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2: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回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加深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通过阅读史料,重点探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并在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中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在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政治制度,理解历史概念,通过对比中外古代政治制度,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形成了阻碍。

4、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探究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规律。

本课难点是通过分析材料和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认识到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5、课型课时:综合课 1课时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分组讨论法 比较分析法

本课时间跨度大、概念多,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面对的是高二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这课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这些制度的演变缺乏完整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尽可能多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手段,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通过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着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述历史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历史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分发学案,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的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2、导入

展示四幅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帝王的图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导入并展示课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

主要分为6个板块。

活动一:齐读目录,圈点前言,建构知识网络。

从第一单元的目录入手,通过读目录,让学生弄清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然后看单元导言并找关键词,最后共同建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情况(展示结构图),要求学生把没有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强调教材目录,重视培养知识的系统性。

活动二:阅读史料,调用知识,探寻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通过两个问题探究,调用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问题探究一】

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之败,于是刨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柳宗元《封建论》

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所给材料来设计问题,然后指出三则材料依次体现了历史“是什么”(史实)、历史“为什么”(原因)和历史“怎么样”(影响和对策)的规律。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元朝由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统一后的疆域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材料四《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

和同学们一起认真解读材料,让大家自己形成问题和答案。最后指出元朝的行省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官府,既要听命于中央同时地方又有一定的自主权,又因为民族色彩和行省划分的艺术性,使得行省的权力大但是又不会形成地方割据。

设计意图: 通过两段典型史料,让同学们能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史实,充分认识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延续性和政治智慧,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动三:阅读教材,展开讨论,探寻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结合教材,通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概括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并归纳相关制度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经过本组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集体智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活动四: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通过表格来对同时期的中国古代(秦到清)政治制度和西方古代(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同时期的“专制集权”和“民主法制”有新的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明,我们进行比较不是要分出优劣好坏,而是应该积极吸取古代“治世”的宝贵经验和政治智慧。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联系,培养比较问题和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史学观点评述

阅读材料,选择其中某一种观点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

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所推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传玺却认为,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计意图:尝试着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活动六:高考真题演练

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设计意图:出示两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高考题,检验当堂所学知识。

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学案的第三部分。

五、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有效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更多的想办法达到预期设想的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高二的学生基本史实已经具备,我们老师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历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我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课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能不能尝试着分组讨论的同时,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在材料的取舍和课堂的深度上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多读书,多读好的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

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案(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