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15区全)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宝山嘉定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齐君使治阿( ) (2)遣使追( ) ..(3)乃起兵击之( ) (4)以私兵战(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2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阿县大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14.根据选段内容,推测与“遂败魏师”原因无关的一项是()(2分)

A.子奇善于听从长者的建议。 B.子奇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C.子奇得到民众的拥戴。 D.子奇得到齐君的信任。 答案:

11.(1)派遣(2)使者(3)军队(4)兵器(4分,每空1分) 1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决断政事,一定能管理好阿县(2分) 13.发展农业 救济穷人(4分)

14.B(2分)

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④大司马:官名 1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冯异定关中定 (2)号为“咸阳王”

1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冯异上奏章谢罪 B.冯异上奏章感谢 C.冯异写私信谢罪 D.冯异写私信感谢

13.“必困谗口矣”中的“谗”指的是和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4.下列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一项是(2分) A.光武帝知人善用 B.光武帝不听谗言 C.光武帝任人唯亲 D.光武帝唯才是用 答案:

11.(1)平定 (2)定国号或取名号(每格2分,共4分) 12.A(3分)

13.说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 想要分掉冯异的战功(1分) 14.B(2分)

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①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③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注释〗庵:,小草屋。 1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 (2)尝道逢老母种葱者( ) (2)居一宿而葱大失( ) ..12.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允济)担任武阳县令时,致力用德行训育百姓,百姓很怀念他。 B.(张允济)在武阳发布命令,必须用德行训诫下属,百姓很怀念他。 C.(张允济)担任武阳县令时,努力用德行训育百姓,百姓很接受他。 D.(张允济)在武阳发布命令,务必用德行叫诫下属,百姓很接受他。 13.第③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是(2分)

14.“远近称之,政绩尤异”是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你认为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 A.第①段后 B.第②段第③段之间 C.第③段后 D.单独成第④段 答案:

11.(1)路,途(在路上) (2分) (2)停留 (2分) 12.A (3分)

13.武阳境内,路不拾遗(2分) 14.D(3分) A(1分)

金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王沂公①善为文辞,咸平②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府帅闻其归,乃命父老迎.于郊。公乃易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③未.报,君何也为抵此?”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守叹曰:“君乃真状元矣!”

(选自《能改斋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沂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为沂国公。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③门司:官府的门卫负责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府帅闻其归( ) (2)公乃易服( )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B.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C.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D.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1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2分)

14.王沂公被称为“真状元”,不仅因为他“”,更在于他具有的品质。(3分) 答案

11.(1)归来、回来、返回(2分) (2)更换、换(2分) 12.C (3分) 13.王沂公低调避奉迎。(或:王沂公回乡避奉迎。王沂公低调回乡。)(2分,写“王沂公回乡”得1分。)

14.善为文辞(1分) 谦虚(或:谦逊、低调、不张扬)(2分)

浦东新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虽处鄙事 (2)作笔荐焉 ..12.从文中可知陆机是一个、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不能成为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的原因的一项是()(4分) A.有侠义之气 B.有知遇之人 C.有改过之心 D.有神异之姿 答案

11.(1)鄙陋、无知(2分) (2)写、写作(2分) 12.爱惜人才、善于教育(每格2分,共4分) 13.D(4分) 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

【注释】①荛牧儿:打柴放牧的孩子。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③为市:去做人口买卖,这里指寻找买主。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之虚所卖之(

(2)得绝(

)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强盗互相交换了位置,面对面(一起)喝酒,醉了。 B.两个强盗轻视他,对付着喝酒,醉了。 C.两个强盗轻视他,面对面(一起)喝酒,醉了。 D.两个强盗互相交换了位置,对付着喝酒,醉了。 13.(1)童区寄逃脱的方法是:“

”(2分) (2)下列对这个故事的启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遇到危险要冷静。

B.遇到危险要假装弱小。 C.遇到危险要善于动脑。

D.遇到危险要勇敢面对。 答案

11.(1)到,到„„去(2分)

(2)断(2分) 12.C(3分)

13.(1)“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1分)、“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1分)(多写或漏写都不得分) (2)B(3分)

徐汇区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

艾子讲道于嬴博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一日讲文王羑里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妻欲宽其忧,姑慰之曰:“今虽见囚,久当放赦,岂必禁锢终身?”士叹息曰:“不愁不放,只愁今夜在牢内难过活耳。”

(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赢博:指“赢”与“博”,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个城邑。 ②羑里:古地名,又称

②羑都,为商纣囚禁周文王的地方。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 ) (2)于归必欣然( ) ..12.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今天为什么不高兴?

B.今天为什么不高兴到哪里? C.今天哪里会不高兴呢? D.今天为什么那么不高兴?

13.以下选项中对文中“士”的评价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谦虚谨慎 B.富有同情心 C.迂腐僵化 D.能言善辩 答案

11.(4分)(1)跟随,跟从 (2)返回,归来 12.(4分)D 13.(4分)BC

黄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以为象著必不加于土硎,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③④藿,则必旌、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注释】①纣:殷纣王,箕子:纣的叔父。②硎(xíng):盛菜羹的器具。③菽藿:指一般的蔬菜。④旌:牦牛③肉圃:肉像园子里的蔬菜一样多,故称储存肉的地方为圃。⑥炮烙:烤肉的铜格,也是一种刑具。⑦糟邱:酒糟堆成的山丘。

11.为文中加点的词,选择一项正确的解释。(4分) (1)食于茅茨之下 .A.饭

B.粮食

C.吃

D.喂养 (2)吾畏其卒

A.士兵

B.结局

C.终止

D.死亡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13.(1)最能概括本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A.象箸之忧

B.箕子之言

C.纣王之奢

D.天下之祸 (2)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是(2分)

A.俭以养德

B.祸不单行

C.变本加厉

D.见微知著 答案

11.(4分)(1)C(2分)(2)B(2分)

12.(4分)当年(从前)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感得害怕。(得分点:昔者、为、而、怖)

13.(4分)(1)A(2分)(2)D(2分)

②静安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3分) ①孙少述与王荆公①交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②?”

②及荆公当国,少述不以为意,数年不复相闻。及荆公罢相,过高沙,少述适在焉。荆公过.访,少述出见,执手相问劳苦,不虑穷达,遂留荆公置酒作食,畅辨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③,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比更不登门谒谢矣。”然依依有惜别之色。 【注释】①荆公:王安石,②规:规劝,③解舟:意即退居江湖。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过高沙( ) (2)不虑穷达( ) ..12.对第②段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孙少述没把王安石放在心上,(他们)多年不再互通音信。 B.孙少述不认为王安石是对的,(他们)多年不再互通音信。 C.孙少述没把王安石放在心上,多年没再打听他的情况。 D.孙少述不认为王安石是对的,多年没再打听他的情况。

13.(1)细读王安石送别友人孙少述的诗,可以看出:第一句表达的是王安石对朋友__________的感情;第二句实际上在赞扬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4分) (2)从第②段看,孙少述的交友之道值得称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1.(1)经过(2)考虑(4分) 12.A(3分)

13.(1)依依不舍;直言规劝(或真诚相待、坦诚待人)。(4分)

(2)王安石当国相时,不把他当回事。王安石罢相后,不虑其穷达,殷勤款待。(答出一点即可,2分)

闵行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①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①②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

②③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注释】①钏: chuàn 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②窭: jù 贫穷、贫寒。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亡钗者来物色( ) (2) 使我欲之(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从文中看,彭思永是一个的人。(4分) 答案

11.(1)失掉,失去(2)假使 12.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

13.原因:数止此耳不贪财:宽厚;孝顺(任选两点)

普陀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12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①,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注】①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 ②端:古布帛长度单位。 ③激:激励,激发。 ④老父:老汉。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遗布一端(2)盗惧吾闻其过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既然内有恶心,一定能够改正,所以我用这样的做法激励他。 B.既然心怀恶意,一定能改变他的善心,所以我激发他这样做。 C.已经心怀羞耻,定能够改正错误,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 D.已经心怀羞耻,定会改变他的优点,所以我用这做法激发他。 13.王烈“谢”盗牛者是因为认为他有“”,从盗牛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王烈的思想是正确的。(4分) 答案

11.遗:赠送。 过:过错。

12.C13.耻恶之心 以德服人、以义感化人

青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王嗣宗①初为秦州司理,路冲知州事,常以公事忤冲意,怒,械系之。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冲谓嗣宗曰:“汝为我对诗,当脱汝械。”冲曰:“嘉果更将新合合”。嗣宗应声曰:“恶人须用大枷枷”。冲悦,舍之。

太宗时,嗣宗知横州。上遣卒之岭南,诇②察民间事。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③,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选自《宋史·王嗣宗传》

【注释】①王宗: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②诇(xiòng):侦查、探听。③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会有献新果一合者会

会:

.(2)遣使械嗣宗诣京师

诣:

.12.“太宗大怒”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王嗣宗任秦州司理,“常以公事忤冲意”

②B.“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嗣宗应声对诗 C.“嗣宗执而杖之(卒)送阙下”并上奏抗议 D.“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13.从文中看,王嗣宗是一个

的人。(4分) 答案

11.(4分,各2分)

(1)正好,恰巧 (2)到,到达,到„„去 12.(4分)C 13.(4分,各2分)富有才华(机智、随机应变) 守正不阿(正直刚毅)

松江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秦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或携致席而告之曰:“此昔鲁哀公命孔子所坐之席也。”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①之田易之。逾时,又有持古杖以售,曰“吾此杖乃太王②去邠③所操之箠④也,”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持朽碗一只,曰:“此碗乃舜作。”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无以致衣食,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作之碗,行乞于市。

【注释】①附郭:靠近城墙边②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③邠(n):古国名④箠(chuí):杖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遂以附郭之田易之_____ (2)无以致衣食______ 11.秦士“行乞于市”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2.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_____(3分) A.练好眼光不盲从 B.能知节制不任性 C.为人慷慨不吝裔 D.及时醒悟不固执 答案

10.4分 (1)交换 2分 (2)取得,得到 2分

11.4分 田舍资用尽去,无以致衣食2分 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 2分 12.3分 C

杨浦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境重镇。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部伍:兵士的队伍。④縻:束缚。⑤候:侦查。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⑦少选,一会儿。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4分) (1)徐谓其下()(2)比其复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炜“一战大破虏师”的过程。(3分) □敌→□敌→□敌→破敌

4.请简述划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案

11、(1)慢慢地,缓缓地(2)等到

12、(敌军)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13、诱待痹

14、本句交代了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并予以劝解,从侧面表现了曹玮巧于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长宁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宋)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①,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②,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人不困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③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④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注释】①济:渡 ②陈:同“阵”,阵势 ③子鱼:宋国大臣 ④常言:指不切实际的常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彼众我寡( ) (2)宋师大败( ) ..12.下列对划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B.君子不围困陷入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C.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攻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D.君子不围困厄运的敌人,不击鼓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13.子鱼认为战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宋襄公自诩为“君子”,实际上也有人称他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君子”,但也有人嘲笑他“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述你对此公的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1)多(2)军队

10、B

11、以胜为功

12、正面评价:君子—战争中他光明磊落,同情弱小,坚守传统,讲究规则。

负面评价:蠢猪—他不了解战争的残酷性,跟没有底线的敌手讲仁义道德,贻误战机,身败国破。

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15区含答案)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2003)

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

(二)课外文言文

语文二模试题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

语文课外文言文

中考课内文言文试题二

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15区全)
《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15区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