足,已不能从事现有的卫生工作。

对策: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工作。二是逐步将60岁以上的村级卫生人员纳入社保,并办理退休。

构建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贵阳白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龙游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

关于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版)

构建“五心”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售后服务体系

构建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汇报材料

关于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于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